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贫道不过一散修,所知有限,若中间出现疏漏,还请大都护见谅。”

    “不过是席间闲聊,哪有什么见谅不见谅?道长只管讲来,无论怎样都不能怪道长。”

    受到卫朔鼓励,成公兴难得有机会在掌权者面前讲道家,不由兴奋起来。

    只见他仰起脖子将酒水一饮而尽,又用手胡乱擦了一下酒滓,才朗声道:“当今天下道门以五斗米教为尊,其次为灵宝派、上清派。”

    “五斗米教为天师张道陵所创,灵宝派为天师葛玄所创,而上清派创派祖师为杨羲。”

    “近些年灵宝派经葛洪发扬光大后,声势渐长,但与五斗米教相比,仍不值一提。”

    “这是为何?”

    “大都护有所不知,从魏武击破汉中,将张鲁家族及其大批教民北迁长安、洛阳、邺城三辅之地始,五斗米教渐由巴蜀、汉中一隅之地,逐渐向北方及江南广大地域流传,并获得了很大发展。”

    “有晋一朝,五斗米教不仅拥有广大下层民众,而且得到了上层豪门士族的崇奉,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道教世家。”

    “如琅琊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共尊钱塘人杜子恭为首。”

    “杜子恭?”不知想到了什么,卫朔不禁脱口而出。

    “怎么?大都护认识此人?其人乃江南道门魁首,不过业已过世,其衣钵由其弟子孙泰继承。孙泰正是道门世家出身,自幼随杜子恭修行,在道门中影响甚大。”

    提到孙泰,他不由想起历史上敲响东晋丧钟,让宋武帝刘裕扬名立万,孙泰孙恩叔侄掀起的五斗米教起义。

    甚至在后世一位武侠大师作品中,孙恩不但是道门第一高手,最后竟还破碎虚空。

    他仔细想了想,用不了几年,这场席卷整个东南沿海的暴乱就将爆发,届时号称南朝第一帝的宋武帝刘裕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上刘裕推动的北伐,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乃至整个关中。

    若非其心腹重臣刘穆之突然病逝,让刘裕担心后方不稳,才不得不匆匆撤兵南返,导致北伐大业功亏一篑,最终也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资格。

    虽然人们常说,历史没有如果。

    但卫朔仍忍不住遐想,假若历史上刘裕北伐成功,华夏有可能提前结束数百年分裂局面,或许历史又将是另一番景象。

    “相对于南方道教之统一、规范,北方因战乱不断,再加上佛教扩张,道门势力一直没有得到显著发展,反而比魏晋时,萎缩不小。”

    “道长,刚刚听了道长一番讲解,朔对天下道门有了些许了解。”

    “正好在下有一些建议,不知道长有没有兴趣听听。”

    “哦?不知大都护有何高见?贫道愿闻其详。”

    “近些年北方道教之所以日渐衰落,与得不到官府支持有很大关系。永嘉之乱,晋室弃民于北地,北方遂沦为胡虏驰骋之所。”

    “匈奴、氐、羌、羯、鲜卑等各胡族相继在中原、河北建立政权,而这些胡虏政权为了维持统治,不断打压汉家文化、思想,而道教作为汉家文化承载者,不但不会受到胡虏君主支持,还会被其戒备、敌视。”

    “反倒是佛教,因其是外来宗教,势力又小,反而受到各胡虏追捧。”

    “如佛图澄之于石勒、石虎,鸠摩罗什之于苻坚、吕光,概莫如此。”

    “北方道教若要发展,必须与汉家割据势力联合起来,比如河西。”

    “什么?大都护真愿意支持道教发展?”成公兴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对呀,难道不行吗?这不正是道长一直所期盼的?”

    “不是不可以,只是贫道一时想不明白。”

    “大都护一向不待见佛教,怎会对道教有好感?难道仅仅是因道门乃本土宗教?”

