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拨菏南等灾区才行。”

    咸丰一听,顿时头痛欲裂!救灾之事,结果又绕回朝廷兵事上来。若是兵事形势好,自己又如何会如此头疼?

    “可是如今兵事糜烂,长江沿线已全被长毛贼兵占据。如此大规模的银两,如何能瞒过贼兵的探知,安全运送到京师?”咸丰强自问道。他其实也知道,除非专门派一支大军护送,但如今战场尚且兵力紧缺,哪里还有闲兵可调去专门护卫运银?

    更何况,这大军一调动,便又要消耗无数银两。

    没想到,内阁学士兼御前侍卫肃顺却起身言道:“禀皇上,奴才却是有一法!”

    咸丰闻言一喜,忙道:“肃爱卿快讲是何方法!”

    “皇上,江南一带,正是晋商活跃之处,何不通过可靠的晋商,将税银分批运送至京师,相信他们必有可靠的途径。咦,大学士祁大人不正是晋地之人,应当清楚一二吧?”肃顺出了个主意,但他奸猾无比,讲出了解决之道,又不动声色地将差事悄悄推给了祁寯藻。

    咸丰一听,果然是好办法,转头看向祁寯藻。

    祁寯藻虽年老,但眼中精光一闪,扫了眼肃顺,见咸丰望向自己,无奈回道:“禀皇上,微臣倒也认识几名在江南一带做生意的晋中商贾,明日,微臣便写信与其探问一二。”

    咸丰一听有戏,便道:“祁爱卿既然如此说了,必保无失。那也不用再耽误救灾,直接先从晋中商贾中借银二百万两,一百二十万两留户部帑库,其余八十万两直接由户部采买粮食,速速发往蝗害之地赈灾。待晋中商贾将江南那边的税赋之银带回京师,再归还其银两。此事,便由祁爱卿协助户部办理!”

    咸丰一句话,便将祁寯藻和他认识的晋中商贾捆绑在救灾之事上。

    不过,堂堂天朝上国,如今,竟然沦落到在本土之地,押送赋税之银,都要通过商贾运送,也是让人叹息不已。

    堂下的众位大臣,均是满面羞愧,颜面无光。(。)

第308章 被蝗虫打脸的咸丰() 
(感谢书城的虚幻与浮云、改变从现在开始两位大大的打赏,和幸运每一天、人生百态、情侣棉拖鞋的月票!)

    三日后,祁寯藻去了趟京城里的汕西会馆,出来的时候手里已经筹措到二百万两银子。

    咸丰大喜,特意将祁寯藻唤入宫中嘉奖一番。

    乃后,咸丰连下三道圣旨。

    一是命户部右侍郎王茂荫为钦差,以白银八十万两购置粮食,至于菏南直隶等地赈灾。二是命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费莫氏,组织菏南、直隶两省的蝗灾地区官府进行灭蝗,并就地赈救灾民。三是免予菏南、直隶、汕西等受灾十七州府,八十三县今年的田赋,来年也减半收取。

    于是,大清蝗灾的除蝗赈灾工作开始。

    消息刚一传出,整个大清北方的粮食价格便为之飙升。户部接连派出官员稽查,但无济于事。

    王茂荫还未出京,便收到多人邀请,并且个个是他得罪不起的角色。无奈,他只得按照这些皇亲国戚的要求,就近在京师直隶境内采买了二十万两银子的米麦。

    剩下的六十万两,幸好圣旨中有交代,让他直接分给受灾的官府手中。

    但这时,直隶的米麦市价都已经涨到一石四两二钱银子。而他采购的价格,却高达五两三钱,足足高出一两一钱。不用想也知道,这些高出来的价格,自然成了那些皇亲国戚的好处费了。

    王茂荫将不到四万石的粮食,分为三批,派户部的两名主事,分赴受灾的直隶和汕西两省。

    他自己,则带着其中一批的二万石米麦,本想赶往受灾最为严重的菏南府城洛阳,但京师去洛阳的途中要经过怀庆府,而如今,长毛贼的北伐大军正围攻怀庆府城快一个月了,虽然没有攻下,但也兵事紧急,他如何敢将赈灾的救命粮食往那里经过?

