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后面几天的加强训练,连营、团编制的集合也越来越熟练和利落了。除了整队的排列不是太整齐外,其余的都已经有些像模像样,类似后世无敌人民军了。

    为了加强整队的整齐,冯云山将所有人按照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建制,进行整队和报数。

    这个训练科目,也是冯云山根据眼下这个时代的特点,从后世剽窃过来的。由于太平军和清军都是下面士兵太多,杂乱不堪,平时驻防还好,知道是哪些人,一旦开战,调兵遣将得连带兵的将领都不清楚手下到底是那些士兵,造成双方互派奸细混入对方阵营中。而冯云山训练这个报数的科目,便是要求每日集合后和吃饭前都报数一次,让指挥官很容易便知道手下多少人,有那些人。

    当然,这报数的数字也都是简单的从1到20左右,大部分是1到10,若是再超过,估计好多将士都不清楚了。他们也就是这几天,因为冯云山的教导,才认识从1到50。但即使这样,也足够了。世纪上的报数,一半也就是班和排之类的机构。

    十来天的一天早晨,广州城东校场响起了一阵嘹亮的歌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怒火,喷向满清鞑子敌人!

    汉家儿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一千五百多名将士一边高唱这首圣王亲自编写的讨虏军军歌,一边在校场上跑步操练。

    熟悉的旋律,让领头在前的冯云山心情激荡!

    每次听到这首后世耳熟能详的歌曲,当让他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向上的振奋,都让他想起在那国家与民族的危难之际,无数爱国志士,投笔从戎、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事迹。

    冯云山知道,勇敢是军人的第一要素,这些操练的将士,都是日后讨讨虏军内的基层军官,这种精神必须要先灌输给他们。

    于是,在操练有空的时候,冯云山也给他们讲述满清入关后,是如何的嘉定三屠,如何的广州大屠杀,激起众人的血性,从而更加勤奋刻苦地操练。

    并且,从前天开始,冯云山开始定下“三操两堂”制度。他仿照后世人民军前期发展的时候采用的,每天出三次操、上两堂课的模式。

    出操的主要操练内容是结合前面教的各类训练科目,再加上火枪射击、刺刀刺杀、牌刀劈砍、长矛刺杀、爆破、爬上、越野拉练行军、爬云梯等作战内容的操练。

    然后,10天一次小会操比武,30天一次大会操比武,比武名词前列的,全部晋升。以此激发将士的积极性。

    冯云山让刘胜邦作为刺杀的教员。刘胜邦武艺高强,在攻广州城的作战中,他一个人便斩杀清军数十人。

    刘胜邦一个方队一个方队连地训练。他挑选了8个刺杀技术好的将士,把他围成一圈,别人都是真家伙,他手里拿支没有矛头的木棒,让众人同时围攻他。

    刚开始,众人都不愿意,也不大敢跟他动真格的。

    刘胜邦就火了,骂道,“你们还算是讨虏军吗?都是软蛋吗?”。

    8人气不过,便上前试探性地攻击,不料,半柱香不到,8个将士,不是手中的长矛被刘胜邦打飞,就是人被刘胜邦的木棒戳中肚子胸口“阵亡”。

    这下,大家都服了气。顿时,都主动上前求教。

    刘胜邦便开始带领众人练习他的刺杀绝招,快、准、狠。

    刘胜邦道:“为何我能将这支长矛练得想要戳中谁救戳中谁?那时因为熟练。就是要熟练,将手中的矛,练得跟手中的筷子一样。”

    他手里那杆长矛还真像根筷子一样,轻巧,随心所欲,原地刺,或突刺,一时间,让大家看得直咂舌。

    接着,刘胜邦又传授牌刀的白刃格斗术。“眼到刀到,刀随眼走,你得看着对方的眼睛。”