    “非也,朔不会因这点而歧视佛教,之所以不待见佛教,是因为佛教势力太大,已威胁到河西稳定,故此才不得不对其进行打压。”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佛教一直不愿按朔意愿进行改革。”

    “朔可以向道长保证,只要道教愿与河西合作,未来可将道教立为国教。”

    面对卫朔赤裸裸表示要支持道教发展,成公兴一时有些蒙圈,他绝不相信天下有白吃的免费午餐,这其中一定有他不知道的阴谋、算计。

    卫朔选择扶持道教也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佛门经他再三打压后,虽已老实下来,但却始终不愿按他意愿进行改革,最终逼得他不得不选择与道教合作。

    成公兴斟酌再三,出言问道:“不知大都护有什么条件?”

    “条件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就看道长有没有决心毅力。”

    “此言何意?”

    “道长当知,河西治下有不少非汉族百姓,这些人对河西缺乏归属感,若不能消除各族间隔阂,未来河西难保不会重蹈前秦之覆辙。”

    “为了以防万一,朔打算改组道教,使其充当归化胡族之利器。”

    “就这些?”

    “当然不止这些,朔打算对道教进行一番深彻改革,剔除不合时宜的东西,再加入一些有利于民族团结,以及鼓舞百姓向善、勤劳勇敢等教义。”

    “最关键的是必须斩断宗教对世俗的影响,以防止有人借宗教行黄巾动乱之旧事。”

    成公兴深知卫朔没瞎说,身为宗教知名人士,他知道一旦控制不好,宗教很有可能被野心之辈利用,进而给天下带来深重灾难。

    比如东汉末年之黄巾之乱、张鲁割据汉中等等,都是野心家利用宗教势力为祸天下。

    而南方五斗米教也一直没放弃图谋更大利益。

    在孙泰上位后,更是多次试图借道门影响,进而谋取更大权势与地位。

    听说因动静闹得太大,孙泰已被皇帝发配到广州,这才让南方道门收敛一些。

    然这不过是五斗米教耍了个花枪,将势力从明面转移到地下,而且他们还改变了策略。

    不再将改变现状希望寄托在豪门权贵身上,孙泰、孙恩等人开始暗中筹谋武装叛乱。

    卫朔既想利用道教为他所用,却又不得不担心其反噬,这才提出改革宗教。

    但很显然,成公兴还未做好心里准备,原本他只想获得河西支持,根本没想到卫朔会给他画出这么一大块馅饼。

    “大都护,此事太过重大,贫道需好好考虑一二。”

    “另外,宗教改革事关重大,仅靠贫道一人绝然不成。”

    “因此,贫道打算近期回归中原一趟,一边寻找帮手,另一边则搜罗道门典籍。”

    “道长言之有理,朔就在此恭候佳音啦。”卫朔对与道教合作一事充满信心。

    当然了,与道教合作一事十分复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确定下来。

    此次成公兴、卫朔两人只是初步达成意向,尚未进行深层次合作。

第138章 南部防线() 
ps:周五上架,希望大家支持。

    公元390年,开春以来,河西上下开始暗中为出征朔方做准备。

    鉴于北魏实力强盛,河西必须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全方位投入战备。

    经济上、政治上且不必说,河西上下早已枕戈待旦,各种物资、器械正悄悄往魏安大营云集。

    至于军事上,最让卫朔忧心者,还是南边洪驰玲一线防务。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在河西东入朔方时,岭南诸胡不会趁机上入侵。

    六月中旬,在各方面渐入佳境后,卫朔在左司马王镇恶陪同下,南下巡视令居塞。

    ……

    令居塞是河西南大门,负责保障南线安全。

    汉武帝元狩二年春,冠军候霍去病,将万骑渡黄河,西逐诸羌,北却匈奴,筑令居塞于永登。

    遂后,汉军以令居塞为前沿,开辟了河西四郡,实现了“断匈奴之右臂,张汉家之肘腋”的宏大战略。

    为了增强要塞防务能力,保障河西走廊畅通,汉武帝又派数万人将令居塞与长城串联起来。

    去年收复河西后,为防备岭南鲜卑人进犯,卫朔遂下令重修令居塞。

    乌亭大战后,卫朔再没来过令居塞,不知令居塞修得咋样,更不知其能不能充当姑臧南大门。

    他只晓得将军府上下在原有基础上,欲将令居塞打造成坚固的要塞群,具体事务由段业负责。

    ……

    不想数月过去,当卫朔再度来到令居塞时,这座扼守河西走廊入口的军事要塞,业已颇具规模。

    如今距离上次大战已过去快一年,在鲜卑俘虏日夜不断努力下,令居塞已恢复原有雄关要塞之风貌。

    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瞭望台首先映入眼帘,四周全是高大城墙,将整个要塞围成方形。

