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功夫便将米面送到家中来了。

    荣母从隔壁堂屋摸着门框,也来到灶房:“是老大回来了?老大,替娘好好谢谢人家,谢谢镇公所。要记住人家的恩情呐!”

    “娘,我知道!”荣维善看见荣母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着笑容,心中又一酸。这个恩情,他不会忘记。

    两名军士摆摆手,站了起来,为首者道:“婶子,还有大兄弟,不用谢!这是我们的责任!如今整个东安县,已经不是清妖的地盘了。我们圣王说过,在我们圣国的治下,不会让百姓饿死!放心,以后你们家的日子,就会一天天地好起来的!”

    这是这一天内,荣维善第二次听到“圣王”了。他不敢多问,只是心里,深深地记住了这个伟大的大恩人!

    “行,那就这样,我们还要去别的人家。就先回去复命了。婶子,大兄弟,按照圣国的田亩制度和你们家的情况,你们可以分四个人的田地。按照镇里的标准,平均每人一亩二分中等水田的水平,你们家一共有四亩八分田可以分,每年缴粮税需要4斗8升,银税2钱4厘。稍后,等村里的田分清楚了,便会有镇公所的人将田契发给你们家,到时按个手印便成了。”为首的军士交代完,便准备离开。

    “啊?这个,军爷,这粮税真的才这么点吗?”荣母惊讶地问道,满脸震惊之色。

    荣维善也是震惊不已,荣父死后,荣母租种临乡的席老爷家的水田,约定的田租是一亩一石三斗。就这,还是席老爷同他死去的爹是认识的份上,好心同情他家才以这么低价租给他们家的。

    那名军士笑道:“婶子,却不要这样称呼!我们都中华讨虏军的士兵,也都是贫苦人家出来的,圣王说了,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可不能当老爷。”

    他接着又解释起来:“至于粮税,圣国的标准便是如此。若是大兄弟日后跟我们一样参军了,成为圣王的士兵,就这个粮税,还可以减半呢!”

    另一名军士也点头附和道:“圣王优待我们当兵的。不但粮税减半,还可以多分一个人的田地。若是你将来成为讨虏军士兵,你们家就可以分五个人的水田。”

    荣维善眼前一亮!

    他自小洗练武术,虽然因家贫,时常挨饿,但身体却异常地强壮。虽才十三四岁,已经与成人差不多高大了。而且,他臂力惊人,村里人也因此不敢欺负他们荣家是外乡人。

    等自己再长大一些,便也去参军,成为圣王的士兵!

    荣维善在心底暗暗念道。

    几天后,村长陪同镇公所的税师和警师来到了荣维善家。

    税师递给荣维善一式三份的田契和粮税文书,荣维善毫不犹豫地在上面按下手印。紧接着,税师和村长又陪同荣维善来到村口的一块水田,道:“你家的水田分为两部分,这部分为中田,只有二亩八分。因为你们村水田不多,镇里将邻村的田分了些给你们村,若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到镇里来找警师或者镇长进行调节。”

    接着,又领着荣维善来到临村,荣维善一看,分给他家的这两亩水田,正是他家原来租种邻村席老爷的那块水田。

    “这田不是邻乡永丰甸席老爷家的么?分给自己家,就算席老爷心肠好,他们会愿意?”荣维善心中忐忑起来。

    税师仿佛看出了他心中所想,笑道:“小兄弟,不必担心。不单你们家,你们村里很多人家的这次分的田,原来都是永丰甸的。瞧,旁边那块水田,是分给你们村长家的,原本也是富户席居正家的水田。不要怕,如今不说这永丰甸,便是整个东安,整个糊南,都是圣国的天下,这些地主老财家的田地,没被全抄没了已经算是好的了。”

    一旁的警师也道:“小兄弟不用顾忌。要说这席居正,其实已经算是地主,不过县长看他没有为富不仁,还乐于乡学,便只是将他家超出标准的田产半价购买,分给大家。”

    荣维善这才明白,这水田都是县里出资购买的。

    要不是亲耳听见,荣维善万难想象,还有如此为民的县衙。

第449章 荣维善和席宝田参军(中)() 
自从大半年前,分得了水田,荣家从此有了奔头。

    不但荣家,整个村里皆是如此。

    原本,他们狮子铺的百余户人家,总共才二三百亩不到的水田,除了三四户人家有十余亩水田,其他的都是两三亩田,甚至像荣家这样,只有一亩多田或者根本就无田的人家,不在少数。

    穷哈哈的村子,贫苦的百姓,突然间变了样。原本都是靠租种邻村的田地生活,如今忽然自己有了几亩地。整个狮子铺的百姓,个个都脸上笑开了花。

    自己的水田,种出来的粮食,上交少量的粮税给镇公所后,剩下的大头都是自己家的。这样的日子,不正是祖祖辈辈盼了几辈子都盼不到的事情吗?

