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上首的王镇恶,看着众将议论纷纷,不由感到十分欣慰。

    尤其是檀道济,不愧是被大都护格外重视年轻将领,表现更是大出预料。

    他沉吟一下,接过话茬儿道:“我跟道济看法一样,认为魏军目的定是想聚歼我军。”

    “至于原因么……说白了这是一场事关民心士气的大战。”

    “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那条谶语吗?”

    “记得呀,不就是胡无百年运吗?!”

    “没错!这条谶语给魏国入主中原带来很大麻烦,魏王拓跋珪一直想摆脱谶语影响。”

    “只有正面击败河西军,打破大都护百战百胜的名头,魏王就能理直气壮地对外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

    “哼!痴人说梦。”众人不屑地撇撇嘴道。

    王镇恶嘴角浮起一丝冷笑道:“拓跋人想要入主中原,需得先问问我河西答不答应。”

    “拓跋珪不是想正面与我们决战吗?那我们就遂了他心愿。”

    “左司马意欲将计就计?”

    “然也!”

    王镇恶随即起身,拿起竹竿来到地图前,指向滏口陉、白陉两条要道。

    “从上党东出滏口陉,再向东南六十余里就是邺城。”

    “而南出白陉,经羊肠坂,再向东数里乃魏郡林虑县。”

    “我意将大军一分为二,其一步军主力将计就计大张旗鼓东出,以诱敌军上当。”

    “其二骑兵主力则隐蔽南下白陉,出太行后,迂回包抄至邺城,配合步卒消灭魏军。”

    “此战之关键在于骑兵迂回包抄时机要恰当,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会惊动敌人,达不到全歼敌人目的。”

    “太晚又会让步卒陷入危局,落入对方算计之中。”

    “个中分寸拿捏十分关键,稍有不慎会使河西一切谋划付之东流。”

    “除此之外,还应派人通知邯郸毛德祖,在邺城之战未分胜负前,绝不能让北边魏军一兵一卒南下。”

    讲完大体方略后,王镇恶将目光放在了檀道济身上。

    现场众将中,唯足智多谋的檀道济能胜任迂回重任。

    “檀道济!”

    “末将在。”檀道济迅速起身。

    “本将命你为南下偏师统帅,你即刻率三万铁骑出发。”

    “诺。”

    “叱干阿利、秃发傉檀!”

    “末将在!”

    “你俩担任道济副将,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邺城。”

    “如若延误战机,必以军法从事。”

    “诺!”

第501章 都是戏精() 
p

    隆安元年六月下旬,左司马王镇恶统领两万步卒,浩浩荡荡前往邺城。

    当大军还未出滏口陉古道时,河西特使李先已抢先进入邺城。

    李先此行,明着是与慕容和商议交接邺城,实际上是为偏师迂回争取时间。

    偏师骑兵从白陉南下,再迂回至邺城,需要不少时间。

    除非檀道济仗着骑兵之利纵马狂奔,不然不可能比步军先到邺城。

    但羊肠坂道乃太行天险之一,根本不允许骑兵飞驰。

    再者,檀道济还得隐藏行迹,行军速度肯定要慢上许多。

    于是,为了偏师有更充裕时间实施迂回,王镇恶只好让李先去邺城糊弄敌人。

    而巧合的是,魏将叔孙建同样担心河西军来得太早,也想拖延一下时间。

    于是乎,一场阴错阳差的好戏,正式在邺城上演。

    “甚么?你们又要延迟交接?!”

    李先霍然起身,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虽然其中有一大半怒火是装的,但他心中多少也为燕国屡次出尔反尔感到恼火。

    负责接待李先者,乃鲁阳王长史李辩,眼下他正对着河西使者李先满脸赔笑。

    虽然李辩并不清楚其中细节,但凭着敏锐直觉,他察觉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但李辩地位不高,根本接触不到更多机密,他只能按照鲁阳王吩咐做事。

    “还请特使担待一二,虽然敝国国主早有旨意,要将邺城交给河西。”

    “但当前形势变化出乎预料,我主南下波折不断,耽误了物资转运。”

