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王与我佛门为难,岂不是给自己找不麻烦?”

    法显摇头道:“雍王乃旷世雄主,什么麻烦没见过,佛门又算得了什么?”

    “若佛门识趣儿交出田产,或可免除祸患,不然怕是免不了一场浩劫。”

    主持嘴唇动了动,却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当然知道放弃田产便可免祸,但放弃田产今后众僧生活怎么维持?

    他们早过贯了不事生产的奢侈生活,谁愿再去过清苦修行?

    ……

    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整个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但在中原,却因官府强力推行均田制,导致各地暗潮涌动。

    不知不觉到了午时,卫朔处理完政务刚要去吃饭,却见康龙急吼吼闯了进来。

    “禀殿下,白马寺出了乱子,仆射已经带人赶去处理。”

    突听爆发民乱,卫朔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眉头紧紧拧成一团。

    原本当日与众僧见过面,他就已觉得佛门定然不会轻易屈服,想不到今日还是出了乱子。

    “有伤亡吗?”

    “听说已见了血,但具体伤亡尚且不明。”

    “请殿下立即调兵镇压,再晚了,怕要波及到城内……”

    卫朔又缓缓坐了回去,稳了稳情绪,又问:“可知因何作乱?”

    很显然,康龙也知之不详,只能大概介绍一下情况。

    “事发时,仆射大人正带人清丈土地,因事发仓促,具体情形尚未来得及细细察寻。”

    “但仆射让末将提醒大王,此事八成与清丈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

    卫朔微微颔首,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如今河西强力清丈佛寺和世家大族土地,几乎等同于断了众人财路,又怎么可能不会遭遇激烈反抗?

    世家大族那边暂时由郑家安抚,估计阴谋还在酝酿当中。

    但佛门不一样,原本他们对河西压制佛教便心怀不满,如今各种矛盾累积起来,自然需要一个宣泄口。

    不过,对此卫朔早有心理准备,倒也没有感到丝毫慌张。

    唯一让他感到棘手的是,参与民乱者多是被佛门蛊惑且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

    那些心怀叵测之辈,将数以万计的普通信徒推到前面做挡箭牌,令他顾忌重重。

    总不能不分缘由将普通百姓一律镇压吧?

    如此乱来,不仅不利于他收揽中原民心,也不利于河西稳定中原。

    “康龙!”

    “末将在!”

    “你带上孤手谕,马上去见伯渊,告诉他先关闭洛阳各城门,暂时禁止百姓出入。”

    “另外通知城内所有寺院,暂时禁止向百姓开放,至于何时可以开放,等日后通知。”

    “那……那白马寺乱民呢?”

    “平乱之事……统统交给伯渊全权负责!”

    “另外,你再转告伯渊,让他以怀柔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开杀戒。”

    就在卫朔给康龙下令关口,崔浩已带人赶到了白马寺外围。

    此时他已收到更多详细讯息,对民乱经过有了大致了解。

    今天一早,五名小吏奉命赶来白马寺,准备清丈佛门田产,不知因何故忽然被数千信徒围困。

    在一番冲突后,五名小吏已被愤怒信徒活活打死。

    说实话,对于突发情况,崔浩早有预料,不然他也不会让雍王派侍卫军压阵。

    作为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很清楚任何一项涉及各方利益的改革,必然要伴随着流血牺牲。

    但是他更清楚,任何敢伤害河西人的人或势力,都要为自己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第589章 镇压骚乱() 
p

    “仆射大人,雍王谕令!”

    “中原历经磨难,轻易不能再见血啦。”

    “乱民中绝大多数乃不明真相之普通信徒,需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大开杀戒。”

    听完康龙转述完雍王指示,崔浩轻轻摇了摇头。

    他虽然明白雍王苦心,但对普通信徒迷途知返不报什么希望。

    在他看来,百姓多愚昧、冲动,又没什么见识,平时看起来也很温顺。

    可一旦有人暗中煽动,百姓又很容易被蛊惑,眼前这些普通佛门信徒更是如此。

    除非以霹雳手段给其当头棒喝,方能唤醒迷途信徒,不然一切手段尽是枉然。

    而今天这场骚乱看似偶然,实则早在崔浩预料之中。

    不过,这些被动了切身利益的人未必想推翻河西统治,因为这不现实。

    崔浩预计,众人目的很可能是想让他知难而退,放弃均田制。

    但从负责清丈土地开始,崔浩便已做好准备,以迎接各种冲击,岂会轻易屈服?

