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押送货物,要是单独行走或是行军,还要更快。

    很多百姓都喜欢在新水泥路上行走,甚至一些人农闲无事便上水泥路踩一踩,这样一来,还导致很多经过村镇的路段人群太多,堵塞得无法通行,黄玉昆无奈,只得组织各段都安排一些人手,专门疏散人群,保证水泥路面畅通。

    而宋铁生和宋金生两兄弟,则将正和钢铁厂和五金厂操持得井井有条。正和钢铁厂现在平均每天能产五千斤生铁,钢一千多斤。虽然跟后世比起来,连小作坊都算不上,但在眼下的冯云山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黄玉昆的来信中提到,已经堆积了15万斤生铁,12万斤精钢。还有近40万斤生铁被五金厂用来作为原料了,共生产出上三万多口铁锅,其余的菜刀、镰刀、铁锄和铁火钳、剪刀等农家常用器物也都是上万把,基本销售一空,不但糊南本地的客商贩子前来购买,还有茳西、贵洲、两广等地客商都前去贩卖,连带着桂阳城里的酒楼客栈几个月生意都好了不少。

    其他的水泥厂、硫酸厂和钢铁厂等,雇佣人工,买些零星矿物等,都是花钱,本让黄玉昆心疼无比,不过,一个五金厂,这百多天下来,卖掉的农家五金常用器物,就换回来2万七千两银子,支付另外一些工场,还有开矿的雇工费用,还有节余。

    最让冯云山欢喜动容的,还是开矿。

    桂阳和郴州一带的矿洞,原本很多是满清官府经营,剩下一些也是乡绅开办,太平圣军一打过来,全都逃之夭夭。这些矿洞便全归了太平圣军,收归圣库所有。

    冯云山离开桂阳后,黄玉昆召集原来的矿工,以比原来高出一成的价格,全部雇佣起来,带领着一干俘虏和北边逃难过来的流民,重新恢复开矿。

    黄玉昆也是黑心,也不管是什么矿,全部开采,储存起来,积累了一大堆矿料。当然,他主要侧重硫磺矿、铜矿、铁矿和铅锌矿的开采,硫磺和铁矿自然是为了生产火药和钢铁等,铜矿和铅锌矿却纯粹是为了钱财。

    铜矿铅锌矿中伴随着金、银,开采出来还进行了提炼,百余天时间,便获得赤金二百余两,白银三千余两,铜六万多斤。黄玉昆将这些矿产全部冲入圣库之中。

    这还是因为后面两个月,采矿的俘虏都被拉去修路的缘故,若是俘虏全部用来采矿,只怕还会有更多的出产。

    而冶炼出来的很多锌块,却不知道如何处理。

    看完黄玉昆的信报,冯云山心中犹如灌了蜜糖。

    这些工场、矿场,都是他在桂阳一带忙活一个多月的结果,如今有了产出,就好像自己喂养的孩子长大成人,能挣钱了,这种感觉,无比的畅快。

    桂阳那边是山区,交通不便,要想将钢铁和矿物产品运到广州来,还得再想想办法。这还是矿产,不是矿石。各种矿石,都在桂阳矿洞附近提炼成产品,然后再运输。

    想到这里,冯云山打开地图,再一次看了看已经滚熟在心的两广和湘南一带地形。

    这时候,刘胜邦进来禀报,说是伍崇曜有要是请示圣王。

    说起伍崇曜,原本给他个职同总制的圣军副总典买办之职,再后来又命他任南洋公司总经理,眼下圣军已改为讨虏军,原本圣军圣国这种军队和政权不分的,眼下,冯云山也准备慢慢分开。不过,这一切都要等两广彻底占领之后再说。

    “崇曜!正好,你过来看看这里。”冯云山恰好在思索货物运输的事情,见刘胜邦将伍崇曜领进来,便轻笑道:“以前你们怡和洋行有没有大批量运货至湖广一带?行路艰难吗?”

