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茶水入腹,卫朔又向刘穆之歉意道:“道和勿怪,眼下身在江东,行事多有不便,只能先将就一下。”

    “待日后到了姑臧,朔再给你举办一场盛大的接风宴席。”

    “主公待臣之厚,让臣已是无地自容,何敢再奢望酒宴之乐?”

    “欸,道和此言差矣,尔等皆是朔之左膀右臂,将来要帮我统一天下,不过区区薄礼财货而已,何足道哉?!”

    听到卫朔明目张胆表示要统一天下,刘穆之坐在那里安之若素,仿佛早料到似的。

    “道和为何不感到吃惊?难不成早有预料?”

    刘穆之晓得接下来该显露一下本事了,不然如何对得起卫朔三顾之恩?

    举杯一敬,车中诸人又一杯茶水下肚,刘穆之略一寻思,道:“自得知主公来访,臣也曾暗中寻些河西消息来看,故深知主公志向远大。”

    “不知道和对此有何看法?”

    “若臣所料不错,河西下一步战略将是东入关中,进而成强秦之势。”

    “然也!不过,东入关中并不容易,旁边尚有北魏虎视眈眈。”

    “今秦魏联姻,其目的不言自明,只要河西稍有风吹草动,魏秦两国势必联盟共抗河西。”

    “假若局势一旦拖延下去,将愈发对河西不利。”

    “须知争鼎天下,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慕容垂年迈体衰,失了进取之心,后燕国势才会渐渐衰竭。”

    “可是拓跋珪不同,只要给他三两年时间,他必然会重新整合魏国各部势力,凝成一股强大的战力,进而趁河西深陷关中时,向东图谋后燕。”

    “一旦河北、幽燕尽属北魏,河西再想统一天下难矣!”

    “所以朔必须趁着慕容垂虎威犹在,拓跋珪尚不敢招惹后燕之际,先平灭后秦才行。”

    刘穆之抚掌赞曰:“穆之早年也曾听说过魏主拓跋珪大名。”

    “此人确如主公所言,虽出身胡虏之辈,却颇有明君气象。”

    “主公不予其坐大之机,实为上上之选。”

    “不过,在下冒昧多问一句,既然北魏有图燕之意,主公可曾想过联魏破燕?”

    “联魏破燕?”

    “明面上是联魏破燕,实际则是行假途灭虢之计,伺机吞并西燕,抢占河东要地。”

    刘穆之虽然出身低,但眼光长远,智计百出。

    在历史上,对刘裕定鼎霸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犹如荀彧之于曹孟德、孔明之于刘玄德一样,以至于听到刘穆之身亡,刘裕不得不放弃关中而回。

    卫朔肯在刘穆之身上花那么多心思,正是不想此人为刘裕所用。

    然而哪怕卫朔再高估刘穆之,也绝然没想到对方脑洞竟开这么大。

    他想了半天,也没琢磨明白,只好向刘穆之请教。

    “敢请先生细言之,朔洗耳恭听。”

    “从刚才主公所言,一旦河西攻打后秦,因唇亡齿寒之理,北魏势必会出兵干涉。”

    “既然秦魏联盟非一时可破,为何一定要拘泥于关中?”

    “敢问主公,假若河西出兵后燕,拓跋珪还会像支援姚苌那样,卖力支持慕容垂吗?”

    “嘶,这……恐怕拓跋珪巴不得后燕遭殃。”

    “正是如此,拓跋珪同样眼馋后燕,只因慕容垂威名太盛,才不敢轻易招惹。”

    “只要主公派人稍加挑拨,拓跋珪定会转而与河西联手共图后燕。”

    “在取得北魏支持后,西燕又是河西盟友,正好可‘借道’而过。”

    “取下河东之后,主公可暂时收兵止戈,坐看关中羌人自生自灭。”

    “刚开始北魏与后秦或许会同气连枝,以共抗河西。”

    “然随着北魏携手河西共图后燕,后秦必将生疑,姚苌难道就不担心自己步了慕容垂后尘?”

    “久而久之,关中必乱,届时主公再由萧关、蒲坂、肤施三面进军,何愁关中不平?”

