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调派罗大纲率领甲五师水师八千余人,梁培友率领乙五师五千人,一共一万三千水师,攻占琉球!同时,命令在茳西驻守的乙十三旅四千五百人,跟随水师上船,准备接管琉球和济州岛。命令郴州的蒋天益率领乙七师一万人移师茳西驻防,加强景德镇和广信府一带的兵力。”

    “嗯,不错!”冯云山继续往下看,但没看到济州岛上的筑港和建炮台等事,不由皱眉道:“季高,直接征服琉球和济州等地后,就地从琉球和济州征集工匠,在济州岛建造港口和炮台,并派驻讨虏军驻防。”

    “还有到天津运送北伐军士兵的民船,要多调集些大型的红单或者同安梭船,海上风浪大,不比内河。”冯云山继续提醒道。

    左宗棠答道:“圣王,这些职下都会想到的。只有一个问题,粮食有所欠缺。水师将士和驻防济州岛上的将士的粮食已经准备妥当,但一旦接应北伐的太平军,数万人,到那时撤退匆忙,必然难以携带粮食,此处却是缺口上3万石粮食。除非事先运送一批存放在济州岛上。”

    “那边提早发动,尽快占领济州岛。”冯云山说完,便敲定此此作战计划,在作战书上签上名字,又掏出腰间圣王大印,仔细盖上。

    左宗棠刚想离开,忽地又想起一事,压低声音道:“圣王,左某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冯云山见他从未如此扭捏,不由笑道:“季高,你何时也作妇人之态了!有话便说,本王不会怪罪!”

    “圣王,罗飞德发生那种事情,罗大纲会不会怪罪到圣王头上?如今令其率领水师进攻北方,孤悬海外。并且梁培友亦是与之交好,听命于他。不管他是否有心,圣王都应当稍加提防。可将其调回广州,好生相待,另派他人督水师前往北方。”左宗棠犹豫了会,还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冯云山沉吟不语。

    他知道左宗棠说的是实情。

    自己又何尝没这样想过!罗飞德之事,实在是出乎意料,一个意外,竟然让自己与本应亲密无间的罗大纲之间,产生一些裂缝。

    虽然那事发生以后,自己立即写了封信给他解释和安慰,但罗大纲并没回信。

    导致现在外面有人在传言,说自己开始提防他。

    但如果将罗大纲调回,反而会证实这种传言,对自己名声,还有自己的向心力,都是一种损伤。但不调回,万一像左宗棠说的那样,不说全部水师都押在罗大纲一个人头上,起码一大半却是都是由他掌控,这个叛乱的损伤,自己承受不起。

    冯云山是左右为难。

    这样一想,连与罗大纲关系密切的陆顺德都不能下放水师了。这样不行!

    冯云山顿时作出决定。从大局出发,自己必须要选择相信罗大纲!而且,以他对罗大纲的了解,还有参考历史上的表现,罗大纲不是那种反叛之人。

    于是,冯云山决然道:“季高多虑了!本王相信大纲兄弟不是那种人!罗飞德有罪,即便是本王亲手处死罗飞德,大纲兄弟或许伤心,埋怨本王,但也不会背叛本王。更何况,罗飞德确实是自尽,大纲兄弟会明白。因此,水师就全权由他负责,本王放心!”

    左宗棠不知说什么好,但心中却是对圣王的用人不疑和信任、大气所折服。

    九月初,中华讨虏军的甲五师、乙五师主力在罗大纲和梁培友的率领下,按照圣王签发的总参谋部作战计划,从泉州和厦门两地,出征琉球。(。)

第321章 南记丝绸铺() 
中秋节刚过完,天气便已明显转凉。

    糊北荆州府江陵城南靠江边码头处的一家门面不大的丝绸铺外,李水根紧了紧身上的丝绸软袍,一阵秋风从江边吹来,他感到一阵后背发凉,然而,心中却是一股火热!

