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奇公子-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项,唤作耕地累进税,凡以县治而划,或五亩八亩,十亩二十亩为限,凡户一丁,为限之下田税,或五十税一,或三十税一,以丁定,凡户丁众,则其家所拥田亩更众,凡所出上限,则所出之田,税赋或为十五税一,或为十税一,另,为免宗族豪族作乱,凡以户计,田亩超出百亩者,所出税赋为或十税一,或八税一,超出五百亩者,所出税赋更重,凡所有耕地越众,则其税赋愈加,此为累进之法,当可大肆杜绝土地兼并。”

    “侯爷,等等!”荀彧叫住了刘奇,“侯爷此法,怕是难以杜绝民间土地交易,若是有官员小吏,私下买卖土地,侯爷的举措,能不能实施还是两说呢!莫非,侯爷的第三策,便是严令土地私自赎买?”

    刘奇抚掌而笑,“恨不能早见文若矣!文若所言不错,本侯的第三项,便是下令,严禁土地私自买卖,凡私下买卖土地,二者皆重刑,若有售土地者,必须出售给官府,由官府决定出卖给何人。”

    荀彧眨了眨眼,随后说道,“侯爷此举,等同于一脚将世家贵胄从高处踩落泥中,恐怕反弹不小,不知侯爷打算如何应对?若是世家贵胄反对,侯爷怕是难以安宁了。”

    刘奇微微眯着眼睛说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世家大族,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既然禁止了他们兼并土地压榨百姓,那本侯自然会给他们一条出路。要是他们愿意遵从,日后还是我大汉贵胄,若是不愿遵从,那本侯只能用手中长剑和他们讲讲道理了。”

    荀彧稍稍犹豫,开口问道,“不知主公所言出路在何?”

    刘奇笑着说道,“没想到文若也难以免俗,那本侯就告诉你,本侯留给世家大族的出路,是行商。我大汉地大物博,凡是蜀锦丝绸,陶瓷华物,粮食青盐之类,送到域外匈奴鲜卑西羌西域,更甚者送到贵霜安息大秦等西方之国,除却粮草青盐,其余俱是贵重之物。

    定然能换取大批钱财,另外,从域外之地,可以运回域外奇珍,牛羊马匹毛皮之物,运回我大汉又能高价出售,一进一出之间,就能够赚取大量钱财,世家大族一来有钱财,二来有人手,做行商之事,绰绰有余,何乐而不为?”

    荀彧眨了眨眼,随后看向刘奇说道,“侯爷举一反三,此举不会这么简单吧!想来侯爷定然还有更大的图谋?”

    刘奇呵呵一笑,“人言荀文若王佐之才,今日一见,果真非凡!不错,世家大族行商赚钱,本侯要做的,就是收取商税,凡从我大汉所出,皆要缴纳相应的出关税,凡商品入我大汉,皆要缴纳相应的入关税,另外商业司商品出售,凡所买所卖,均需朝廷相应官邸出具文书,缴纳相应税赋,否则视同偷盗同罪,本侯要做的,就是让我大汉国库充盈。”

    看到荀彧眼中不解的神色,刘奇开口解释,“文若,你要知道,凡商事,需得流通为上,只有钱财流通,朝廷才能收取相应税赋。钱货本就是为了交易流通所需,这才是钱货本质,若是积铜钱于库,则与废铜何异哉?”

    荀彧点了点头,面上还是多有不解之色,“侯爷,按你所言,岂不是商人越来越富,而百姓越来越穷?”

    “怎么会?”刘奇看着荀彧解释道,“商人要行商,需得有货物吧?粮草是不是得从农夫手中购买?蚕丝蜀锦是不是要从农夫手中购买?陶瓷华物青盐之类,是不是得得需要人手来完成,商人是不是需得给工匠佣金,是不是得花费钱财。同样的,农夫工匠有了钱财,才能消化掉域外送来的牛羊马匹等,要是卖不掉,那这些商人将牲口等运回中原,又有何用?”

    刘奇笑眯眯的说道,“同样的,如今大汉青壮必须服兵役,除却精锐之士,其余人或两年或三年或五年,就可以退役,其余徭役,需得农闲之时从当地征发,服徭役之士,官府每日给予定量大钱,予以嘉奖。”

    荀彧还是带着几分疑惑,“侯爷所言在理,只是,如此一来,还是改变不了商人手中钱财越来越多的事实。”

    刘奇嘿嘿一笑,“改变不改变又有何异同?有钱一仓与有钱十仓有何异哉?别忘了,除却朝廷之外,旁人不得私铸钱币。大不了朝廷多征发铜矿,营造钱币就是了,商人行商也是为了富足,等到富足之后?赚取再多钱财,又有多大意义呢?就是为了十世而安,这些钱财,迟早也要花费出去的!”

