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西内部没有拿得出的世家,再加上所推行政策又以压制世家为主,自然不会得到世家支持。

    然而正如崔浩所言,在西北他能以武力压服世家,到了中原未必行得通。

    看来是时候扶持一两个顶级世家充当门面啦!

    想到这儿,卫朔抬眼环顾四周,目光一一从崔浩、张腾、姜纪、李先、刘穆之等人脸上掠过,最终停在了崔浩身上。

    结果还不等他开口,却被崔浩苦笑着拒绝了。

    “主公,非臣不识好歹,而是眼下尚未收复河北,清河崔氏还不宜冒然出头,不然恐有灭族之祸啊。”

    卫朔一想确实如此,眼下清河郡尚属后燕地盘,一旦在河西高调起来,难免不会被鲜卑人报复。

    “若清河崔氏不出头,还有哪个家族有资格充当河西门面?”

    “有,还有一个家族门第不输给清河崔氏。”

    崔浩目中精光一闪道:“主公,您别忘了,在刚刚收复的太原郡,还有两大顶级世家。”

    “太原王氏、阳曲郭氏?”

    “然也!”

    “啊?这不可能吧?”

    “先不说阳曲郭氏,单说太原王氏,目下正值鼎盛之际。”

    “王恭、王国宝等一干王氏子弟,各个位居高位,他们在南朝待得好好的,怎么可能北上投靠河西?”

    “哈哈哈,主公有所不知,您刚刚所言乃晋阳王氏与太原王氏还有些不一样。”

    “如何不一样?”

    “准确来说太原王氏指的是晋阳王氏、祁县王氏两支王氏家族。”

    “这两大家族谁强盛谁便是太原王氏代表,两家为争夺领导权已相互争斗了百十年。”

    “晋阳王氏与祁县王氏均开基于东汉末年,祁县王氏开基人是著名的司徒王允。”

    “晋阳王氏则是王泽(王昶、王浑、王述、王坦之、王国宝先人)、王柔(王沈、王浚、王佑、王恭先人)兄弟。”

    “两支王氏一般笼统的称为太原王氏,但有无血缘关系已不可知,且两支从曹魏起便分属两大利益集团。”

    “而这也造成两家在魏晋之交有了不同结局,其中王浑作为晋阳王氏代表,他支持司马家篡夺曹魏江山,从而一举成为西晋开国功臣。”

    “相反,祁县王氏代表王凌则因反抗司马家篡权而被夷灭三族。”

    “自此之后,祁县王氏默默无闻,而晋阳王氏则愈发兴旺,到如今已成为南朝最有权势的世家大族。”

    “伯渊,你刚刚说王凌被灭三族,那岂不是说祁县王氏早已断了传承?又如何充当河西门面呢?”

    “确如主公所言,祁县王氏嫡系子弟早已不存在,可是还有许多旁支在。”

    “只要主公肯大力支持,管他是嫡系还是旁支,必可令祁县王氏重新崛起。”

    “到时有了祁县王氏这等顶级豪门为主公摇旗呐喊,还怕其他世家不主动投靠过来?”

    “另外,臣之所以建议扶持祁县王氏,那是以为在主公麾下正好有一人出身祁县。”

    “谁?仲德么?”

    “正是!”

    “王仲德乃祁县王氏旁支子弟,当年他起兵对抗慕容垂不幸失败,今其衣锦归来不正好重振祁县王氏?”

    “嗯,伯渊所言甚是有理,不过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不得不说,崔浩的提议让卫朔有点儿心动。

    太原王氏乃天下数一数二的顶级豪门,从影响力上来说完全不输给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等家族。

    真要扶持起祁县王氏一脉作为北地太原王氏代表,将来再遇到河东这样的事,或许只需一封书信便可搞定。

    然而,虽然此举对河西有很大好处,卫朔也没有冒然实施。

    扶持世家可不是说扶持便扶持,一不小心会让以前成果付之东流,必须想出万全之策。

    再说,此建议也掺杂了不少崔浩私心,作为世家出身,他肯定需要为家族未来出路考虑。

    他也想借机看看,卫朔到底将如何处置世家!