    丝绸软袍虽然不能温暖他的身子,却能火热他的心。

    半年前,他还是川蜀之地顺庆府的一名毫不起眼的丝绸小商贩,但如今,短短几个月过去,他已经是一跃成为顺庆府最大的生丝收购商。

    而顺庆府,是川蜀一省之地的生丝交易中心,整个川蜀丝织品交易,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生丝生意,而整个川蜀的生丝生意,顺庆府便占了六成还多,连绵州、成都府、潼川、嘉定府、资州和緟庆府的生丝都集中到顺庆府来交易。

    可以说,他李水根已经是跺跺脚,便能让蜀地生丝业都要抖三抖的人物了。

    因此,为了衬配自己的身份,原本只穿麻布衣服的他,也学起那些官老爷,穿起了丝绸缎袍,尽管他自己也觉得还没麻布衣服舒适,但却乐此不疲。

    这从顺庆府来到糊北荆州府的路上,凡是从事丝绸生意的通道中人见到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哪个不要陪着笑脸奉承自己两句?

    不过,看见码头外的那家门面都有些破旧的小丝绸铺,一路上都挺直着腰、趾高气昂的李水根,下意识地躬了躬腰身,原本洋洋得意的脸上,也迅速换成忠厚老实的模样,变得小心起来。

    原因无他。他之所以能成为顺庆府当地最大的生丝收购商,便是托了这家不起眼的丝绸铺的福气。

    半年前,他听人说生丝生意暴利,便抵押了祖宅,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大笔银子,从顺庆府收购了八十担丝绸,与人合伙雇船前往上嗨出售。

    但没想到,这才到荆州府,便听人说长毛贼军攻下了武昌城,在长江设关卡查获来往船只,水路交通断绝。

    开船的船家吓得,将他们这些货主全部轰下船,径自回緟庆府去了。

    留下他带着一个伙计和八十担生丝,在人生地不熟的荆州城里,这可怎么办?一急之下,没想到便病了,待病好,已经半个多月过去。

    住店的价钱可不菲,原本就没带多少盘缠,他身上的银两也快用光。

    李水根还不死心,又四处打听,才知道,不但武昌被长毛贼兵占领,连九江也很快被长毛贼占领,莫说长江,恐怕要不了多久,连整个江南都道路要断绝了。

    从陆路走倒是能走通,不过那个花费,不用盘算都知道,要亏本。更何况,他根本连租马车的钱都拿不出来了。但不卖掉,积压在手上,更是要亏死。

    无奈,他只能就近在荆州城内寻找丝绸店或者当铺,想平价盘出个几担,凑足陆上运输的运费。

    但荆州府也是产丝之地,虽然没有蜀地多,但价格却也相差不大。他问了好几家丝绸店,一听要出售几担生丝,纷纷摇头:我自己还想卖生丝,你还卖给我?再说,谁都知道长江水路断绝,运不到上嗨,卖给谁去啊?

    最后有家丝绸铺看他连连哀求可怜的模样,答应收下5担生丝,不过,那每担67两的价格,也只比当铺高出一成银子,连他进货价格的一半还不到。

    他和他的内侄伙计,在荆州城里盘旋了整整三天,也没找到合适的生丝买家。

    第四天,正当他走投无路之时,含着眼泪,自己和伙计每人挑着一担丝绸,想要将6担丝绸周转给那个“好心”的丝绸铺时,被一名过路的青年书生叫住了。

    这青年书生,自称姓南,正好要在荆州城的码头边开一家丝绸铺,见他二人挑着一担生丝,便随便打听一下。

    没想到,这一打听,却让李水根时来运转!

    南姓书生当即表示以每担一百八十两白银的价格,将他的生丝全部收购下来。并且,签订长期购销协议,以后,李水根定期运生丝来荆州,去他新开的丝绸铺找他就行。

    李水根大喜!只差给南姓书生下跪磕头了。

    说起来,说是这南老板救了他李水根一命都没错。

    而且,最关键的是,南老板明明可以压低价格,哪怕让他亏本以每担一百两的价格出售,他李水根也会感恩戴德地卖给他。可没想到的是,南老板有如此气度,竟然丝毫不趁人之危,还是以比他成本价高出二成的价格进行收购。

    这样一来,他不但不用血本无归,还可以赚上二成。可别小看这二成,八十担生丝,可是他东拼西凑,抵押祖宅才凑出来的,光成本就花了上万两。这两成的利润,已足足比他原来的全部身家还要多!

