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奇公子-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宫顿了顿,开口说道,“至于温侯,还是要将重心放到袁绍身上,冀州富庶之地,比起并州这穷旮旯,可要好上太多,若是温侯能够夺下冀州,那就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了,若是夺不下冀州,属下还要权温侯一句,早些熄了这心思吧!并州自保有余,想要进取,终究少了些许底蕴!”

第504章 司徒捐躯赴国忧() 
倘若给世人看到吕布这番模样,恐怕会惊骇的无以复加,这模样,还是那个当年意气风发,虎牢关下独战群雄的虓虎吕布么?

    自从读书之后,吕布对自己过往的手段也有了几分悔意,自己年轻的时候,确实有些太过轻浮短视了!追逐的全是财货实力,却忘了名声却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想想袁绍当年散尽千金家财换个好名声,吕布心中就多了几分苦闷,自己年轻时候,为何没有机会好生读书!

    吕布诏令下了,自然在河北三州闹得沸沸扬扬,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公孙瓒,年少时也是经历过困苦生活,清楚寒门子弟想要找一条上升之路,太难太难,镶在吕布玩这一手,唠叨的公孙瓒自然看出来了吕布的居心,为自己收拢人才,毕竟吕布声名狼藉,想要让那些世家子弟投靠,几乎是痴心妄想,想要收拢寒门良才为自己所用,那也太难了些,现在却是给了吕布一个最好的机会!

    公孙瓒想了想,眼角浮现出一抹难以言喻的笑意,朝着左右吩咐道,“张榜公布,就说某家遵从大都督吕奉先敕令,先行在涿郡进行科举初选,为朝廷甄选英才,为国效力!”

    公孙瓒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有吕布顶缸,作为同盟的自己不响应一番说不过去,最重要的是,公孙瓒也清楚,自己帐下缺人呐!

    不管是朝廷的诏令,还是吕布的敕令,都在明面上吸引足了火力,公孙瓒不跟在后头拣点小便宜,那真的就有问题了!

    另一边,得到吕布敕令后的袁绍,丝毫没讲吕布这一纸文书方再燕臣,哪怕是朝廷的一纸诏令,袁绍都未曾放在心上,更不要说是吕布的敕令了。

    袁绍置之不理,可袁绍帐下那都是些什么人?一个个都是高门朱户走出来的,钜鹿田氏,广平沮氏,阴安审氏,南阳逢氏,南阳许氏,颍川荀氏,颍川郭氏,颍川辛氏等一大帮子在天下都数得上号的世家豪族,就这还不敢计算,如同陈留高氏,冀州韩氏,琅琊颜氏,冀州文氏,河间张氏,无极甄氏,以及广陵陈氏的分支,还有数之不尽的颍川、南阳豪族的存在。

    天子这一道诏书,对于这些投机客而言,无异于是在他们身上捅了一刀,还是插在要害上那种,这些人岂能忍气吞声,当下袁绍帐下三方势力,第一次齐心合力,拧成了一股绳。

    袁绍帐下几人在争锋中磨合,许攸和郭图这两个满肚子坏水的家伙,终于给袁绍献上了一计毒计,这两人的计策也很简单,写上一篇拒绝科举制的檄文,以冀州士族为主体,上万民书,请求天子收回此等自毁大汉根基之举,如若不然,就联合天下豪杰公卿,共同入京,清君侧,平奸佞,正国威!

    袁绍心中多了一抹安定的同时,对这计策手段也不甚反对,反而得乐其见,当陈琳一篇檄文隔天放到袁绍案头的时候,袁绍这才对那个平日里话不多的家伙多了几分侧目,这家伙,言辞如此犀利,果真是大才啊,看来,自己还是小看这位了,以后一定要加以重用才是,哪怕辛评花了一千六百金买了五百柄百炼钢刀的蠢事,袁绍高兴之下也轻描淡写的一举掠过!

    倘若只是朝中那些公卿不满,此事大可以压下来,可袁绍高调的举动,让一篇檄文传遍天下,天子瞬间就成了昏君,朝中公卿一下子就变成了奸佞妄臣,似乎良才都离开了朝堂,端的是狠辣无比的诛心之策!