    “圣王,原来洋行都是外地客商前来入货,自行贩运货物。不过,据伍某了解,他们多半选择走水路。我记得有个衡州府的客商,只带了十来个伙计,买了很多佛山的铁器,重达上万斤。后来他雇了二艘大船从广州出发,沿着北江逆流而上,到了韶州府后,换成六艘小船,沿武江到了乐昌城,再往上便无法走水路了。再卸船装上牛车,一路走官道岭南,进入糊南境内,经宜章、郴州到达衡州府。”

    伍崇曜张口就来,显然对那些客商的行商路线很是熟悉。

    冯云山跟随他在地图上的指点,找到武江位置。忽然,他注意到,自己上次让左宗棠派人去寻访的大宝山铁矿及曲仁煤矿,不知道具体寻访到了没有。但根据自己的印象,就在这一块。

    冯云山将两处矿藏大致位置在地图上又标了出来,一看,离武江大概只有二三十多里,喜道:“崇曜,你说的这个武江在韶州府下游可以通航上万斤的大船?是过了韶州府后才只能通航几千斤船只?”

    “圣王,丰水季节乐昌以下的河段,都能行二三万斤木船。但枯水季节,估计只能几千斤船只了,不过若是能组织民夫清理下河道,便能通航更大些的船只!至于韶州以下的武江河段,更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几万斤大船。广州地区的木头,便有一大半是从乐昌四周通过武江运抵广州。”

    “那太好了!崇曜,如今南洋公司成立,除了与洋人做生意外,还得多做些其他营生,否则,钱都积压,便失去作用了。依本王看,南洋公司购买些木船,在这武江之上,开办家水上的船行,专门从事水上航运生意,应该不错。”冯云山其实是想着大宝山铁矿和曲仁煤矿如何运输的事情,煤矿运到铁矿附近,然后就近在铁矿处建立钢铁厂,这样是最为合理的。

    伍崇曜连忙应允下来!看到冯云山在两处地方各画了个圈,他心中一动,指着标注的大宝山铁矿旁边问道:“圣王知道此处有处铜矿?”

    “此处黄铜矿,十余年前便有韶州客商邀约我伍家一道开矿,但去那一看,却是铜硫混矿,埋得很深,开采困难,无法谋利,因此此矿后来废弃了。”伍崇曜有些惋惜地说道。(。)

第206章 应对烟土贸易之策(上)() 
“喔,崇曜你知道此处,是铜矿?”冯云山有些奇怪,后世的这里明明是个大型的铁矿,应该不会错。唯一可能,不是同一个地方。

    要知道那里全是深山,人迹罕至,便是这地图,也只是大致地方绘制出来,并不那么准确。

    “禀圣王,确是铜矿!那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此处。伍某还以为圣王想重新开采?”伍崇曜回答道。

    “唔……本王在想,这附近都是深山老林,道路难通,若是此地真有大量矿产,开采出来也要头疼如何才能运出来。”冯云山透露出真实的想法。

    “原来是这样!难怪圣王让伍某在此段水面成立专门的船行。圣王头疼的是矿区到武江这段三十来里路程的地方吧?”伍崇曜想了想,说道:“圣王,伍某有个想法,不知圣王有没有听过铁路这种运货方式?”

    铁路?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后世的自己,每年春节回家过年,都要通过铁路坐火车。

    铁路!对啊!怎么自己没想到铁路呢?这个词从伍崇曜的嘴巴里说出来,冯云山觉得自己很是失败。

    见冯云山发愣的模样,伍崇曜以为他不清楚铁路是什么,便解释道:“伍某也是听一名美国朋友说起过而已。我爹在世的时候,曾经借了大笔钱给一名美国人,支持他在美国修建铁路。那可是运货的好方式!因此伍某有些了解!”

    原来是这样!冯云山明白过来。他知道伍崇曜的父亲伍秉鉴,曾经是世界首富,不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还是美国旗昌洋行的大股东。而且,伍秉鉴还曾经认了一名美国年轻人做干儿子,此事流传甚广,因此冯云山也有印象。

    于是,冯云山心下一动,问道:“崇曜,外界传言,你有个美国洋人的干兄弟。你说的这个铁路,是不是通过他了解到的?”

    “圣王英明!正是如此!”伍崇曜回答道,接着,他详细说了前因后果,让冯云山不由感叹,难怪这些洋人都给伍家面子!