    荀彧随后眨了眨眼,思虑片刻说道,“我想这不是侯爷的全部打算吧!”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更重要的是,削弱异族鞑虏和西方诸国的国力,别忘了,他们的钱财,多都进入了我大汉商人的腰包,为我大汉国库收取税赋做出了贡献。”

    荀彧这才拱手道,“侯爷果真是千年不出的奇才,荀彧佩服!”

第387章 无双权术() 
荀彧说完之后,随即话锋一转,开口说道,“虽然侯爷之计绝妙,可侯爷此策,最大的败笔,却在于人心,侯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侯爷改变了税赋,表面上看似将世家大族压制住了,可是,侯爷能保证,自己任用的每一个官吏,都能有圣人之操行不成?”

    刘奇轻轻摇了摇头,“文若,你却是忽略了本侯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点。”

    “哦?”荀彧带着几分惊讶,看向刘奇,“还请侯爷明示。”

    刘奇笑眯眯的说道,“那便是以法治国。”

    荀彧吃惊的说道,“莫非侯爷欲效仿暴秦严苛之刑罚么?”

    “非也!非也!”刘奇轻轻摇了摇头,“法所求者,为稳也!文若可知何为稳?”

    “还请侯爷赐教!”荀彧眼中多了一抹亮色,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奇开口问道,“文若可知鼎?”

    荀彧淡淡而答,“略知一二,鼎为先秦礼器,为先秦君权之征,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今以泛滥而行矣!”

    “那文若可知,鼎有几足?”刘奇平静的发问。

    荀彧点了点头,“略知一二,先贤有云,夏鼎成,四足而立,周之鼎,三足而立,今之鼎,多承周之礼也!”

    “若有两足,不知鼎能正否?”刘奇继续追问。

    荀彧平静的回答,“不能,两足,鼎不得立。”

    刘奇点了点头,“国之道,如鼎立,此乃先贤之道,不过今多废矣!如今我大汉有君、有臣,君有天下之权,一言九鼎,臣有一方大权,可独断专行,所束者,唯德矣!世之渐盛,德之渐衰,此乃我大汉乱政之始也!”

    “想要我大汉长治久安,唯有从稳字上下手,正如文若所言,人心易变,是我大汉吏治如今最大的败笔。本侯今日思之,那就变上一变!”刘奇眼神中带着几分坚毅开口,“既然士不能修德,那本侯就以法制之,法制之源,在宽于民而苛与治,官可以是庸官,按照朝廷律令行事,但绝不可以是贪官污吏,使官府失信于野。”

    “如今官吏,胆敢贪赃枉法,无非是手握权柄,在一方独断专行,是为一方父母,而行事愈发无所忌惮。此皆监察不利之举也!”刘奇侃侃而谈,“若是各地官府分为三司,有令,专司治民,有尉,专司监察,有簿,专司税法钱粮,三司互不统属,各归朝廷直属。

    有治民之干才者,可为令,专司宣传、执行朝廷律令,职在富民,宣传教化之功,稳定一方,有使钱粮支配之权,有督尉行执法职权。有术算之才者,可为簿,专司各地钱粮税赋收缴核算收支之计,簿有核算征收之权,而无钱粮税赋支配之权。有精通大汉刑狱诉讼律令者,可为尉,专司各地治安刑狱盗伤等作奸犯科之辈,监察官员可有不法之辈,若为民吏,则尉可按律惩治。

    若为簿,则上报上一级惩之,乡簿县处,县簿郡处,郡簿州处,若为令,则上报由上级交叉而处之,若甲县令不法,则由甲县所在之郡尉督之,调乙县之尉与郡尉共查之,甲县尉属吏有配合行事之权,而无决断职权。”

    “嘶……”刘奇只是简单一说,可已经让荀彧不知道吸了多少次凉气了,刘奇这言语之间,在荀彧看来,已经将权利平衡到了极致,治、法、税互相牵制,足以保证地方安宁,可除了治安之外,还有另一个要点,那就是军权,比刘奇所说的更加清楚的是,荀彧清楚,现在世道如此,还是将来大汉稳定了,只有兵权,才是决定大汉盛衰的关键,董卓一介边野粗鄙之辈,还不是仗着手中有西凉精兵,才敢如此行事么?若是没有兵权,如何维系大汉的长治久安?

