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酪桓扇说忍酉虮泵嫦嬉蹙衬凇

    不过,甲四师的第一团将士在石焕之带领下,紧追不舍,总算将负责殿后的湘勇营哨李宜宾当场击毙,连同被击伤的湘勇在内,一共俘虏了八百多名湘勇青壮。

    左宗棠还特意交代,俘虏了曾国藩的几个幕僚,一个名叫郭嵩焘,却是左宗棠的知交好友,但他劝降不了郭嵩焘,又不便处置,便交与圣王处理;另几名分别是湘乡知县朱孙诒、原桂平署理知县程恒生、郭嵩焘的弟弟郭崑焘、书生王辏г耍约岸宕笤焙喜颊剐煊腥伞⒑习床焓固斩髋啵妓婧笏椭凉阒堇础

    冯云山看罢,大笑。俘虏里面,倒是有几个人才,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劝降。

    冯云山最看重的,还是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的好友郭嵩焘,此人在后世颇为有名。

    郭嵩焘不但是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人称“湘军财神”的人物,而且,后期又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等事宜,还是满清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

    他的思想观念已经超出了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不顾士子们的反对和家乡父老的诋毁,毅然决心到西方去学习他们的“强兵富国之术”、“尚学兴艺之方”,特别是探究“其所以通民俗而立国本者”。

    取西方之长,补中国之短,由器而学而政教。郭嵩焘从国外回来,便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质疑满清的政体存在问题。

    只可惜,他因为这样的观念,便被整个满清社会所不能容忍,所著的书籍,也被排斥和辱骂,最后晚景甚为凄凉,郁郁病逝。

    这样的人物,于满清是不喜欢,但对于冯云山来说,却是最好不过。难得有如此见识的士大夫阶层官员,并且又是曾国藩的最有力支持者,想到这样的墙角能挖过来,冯云山便是一阵舒爽。

    只是,目前的郭嵩焘,想必还没有这样开放和大胆的思想吧?冯云山记得他是接触过洋人后,才产生这样的观念的。

    不管怎么样,冯云山都准备让郭嵩焘与洋人接触,让他到广州和港岛转一转,见识下洋人的坚船利炮再说。

    还有一人,却是湘乡知县朱孙诒。此人虽不大出名,但冯云山恰好知道,曾国藩的湘勇,差不多超过大半是此人帮忙张罗招募的。

    朱孙诒虽曾在宁乡、善化都任过知县,后调至湘乡知县数年,口碑都不错,乃是当时糊南有数的强力知县,极力笼络当地士绅,聘王鑫为幕僚,举罗泽南为孝廉,拔刘蓉为文童,让湘乡县官绅一家合作紧密,让湘乡成为团勇善战骁勇之地,他也成为除了郭嵩焘外,曾国藩办理湘勇团练的最大幕后功臣。

    因此,能俘虏到此人,对于安定湘乡地方,离间曾国藩的湘勇有极大作用。

    虽然对于此人,冯云山并不报多少希望,但总归也想尝试一下。

    对于其他的那个书生王辏г耍朐粕降购孟褚蔡倒皇侵朗瞧氚资睦鲜Γ歉隹袷浚恢辈坏弥荆茫庵秩耍挡欢梢哉形河谩

    其他的糊南布政使和按察使,若是能投降,冯云山不失给他们一个位置,拿他们当马骨供起来,若是不愿,便拿他们当成反面典型,杀了威吓其他的满清官员也是好的。(。)

第280章 小镇调研() 
攻占了长沙城,却没能抓住曾国藩,甚至连他手下的几名大将和家眷都没能俘虏到,冯云山甚觉可惜。最可惜的还是没能够一举歼灭湘勇。

    左宗棠报来的消息是城外消灭湘勇五六百人,破长沙城后,击毙了湘勇三四百人,击伤和俘虏湘勇八百多名,还有一两百湘勇因城中混乱,逃入百姓家中。这样算下来,整个长沙一战,也让曾国藩损失湘勇二千余名。

