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才朗声道:“如今大都护威名远扬,三分天下已有其一,正该自立,以开基建国,否则何以号召天下?”

    “就我世家而言,若先一步劝进,则是大功一件,定让你我从此平步青云。”

    “早在数月前,老夫就已着手安排此事。

    “只因当时关陇初定,大都护忙着整顿地方,老夫便一直隐忍不发动。”

    “如今恰逢邺城大捷传来,关中局势又已稳定,正是大都护称帝建国的最佳良机。”

    韦罴的话让众家主眼前一亮,似乎觉得一条康庄大道正铺在面前,书房内一下子变得嘈杂起来。

    “大都护气度雄烈,又礼贤下士,占据了北方一半州郡,实力冠盖群雄。”

    “连各地胡虏都能称王称帝,大都护称帝,又有何不可?”

    “大都护做了皇帝,我们世家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再不用像现在这样,虽然名望甚大却始终无法融入河西核心高层。”

    “不过,这事需要从长计议。”

第519章 风波骤起() 
p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昨晚还是瓢泼大雨,同时伴随着极其少见而强烈的电闪雷鸣,轰隆隆闹腾了一夜。

    然早上太阳一出,顿时雨过天晴。

    长安百姓踩着街上积水,开始忙碌起来。

    天刚刚放亮,宋繇与崔浩一前一后抵达了都护府,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起政务。

    自从都护府迁入长安,无疑大大减轻了卫朔身上负担。

    昨天那场雨下得十分大,加上关中水利年久失修,大都护虽已下令大力整修,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宋繇、崔浩担心有洪涝发生,遂一来就吩咐都护府属官、小吏下去查看。

    处理完眼前紧急事务,两位长史这才坐下来喝口茶水。

    今天不是议事的日子,大都护卫朔一般不会出现,只有两位长史与众属官处理政务。

    很快时至近午,大家忙乎了一个晌午,都有些子疲了。

    正准备吃饭歇上一歇,忽然间一名小吏手捧着大叠本子匆匆而入。

    人刚走到厅门处,周围顿时响起了抱怨声。

    “哟,又来折子了,看样子这回算是歇不成了。”

    “唉!大热天的还往都护府送折子,真是辛苦下面人啦。”

    “哎呦,我这早饭还没吃呢,也不知能不能吃上午饭。”

    按河西惯例,地方官吏上书言事,一律先归到都护府,由左、右长史协同各曹主事拿出章程与处理意见。

    而后送秘书监分门别类,由秘书监主事按轻重缓急转呈卫朔本人。

    如此一来,固然大大减轻了卫朔身上负担,却给都护府带来不小麻烦。

    好在都护府官员、属吏众多,才堪堪维系了政务正常运转。

    众属官虽是一通抱怨,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接过折子处理起来。

    崔浩像往常一样接过那叠折子,随手拿起最上头一本,结果刚扫了一眼,眉头便皱了起来。

    宋繇狐疑地看了崔浩一眼,不解地问:“伯渊,怎么啦?”

    崔浩阴沉着脸,伸手指了指刚刚送来的那一叠折子,语气淡然道:“你自己看吧。”

    宋繇不明所以,以为又是那个地方官犯事,惹得崔浩大动肝火。

    殊料,他一拿起折子,就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劝进’两字,脑袋嗡的一下炸了。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宋繇惊怒交加道。

    “谁这么没脑子?这不是把大都护架在火上烤吗?”

    “真是利欲熏心!”崔浩咬着牙一字一顿道。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今河西势大,暗中不知有多人盯着,都想借河西这股东风兴风作浪。”

    “眼下当务之急是需尽快弄清事情背后有谁,若只是下面有人头脑发热,大不了申斥一番了事。”

    “可万一有人借机生事,那”

    “伯渊担心有人借机离间河西与南朝关系?”

    “不错!”