    由于要塞中并不安置普通百姓,故而要塞规模远远比不上玉门关,但却足以容纳三千兵马驻守。

    他相信只要这座令居塞在手,任何势力都不可能从从南边侵犯河西。

    令居塞犹如镶嵌洪池岭南麓钉子,一天不拔去,就能将敌人牢牢挡洪驰玲以南。

    得益于水泥使用,要塞城墙外层是由一层混凝土浇筑而成,足足有两尺多厚。

    里面是一层石头,然后中间又添上一层厚厚砖层。

    前后加起来,使得城墙上面驰道足足有五步多宽,而底部更有十五步开外。

    如此一座雄关,在古代几乎不可能被攻破。

    城门有两座,南北各一座。

    南城门宽不过八尺有余,仅能容两匹马同时进城,就算有敌人想从此门进城,一次也冲不进来多少人。

    特别对骑兵而言,简直是噩梦一般,进去也只能被守军优势兵力一一围杀。

    而北城门高四丈有余,足以容纳十匹马一起出入。

    此处城门虽然宽阔高大,却在城门上方设置了一处机关。

    这座机关是由墨工学堂大师们精心设计而成,不但布置隐蔽不易被发现,而且威力巨大容易操作。

    假如敌人从南边攻破要塞,守军在撤离之前,只需将机关打开,事先堆积的石料会迅速落下,并堵塞城门,以此来阻断敌军追击,为守军撤离赢得时间。

    ……

    段业正在监督要塞修建,忽然看见北边大批人马开来,其立即带着属下向城外跑去。

    倒不是他麻痹大意,实在是能从北面过来,还各个全副武装,除了河西军外,段业想不出还会是谁?

    况且,早在半月前他已接到将军府传讯,说大都护卫朔将在月内前往要塞巡视。

    因此不用问,眼前这群人,除了卫朔外,不会是别人。

    “末将参见大都护、左司马。”

    “哎呀,长绪快快请起。”

    卫朔急忙翻身下马,上前一步搀起段业,上下打量了一番,赞叹不已。

    “长绪,辛苦你啦!”

    “朔远远看到要塞雄武壮观,皆长绪之功也!”

    “主公过奖了,末将不敢贪功。”

    “没有军器监提供水泥原料,没有墨工学堂设计图纸,业哪怕有三头六臂,也造不出这般险要雄关。”

    看着段业浑身上下沾满灰尘,大汗淋漓的样子,卫朔不由感叹曰:“长绪真楷模也!”

    随后他拉着段业胳膊,站在令居塞下,心中一阵动荡,一股豪情不由升了起来。

    忽然间卫朔用力的拍了拍段业肩膀,又向他深施一礼。

    不料,此举却将段业吓了一跳,手足无措道:“主公为何对业行此大礼?”

    “在此,朔替百十万河西子民谢谢长绪,是你让这座古老雄关,再次绽放光彩。”

    “有了眼前要塞,可将敌人牢牢挡在洪池岭以南,不知将让多少百姓免受胡虏荼毒。”

    “再者,接下来河西将全力东夺朔方,势必无力南顾,而看见这座要塞,朔才能高枕无忧啊!”

    “长绪作为营建要塞之功臣,理当受某一拜。”

    “主公切莫如此,业可不敢当。”

    段业连连摆手拒绝,苦着脸解释道:“业所作所为不过本分而已,何敢受主公大礼?”

    这时一直站立旁边的王镇恶,忽然插言道:“主公,您就别为难了段大人啦,他若今日受了您的大礼,明日定有人指责他跋扈自恣,如此不是害了他吗?”

    “对,对,对,左司马言之有理,还请主公莫要为难属下。”

    古代君臣有别,一般情况下,做臣子的肯定不敢受君上大礼。

    而段业又不傻,哪敢让卫朔施礼?

    也只有像卫朔这等来自现代的‘异人’才会不拘小节,可落在外人眼中,却又是另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