    于是,王茂荫便带着二万石米麦,来到菏南省府治所开封城。

    菏南巡抚英桂忙着领兵围堵怀庆的长毛北伐贼兵,王茂荫便将二万石米麦交给菏南布政使郑敦谨,令他自行赈灾。王茂荫则直接下到开封府下面的州县,督察灭蝗之事。

    王茂荫见下面州县,并未重视灭蝗,只是组织人力进行简单的人工扑打。不由大怒,唤来地方知县,责问之,手持钦差节杖当场罢免,顿时各州县纷纷重视起来。

    王茂荫又闻知一些具体的捕蝗方法,如:“一面扑打,一面张网兜捕,惮无漏逸。又于隙地刨沟,夜间燃火,蚂蚱见火奔趋,群集沟内,加草焚烧,用土埋压。并于黎明露重之时,上紧扑捕。”便加以推广,要求各州县照之执行。

    同时,他又拜祭刘猛将军神位,祈求灭蝗顺利。

    菏南巡抚英桂求见了一次,除将本该赈灾的银两二十万两领走外,还从布政使郑敦谨那又取走六千石米麦。

    王茂荫自然知道英桂必定挪用充为兵粮和兵饷,但他亦不敢多言。英桂是正蓝旗人,不是他一个汉官能得罪的。何况,赈灾本就应由他负责,自己将钱粮送到,便完成差使。

    王茂荫呆了近月余,布政使郑敦谨前来禀告,说是菏南各府蝗灾已被悉数扑灭。尔后,又领王茂荫在开封府陈留县乡野四下看了两天,王茂荫见各处官道驿站均设了粥铺,施粥于灾民,每日有数十灾民前往就食,当下甚感满意。

    他又从户部的两名主事那边闻报,汕西、直隶两地均已完成捕杀蝗灾,赈灾民得力。

    于是,王茂荫便回了京师,向咸丰回复钦命,言已完成灭蝗赈灾。

    咸丰大喜!嘉奖了王茂荫一番。

    次日,咸丰精神奇好,太阳虽然晒人,但他却兴致勃勃地要往京郊乡野见走一走,看看田地的庄稼。

    顶着似火骄阳,咸丰在二千御林军的簇拥下,疾驰出京。快要到通州时,正行进间,忽见西南天际有一块乌云快速飘来,并夹带阵阵微风。

    咸丰精神有些不济,哈欠鼻涕都开始上来,却是那个瘾发作了,正想躲入跟随在后队的便舆,也就是简易轿子中吸食一番,顷刻间那片云彩飞到头顶,原来这是一大群飞蝗组成的方阵。

    咸丰精神为之一振,急仰视,果然望见飞蝗列阵从头顶呼啸而过,直奔东北而去,不禁大惊失色,连那瘾都没了。

    东北方向乃是承德府,为何从未听说有蝗灾上报?而西南飞蝗飞来的方向,正是保定府,再往西南两三百里,便是汕西菏南之地。

    而王茂荫昨日还言,汕西菏南和直隶三地的蝗灾都已肃清,灾民也安置妥当赈灾有力。可这才第二天,便有如此遮天盖日的飞蝗过境。

    咸丰当场勃然大怒!急令回京!

    当天夜里,咸丰直接命京中侍卫,将户部右侍郎王茂荫擒拿,下狱问罪。

    咸丰又下旨,责罪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令其立即组织各地官府重新捕灭蝗灾,念其一心领兵防御长毛贼兵,只罚俸一年。同时,又将隐瞒蝗灾的顺天府尹革职查办,并下令直隶总督撤查漏报瞒报蝗灾官员。

    一时间,清廷的直隶一带官场震动。

    王茂荫在狱中的第三日,便被牢卒发现自尽在牢中。

    咸丰心中生疑,名刑部派员分头调查,但牢房中并无任何蛛丝马迹,只得作罢。不过,刑部派刑科右给事中李炎昌,至菏南的开封府、菏南府等地核查赈灾情况。

    按照大清惯例,凡下发了赈灾钱粮之后,朝廷都要派人至灾区巡视、检查当地赈灾情况,加上王茂荫贵为一侍郎,虽然说是畏罪自尽,但刑部还是派出右给事中李炎昌前往他去过的赈灾地查探一番。

    李炎昌悄悄到了开封府,径自到乡野间察看,发现蝗灾依旧,灾民就草根树皮而食,浑然不知朝廷的赈灾救济,更别说喝过官府的煮赈之粥了!

