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鹰犬-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让小王捕头去办,会不会坑了他啊?得给他提个醒。”吴捕头神情凝重地说道,因为之前江湖人汇聚青州,在大老爷宠爱小妾家的堂兄所开客栈闹事,王戈帮他处理了案子,抓到了人,所以他现在说白了是欠着王戈人情的。

    谢威也点头:“确实,这事搞不好就是‘小七义’的人故意设下的圈套……”

    于是,吴捕头午后便找到了正在街面上巡视的王戈,邀他到边上的茶摊坐了会,然后把史家村的案子以及谢威已经推荐他前往调查的事相告,并且将自己对这个案子的猜疑也说了出来。

    “这案子怕是没那么简单,若是依我之见,你不如直接称病,让衙门换人去。”吴捕头建议道。

    王戈笑道:“多谢吴捕头关心,若真是有危险,我称病不去,换了咱们衙门里哪位捕头去,万一出了事,我也过意不去啊。反正我们当差人的,危险总是免不了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吴捕头想想也是,这万一王戈称病不去,这差事落到了他的头上,那他可就头大了。

    待吴捕头离开后,王戈却是若有所思。

    吴捕头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是今天第六个来告诉他这件事的人了,若是算上跑去找梁博伟卖消息的,甚至要达到两位数。

    而通知他的人中,还有总捕谢威的亲信捕快——而且不是私下来通报,而是得了谢威的指示。

    是的,不久前还在衙门里跟吴捕头感叹着案子不简单的总捕谢威,其实在和郑仕衡见过面后,便让亲信把这个事情透露给了王戈。

    不过谢威仍旧是按郑仕衡所说,推荐了王戈去史家村查这个案子,只不过事先知会了他一声。

    或许谢威也是知道,即便他不告诉王戈,王戈早晚也会有其他渠道知道。

    到时候,怕是会以为他是和郑仕衡勾结,参与其中针对王戈。

    对于谢威这种骑墙观望,想要两边都不得罪的行为,王戈自然清楚,虽然有些不屑,但却并不在意。

    在青州城,谢威这个总捕头,基本上对他既没有什么助力,也成不了什么阻力。

    至于史家村的这起灭门案,在刚听到案情的时候,他就能比所有人都更加确定,这案子有问题了。

    因为其他人以为小七义这个匪盗组织还有四人在逃,但他却是十分清楚,那几人根本都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而且是他亲手结果。

    很明显,史家村的灭门案,是有人借“小七义”的名义干的。

    是不是有人故意用“小七义”的名义做下这等事来,要特地引他去史家村,然后对他下手?毕竟江湖上都知道,“小七义”有好几人都是王戈亲手抓进衙门,涉及“小七义”的案子,他有很大可能性会出马。

    不过王戈却是觉得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若真有人要对付他,不会走这么“曲线”的路子,根本没有意义。想要把他引出青州城的方法,多了去了,搞这么大个灭门案,是本末倒置,王戈未必会去,却反而容易引起其他方面的注意。

    但是既然郑仕衡想让他去史家村查这个案子,那就证明查这案子肯定会有麻烦甚至是危险。

    王戈也知道,郑仕衡不会真的指望能瞒得过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去让谢威推荐他往史家村查案,其实是一种挑衅。

    如果王戈真的不想去,即便谢威已经将他的名字上报给了大老爷,他也有的是办法不去,甚至都不用告病这么粗糙的方法。

    不过第二天,当衙门的公文下来后,王戈还是很利索地收拾好东西,带着四个捕快,往寿光县而去。

    靠近城门的一座茶楼上,招星堂长老郑仕衡望着在四名捕头簇拥下出城而去的王戈,眉头微皱,若有所思。

第156章 其中蹊跷() 
第一百五十六章其中蹊跷

    茶楼隔间内,除了郑仕衡外,还有一名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他看到王戈出城后,对郑仕衡说道:“郑长老这招借刀杀人,着实妙啊!”

    “罗护法,慎言。”郑仕衡却不愿多谈。

    这皮肤黝黑的高大汉子,同样是招星堂的高层,是掌刑护法,也是招星堂里武功最高的人。

    他却有些不在意地说道:“郑长老也太小心了,此地只有你我二人,连旁边的隔间都没有人,那王戈就算是再手眼通天,也没法收买飞虫蚂蚁来窥听我们的谈话吧?”