    也算重创了曾剃头了!冯云山暗道。他本就没打算能一下将曾国藩的湘勇全部消灭。

    历史上这位“屡败屡战”的湘军统帅,也是有着打不死的小强般顽强。

    不过,这回将他的老巢湘乡和长沙给端掉,想必他再难像历史上那样发展起来了。剩下的岳州,就留给他发展点水师,与已经开始西征的太平军去拼吧。

    冯云山想想,让人回船上取来纸笔,由伍崇曜执笔,就地回信,命令陈玉成率领甲三师和彭玉麟水师配合,攻占益阳、湘阴、沅江等县,构筑炮台,防止湘勇水师来袭。而后,让彭玉麟在益阳湘阴沅江一带编练水师,等实力强大后再择机进入洞庭湖。

    梁立泰率甲四师在长沙府一带就地驻防。

    调左宗棠和苏三娘回广州,苏三娘的甲七师师长一职暂由彭玉麟兼任。

    冯云山将左宗棠调回,还是担心左宗棠在湘阴和长沙老家地盘坐大,就算左宗棠没有这方面的心思,他也要严加防范,黄袍加身的事情冯云山可没少听说。

    至于苏三娘,纯粹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女人了,还将清白之身交给自己,就算她耍了些手段,冯云山也不是很介意,还是要给她一个交代。作为圣王的女人,不适合再抛头露面的,去战场上和清妖们去拼杀了,早些调回来,再说,冯云山也有些想她了。

    处理完长沙之事,已快响午,韶州知府秦信会和甲十八旅旅长罗飞德一道恭请冯云山前去府衙赴宴。

    冯云山不想讲究排场,便要求直接在船上用餐,饭后径直换船沿武江北上。

    韶州知府秦信会和罗飞德两人因为早接到通知,圣王要前往韶州府城北的曲仁煤矿,于是便连忙作陪领路,带着几名常随亲卫一同上了船,来到韶州府城西北侧武江边的一处名叫犁市的小圩镇,在那下了船。

    刚下船,冯云山便看见码头外一片空地上,一大片黑乎乎的堆积如山。韶州知府秦信会忙上前介绍道:“圣王请看,这些便是从曲仁煤矿开采出来的煤炭,堆积成山。”

    冯云山再一细看,果然是煤炭。堆放有一段时间了,将整个码头一片空地都染成黑色。不过,在众人看来堆积如山的煤炭,在他看来,也就是个几十吨而已。

    前面早有秦信会通知的煤矿矿场人员和府衙的警务局、工务局等一干差人,前来领路。冯云山看见整个犁市镇子上的街巷路面都是黑溜溜的一片,便道:“秦知府,犁市镇镇长可在?”

    秦信会连忙唤过一名瘦削的掌柜模样中年人,道是犁市镇长丁黑山。

    “丁镇长,带本王到你们镇公所去看看。”冯云山饶有兴趣地命令道。

    丁黑山连连点头,领着冯云山等人往前走了半里地,穿过已经散集的圩集,来到一座有七八间房间的土砖搭建成的茅草屋旁。

    “圣王,这便是镇公所。”丁黑山眼睛很小,恭谨地陪着笑,便几乎看不见眼睛了,他一边带着众人进了大门,一边介绍道:“这个镇公所,是今年年初圣王王府成立时,曲江县里的刘县长要求本镇自行修建的。镇公所内有账房、典库、税师、警师、医师、教师各2名,一正一副,其中警师、医师、教师没在这个镇公所,分别在警务所、医务所和农民教习所。”

    冯云山点点头,他特意来看看乡镇,就是想了解下这些基层乡镇的一些机构搭建情况。

    镇公所没什么好看的,他最关心的还是农民教习所,不过,也由得丁黑山领着,先到位于圩集旁的警务所看看。

    警务所紧靠圩集,冯云山目测,只有一间不到8平方的小茅屋,里面的两名警师见到丁黑山,连忙过来打招呼。当得知是圣王前来看望他们,忙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大呼“圣王万岁”,惹得圩集几家店铺的生意人也跟着要挤过来,搞得刘胜邦高度紧张,忙命一帮亲卫拦住众人,护卫着冯云山。

    冯云山倒是在警务所内询问着激动不已的警师,得知他们也是年初组建,平时主要负责圩集和整个犁市镇的民事纠纷、治安管理,还有新兵招募和平时的消息传递。

    警师姓赵,去年罗大纲领兵攻打韶州府的时候参加的圣军,后来在攻打英德时受伤,由圣兵成为牌尾,等今年初,各地组建地方政府,便回到家乡担任镇里的警师,又请了自家念过些书的侄子担任副警师,两人一道管理着全镇的治安和诉讼,每月有一两二钱的银子,生活过得倒也不错。