    李炎昌又至离开封府城稍远,蝗灾严重的郑州县、荥阳县、密县三地打探,找乡民了解官府赈灾情况,才发现,只是装模做样的煮赈三日,便草草了事。

    而对朝廷规定的发赈时要在州县本城设厂,将赈过银米数目、户口、姓名、月日刊示公告,以求百姓监督的规矩,地方官府竟视而不见,三县都只是设了煮赈一事,根本没有进行发赈过任何钱粮。(。)

第309章 清廷官场的黑暗() 
荥阳县城中,李炎昌气愤填膺,当街怒骂荥阳县令王琨。不料,却被街上的混混听见,速告之语衙役,衙役又将话传给县令王琨本人。

    王琨忙命衙役打探出李炎昌的来历。很快,便从李炎昌的随从那得知,李炎昌是朝廷派来巡查赈灾之事,王琨大惊失色。忙备厚礼,半夜找到李炎昌,准备按照大清官场的潜规则,重金贿赂李炎昌,但李炎昌书生意气,完全不吃他这一套。

    事急生计,荥阳县令王琨一边将此事报知开封知府贾臻,一边唤自己的师爷前去找李炎昌的二个随从,准备让随从劝说李炎昌,宽解一二。

    但没想到,李炎昌竟然气愤地要赶走两名随从,准备自行回京,向刑部禀报此事。开封知府贾臻得知,大急,连忙赶至荥阳县,与荥阳县令王琨密议一番后,决定,收买李炎昌的两名随从,除掉李炎昌。

    于是,当天夜里,二名随从假意认错,在客栈中侍奉李炎昌,在其茶水中下毒,并用裤腰带将其缢死,并在客房梁上悬挂绳索,制造李炎昌自缢身亡的假象。

    而后,事情便如安排好的那样,李炎昌仆人报官:李炎昌自缢而死。荥阳县令王琨赶到现场,装模作样地仔细查看一番,认定其确系自缢而亡。

    当不开眼的仵作验尸,发现“死者口中有血,怀疑不是正常死亡”,县令王琨大怒,命衙役杖打仵作,直至其改口称:“死者百分百为自缢身亡。”

    由于李炎昌是朝廷五品大员,王琨火速将其死讯报与开封知府贾臻。

    商议完就连夜赶回开封城避嫌的知府贾臻,一接报,便心领神会地不顾劳累,又从开封赶至荥阳,“经过仔细勘查”当场认定其为自缢。

    而后,知府贾臻将此事逐级上报菏南巡抚、直隶总督,并且通知李炎昌的家人将李炎昌的尸体运到老家安葬。

    菏南巡抚英桂和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忙着围堵长毛贼匪,还有圣命下来的督促各地扑灭蝗灾,加上知府贾臻每年孝敬不少。自然,便按照贾臻报的转呈上去。

    当时天气炎热,贾臻故意让义庄不施防腐药粉,很快,李炎昌的尸体便腐烂不堪,恶臭连连。等数百里外的李炎昌家人赶到荥阳时,已经是十天后了。

    赶来的李炎昌的亲人,是他的叔叔李士黄,在整理李炎昌尸体的时候,发现他的布衫上有几丝血迹,便怀疑李炎昌是被人害死。

    而与此同时,李士黄找来李炎昌的两名仆人,发现仆人支支吾吾地,李士黄疑心更重。但第二天,李士黄被告知,李炎昌的两名仆人因为在街上与闲汉斗殴双双身亡。李士黄更加确定李炎昌是被人害死,连仆人也被杀人灭口。

    李士黄口头上假装承认李士黄是自缢身亡,装模做样的还找县令王琨感谢一番,拿了赠送的十两盘缠,便离开荥阳回乡,等半路没人跟踪的时候,他将李士黄尸体停放在彰德府,独自迅速赶到京城,找都察院为李炎昌鸣屈叫冤。

    因为李炎昌是刑部官员,之前的王茂荫更是刑部侍郎,刑部连死两位高级别官员,有些蹊跷,都察院不敢轻慢,忙派出官员,赶往彰德府,准备将李炎昌的尸体进行重新检验。

    但事情哪会如此一帆风顺?

    接到从京城那些老爷们传来的消息,做贼心虚的王琨,拉上贾臻,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恶人先下手,经过一番疏通,直接在都察院对李炎昌的尸体进行再次检验之前,偷梁换柱,将尸体掉了包。结果,都察院的仵作也没有从尸体上发现任何痕迹。

    李士黄不但没能为侄子李炎昌翻案,反而自己也身陷囹圄,因为诬告,被押入大牢,没多久,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牢中没几天,便如愿“病死”。

    这下,李家其他亲属都闭口不言,无人再敢为李炎昌伸冤了。只有李炎昌妻子,一个妇道人家,独自来到彰德府,想将李炎昌的尸体运回老家安葬。

    李炎昌的老家,却是糊北黄州府。

    李妻一路跋涉,进入糊北境内,从南阳府坐船沿着汉水,进入武昌府境内时,被汉水上水寇抢夺盘缠,彻底无法回乡,便在汉水边哭泣。

    这时,恰好,讨虏军的一名细作路过,见妇人哭得伤心,于心不忍之下,上前询问情由,得知整件事情的经过,不由怀疑李炎昌的死有蹊跷。因为佩服李炎昌的为人,又敬佩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