    有袁绍的檄文打头,朝中公卿瞬间不淡定了,一个个顿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亢奋,宫门外,三日之间有数十人死谏,撞墙的,上吊的,自刺的,一个个没死也残的七七八八了,偏生这帮子读书读傻了脑子的愣头青被人别有用心的一股吹,一个个前仆后继的往宫门上送,好像是不表现一番自己就不是忠臣良将一般!

    得了刘奇命令的贾诩,一股脑的将这些事情上达天听,反正是你天子惹出来的事情,现在你自己来平吧,这些公卿连接不断的政治作秀,也让那位小天子冒火不已。

    明知道是有人在背后鼓动,可小天子还不能动怒,不仅不能惩处这些人,反而还要将这些人劝住,派亲近内侍宦官前去好生抚慰一番,若是这些人是可用之才倒还好些,可大多是一张嘴就满口仁义道德办起事来什么都不会的家伙,一大片的万年青草,刘奇心中的苦闷憋屈就可想而知了!

    终于,天子抵不住这股压力,召集朝中群臣商议,可以刘奇为首的诸多公卿都抱病不出,一时间,朝堂上波澜诡谲,面对内忧外患,天子只得将求援的目光投向了三公臣属,在天子的再三逼迫下,杨彪只得从嘴里冒出来一句话,“陛下,昔年吴楚七国之乱,扬言诸晁错,清君侧,虽然未能平定外患,却解决了内忧,还请陛下三思!”

    听到杨彪的话,杨彪身旁的淳于嘉面色一瞬间变得煞白,他未曾想到,和自己共事了不短时间的杨彪,在这个重要关头,竟然说出如此诛心之语,竟是打算用自己的性命,来平息朝中官员的怒火!

    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最巅峰的几位之一的淳于嘉呢!虽然是腐儒,可淳于嘉哪里又做得到视死如归呢?要真有那种胆气气魄,恐怕淳于嘉气势就是弱于名臣,也不会弱上多少,较之卢植皇甫嵩之辈可能还差上一点,可压杨彪一头没什么大问题!

    淳于嘉当下厉声喝道,“杨太尉,汝欲陷老夫于死地耶?”

    杨彪看也不看淳于嘉一眼,淡然道,“古时圣贤曾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杨某粗通经义,不敢妄言,还请淳于大人为杨某解惑!”

    此刻,杨彪先是抛出圣贤言论,旋即有以杨某二字自谦,言语间将淳于嘉捧高,后一般可能有些深奥,可那句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杨彪相信,天子定然能听懂,此番,淳于嘉要么舍命,要么舍名舍命,已然是下不来台!

    听到杨彪的话语,淳于嘉心有戚戚,带着一抹凄然道,“杨太尉,非要淳于嘉如此么?”

    杨彪面上也满是苦涩,“淳于大人,那不知你可有良策,解此危局?若是袁绍那厮胆敢大逆不道,想必以大司马的手段,定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朝中公卿,杀不得,打不得,骂不得,现在形同逼宫,就连大司马也是束手无策,急的抱恙在身,若是当年无有内忧,那晁错也就不用死了!”

    墙头草赵温心有戚戚,看来,大司马刘奇这是想要借淳于嘉的人头,来震慑震慑朝中公卿了,索性自己躲得远一些,要不然,恐怕此次也要被溅一身血,惹得一身骚!

    既然要表现,那此刻落井下石,腿淳于嘉一把,正是自己最好的表现机会,赵温当下拱手道,“陛下,杨太尉所言有理,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天子面上满是无奈,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淳于嘉,嘴里冒出的话却是让淳于嘉的心一下子凉到了谷底,“淳于爱卿,你就安心的去吧!朕,定会善待你的家人!”

    天子如此杀伐果断的一幕落到杨彪眼中,杨彪心有欣慰,也有几分悲凉,欣慰的是天子的行事果决,凉的是天子的薄情,好歹也是出面应和自己的大臣,说出这番话不仅没有一丝怜悯之念,反而满是那种视人命如草芥的漠然,似乎淳于嘉此刻赴死,是理所应当一般!

    明白事情已然不可挽回的淳于嘉,当下拜倒在地,也顾不得仪容仪表,深深叩了三个响头,“老臣淳于嘉,愿为陛下赴死!”

    听到淳于嘉的话,天子这才缓缓说道,“委屈淳于爱卿了!”