    “请特使看在双方一向交好的面上,体谅一下我大燕。”

    “长史此言差矣!本使受大都护重托,总领邺城交接一切事务。”

    “然事到临头,贵国却接二连三推脱延误,这不能不让在下怀疑贵国诚意。”

    李辩虽然也怀疑自己一方拖延交接事宜有其他图谋,但他却不能在李先面前表露出来。

    他只好硬起头皮解释道:“贵使言重啦,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出现突发状况,也是在所难免。”

    “再者,我主并非想反悔,不过将交接日子延后一些罢了。”

    “这邺城早晚会归属尔河西,贵方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嘿嘿!你说得轻巧?!万一再发生襄国那种意外怎么办?”

    “这怎么可能?襄国是因为临近魏国才意外陷落。”李辩极力分辩道。

    “而邺城深入腹地,魏军纵有天大胆子,也不敢来偷袭。”

    “再说那邯郸不已被河西占领?邺城北边安全已有了保障。”

    “即便真有什么危险,滏口关距邺城不过六十里,守军朝夕可至,你们又有什么可担心呢?”

    “这这,简直是强词夺理!”李先假装愠怒道。

    “万事皆有规矩,你燕国这般不顾体面,肆意妄为,实在是有失体统。”

    面对河西人百般责难,燕国人总是笑脸相迎,甚至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但李辩却始终咬紧牙关,坚持将交接时间延后两日。

    两人争到最后,李辩似乎有些失去了耐心。

    他强忍不耐道:“今日贵使舟车劳顿,便请先在驿馆歇息一日,也好稳稳心神,明早再去拜见鲁阳王吧!”

    “胡闹!简直胡闹!”

    李辩还未离开驿馆,就听见背后传出几声怒骂声。

    不知道的还以为李先发了多大脾气,其实在李先转身得一刹那,他嘴角就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魏燕想为己方调动兵力拖延时间,殊不知河西同样也需要时间来部署谋划。

    这才有了李先刚刚配合李辩演了半天戏。

    李辩心神不定地回到鲁阳王府,向慕容和汇报今日见面情况。

    “这么说来那个李先并未怀疑咱们有其他动机?”

    “什么?还有其他动机?”李辩吃惊道。

    “啊?没,没,没,哪有什么动机?!”慕容和慌不择口地否认道。

    李辩狐疑地看了一眼慕容和,总觉得对方有事瞒着他。

    但经过上一次教训,他已学会不再轻易向外人吐露心声,免得惹来祸患。

    当下,他也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打了个哈哈,将此事轻轻揭了过去。

    可在心中却暗暗拿定主意,准备回去后好好调查一下。

    慕容和做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拍着李辩肩膀鼓励道:“好好做,只要把这事办妥当了,日后我亲自给你请功。”

    李辩心不在焉地敷衍了慕容和几句,并向对方提出告辞。

    慕容和盯着李辩远去背影脸上阴晴不定,他并无完全把握确定李辩一定没察觉什么。

    但这件事事关重大,除了慕容宗室外,只有韩卓、刘藻等几个汉臣知道,其余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但他却不知,由于其刻意隐瞒,已引得李辩大为不满,并且开始胡思乱想。

    而李辩出了王府后,满肚子疑问不知该向谁请教。

    同时,李辩愈发觉得这一次被留到邺城,肯定是慕容德借机报复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李辩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当时慕容宝死后,后燕四分五裂,慕容麟、慕容盛、慕容德、慕容会先后割据一方。

    而李辩作为慕容和长史,同样野心勃勃,极力蛊惑慕容和取代慕容德自立。

    然慕容和却一心想依附慕容德,把李辩建议束之高阁。

    虽然这事最终不了了之,但李辩做贼心虚,始终都担心被慕容德秋后算账。

    尤其当慕容麟被莫名其妙地以谋逆罪处死后,李辩愈发战战兢兢。

    后来慕容德带着燕军主力南下,却偏偏将慕容和与他本人留下。

    而今天慕容和让他与河西人耍赖皮,却又不告诉他其中内幕。

    若说其中没有猫腻儿,打死李辩都不相信。

    但他并未朝魏燕勾结坑河西方向去想,而是认为慕容德已下定决心朝他下手。

    甚至李辩认为,此间事了,他很有可能像慕容麟那样,被慕容德罗织罪名杀害。

    不得不说,李辩真想多了。

    但有句话说的好,叫当局者迷!或者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离开鲁阳王府后,李辩并未直接回府,而是悄悄将几名心腹打探消息。