    不但如此,警务所还要负责全镇往来信件的取送、县里公文的领取。因此,在冯云山笑着问警务所存在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要反映时,赵姓警师不顾秦信会的使眼色,直接道:“圣王,小人当初也是您的圣兵,跟您反映一件事情。目前整个犁市镇有人口五千余人,但整个警务所只有两名警师,日间遇到要送个信件或者上县里取个文件,便无人了,夜间警务所更是无人值守,人手很是紧张。”

    冯云山一听,也是,后世每个镇里的派绌所都有十来二十号人,还要搞什么协警辅警,等等,协警辅警,嗯,这是个好主意,既不用多付工资,又可以帮忙管管事。

    “确实,警务所的兄弟们辛苦了。依本王看,可以搞个试点,秦知府,丁镇长,你们可先在犁市镇和其他几个乡镇做个试点,每个警务所再从乡里招募二三名协理警师,补足人手。而这协理警师,乃是吸收热心人士,只支取半薪便可。”冯云山回答道。

    秦信会和丁黑山连忙点头。

    冯云山没见到镇长丁黑山口中的曲江县刘县长,心里微微觉得纳闷,自己来到曲江县竟然都没来参见,不过头脑一转,猜想道,肯定是有人故意将他晾在一边甚至没通知他。

    那此人必定便是这个知府秦信会了。不过,这下面人的争斗,自己也不想插手太多,有官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便有争斗,没什么好过问的,只要不乱出格,造成坏影响便成。

    当下冯云山便由着丁黑山领着,继续来到山旁的一排青砖瓦房前。房子修得挺高大,外型竟然有几分形似教堂,丁黑山告诉冯云山,这排青砖房分为两部分,一边是医务所,一边是农民教习所。

    医务所的郎中每逢圩日都在这里坐诊,收费比镇上的药堂低。

    冯云山饶有兴趣地走向农民教习所。刚到房前,丁黑山一推门,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读书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

    却是一群童子跟着一个须发皆白的先生在朗诵着《三字经》,见人推门进来,都停住了,看向丁黑山等人。

    冯云山透过门,看见一座堂屋内坐有七八十名儿童,从五六岁至十来岁不等,只有六七名女童,其余都是男童。

    那须发皆白的先生看见丁黑山,道:“丁里正,我不是说过,没事不要来打扰我吗!你倒好,不但自己前来,还带着这么多人!”

    丁黑山一板脸道:“李夫子,说了多少次了,叫我丁镇长!如今不兴满清那一套,我们是圣国的领地。”说着,又将身后的知府秦信会让了出来,道:“李夫子,这是我们韶州知府秦大人,特意前来教习所巡视,还不快来见过。”

    秦信会连忙摆摆手,刚想说什么,却见那李老先生眼皮一翻,冷哼一声道:“这里是教习所,归老夫管辖。丁里正,哦,丁镇长,老夫已经说过多次,不要让闲杂人等随意进出,打扰孩童读书认字。”

    说完,竟不管不顾,走过来将丁黑山一推,再反手一关,便将门重新栓上。不久,房内竟又响起儿童的朗诵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丁黑山和秦信会面面相觑,丁黑山望着冯云山,讨好般地谀笑道:“这老头,脾气倔,不过教童子识字念书是一把好手。圣王和知府大人莫怪!”

    冯云山见这丁黑山被冷落得下不来台,竟然还帮着那教书先生说话,不由对丁黑山心生好感,而那教书先生,却也是不问人情世故,一心教书,也甚是满意。

    不过,想到刚才看见的童子中只有几名女童,便问道:“丁镇长,为何教习所中只有区区几名女童?难道府衙和县里的教务局没有说过,男童女童平等对待,都要免费收取吗?”(。)

第281章 曲仁煤矿和罗飞德的问题() 
冯云山说完,面色不虞地看了下知府秦信会。

    秦信会却看向丁黑山。

    丁黑山一会意,又见圣王似乎有些怒意,连忙跪下道:“圣王明鉴,府衙和县里管教务的上峰都说过男女同收,老夫子经过过小人的劝说,也同意收取女童,无奈乡民顽固不化。家有女童的,自己不肯让女童出来抛头露面地读书;家有男童的,甚至威胁若是有人送女童就读,便不送来读书,宁愿读自家的村学族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