    虽然卫朔一再宣称,不会完全消灭世家,只会改造、削弱世家特权。

    可没有章程出现,又没有例子可依,崔浩心中始终有些惴惴。

    如今正好碰到河东变故,让他有机会试探一下卫朔,看看卫朔是否会履行前言。

第342章 农场计划() 
p

    并州战事暂时告一段落,不意味着卫朔能清闲下来。

    眼下并州初定,他依旧忙得脚不沾地。

    除了推行均田制、整编府兵这文武两大摊事外,还有别的事也要他把关、定夺。

    好在以张腾、王仲德为首的刺史府、都督府即将投入运转,多少为他减轻了一些负担。

    与并州其他文武不同,刚刚上任并州都督不久的王仲德因一些传言而患得患失。

    自从河西覆灭西燕、独占并州之后,每日里便有不少族人前来拜访他。

    前些日子,他也曾当面向大都护请假,想回祁县老家探亲,不料却被大都护予以拒绝。

    刚开始他还想不通,直到有人告诉他,大都护有意让他重振祁县王氏家门,这才恍然大悟。

    接下来王仲德内心既兴奋又紧张,甚至隐隐有一丝渴望。

    这日轮到王仲德休沐,他像往常一样,准备与同僚去外面喝酒玩耍。

    不料,侍卫头领康龙来到他家。

    康龙先向王仲德行了军礼,然后直接道:“王总兵,大都护命在下前来请你去赴宴。”

    “赴宴?赴什么宴?”王仲德心中一动。

    “大都护觉得最近大家十分辛苦,特地在府上设宴,准备犒劳一下大家。”

    接到邀请后,王仲德迅速简单收拾了一下,立即骑上马前往大都护临时行辕。

    到了之后才发现,除了他本人以外,只有崔浩、刘穆之、王镇恶、张腾等寥寥数人。

    “臣等参见大都护。”

    “诸位免礼,快请入座。”

    待众人全都入席,卫朔轻咳一声道:“今日请诸位前来,是有一件大事想跟大家商量。”

    “臣等愿闻主公高见。”王仲德不由精神一震,知道肉戏要来了。

    “有关河西推行之政策,不用朔多说,大家也都有所了解,莫不是以均田制为榜样。”

    “近来外界多有谣传,说河西以消灭世家为己任,殊不知朔从未有灭绝世家之念头。”

    “一些世家觉得土地、人口被夺走后,世家将再无出路,出于对未来命运担忧,让世家视河西为洪水猛兽。”

    “然大家也都知道,世家掌握着天下九成以上土地,若不解决土地与人口矛盾,华夏复兴将无从谈起。”

    “伯渊、仲德,你俩出身世家,朔也知道你们心中担心什么。”

    “今日朔便给你们交个底,我绝不会消灭世家!”

    “主公英明!”得到卫朔亲口承诺,让崔浩、王仲德激动不已。

    “不过,你们别高兴太早,我还有话说。”

    “世家虽然有其积极一面,却仍需接受河西改造。”

    “只有经过改造的世家,才有权继续存在下去。”

    “改造?怎么改造?”

    崔浩闻听此言,不由大为意动。

    若真像卫朔所言,世家们不是不能接受。

    “世家可以保留大量土地,不过必须是在特定地方。”

    “像中原、河北、两淮、关中一带人口众多,土地与人口矛盾尖锐,该地方上土地必须拿出来分给庶民。”

    “而像幽州、辽东、江东、并州等地广人稀之所,可以允许你们世家囤地。”

    “但是你们掌握的人口必须交出大部分给官府。”

    “这……主公,若没了人口,要那么多土地也没用啊。”

    崔浩、王仲德眉头紧皱,觉得卫朔这是强人所难。

    没了人口,世家要土地干嘛!

    土地与人口相辅相成,是世家主要的财富来源。

    光有土地没用,那些世家依然不会与河西妥协。

    “诶,两位莫急,且听朔把话说完。”

    “我既然提出了方案,自然有解决办法。”

    “眼下朔正准备在地广人稀之地推广大农场计划,其中并州将为首个试点所在。”

    “所谓大农场计划,便是要求在最少的人力资源之下,耕种最多的土地。”

    “据初步估计,上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土地,大概只需数十甚至百十人即可。”

    “啊?真的?假的?”