    众将士一听,都是心头一亮!在场的大半本都是天地会众,平日混江湖,就是有些武艺,而冯云山的亲卫兵们更是都是从懂武艺中选拔出来,也有几分武艺的基础。

    但没有名师指点,也没怎么上战场真正与八旗兵拼杀过,可过去众将士哪知道这些敲门?觉得拚牌刀嘛,当然要看着那刀花、刀尖了。看着敌人的眼睛,那也只能是一种感觉,经验加感觉。敌人可能使迷魂阵,眼睛瞅着你的胸前,刀尖却奔腹部去了。砍杀靠力气和技术,也凭意识,用脑子。你若盯着那牌刀的刀花,那就什么脑子、意识、感觉都没有了,什么也来不及了。

    不过,冯云山主要让刘胜邦传授刺刀刺杀术!他根据印象,特地让铁匠在洋枪和鸟枪上,加装了一个刺刀,用铁箍将刺刀牢牢固定在火枪上。

    冯云山知道,以后火枪将成为主要单兵作战武器,主要是远程开火,而刺刀作为近距离搏杀的补充,必不可少,哪怕是到一百年后,还在使用,何况现在?

    于是,刘胜邦便主要交代众人习练刺刀术。刘胜邦一口气,能狠猛快地刺上三千下,才感觉双手无力。冯云山给他的任务便是将众人带出都能猛烈地刺出一千下。(。)

第244章 回府的艳遇() 
刘胜邦便带领众将士,高声呼道:“是男子汉的,跟我一道刺杀敌人!”

    众将士一声吼:“是!”

    “好!每人一百次出刺。听口令:突刺——刺!”刘胜邦喝道。

    众人跟着一身怒吼,用力刺出,刺中面前的人形木板上,对面有人专门检查,刺中的力度。

    对于这个刺杀,冯云山异常重视。在后世的网上论坛中,他听说鴉片战争中,清军连与英国人白刃战拼刺刀都打不过,因此,作为将英军当成最大目标的他,便将拼刺刀当成重要的训练内容。而且,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拼杀,这种平时的练习,不但能提升刺杀技术,还能无形中便养成将士们的一股狠劲,一股不怕死的勇气。

    白天训练一整天天,休息的时候,甚至晚上,依然杀声震天。众人都憋着一口气,有时已经倒下了,睡不着,或是一觉醒来,悄悄下地,提着联系的木棒和刺刀又出去练上了。一人走,大家动,你200枪,他300枪,我就非刺上400枪不可,谁服谁呀?

    经过几天的操练,便有数十人能连续刺上1000刺左右,而那刺刀加装在火枪身上的新式武器,也让讨虏军将士都熟悉起来。

    对于能连续刺上一千刺的将士,冯云山宣布全部奖励一两银子,并且,在安排职位的时候,充当班长以上的职务。

    并且,冯云山利用练兵空隙,又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化课培训。每天早起,唱首军歌,激烈士气;每天临睡前,要学习几个汉字,几个数字,让众将士加深印象。

    经过十余天的训练,众将士都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力量,像换了个人似的,个个认为自己是圣王的得意门生,刻苦训练才能不辱没这份机缘。

    一时间,广州城内东郊的百姓,早晚被校场操练的将士所扰,却敢怒不敢言。开玩笑,听那声声怒吼,阵阵厮杀声,直冲云霄,谁敢去惹?

    冯云山也跟着操练了下自己的身体,感觉年轻了许多。他经过一番摸索,又想起后世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个练兵方法,称之为冯氏练兵法!

    冯氏练兵法涵盖了后世无敌军操练的主要科目内容,分为队列纪律、队列动作、行进步法、队列训练、射击训练、刺杀训练、还有特种专项训练等科目。

    并且,冯云山在冯氏练兵法中,总结了五点练兵要点:

    第一,善于在操练中抓思想,充分调动士兵们练兵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扬操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念,集中群众的智慧,实行官兵互教,评教评学;

    第二,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兵练得忠心圣王、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战术灵活,而且身强力壮,一个个都像老虎一样;

    第三,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方法,逐步加深认识,掌握要领;

    第四,把言教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使将士们百听不厌,百练不倦;

    第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谆谆善诱,先耐心说服,再棍棒交加,威逼与利诱并存。

    而后,冯云山将此套编练新兵的冯氏练兵法,通过口对口相传,让讨虏军的总参谋部作训处的谭绍光、崔大同,带领着自己的三百名亲卫,将这套练兵之法带到各甲等师旅、乙等师旅之中,进行推广和强制要求操练。