    他好歹做过鲁阳王多年长史,手底下自然也有一些心腹,其中几人还在军中任职。

    结果正是这几人,他们告诉给李辩一个重要信息。

    “前几天夜里,城里忽然来了一大批军队,人数足足有万人之多。”

    “奇怪的是,这些人来了后一直待在城东大营,从不外出。”

    “最近,城东大营更是已被戒严,包括我等在内,谁也不准靠近,违令者杀无赦。”

    “那你们知道来人是谁吗?”李辩急问道。

    “具体是谁,我等也不清楚。但有一点能肯定,他们绝不是燕军士卒。”

    “什么?!不是燕军?”

    李辩满脸震惊,隐隐地有些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悄悄松了口气。

    看来并非是慕容德要对他秋后算账,而是魏燕勾结谋算河西军。

    按说既然弄清了事情经过,李辩当就此罢手,尽心为燕国办事才对。

    可李辩却不这样认为,他不想再经历一次今天这种事,遂决定借机投靠河西。

    “什么?!你,你长史何出此言?”

    李先看着向他和盘托出一切的李辩,不由瞠目结舌。

    原本他已躺下歇息,殊料李辩夤夜来访。

    不仅把魏燕暗中勾结一事悉数告知,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想投靠河西。

    这下顿时惊呆了李先,让他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不知该不该信任李辩。

    眼看李先始终怀疑自己用意,李辩不由心急起来,当下将他与慕容德之间矛盾也告诉了李先。

    “也就是说,你担心被慕容德报复,又碰巧发现了燕国阴谋,遂想借机投靠河西?”

    “正是!在下实在是不愿随鲜卑人南下,恳请河西予以接纳。”李辩急切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

    “辨准备把邺城完好无损地献给大都护,以作在下晋身之资。”

第502章 黑云摧城() 
p

    一片青蓝色天空中,几片桔红色的朝霞稀稀疏疏地分布在远方天际。

    慢慢地,朝霞的范围扩大,悄然将东天空染地通红。

    在晨曦中,王镇恶率领步兵主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滏口关下。

    滏口关,乃滏口陉东边隘口,与壶关一东一西屏护滏口陉要道。

    此时,滏口关城门大开,河西众将悉数入关休整。

    刚一抵达滏口,王镇恶立即将守军都尉召来,询问军情。

    “襄国、邯郸情况如何?毛校尉可曾派人求援?”

    “禀都督,毛校尉已于数日前带三千人,抢在魏军之前进驻邯郸。”

    “而魏军在襄国城有两万余人,由魏将拓跋烈统帅。”

    “虽然眼下魏军尚未侵犯邯郸之意,可若是邺城局势危急,拓跋烈部势必将南下。”

    “如此一来,邯郸岂不要首当其冲?毛校尉能否挡得住敌军?”王镇恶皱眉道。

    为了争夺邺城,魏王拓跋珪明暗共布置了三手。

    其一是先期潜入邺城的叔孙建;其二则是由赵郡南下、占据了襄国的拓跋烈。

    而最后一步杀招自是由信都秘密南下,直插邺城的于栗磾。

    这三路魏军相互配合,分工各不相同。

    据王镇恶推测,拓跋烈南下既为吸引河西注意,又是邺城会战的后备兵力。

    万一邺城局势恶化,拓跋烈定会率领麾下骑兵援救邺城。

    只是让魏国措手不及的是,河西军抢先占了邯郸,为日后魏军南下蒙上一层阴影。

    作为本次会战的主帅,王镇恶认为聚歼邺城、信都魏军已属不易。

    因此,他绝不希望拓跋烈南下参战,故邯郸防务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滏口都尉犹豫不定道。

    “怎么?你认为毛校尉守不住邯郸?”王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