    郑仕衡却依然没有多说什么,自从上次及火帮的事情后,他便没有再对王戈或“兄弟会”做什么动作。

    但私底下,对王戈和“兄弟会”的调查却一直没有停过。

    而越是调查,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是心惊。

    他甚至曾经想过,要不要在齐王府的那几位主事人跟前搬弄几下,让他们对王戈和其势力产生兴趣,然后用王府的势力碾压而过,将王戈的“兄弟会”收归王府。但考量后,他仍是没有那么做。

    一是他虽然知道王戈在青州城洒了大把的钱银,但这些钱银并没有形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产业,没有足够的利益,王府那几位主事人怕是没有动力出手;

    二是他对“兄弟会”到底是怎么存在的,也根本不是很清楚,除了知道梁博伟和钟二牛这两个人肯定是管事的之外,其他的一无所知,真地拿下了王戈,能掌握多少“兄弟会”的力量;

    三是……他很清楚一旦他这么做了,就是王戈不死不休的死敌。而这王戈,干掉的绿林大盗、邪道高手,可是不少。而且和“醉仙楼”的“红姑”过从甚密,“兄弟会”的网络更是无孔不入,他担心到时候他刚有点动作,怕是就被王戈给做掉了。

    而第三点,才是他最为忌惮的。

    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这家伙撕破脸为好,否则的话,王府怕是都庇护不住自己。

    就好像眼前的这位招星掌刑护法,他就不敢完全信任,谁知道这货会不会从自己这里探听到什么后,直接转手就“卖”给了王戈?

    他可是很清楚,招星堂内部,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给“兄弟会”卖过消息,甚至直接就有“兄弟会”的成员都未可知。

    “兄弟会”这种并不公开、隐于人群中的组织结构,是真的让人没法不畏惧。

    郑仕衡之所以让谢威推荐王戈去史家村查案,并不是他真的就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直接让王戈完球,而是一方面试探王戈,另一方面也有警示的意味。因为他很清楚,王戈不可能会不知道这件事。

    但本来在他看来,王戈如果有足够的消息来源的话,那肯定能窥破这个案子的水有多深,最好的选择,就是拒绝这次的差使。

    然而没想到的是,试探的结果,却是王戈直接选择了接受差使,带人往寿光县而去了!

    这让郑仕衡有些想不通,王戈图啥?又或是他真的只是在青州城里消息灵通,一旦涉及到了城外附近州县的,哪怕还是在青州府辖境之内,也是两眼一抹黑?

    王戈真的对青州城外的消息,就两眼一抹黑吗?

    要说消息灵通程度,那自然城内城外是两重天,城内有遍布各个角落的眼线,几乎所有底层百姓都能化为他的情报来源,城外就要差得多了。但即便不算上“醉仙楼”这个重要的消息来源,王戈在年前,也曾安排过几个“兄弟会”要培养的少年往附近青州府辖境内的州县潜伏。

    所以关于寿光县史家村的这件灭门案隐隐约约牵涉的问题,王戈在决定出城前,便已经知道。

    王戈没有直接往案子发生的地方史家村去,而是先到寿光县县衙报道。

    跟负责这案子的寿光县薛捕头碰头,看了下案子的卷宗,又询问了下仵作,却发现那伙假冒“小七义”的杀手,在杀完人后,还放了把火,将现场和尸体都给烧了。从被烧焦的尸体上,也只能判断出死者都是为刀砍致死,而且基本都是一刀致命,凶手明显都是武功不低的江湖人,很符合“小七义”行凶的判断。

    “王捕头对这小七义应当比较熟悉了,以你之见,我们应当从哪里开始追捕这几个贼匪?咱们还是早定下方向,我也好通知巡检司的官差。”薛捕头比王戈大了有十多岁,也是经验丰富的老捕头,很显然,对他而言,这件案子已经定了性,就是“小七义”犯的案。