    崔浩、王仲德等听了卫朔之言,不由大吃一惊。

    哪个世家大族手上不有数十万亩土地,为了照顾这些土地,不得不蓄养数千、近万奴隶、部曲。

    若真像卫朔说得那样,只需少数人力便可维持大量土地产出。

    那对于一些没什么野心的世家而言,交出人口也不是不能接受。

    “当然是真的!而且我早便有这个想法,只因时机不成熟,才一直没提出来。”

    “西北看似地广人稀,然适合耕种的土地却十分稀少,真正说来却是地少人多。”

    “不得已,朔只好以均田制将世家掌握的土地全夺来分给百姓。”

    “而今并州与西北恰恰相反,当地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全部人口加在一起不到五十万。”

    “这点儿人散在并州七郡之中,估计放眼望去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正好前日因河东之故,伯渊提出了世家问题,朔便借机推出了大农场计划。”

    其实大农场计划只是个引子,卫朔希望通过这件事将世家兴趣从蓄养奴仆专为追求效率、降低人工等上。

    而这些都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古代发展科技,光靠普通百姓不行,必须依靠这些既有钱又有需求的世家大族。

    “伯渊、仲德,你们不要怪我不近人情。”

    “实在是天下人口数量太少,我需要更多的人去经商、开荒、做工、参军等等。”

    “但大量人口却被世家大族强行束缚在一亩三分地上,为此我不得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

    “通过大农场计划,世家本身的经济利益没有减少多少,反而有可能增加。”

    “至于说手中人口少了,这根本不是问题。”

    “既然尔等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你们还保留这么多人口干嘛?”

    “不然,我便要怀疑你们是心怀不轨了。”

    卫朔这话一出,王仲德登时沉默,脑海中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若大都护所言大农场计划是真的,交出人口保留土地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王家没有什么争霸天下野心,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扬光大家族。

    “大都护,臣代表祁县王家愿意一试!”

    思虑再三,王仲德终于拿定主意,决定冒险一试。

    毕竟,大都护这么堂而皇之的提出来,肯定不会糊弄他。

    “好!数日后,朔陪你去祁县走一趟。”

    看到王仲德答应下来,卫朔大喜过望。

    祁县王家这个典型一旦被树立起来,将会为其他世家产生重大影响。

    必会在将来河西入主中原时,减少来自世家的阻力。

    大农场计划是卫朔解放人口的手段之一,推行均田制固然缓和了阶级矛盾,却无法解决人口短缺问题。

    如今河西工商业尚不发达,各种作坊规模也不大,人力短缺问题不是很严重。

    若此时能将世家从小农经济引导到大农场经济制度,将解放大批人口。

    为将来推行大工业、大商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

    借鉴后世赵宋王朝大力发展商业、手工业等经验,以当下这点人儿口,很快便会消耗掉。

    现在卫朔唯一担心的是,所谓大农场计划能不能被世家接受。

    毕竟,中国几千年来实行的是精耕细作,而大农场则与传统耕作习惯截然不同。

    卫朔做出妥协也是迫不得已,中原、河北与西北不同,这里世家大族力量太强大了。

    若他不做出调整,将真如崔浩所言,很有可能影响统一大计。

    当天,众人言谈甚欢,直到华灯初上,王仲德才离开大都护临时行辕。

    临走之前,他再三与大都护约定,数日后将一同北上。

第343章 阳曲郭氏() 
p

    上党之战胜利结束,让三晋成功并入河西。

    而河西军大举入晋,不仅没有烧杀掳掠,还给庶民百姓分了田地,轻易便赢得民心。

    然而,与普通庶民对河西持热烈欢迎态度不同,并州世家心情则略微复杂一些。

    他们内心明明不待见大都护卫朔,却又因无力反抗而不得不选择臣服。

    卫朔端坐在车内,竖起耳朵耐心地听王仲德介绍太原风土人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