    看着淳于嘉被殿前卫士送往廷尉府,天子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拟旨,传诏,司徒淳于嘉,妖言惑众,朕深受蛊惑,险些将我大汉置于万劫不复之境,所行朝中多有忠良,前仆后继,悍不畏死,以鲜血捍我大汉尊严,朕如今幡然醒悟,所幸未晚,近特处以司徒淳于嘉死刑,三日之后于菜市口腰斩,以正天听!念淳于嘉在朕危难之际多有帮扶,朕怜悯百姓,心有不忍,此祸不及家人,以淳于嘉之首级,了结此事,天下英豪,当以此共勉之!”

    看着天子落寞的离开,杨彪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于心不忍,可想到自家弘农杨氏的名望,以及妻族袁氏压在心头的那把刀,杨彪也只能将这抹念头压下,毕竟,先独善其身才是正道!

第505章 纵横江左美周郎() 
淳于琼的尸体被悬挂在城头,那些表忠心的庙堂公卿也都消停了下来,毕竟,已经逼死了一位司徒,要是再一味折腾,恐怕到时候就没他们好果子吃了!

    甘宁征讨南蛮,捷报频传,朝中公卿也说不出什么话来,淳于琼被下狱的当日,司空赵温就上门求见,刘奇顿了顿,还是没见赵温,只是派陈忠给赵温传达了八个字:好好做人,安心做事!

    这科举制带来的风波,看似消弭殆尽了,实际上,暗中却还酝酿着一股更大的风暴,只是还没有爆发出来,现在朝中那些小骚动,刘奇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他在等,等甘宁平定蛮夷,也在等袁术有所动作!

    张炯的突然始宗,让袁术心惊不已,可荀正回到淮南没两日,就传来了天子下诏实施科举的事情,袁术心中虽然有心高调反驳,可想到自己帐下如今形势严峻,袁术也就乖乖闭嘴了。

    若是没什么大事还好,可袁绍一纸请愿书,却是让袁绍在天下士族心中大大的露脸,更是逼得为天子筹谋此事的司徒淳于嘉横尸京都,被如此干脆利落的斩杀的司徒,恐怕还是大汉有史以来第一遭!

    得到这个消息,袁术福至心灵,当下就着急一批信得过的儒生名士,让他们为自己起草一篇檄文,言汉室衰微,天子暴虐,肆意妄为,有秦二世胡亥之象,自己要应天顺民,代汉为帝,征讨四夷,平定天下!

    想到自己帐下人马,袁术嘴角已然多了一抹难以言喻的笑容,这些人名望高又如何?到时候自己改朝换代,就连大汉硕儒宿望老臣马日磾都拜倒在自己阶前,朝堂上那些公顷又有什么好说的?

    同时,袁术心中也有计较,借着这个机会,压倒袁绍那庶子的名声,更何况,这科举,不就是自己行事最好的由头么?顺带着能借势让自己帐下文武水涨船高,到时候拧成一股绳,共同对外,要不然,这些人互相攻讦,削弱的可是自己的实力,到时候自己有江左为后盾,召回义子孙策,为自己开疆拓土……想到这些,袁术心中已然是志得意满,那成就感难以言说!

    袁术不是蠢人,自然是说干就干,发动了数万军民,在寿春城南为自家建立宗庙,世家子袁术自然清楚自家姓氏的来历,毫不犹豫的就传扬了出去,袁姓出于陈,陈,舜之后也,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同时,袁术就连自己的国号都想好了,那就是大仲,仲者,中也,大仲,即中国也,大汉乃天下之中,内外四夷宾服,又有百姓安乐之意,取人加于中国之上,是为大仲!

    寿春城北那座小山,在袁术的严令之下,不过几日光景,各种祭坛山道精致,都已经初见成效,袁术的心思更加火热,就连亲近前些时日纳的那名绝色女子冯方女的兴致都没了,夜间伴着荀正送回的那块天道玉和怀中的传国玉玺过夜!

    袁术如此动作,自然瞒不住有心人,消息传到江左之后,孙策将父亲留下的几名老将和心腹周瑜召集了起来,共同商议事务。

    孙策也不犹豫,单刀直入的开口说道,“袁术那厮已经谋划更进一步了,尔等且说说,某家该当何去何从?才能为我等谋一个立身之所?”

    看到几名老将投来的有几分不善的眼神,周瑜心中不由苦笑,之前自己还勉强和孙策帐下几员老将精诚合作,可此番平定江左,为了能让孙策尽快摆脱泥潭,周瑜一直对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