    “大都护与南朝关系密切,不光惹得魏国忌惮,恐怕连江东各地方镇也巴不得双方破裂。”

    这世上跑得最快的不是风,也不是闪电,而是谣言。

    不知是从何处传出来一条谣言,说晋室气数已尽,大都护功盖寰宇,当取代晋室自立。

    拥护大都护称帝的谣言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已传遍了整个长安。

    一大早,满城百姓、官员士子都在议论着此事,流言越传版本便越多。

    只是无论哪一个版本,其倾向性都极为明显,除了少数晋室死忠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卫朔自立。

    一时之间,原本声望很高的大都护,陡然间再次拔高了老大一截。

    同时,随着各地报馆也开始加入鼓吹、劝进。

    顿时让不少自认为大势不可挡的普通官吏,也急不可耐地上了劝进表。

    面对外界汹汹民意,大都护卫朔却一直保持沉默。

    但这种沉默,在某些人眼中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支持。

    于是,在接下来两三日内,都护府案头上又多了上百本类似折子,弄得都护府上下忙乱不堪。

    以至于崔浩、宋繇两人不得不停下处理其余政务,先解决眼前此事。

    身为诸官员之首,大都护不在,宋繇自是当仁不让地主持起此次会议。

    他先是吩咐属官小吏暂停往都护府送折子,而后环视了一下诸位同僚,语气沉重地开了口。

    “诸位,事情闹到眼前这地步,不赶紧解决怕是不成了,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死寂,都护府内一片死寂,面对宋繇询问的目光,满屋官员全都低头垂目不言。

    他们久在中枢,要比地方官了解更多内情,也更清楚政治斗争风险巨大。

    此事关系实在太重大了,一旦表错了态度,那极有可能将要面临倾覆之祸。

    在没有摸清大都护真实态度之前,能不开口自是尽量不开口为好,以免惹来祸端。

    于是乎,整个都护府内就这么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眼瞅着一众同僚们半晌都无一语,宋繇也不免有些焦躁起来。

    但他又不能强逼众人,只好微皱着眉头,耐心等着众人表态。

    “诸位,如今风波已然闹大,若不赶紧平抑下去,恐影响政局稳定啊。”

    其实,在都护府一众官吏中,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卫朔自立。

    只不过,此次劝进之风起得太突然,让众人有些措手不及。

    加上大都护态度不明,众人只好暂时以沉默对待。

    但是作为参与者之一,一些世家官员见诸人尽皆沉默,便有些忍不住了,毫不掩饰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民心所向,有何可议?据实上禀大都护就是了。”

    “这位大人所言颇是有理,民心乃大势也,不可违之!”

    “不错,不错,大都护即位顺乎民心,乃理所应当。”

    “连区区胡虏都面南背北,作为炎黄苗裔,大都护为何不能称帝?”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有些事,一旦有人开了头,接下来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正如眼前对待劝进一事一样。

    原本大家态度暧昧就不是出自本意,如今有人带头,其他人自是不甘落后,纷纷表示愿拥大都护上位。

    家人的到来让卫朔心情愉悦起来,整天乐呵呵地看啥都顺眼。

    可惜,偏偏有人不愿让他过舒心日子。

    庆功封赏后不久,关中忽然刮起一股劝进风潮。

    不少世家子弟纷纷上书进言,请求大都护称王建制。

    这股风波很快影响到政局稳定,河西突然变得躁动起来,各方围绕劝进一事纷争不断。

    原本卫朔打算对这件事来个冷处理,但却小觑了某些人功名利禄之心。

    自古以来,凡拥立从龙者,事成之后无不富贵至极。

    尤其当大局已定,拥立、从龙不仅风险小,且回报丰厚。

    可谓是低投入、高回报之最佳投资选择。

    而对河西而言,未来前途不说大势已定、前程似锦,起码已有了割据一方的资本。

    因此,在某些有政治野心的世家眼中,拥立大都护称王是十拿九稳的事,也是他们进入河西核心高层最便捷机会。

    而原本晋室南迁后,在北地还拥有强大影响力。

    但随着晋室屡屡北伐失利,如今已渐渐失去北地民心。

    当下更随着天师道作乱、江东局势不稳,导致晋室号召力直线下降。

    甚至在北地世家、百姓眼中,晋室已是名存实亡。

    值此之时,世家掀起得这股劝进风波,顿时在河西内外引起滔天巨浪。

    原本只是关中世家在闹,很快各地刺史、都督、郡守、守备也参与了进来。

    这样一来,卫朔再也无法坐视下去,急忙将宋繇、崔浩等心腹召来商议对策。

第520章 算计桓玄() 