    荣维善一家也跟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忽然间有了盼头。

    一分到田,便忙开了,全家上阵,将水田给翻了一遍,又从镇上赊了点油菜种子,赶紧种上油菜籽。同时,在上坡上,房前屋后地开始积肥。

    虽然暂时还是没有收获,但这人有了盼头,就是完全不一样了。靠着镇公所送的那袋米和半袋面,因为要支撑到开春有收成,荣维善仍然是每天吃九成野菜半成米的汤水,肚子咕咕饿得直叫唤,但却浑身充满了劲头。

    而就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镇公所又推出修水渠和修镇道的事情,让各家各户出劳力帮忙,不包吃但每天以一斤半米结算。

    大喜过望的荣维善,忙劝止了荣母不要再摸着纺纱织布,自己跟村里一群壮年一道,去镇公所报到,参加修水渠、修镇里的道路。

    靠着这每天的一斤半米,荣维善一家四口终于可以喝个半干的粥饭了。每天傍晚下了工,用布袋领着一斤半的米回家,看着弟弟妹妹欢欣雀跃围拢来迎接自己的时候,荣维善感到作为一家顶梁柱,能给家庭带来温饱的快乐。

    就这样熬过了开春。

    荣维善正愁着没钱买谷子做种,镇公所的副镇长又下到村里来,通知每家每户都可以先从镇公所的仓库借谷子做种,还派镇上的农民教习所里的教师,教导村里人育种的技巧,兼带着还让大家跟着学习认识了几个字。

    在镇里农民教习所的教师帮助下,荣维善和村里的百姓都育好了秧苗。那段时间,荣维善每天看到那一小块长势诱人的秧苗,绿油油地生长着,他心里也痒痒的。

    春天真好!

    很快,荣维善带着弟弟妹妹一道收割了种在田里的油菜籽,打了近二百斤油菜籽,留下五十斤榨油自家吃,其余的,荣维善都卖给了镇公所的典库,哪怕是镇公所的买价比镇里市集上要便宜十文钱。

    荣维善是个感恩的人。

    镇公所帮了他们荣家这么大的忙,他觉得不能因为售价高,便将油菜籽卖给别人。

    收割完油菜,便要插秧种植早稻了!

    因为荣母眼睛看不见,弟弟妹妹又太小,荣家就荣维善一个勉强算得上是壮劳力。开垦几亩水田,已经来不及了。这时,驻守在村里的镇公所里的副镇长,又从别的村借来两头牛,借给村里人家轮流翻地。

    惊蛰一声雷,伴随布谷鸟声声啼叫,荣全家出动,终于将家中的四亩八分田的秧苗都插好了。

    紧接着,便是每天辛勤的劳作,四亩多田,荣维善重复在间苗,除稗草,浇粪肥,灌水等劳作之中。每天挥洒着汗水,却笑容满面。

    看着秧苗一天天长高长壮,变成了稻子,拔节,开花,抽穗……,荣维善心里那种喜悦,无以言表。

    如今已经是五月里,东安位于湘南,水稻成熟较早,荣家的早稻已经开始抽穗了。

    这天,荣维善刚从地里劳作回来,忽听弟弟妹妹跑来说:“大哥,有大喜事!镇上镇公所旁边,成立了一家医务所,有一名医师,是从永州府城分来的,听说医术高明,邻村的失明的婆婆据说去看了下眼睛,竟然治好了!明天咱们把娘也送到镇上的医务所去看看吧。”

    “真的?”荣维善大喜,最近每天在地里劳作,早出晚归,都没听说镇上有什么消息。“医务所,是坐堂大夫还是郎中?若是真能将娘的眼睛治好,可就太好了。行,明天就送娘去镇上看看。正好,卖油菜籽的钱,还掉以前的旧债,还剩下一点。”