    荀彧想通这点,丝毫不做犹豫,“那侯爷打算如何安置军伍?”

    刘奇含笑说道,“想要我大汉太平,长治久安,那就要坐到两点,第一,便是严控军纪,杜绝兵祸滋生,第二,便是军政分离,治民的就好好治民,领军的就好好领军就是了。”

    荀彧直愣愣的看着刘奇,“侯爷,你知道,荀彧想问的不是这些。”

    刘奇玩味的说道,“你就直说,天子、宗室,君权当如何自处就行了,何必要绕那么多弯弯道道呢?”

    荀彧一丝不苟的说道,“侯爷所说的这些,荀彧想知道,可荀彧现在想问侯爷的是,如何杜绝武将坐大,防止兵祸滋生?”

    刘奇含笑说道,“既然文若兴趣这么大,那本侯告诉你也无妨。杜绝兵祸滋生,唯军法严苛耳!当年细柳营乃是我辈楷模。另外,杜绝武将坐大,这就更加简单了,武将坐大,第一是军伍强盛,心腹众多;第二便是武将个人威望过甚,一将之言,重于诏令国法;第三,那便是士卒久处军中,仗势欺人。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从将和兵两方面行事就是了,首先说将,本侯拟定的是轮流驻守制,或三年或五年一期,将众将所率部众同级互调,如此一来,武将与军中士卒难以形成统属,不用担心武将作乱。其次是解决兵的问题,本侯拟定的是役兵制,凡年满十六岁,接下来两年每年会抽出一半时间凑成乡团训练,年满十八者,入营服兵役两三年,现在看来,这个兵役得暂时延长到五年,等到五年之期过,入伍之兵,则可返乡,其中精锐之士,愿留守军中者,可以征为精锐之士,专司征伐。”

    “侯爷如此行事,恐大汉消亡之日近矣!”荀彧毫不犹豫的给刘奇泼了一盆冷水,“侯爷须知,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更何况诸多为将者,训练之法,均有不同,猛将擅养冲锋陷阵之士,智将擅养机变狡黠之足,智将则善物尽其用,因人而异,才能养兵,为将者方可服众,将士一心,才能取胜,如侯爷所言,若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看似大汉平稳,但若有动乱,我大汉士卒一触即溃。”

    刘奇笑眯眯地回应,“那是军法不够完善,若是军法足够完善,只要是良将,就足以让整个军伍如臂指使,一名良将,最重要的是能够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物尽其用。冲锋陷阵自有精锐之士,若是主将每战身先士卒,要帐下将校何用?

    本侯治兵之时,只有三条军纪规矩,一切行动服从指挥,一切缴获需得归公,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文若以为如何?如今本侯帐下精兵,哪怕有骄兵悍将,也只是凭着自己手段立战功,从来不敢怠慢上级军令,不知文若以为本侯治军何如?”

    荀彧瞬时间哑口无言,随即带着几分异色开口说道,“想来侯爷还有其他手段吧!要不然,这些士卒岂能甘心为侯爷卖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奇只说了八个字,荀彧却瞬间明了,随后开口问道,“不知侯爷帐下大军靡费何如?”

    刘奇不为所动的说道,“军资靡费饷银,不下于六万万钱。”

    这下子荀彧真的是哑口无言了,敢出这么大代价养兵,要是士卒再打不了胜仗,那可真就不像话了,可因此荀彧也能看出,刘奇是下了大本钱了,最重要的是,刘奇敢如此行事,就是天下其余诸侯知道了,怕是也不敢这么干,毕竟,不是谁都像刘奇一样,财大气粗,没看到之前朝廷连俸禄都发放不起么?那些诸侯帐下的士卒连肚子都填不饱,更不要说军饷了。

    荀彧稍稍沉吟,继续开口问道,“侯爷,如今军权、治政之权已然明晰,不知侯爷将天子之权置于何地?侯爷可得清楚,我大汉天子,历来是一言九鼎。”

    刘奇丝毫不以为忤,毕竟谈了这么多,荀彧现在敢如此直言不讳,刘奇就已经清楚,荀彧心中,已经赞同自己的计划了,换句话说,这家伙心中已经认可自己了,自己只要将杀手锏拿出来,想要这家伙臣服,也不过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