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曾国藩浑身一震,眼前一黑,几欲摔倒。定了定神,不由破口大骂起来:“这他娘的是谁在别有用心,造谣中伤曾某!太恶毒了!难怪父亲如此说话,鞭策于我!”

    曾国藩脸色刷地就白了,实在是这个谣言过于恶毒,一下便点中他的死穴,让他胆颤心惊!

    他可是非常清楚,这大清是满旗人的大清。从根子上说,整个朝廷都是被满旗人把持着,像那些长毛贼和粤贼打出的口号,汉人只是满人的奴才,这句话并不是空话,而且甚至连满人才有资格自称奴才,他们这种汉人,连奴才都不如。

    一旦这种谣言,被朝廷知道,尤其是被皇上知道了,以他对皇上的了解,咸丰最是疑心不过,想必会冷落自己,甚至想办法将自己免职。不行,自己必须要证明对皇上的忠心才是。看来,只能将自己的儿子送往京城,就当是变相的当做人质抵押吧。

    于是,曾国藩立即将一直带在身边读书的只有十五岁的长子曾纪泽送去京城,交给在京做官的老友安顿。

    曾国藩略一分析,心中一阵后怕,这种谋害自己的方式,不是那个长毛贼,便是南方的粤贼,曾国藩再稍一分析,必定是南边的那位粤贼圣王想出来的,其目的,不外乎故意诬陷,一个简单的离间之计,便能逼得朝廷对自己动手。

    若是自己真的有些不满,岂不是正好跟他们设计的一样?与朝廷决裂,他们再来收编,招纳自己?

    真是打的好算盘!因为长毛贼不用读书人,一路捣毁儒学孔庙,自己不可能投靠长毛贼,便只能投靠他们!

    好深的算计!

    曾国藩真的担心,这粤贼还有什么后招。

    正在他提心吊胆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江南大营被长毛贼兵击破!

    钦差大臣向荣被皇上免去职务,退守常州府。

    曾国藩怎么也想不到,连江南大营也被长毛贼兵摧毁,这样一来,朝廷再没法遏制长毛贼兵的金陵城,只留江北大营对之稍有威胁了。

    而且,大清在江南的占领区,只余下常州府、苏州府、徽州府和浙北浙东几府之地,还都成了飞地,只怕用不了多久,整个江南都要脱离大清的控制。

    曾在户部历练过的曾国藩明白,这对大清意味着什么!

    看来大清,真的气数已尽!曾国藩本由老父说的坚定无比的心思,却也有些动摇了!

    失去苏杭一带这些江南富庶之地的粮食和财税,大清还能从那里筹措兵饷和粮食?别说招兵,现有的八旗兵和绿营兵都难以养活!更别说还有那么多的旗人每月的开销都要朝廷负担。

    曾国藩想起一个月前的的那批从荆州城逃出的数千旗人,简直是噩梦一般,幸好他们是从襄阳府逃往南阳府。这么一大批人每天吃喝开销,都够曾国藩再建一支一万人的部队了。

    想到这里,曾国藩将眼光盯向了襄阳府等地,一个武昌府,实在负担不起他上万人的军队开销,朝廷又不会给他开军饷,所有的一切都要他自筹,得尽早想办法收集银两才行!

    ……。

    却说冯云山得到磷肥的配方后,便四下让人寻找磷矿和制造磷肥的材料,没想到,十余天下来,便接到各地禀报,找到许多领磷矿,甚至连蛇纹石都找了出来。

    磷矿却是太多,特别是小磷矿,几乎每个州府都有,而且这还是露天的或者是山体石壁上的,埋在地下的,这个时代,也很难找到。

    虽然都是些微型矿藏或者是小型矿藏,不过,对于目前的生产力来说,已经足够了。

    冯云山大喜,连忙下令新组建的石油化肥司的司长徐寿带人四处验证磷肥矿产,并进行组建开矿,建设磷肥厂。

    蛇纹石在廣东的罗定、信宜发现很多,但其他地方却很少见。这对建设磷肥厂很是不便。

    不过,已经精通化学的徐寿倒是极为聪明,他想到了替代的方法。既然蛇纹石有作用,它是那些成分有作用呢,根据他的试验,发现蛇纹石里含有镁铝等硅酸盐的成分,合信的那个磷肥制造配方,正是这些东西起的作用。