    眼前白马寺之乱,看起来声势颇为浩大,却还不足以让他乱了阵脚。

    事实上,在他身后,三千侍卫军业已严阵以待,随时可开赴白马寺镇压骚乱。

    但雍王既已传下旨意,作为臣属唯有尽力去安抚。

    但不得不说,卫朔、崔浩都小觑了这场骚乱。

    卫朔低估了佛门蛊惑人心的本事,而崔浩却没料到佛门还暗藏了一手。

    原来,当崔浩正苦口婆心劝说普通信徒时,忽然有数百乱民竟去袭击了宫城。

    幸好这伙儿乱民只是乌合之众,非侍卫军精锐敌手。

    不到一盏茶功夫,数百乱民便毙命的毙命、投降的投降。

    可当卫朔接到侍卫禀报后,并没有因乱民被击溃而高兴,反而眉头紧皱。

    因为他深知,等崔浩得知宫城亦受冲击,势必会改变招抚策略,对乱民采取更强硬态度。

    如此一来,一场流血冲突怕是不可避免,而这也意味着河西将与当地百姓结下仇隙。

    卫朔下令崔浩招抚难民,固然显得心慈手软,但更多是他不想与中原百姓起冲突。

    毕竟,骚乱终有结束那一天,河西终究还是要安抚百姓,并组织其生产建设。

    若与当地百姓结下死仇,恐将大大不利于中原战后重建。

    卫朔揉揉太阳穴,感到颇为头疼,最终满腔无奈化为一声叹息。

    “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

    ……

    “禀大人,事情已初步查清,突袭攻城的乱民乃白马寺主持煽动所为。”

    “果然不出预料,那些和尚终究不甘心交出土地。”崔浩冷笑道。

    “呸!什么狗屁高僧,身上有几个是干净的?!全他妈是衣冠禽兽。”

    “他们各个骄奢淫逸,把好好的佛门净地当成了藏污纳垢之所,真真让佛祖蒙羞。”

    “如今更是公然煽动乱民冲击官府,真是活得不耐烦啦,看来不下狠手不行。”

    “来人!传本官命令,再有不听劝谏者,一律格杀勿论!”

    “遵令!”

    格杀勿论四个字一出,顿让周围官员遍体生寒。

    众人偷偷打量了一下崔浩,只见这位风度翩翩的世家子弟,此刻眼中迸射出强烈杀机。

    大家这才恍惚记起,当年崔浩镇抚朔方,面对的形势比眼前还复杂。

    结果几年过去,朔方大治,遂成为富裕之所,皆赖崔浩治政得力。

    而今雍王镇抚中原,谁也没带,偏偏让崔浩随侍,怕也是看中了其有处理复杂局面的经验。

    正如崔浩所料,对付已失去理智的乱民,剿杀乃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很快一接到命令,侍卫军立即开赴白马寺。

    而闹哄哄的乱民这才意识到大祸临头,可再想脱身已然来不及。

    三千侍卫铁骑开过,留下满地断臂残枝,鲜红血迹铺满了白马寺两边街道。

    等崔浩带人抵达白马寺时,三千侍卫军已将寺院包围地水泄不通。

    此时寺内高僧无所遁逃,自尽的自尽,投降的投降。

    等骚乱平定后,崔浩不顾法显等幸存僧众再三反对、哀求,遂下令拆除白马寺。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刹名寺被彻底捣毁。

    随后崔浩又仔细审问了几位被俘高僧,便匆匆回去向雍王禀报事情经过。

    “殿下,白马寺内共有高僧十五人,除开法显等三人无涉外,其余十二人皆卷入骚乱。”

    “其中九人被俘,余者三人皆知罪孽深重已悬梁自尽。”

    “另外,经审讯佛门败类,臣还发现此次骚乱背后有几个中原世家参与。”

    “臣请示殿下,是否派人抓捕涉案世家?”