    “小七义那几个贼人一向凶残狡猾,要判断他们的去向,还得待我去看下现场才好做判断。烦请薛捕头派几个兄弟,带我们往史家村去一趟。”王戈说道。

    他自然能看出来薛捕头的话里都有不实不详之处,但他也不说破,只是顺着话头,提出想去史家村的要求来。

    这要求也是合情合理,薛捕头自然无法拒绝,便派了一个叫史行风的捕快给他们带路。

    本来史行风是建议王戈他们等明天再去,毕竟现在到了史家村,肯定已经天黑了,得在村中找地方寄宿,条件自然不如住在县城里。

    不过王戈还是决定即刻出发,表现出的态度,似乎是早点把差事办完,好回青州城去。

    在寿光县城里,王戈从一进城开始,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人窥视,但他并未确切地发现窥视者的所在。这只能说明,对方的功夫应该比他要强上一些,但也不是强出很多,否则他未必能有这感觉了。

    这倒也在他意料之中,在来寿光县之前,他就已经得到消息:

    史家村的案子,很可能和寿光钱家大少爷钱暮延有关。

    这钱家是寿光县绝对的地头蛇,县城的产业,至少有一半以上都和钱家有关,所占的良田庄园更是数不胜数。

    钱家老爷还有举人的功名,虽然连续的三次会试不中后,就息了功名之路的心思,回了寿光做乡绅。

第157章 “调查”() 
第一百五十七章“调查”

    钱老爷虽然自己没考上进士,但却得了个进士的女婿。

    如今这女婿在南方某按察司衙门任正五品的佥事,也算是前途光明。

    不过真正能让钱家在寿光县横行的,主要还是与钱家关系极深的“潭谷派”。

    这“潭谷派”在江湖上自然是毫不起眼,连入武盟的资格都没有,整个门派历史上也没有出过一个一流高手。别说和那些名门大派相比,就是青州本地的云山派,都比它强太多。

    不过“潭谷派”在寿光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门派虽不强,但弟子却不少,产业也很多,而且还有大量的记名弟子,在本地极有威势。

    虽然没有高手坐镇,威慑普通百姓,却是绰绰有余。

    钱家和“潭谷派”关系密切,现家主钱老爷的叔叔就曾当过“潭谷派”的掌门,而钱家也一直可以说是“潭谷派”的钱袋子,给门派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钱财,反过来“潭谷派”也帮钱家解决了很多麻烦。

    也因此使得每一任到寿光上任的知县,这官想要当得舒心,都必须要和钱家搞好关系,否则的话钱家不说是使绊子了,就是遇事的时候袖手旁观,县衙要办事,也很麻烦。毕竟就连衙门里的胥吏,都有不少是“潭谷派”的记名弟子,更不用说他们和钱家之间在利益上的各种勾连了。

    很显然,这个案子最大的危险,自然就是来自于官面上、江湖上都极有势力的钱家。

    但对王戈而言,参与到这件案子里来,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钱家。

    王戈带着四个府衙的捕头,跟薛捕头派个他带路的捕快史行风,一路紧赶慢赶,终是在太阳下山前,就赶到了史家村。

    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史行风其实就是史家村人,这也是薛捕头会派他带路的原因之一。

    史行风是个八面玲珑的小伙,对于青州城而来的、在江湖上极有名声的“小王神捕”,自然是各种讨好,各种奉承,一路上介绍寿光县各种风景名胜、八卦故事,也是滔滔不绝。但一旦王戈将话题转到这个案子上,立刻就是惜字如金,每回答一句,都似乎要斟酌半天。

    王戈趁着天还没黑,让史行风带他们直接到凶案现场去看看。

    史家村的村民见到史行风,都会跟他打几声招呼,但看到王戈他们这些来自青州城的捕头,却都眼神有些躲闪。

    很显然,这些村民都是知道些什么的。

    不过王戈并没有拉着村民询问什么,全都交给史行风去交涉,似乎真的只是到史家村来走个过场般。

    被灭门的一家人姓曲,算是从外地搬来的。

    事实上,整个史家村都是在洪武年从山西迁过来的,真要说祖籍,也没有人是真正的本地人。只不过他们来得更早,而这曲家一家来得更晚一点。

    曲家一共七口人,曲家老两口,曲家大郎、大媳妇,二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