    同时,冯云山又发布命令,要求各师师长,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必须配合总参谋部作训处的操练计划,将整个讨虏军的实力上个新台阶。

    。。。。。。。。。

    练兵期间,有十多天时间,冯云山一直住在校场兵营内,显示自己练兵的决心,以及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意思。

    冯云山又催促伍崇曜,早点将讨虏军军服都生产一部分出来,发给各师,便于早日开展训练。不过,即便是每人两套军服,要马上完成二十万讨虏军的军服,四十万套,对于人工制作军服的伍崇曜来说,还是个天文数字。

    不过,好在伍崇曜发动广州城内的绝大部分裁缝和会剪裁制作衣服的妇女,半个多月时间,已经生产了近一万五千套出来,起码,甲九师的军装总算是解决了。

    面对还有近40万套,按照整个生产能力,还要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满足,冯云山指示,发动生意外包,将这个军服制作的生意,外包给两广还有湘南各地的裁缝和农妇,尽快将讨虏军的军服生产出来。

    这天傍晚,冯云山结束亲自练兵,将练兵工作全部交给谭绍光和崔大同,回到圣王王府。等很多事情交代完,已经是快到亥时,城内已经是人烟稀少,人人进入梦乡的时分了。

    冯云山在百余名亲卫的护卫下,回到王府,不由心中怦怦一跳,好多天没回来,他却是不争气地又想程岭南了。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何况冯云山与程岭南确实相当于刚新婚不久。这又是小别的,又是新婚不久,进了王府的冯云山,洗了澡,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摸进东厢房最大的那个房间,冯云山让亲卫和侍女们都退下,虽然屋内没有灯,但冯云山仍然熟门熟路地进了房间。

    飞快的除了自己本就只是遮掩的衣衫,冯云山轻轻地呼唤了一声:“美人儿,本王来了!”

    便掀开一角被窝,刚想钻进入,却只觉眼前的黑暗中,忽然一个影子一晃,猛地觉得自己脖子一紧,冯云山吓了一跳!

    莫非有刺客?他正想跳下床喊亲卫进来,忽觉面前一阵香气如兰,才发现勾住自己脖子的,却是一只女人的胳膊。

    而他的头,却被勾到一个丰满的女人怀里。

    冯云山心中一阵激荡:想不到,十几天不见,程妹妹便想他的冯郎这么厉害!不过,让自己奇怪的是,好像也就才十几天,怎地程妹妹的胸前丰满了这么多?

    不过,这只是稍逝即去的一个念头,冯云山现在哪有空想这些?此时的他,将整个头都贴在那丰硕的所在,嘴唇也开始寻找起那两个小蓓蕾来。

    身子也跟着贴了过去,紧合着那柔软的胴体。

    没想到,那玉人儿竟然发出嗯咛的声音,身体一挺,主动贴上冯云山的胸前,接着又勾起冯云山的脖子,将一个香唇主动送到冯云山的嘴里。

    这下,早按捺不住的冯云山,顿时火山爆发,贪婪地索取起来。(。)

第245章 勇敢的苏三娘() 
云收雨歇。

    良久,黑暗中,冯云山突然问道:“你不是程岭南,说吧,你到底是谁?”

    “圣王,你忘记妾身了?”一个让冯云山熟悉无比的声音,悠悠地叹道。

    “啊?!你是三娘?”冯云山吓得跳下床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躺在床上的这个对他索求无度的女人,竟然是苏三娘!

    她怎么到广州来了?而且,竟然躺在自己和程岭南的床上?

    “怎么?你不喜欢三娘?”苏三娘嗔怪道。

    “不是,云山从全州开始,便已经对三娘有几分爱慕,只是当时家有糟糠,不敢表露出来。”

    “哼,圣王当三娘是三岁小孩子?”苏三娘叹气道,“若真是爱慕三娘,便不会特意托翼王从武昌将姓程的那个小妖精送到广州来,还好上了。”

    “这个!……”冯云山一阵无语,自己这是百口难辨了,不由转移话题:“三娘,天地良心,本王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