    而且,据他了解,即便是运到上嗨,卖给那些收购生丝的大买办,不是销量大的老主顾,不是生丝品质最好,也不会有这个价格。

    于是,他连忙答应下来,每两个月往返一次便送次货。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送货了。

    第一次出售80担生丝给南老板,除去运费和一路开销,他李水根赚了1900两银子。

    第二次他拿着货款到手的一万四千两银子,发动自己当地人的优势,在顺庆府很快便组织一批三百担的生丝,雇了一艘二十料大船来到江陵,两个月不到,便再次卖给南老板,赚了9000两银子。

    第三次,他问过了南老板,对方说是有多少收多少,他一发狠,不但借了巨额高利贷凑了5万两银子,还好说歹说从各生丝大户那里以先付货款三成的方式拿货,直接组织了五大船生丝,合计800多担,直接净赚了22000多两银子。

    三趟生意,四个多月时间,让他便净赚了三万三千两银子!

    他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这个好命!

    不过,李水根知道,这一切,都是这家不起眼的小丝绸铺带给他的。

    “总算到了,到了南老爷家的丝绸铺了。你们都将毛躁的性子给收好了,给我安分一些,谁要是给我惹出事情来,冲撞了伍老爷,别想混了!”李水根大声地提醒身后跟随他的三十余名伙计,想想还是不放心,便只让一名乖巧的小厮跟着,跳了一担他精心准备给南老爷的礼物。另外的伙计,便让他们看好码头上满载丝绸的十二艘船只。

    安排妥当,又拍拍自己身上沾的蚕丝,整理下衣服,这才领着小厮,进入“南记丝绸铺”。

    刚进门,铺子里的一名青年便迎了出来,见是李水根,笑着打招呼:“哎呀,这不是李老板吗,怎么这次这么久才来送货啊?生丝不好收?”

    “南老板,托您的洪福,生丝好收的很。这次是因为鄙人趁着价格低,多收了两船,因此多费了些功夫。”李水根赔着笑脸,解释道。

    “哈哈,李老板好手段,两月不到,便又能弄来五大船生丝!这趟,只怕要赚翻了!不过,最近整个生丝行情下滑,湖广、两江和浙茳以及两广一带的生丝收购价格,都在下滑,想必李老板这次收货的价格也压低了不少吧,所以…。。”南老板提醒道。

    “理解理解,南老板您最是公道,有一说一,绝不会坑老李!这次,还真是价格低了不少,只要130两每担了。原本还以为我们蜀地生丝太多,原来却是全国都是如此啊!南老板,您看,要不给我150两每担算了。”李水根小心的说道,生怕自己的要求过分,惹怒了对方。

    “李老板,我们南记是想要长期合作的,价格不能亏待你们这些老主顾。还是按照二成的利润点,按155两每担的价格吧。如今江南开始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北方中原大地和廣西又发生蝗灾,生意不好做,收购生丝的行商少了,生丝价格,我估计还得下跌。”

    李水根听南老板侃侃而谈,不过天下大事,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南老板明年还收购他的生丝便成。

    “多谢南老板给如此高价!李某特地托人从川西带了担礼物,敬献南老板!还希望明年南老板继续给老李发财的机会,照顾生意啊!”李水根说出来意。

    他越是日进斗金,越是害怕失去这个机会。很明显,南老板随便选蜀地的一名生丝商人送货,便都能替代他李水根的位置发大财。

    因此,他越发感觉自己要为南老板做些什么才行,稳固住自己的位置。(。)

第322章 南记五金铺(上)() 
“李老板不必担心,这点让利,南记还是能承受的。你只需好好把关,把最好的生丝送给南记便成了。不过,说起来,南记还真有些事情要李老板帮忙。”南老板似乎知道李水根的担忧,安慰着笑道。

    “南老板请吩咐!李某必当办到!”李水根自然是胸脯拍得天响。

    谈完了这批生丝生意,李水根心情愉快。

    “李老板想必也能猜出,南记是从南边而来,生丝也是直接卖给洋人。”南老板提点着,又半遮半掩地道:“正好,南记想在蜀地也发展些生意,而李老板又是本地人,所以想日后在蜀地碰到什么事情,还请李老板多多出面帮忙。”

    李水根心中一惊!这南老板还真是从南边而来的。

    不过他立即回过神来,这其实也不奇怪,还真是跟自己猜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