    闻之,卫朔沉吟良久,语气凝重道:“此事事关重大,非一时可下决心。”

    “你我且先谈到这里,待日后回到河西,再与众人详加商议。”

    ……

    这一次卫朔南下江东没白来,不但成功打开南方市场,还顺手拐走四个大才。

    众人一行顺利回到客栈,正要收拾东西离开,不料又有两人找上门来。

    确切的说,人家是来找高进之的。

    来者之一正是高进之的过命朋友薛彤,另一人则是薛彤好朋友即大名鼎鼎的檀道济。

    历史上,三人便是互相介绍而相识,最终成为彼此亲密战友。

    高进之投效河西不久,卫朔就想起另一猛将——薛彤,遂让高进之写信召之。

    之所以只召薛彤一人,除了此刻高进之还不认识檀道济外,卫朔也没把握招募檀道济。

    虽然卫朔十分渴望得到檀道济这员名将,可他深知机会渺茫。

    檀道济与薛彤、高进之不同,人家虽然也是寒门出身,但家中有不少人都做官。

    比如檀道济大哥檀韶乃本州从事,二哥檀祗也为孙无终参军,并与刘裕交好,其叔父檀凭之还曾担任过司马道子行参军(非正式官职,由各公府自行任命,地位略低于参军)。

    檀家与刘穆之家相似,虽然比不上豪门世家,却也比赤贫百姓好上百倍。

    薛彤接到高进之书信后,得知兄弟投靠了河西,除了放下心来,也替对方由衷高兴。

    在书信当中,高进之告诉薛彤,过段时间他将随大都护前往京口,届时请他前往相会。

    得知兄弟不日将抵达京口,薛彤既激动又兴奋,尤其还能见到名震天下的大都护,不由让他高兴不已。

    后来有一天,檀道济来访,薛彤遂又将此事说与对方听。

    檀道济听后沉吟片刻,最后表示也想见一见大都护。

    原本薛彤就有意介绍檀道济与高进之认识,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场别开生面的见面。

    卫朔没想到檀道济也来了,不过既然送上门来,也没理由放过不是?

    随即他出言邀请道:“进门即是客,既然大家都认识,不妨进来喝一杯如何?”

    面对卫朔诚挚邀请,檀道济、薛彤互相看了一眼,昂首步入房内。

第243第 兵棋推演() 
檀道济一进屋就看见已收拾妥当的行礼,愕然地问:“大都护将要离开吗?”

    “是啊,京口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也该离开了。”

    “啊?如此一来你我兄弟岂不又要分离?”

    见薛彤满脸不舍,高进之早得卫朔授意,当即邀其一同前往河西。

    正当薛彤要答应下来时,却见檀道济抢先一步道:“大都护若想招揽咱们去河西,当拿出些诚意才行,最不能上下嘴唇一碰,我们就得上杆子倒贴不是?”

    “我主诚意相邀难道还不够么?”

    对此高进之颇为不满,原本他以为自己书信一封,足以将好兄弟引荐给大都护。

    不料中途杀出个檀道济,也不知此人是何来头,竟让薛彤对他是言听计从。

    “哈哈哈,大都护亲身相邀虽说是诚意满满,却也无法让在下心服口服。”

    “哦?那不知要朔怎样做,才能让二位心甘情愿加入河西?”

    “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愿闻其详。”

    “在下出身将门,自幼熟读兵书,对兵法战阵之道略知一二。”

    “久闻大都护盛名,听说您出道以来百战百胜,连败吕光、拓跋珪、乞伏乾归、姚兴等北地豪杰。”

    “道济不才,愿躬身向大都护讨教兵法。”

    “假若大都护能胜得了在下一招半式,我愿从此追随大都护左右,绝无二心。”

    “此言当真?”

    闻言卫朔大喜过望,眼下他正愁不知该怎样才能忽悠檀道济去河西,不料对方竟主动提出比试兵法。

    “君子一言,自当快马一鞭。”

    “好,就依道济所言!”