第521章 圆滑王谧() 
p

    清晨时分,黄门郎、侍中王谧坐着马车前往皇宫。

    此时,街上已是热闹非凡,三两成群的世家子弟正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他掀开车帘望了一番,忍不住摇了摇头,看来河西欲拥立大都护一事已传遍朝野内外。

    不多时,马车在宫门前停下。

    王谧打了个呵欠,伸了个懒腰,吐了几口浊气,轻轻走下车。

    为了让大脑更清醒一些,他用手使劲儿揉了揉脸颊。

    在江东,王谧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故一路走来,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

    但由于有心事,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停下与人寒暄,而是疾步向偏殿走去。

    待走到偏殿门口,王谧刚要抬腿向里面走。

    忽然听到哗啦一声巨响,然后会稽王愤怒的声音隔着屏风传入耳中。

    吓得守门侍卫、内侍们战战兢兢,不敢发出一丝动静,生怕被无辜迁怒。

    当王谧走进偏殿时,殿内气氛正十分压抑,只见会稽王满脸怒容地坐在上首。

    王珣、桓修、车胤、徐邈、谢靖等朝中大臣也面无表情地站在大殿上两侧。

    由于不是大朝会,因此天子司马德宗并不在,现场只有会稽王与几位朝廷重臣。

    王谧进来后不敢怠慢,先给会稽王深施一礼。

    “臣王谧拜见大王。”

    “稚远来了,免礼请起。”

    会稽王声音略显疲惫,看来近来没少操心,王谧暗暗腹议不已。

    实际上他倒有些同情会稽王,原本孝武在世时,江东还是一片歌舞升平。

    殊料孝武帝一去,各种牛鬼蛇神统统现身,把个大好河山搅得一团糟。

    如今连一向恭顺的河西也开始不安分,竟要脱离河西自立。

    “诸位都说说,朝廷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司马道子垂问,众臣纷纷沉默不言。

    会稽王眉头一皱,望向太常卿谢靖问:“谢卿,这事你怎么看?”

    谢靖避无可避,只好站出来奏道:“大王,河西私下劝进乃大逆不道之举。”

    “臣请陛下即刻下旨予以训斥,然后再宣布与河西决裂断交。”

    “不可!”

    谢靖话音刚落,只见王珣忙站出来反对道:“大王,谢大人建议万万不可采纳。”

    “为何?难不成眼睁睁看着那个卫朔悖逆行事?”

    “大王,眼下也只是有人劝进而已,大都护接不接受还得两说。”

    “臣以为在大都护公开表态前,朝廷不宜插手其中,以免让矛盾激化。”

    “此举虽然有失朝廷颜面,但为了大局考虑,还望大王戒急用忍。”

    众人听了王珣所言顿时心中一沉,这才想起今日不同以往。

    大晋早非当年那个横扫北地、气吞万里如虎的天下第一强国。

    如今随着天师道作乱,失去三吴税赋之地后,朝廷已是虚弱至极。

    而与河西贸易已成为当前朝廷最重要的收入之一。

    若冒然与河西断交,整个江东将立马陷入财政危机之中。

    正当还有人咽不下这个恶气,非要整治一下河西时。

    忽然间,一内侍匆匆闯入,将一份密函送到会稽王面前。

    会稽王打开后,刚看了一眼,登时汗如浆下,吓得手足冰凉。

    “这……这可如何是好?”

    “大王发生了何事?”

    众人看着司马道子一副惊吓过度的样子,纷纷出言询问。

    只见司马道子面色惶恐道:“豫州刺史司马尚之急报,称桓玄欲联合河西一同起兵清君侧。”

    “什么?!这……这怎么可能?大都护怎会跟桓玄搅和在一起?”

    “哎呀,荆州与河西合流,这下可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