    “不去!娘都这把年纪了,看不看得见有什么关系。剩下那点卖油菜籽的钱,都攒起来!老大,再过一两年,你就该娶房媳妇了,要攒点钱早做准备了!”荣母却从里屋出来了,反驳道。

    “娘,你您就听儿子的。儿子宁愿不要媳妇,也要将娘的眼睛治好。”此刻的荣维善,语气坚决,不容质疑。

    次日,三兄妹陪着荣母,来到了镇上,走进位于镇公所旁边的医务所。

    从进医务所的那刻起,荣家三兄妹,便将心都提了起来。看病的人还挺多的,排了近一个时辰,才轮到荣母。

    “老嫂子,你这眼睛,没瞎,就是白云过多,常年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眼过度,导致一段时间看不见,不过,幸好你来治,再晚点,就难说了。”一名身着白色袍子的中年人,正是医务所唯一的一名医师,给荣母把了把脉,又翻看了眼皮,说道。

    荣维善激动地大叫道:“大夫,你是说,我娘的眼睛能治好?那赶紧给我娘治吧,只要能治好,多少钱都没关系!”

    医师笑道:“放心吧,我肯定用心治。你娘这眼睛,应该能好。再说镇上不行,还可以去县里,府里。至于钱,你不用担心,这是圣王王府设立的地方医务所,都是不以赚钱为目的,为百姓治病的善举,不会多贵的。”

    说完,医师又看了看荣母舌苔,定神写下几幅方子,道:“今日是赶集之日,有些繁忙,呆会稍微空闲点,你们再来医务所找我,交钱抓药。回家敷在眼睛上,再内服一些,当可重新明目开眼。”

    荣家一家人又等了一个多时辰,终于付钱拿药。

    “合计四百七十八文!”医师递过两包药包。

    “什么?这么便宜?”荣母忍不住叫了起来。她不想来镇上看病,就是怕看病太贵,将一家子又欠债累累。当初荣父卧病在床的时候,每次抓药,便是一两二两银子,哪怕半个月抓一次药,也很快便将家中存钱花光,还欠了债。

    可没想到,这镇上的医务所竟然这么便宜!

    荣维善也很是吃惊,心中对于医师说的圣王,更是满心向往:什么时候,这辈子能见一见那位圣王就好了!

    除了感恩,荣维善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崇拜那位圣王。这是一位怎样的伟人,怎样的善心,才会如此对待像自己这样的贫苦百姓。更何况,能让狮子铺这种穷乡僻壤都执行他制订的政策,可见他的影响力!

    三天后,荣母喝完最后一碗药汤,拆开敷在眼皮上的草药,在三个儿女的期待中,睁开了眼睛。

    “我儿,娘真的又重新看见了!”荣母的眼睛不再白云一片,虽然视线还有点模糊,但的确看见了三个儿女:“老大,你都长这么高大了!老二,你也壮实很多了。老三也长大了些。都好!”

    荣维善一听荣母这样一说,激动得心都仿佛跳了出来:“太好了!娘,您真的又能看见了!”

    弟弟妹妹也欢呼起来,荣家一片欢笑。

    而正在这时,镇公所接到县衙的通知,说是圣王决定对讨虏军扩军,要在整个圣国里的从15岁到45岁以内的青壮年里面,招收新兵。而东安县,因为以前没征过兵,名额较多,有二百三十个名额。

    很快,镇上警务所里的警师,带着两名警员,来到各村宣传了一番。

    荣维善是傍晚时分,从田里劳作回来,才得知消息的。

    当晚,荣维善失眠了!

第450章 荣维善和席宝田参军(下)() 
荣维善想参加圣王的讨虏军!

    他已经不是第一天有这种想法了。

    早在,大半年前,他饿得头昏眼花的时候,他家里弟弟妹妹饿的哇哇大哭的时候,是圣王下面的两名讨虏军士兵,送来了白米白面,让他全家渡过难关,那天,见到那两名身着那好看军服的士兵,他便想着,哪天我荣维善也要穿上这神气的军服,为圣王征战四方,为穷苦的百姓送去救命的米粮。

    而在镇公所的人,到村里来分田地,税师将荣家的四亩八分水田的田契交给他的时候,他心中那种升起的,也许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情,让他也有一种冲动:想要加入圣王的讨虏军,为圣王,为圣国,为所有没田地的百姓,打下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