    说着卫朔命人将随身携带兵棋拿出,双方摆开阵势,一场龙争虎斗即将上演。

    卫朔敢跟名将檀道济对垒,自然有其底气所在。

    须知当年他随杜进修习兵法,曾几次三番玩过兵棋推演。

    后来筹建武备学堂时,卫朔又将现代兵棋推演与中国传统结合,推出了一套规则更完善的新兵棋。

    自从新兵棋诞生后,河西曾凭此多次推演战役,卫朔皆有幸参与其中。

    虽然不一定比专业参军强,但自付推演能力不算太差。

    更别说眼前檀道济,还不是后来总结出三十六计的那个无敌名将。

    因此,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有很大胜算。

    同样,另一边檀道济也是信心十足。

    由于檀家乃将门,自他懂事时起就对行军打仗之类感兴趣。

    待他稍稍长大后,更是在父兄指点下熟读兵书战册。

    至于兵棋推演他更是不陌生,甚至说得上是精通。

    从十五岁开始,檀家诸人已无法在兵棋推演上胜过他。

    当众侍卫将河西特质兵棋摆好,檀道济一下子发现了异样。

    “咦?这兵棋好像跟以前玩过的不一样?”

    “呵呵,此棋乃河西特有,是在原有军旗上升级改造而来。”

    “不过请道济放心,其中大致规则并未改变,只是略微修改了一些细节,使兵棋更能贴近实战。”

    “哦?是吗?那在下可要好好看一看。”

    听了卫朔解释,檀道济不由眼前一亮。

    他从小是个军迷,无论是兵书战册,还是兵棋沙盘,只要跟行军打仗有关,他都感兴趣。

    见檀道济再无异议,卫朔随即将规则一一介绍给对方。

    兵棋推演,在现代被誉为导演战争的“魔术师”。

    推演者可充分运用统计学、概率论、博弈论等科学方法,对战争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与推演,并按照兵棋规则研究和掌控战争局势。

    另外,兵棋推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45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石块和木条等辅助物什,采取在地面上对弈的方法,来演示阵法、研究战争。

    现代类型的战棋是由普鲁士的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于1811年发明的。

    它由一幅地图,一套代表军队的硬方块,一本详细规则,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组成。

    用这套战棋,可以逼真地预测当时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

    河西军采用的兵棋更接近现代战棋,自然比之前简陋的兵棋吸引人。

    君不见檀道济一接触新军棋,登时爱不释手,若非薛彤提醒,他差点儿忘了比试。

    而卫朔看到这一幕,不由暗自欢喜,觉得即便最终兵棋推演输了,也不打紧。

    只要有军棋在,还怕名将檀道济不上钩?

    在分选角色时,年轻气盛的檀道济不顾薛彤反对,执意选择兵力少的弱势一方。

    殊不知,他这般选择,已在不着痕迹间落入卫朔算计当中。

    卫朔算准了檀道济急于想证明自己,只略施小计,就让对方主动将优势兵力留给他。

    卫朔对自身知之甚深,晓得自己一向爱用阳谋,不擅玩阴谋诡计。

    假若他选了兵力少的一方,在檀道济这等擅使阴谋诡计的专家面前,估计会输得很惨。

    相反只要他拥有兵力优势,只需稳扎稳打,哪怕檀道济再怎么施展三十六计,最终也只能选择走为上计。

    事情果如他猜想的一模一样,很快这场兵棋推演进入尾声。

    檀道济这边军队已经被卫朔分割包围成几块,陷入各自为战之境地。

    到了这等败局,不管用什么绝妙的兵法,恐怕也挽救不回来。

    只见檀道济举起仅存的一块木牒,又再度放下,反复数次后,终于叹了口气……

    “我输了。”

    “呵呵,檀小郎君无需气馁,其实从一开始你就落入大都护算计。”

    “哦?是吗?敢请崔公为小子解惑。”

    崔宏得卫朔暗中授意,起身朗声道:“檀小郎君有所不知,大都护最是擅长指挥堂堂正正之师。”

    “昔年河西众将曾有言,说只要让大都护占据战场优势,敌人只有束手就缚的份儿,而绝无翻盘可能。”

    “檀小郎君虽熟读兵书战册,又诡计多端,殊不知大都护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

    “唉,不管理由如何,此次比试终究是在下输了。”

    “我愿赌服输,今后情愿追随大都护左右,以效犬马之劳。”

    檀道济都臣服了,薛彤自然也不会有异议,当下俩人跪倒在地,向卫朔俯首称臣。

    看着稍显稚嫩地檀道济、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