    “不用忙着抓人,先把事后安抚工作做好。”

    “对了,此次平乱伤亡如何?”

    崔浩黯然道:“侍卫军倒是没啥伤亡,但之前派出去清丈土地的小吏皆被活活打死。”

    “嗯!孤知道了,全按因公殉职处理,善后抚恤一定要做好,要从优抚恤。”

    抚恤归抚恤,但崔浩认为是自己失误,才造成了几人死亡,便跪下向雍王请罪。

    “皆臣下失职,才致使众人惨死,恳请殿下责罚。”

    卫朔摆手道:“此事怨不得伯渊,咱们都小觑了那些心怀叵测之辈。”

    “但凡事有好有坏,骚乱虽然造成一定损失,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借口与契机。”

    “孤没让你即刻动手拿人,而是想引而不发,迫使对方自乱阵脚。”

    “殿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很快事情来龙去脉被查清楚了,幕后黑手除了白马寺僧众外,还有少数中原世家。

    在这场清丈土地行动中,寺院与世家损失最为惨重。

    因为有了共同利益,两股势力遂暗中勾结了在一起,想要阻止均田制实施

    只可惜他们选错了对手,在侍卫军强力镇压下,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扯淡。

    甚至世家都还没来得及配合行动,崔浩已指挥侍卫军镇压了声势浩大的白马寺骚乱。

    果如卫朔所料,当白马寺被捣毁的消息传来后,那几家世家顿时如丧考妣。

    几个家主惶惶不可终日,每天一睁眼都要先摸摸脑袋还在不在,阖府上下尽皆绝望。

    数日后,几位家主不堪重压,在草草交代了后事之后,纷纷悬梁自尽。

    恰在这时,崔浩带着大批侍卫军开进各家。

    少了领头之人,几大世家面对河西武力相逼,根本无从反抗,只能束手就缚。

    崔浩当即下令查抄几大世家,至此一个个绵延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就此灰飞烟灭。

    大量财货、土地被官府收归府库,原本因骚乱而停滞的均田制,终于在河南、荥阳两郡推行开来。

    而数万滞留洛阳、虎牢两地的晋军,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属于自家的土地。

    除了极少人仍坚持返回江东外,绝大数人愿意留在中原。

    而这些人留下,极大地充实了中原诸郡人口,为今后重建提供了人力保障。

    有了白马寺、部分世家为前车之鉴,再加上荥阳郑氏为榜样,一部分世家选择了屈服。

    比如弘农杨氏直接向官府上缴了五百顷耕地,且都是最肥美的田地。

    弘农杨氏举动引来不少世家效仿,他们被迫向官府进献土地,生怕动作慢了被崔浩治罪。

    短短数日,卫朔案头上,官府统计献缴土地的册子,堆得小山一般高。

    很显然,世家能够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与其善于见风使舵不无关系。

    他们甚少会死扛到底,通常见事不可为时会选择妥协。

    既然见识了雍王推行均田制的决心,他们自然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更何况关陇、河东等地世家早证明过了,世家交出土地并非世界末日。

    接下来官府推行均田制、清丈土地开始变得前所未有的顺利。

    如今崔浩以洛阳为中心,开始在司州全境、豫北、兖西开始清丈土地、推行均田制。”

    只剩下豫南、兖东等偏远郡县依然对洛阳政令置若罔闻,几乎处于半独立状态。

    尔尤以鲁郡、谯郡、沛国等紧邻徐州的几个郡县最为顽固,始终不肯听洛阳政令。

    期间,鲁郡孔家曾派代表来洛阳,想让雍王对孔家网开一面,结果被卫朔一口回绝。

第590章 刘裕回徐() 
p

    站在船头上,徐州牧、车骑将军刘裕内心甚是焦急。

    雍王比他年轻,却在北地混得风生水起。

    眼看又要将整个中原纳入治下,而他却只能屈居桓玄之下,艰难扩充实力。

    这时,幕僚魏咏之出现他背后,低声问:“主公可是在为中原局势烦忧?”

    刘裕叹了口气道:“一旦雍王吞并中原,日后我们拿什么与之争雄天下?”

    “主公不必如此悲观!”魏咏之安慰道。

    “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只要主公不放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