    原来,伍秉鉴一向慷慨大方,带人真诚。特别是对于一位落难的波士顿商人,伍秉鉴亲手撕毁这名商人欠他的7。2万两白银的借据,让这名商人得以回国东山再起,美国商人纷纷称赞伍秉鉴。

    当时,广州十三行洋馆区,有一家贩卖鴉片为主的美国罗素公司,中文名叫旗昌洋行,是一名叫塞缪尔?罗素和托马斯?帕金森两人创办的。

    托马斯?帕金森有两名外甥,托马斯?福布斯和弟弟约翰?福布斯,便加入旗昌洋行,来到广州。因为生意业务的关系,伍秉鉴与福布斯两兄弟接触很多。伍秉鉴对其中的弟弟约翰?福布斯很有好感,并认下他做自己的干儿子。

    通过这层关系,旗昌洋行在后来的几年之内,将广州的其他美国商号全部挤垮,成为最大的广州十三行做生意的美国商号。

    道光十六年,洋行老板塞缪尔?罗素做鴉片生意赚够了钱,便准备将旗昌洋行的股份出让,回到家乡养老。在伍秉鉴的劝说与支持下,给了50万银元给干儿子约翰?福布斯,让福布斯兄弟得以接手旗昌洋行。

    自此,约翰?福布斯对伍秉鉴视同亲父。

    道光二十六年,约翰?福布斯听到原来旗昌洋行老板塞缪尔?罗素的侄子威廉?罗素提供的一个消息:他一个名叫阿方索?塔夫托的同学,所在的谢尔曼家族寻找合作伙伴,接手美国密执安州拥有的密执安中部铁路。因为该铁路无钱维持和继续修建,密执安州将之出售,在谢尔曼家族的帮助下,约翰用二百万美元买下了9年前密执安州花了五百万美元买的这段铁路。

    “三个月前,我还接到约翰的一封信,说是这个密执安中部铁路已经在去年的8月份修通了。好像是修到一个叫芝加哥的地方。接下来还要继续从这个芝加哥修到伯灵顿还有什么地方。这洋人的地名,拗口得很,幸好有哥啊伯啊什么的,要不然,伍某也记不住。”伍崇曜将知道铁路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不过,听约翰信里说,这铁路一修,在上面有冒火的车,拉很多的货,还能一个时辰前进上百里路,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可以跑上一整天也不歇息。”伍崇曜皱皱眉,不怎么相信地说道:“怎么可能真有能跑这么快还不歇气的东西?他还说想请我伍家合伙,一道去投资兴建这个铁路。我看,多半因为这个原因,便夸大其词。”

    “答应他!立即回信给他!”冯云山惊喜地叫了起来,打断伍崇曜的唠叨:“喔,本王一时激动了!崇曜,你赶紧联系上他,就说愿意投资修建铁路,不过,不是在他美国修建,而是在我们两广!”

    “圣王,您想请他们来两广,帮助修建从矿区到武江这段三十来里路程的铁路?”伍崇曜地问道。

    “是的!不过,不单单是要修这段铁路,还有很多地方,都要修铁路。”冯云山看看地图,点点头道:“还有,那个约翰说的没错,火车在铁路上,一个时辰的确能跑上百里,甚至更快!”

    冯云山回想起后世高速发展的动车、高铁、地铁的便捷,暗想一定要尽快将铁路修建起来才行。

    “圣王,那伍某等会回去便约下旗昌洋行的人,请他们捎信给约翰,邀请他派人来廣东帮忙修建铁路!”伍崇曜答应下来。他想起自己来的目的,便接着道:“圣王,伍某来是因为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

    “英国驻广州领事包令,带着一些洋人客商,今天又回到了广州。刚从,他悄悄地来伍某府上,打听圣王您对烟土贸易的看法。伍某推测,前阵子圣王您答应洋人开放通商口岸,这些英国人便开始想要通商了,主要便是向我华夏倾销烟土。”伍崇曜说出来找冯云山的缘由。

    冯云山稍微一想,便猜了个明白。这肯定是英国人在这次战争中失败,赔了大笔钱,便急急忙忙组织一批烟土来卖,想把这次的损失从烟土中捞回来。不消说,售卖烟土,得益的不但是鴉片贩子,还有港岛总督政府。

    但自己还真不好明面上阻止。毕竟,原来与各个国家的协定上都明确过,并没禁止烟土贸易。只是参照“太美传教通商秘密协定”规定,烟土取五成关税。

    当初,冯云山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从两面考虑。

    一方面是不想马上引起第二次鴉片战争。

    眼下洋人与华夏的贸易,有一半是来自烟土。若是直接禁止烟土,必定又会引起全面的鴉片战争。但目前依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抵挡洋人大规模的入侵!因此,在此之前,自己还是要稍微妥协。

    另一方面,即便是自己在广州禁止烟土贸易,不说其他满清的厦门、福州、宁波、上嗨等地,仍然开放着烟土贸易,但两广一带的烟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