    于是,徐寿很快为蛇纹石找到了替代品,便是云母。这种材料,很是常见,只是比较坚硬,难以粉碎。

    很快,在冯云山的亲自过问下,各州府的磷肥厂都纷纷组建起来。

    说是磷肥厂,其实也就是在各地磷矿产区之地,建设个大水泥窑,再配套磷矿场,焦炭场,粉碎场和包装场,跟这个时代的烧制瓷器的瓷窑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干脆照搬原本的瓷窑,造成巨大的磷肥烧制窑。

第462章 建好磷肥厂() 
广州西北方向几十里的南海与三水交界之处,便有一处很小的磷矿。

    以此作为试点,上个月,徐寿邀请合信,亲自带着石油化肥司的数十人,又从新成立的建设工程公司那边抽调了千余工人,在这个名叫小茅岭的小山冈上,建造了第一家磷肥厂。

    此处靠近佛山镇,四周多是瓷器砖场和五金铁器作坊,很多火窑等。没怎么费劲,很快便运来水泥,建造了一处窑炉,并搭建厂房和宿舍。

    徐寿按照圣王冯云山关于工厂的布局理念,分生产区、生活区两块建设。

    生产区又按照实际生产的方便,合理布置了一番。

    选取靠近磷矿和北江之间的地方,建造生产磷肥的窑炉。紧挨着窑炉的旁边,靠近磷矿之处又建了一处粉碎场,称之为粗粉车间,还从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订制了五台专门用于破碎磷矿的机器,以蒸汽机带动。

    窑炉的位置较高,这样,只要窑炉烧制好的磷肥料一出来,便通过一道滑槽,滑落到低处的地面,这里是另一处粉碎场,这是精粉车间。

    最后是包装工场,放有几台大秤。最是简单不过。

    这磷肥厂的制造工艺最为简单不过。

    虽然冯云山没到现场查看,但他根据后世经验的工厂经验,按照后世一般化工厂的思路设计了工艺流程。

    除了从小茅岭这处小磷矿开采,作为原料磷矿的来源外,还特意在北江边上建造了一处码头,用来进出货物。冯云山考虑到的是,万一这处磷矿采光了,便可以从其他地方通过水路运到码头,然后一点点距离,便到了粉碎场。

    粗大的磷矿从矿洞出来或者是一到货,先是通过工人用独轮车运到粗粉车间,交给粉碎机进行初步粉碎,变成拳头大小的颗粒。同时,蛇纹石或是云母也一同粉碎成拳头大小,按照合信给出的配方比例,添加上一定量的焦炭,一起均匀地掺入窑炉之中。窑炉底部,已经铺上了一层基础的焦炭,煤炭的热量不够。

    经过充分的焚烧后。稍事冷却,便打开窑炉的舱门,将还有些发烫的烧得变轻的矿料混合物从窑炉直接经过滑槽,滑落到精粉车间的粉碎机里,经过再次粉碎成细微的颗粒,再进行冷却,便送至于包装车间进行包装。

    徐寿统一订制了标准,每个麻袋都统一装重为50公斤,正好方便农人搬运。

    这个月初,小茅岭磷肥厂便正式开始投产,每五六天可以生产一窑磷肥,大概有4万来斤。这样的每月产量在一百吨左右,一年也就一千二百吨,产量规模相对后世来说,小得可怜,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庞然大物。

    徐寿便是其中之一。作为这个磷肥厂的实际筹建负责人,虽然是依靠冯云山的设计,还有合信的配方和技术指导,但实际工厂的建设、优化,都是他带领一帮工人一手建成的。对于这个成功生产磷肥的工厂,他是最为喜悦和自豪的了!

    磷肥一生产出来,便被运送到周边的水田和旱地里投用,效果怎么样,徐寿心中并没底。不过,按照圣王的说法,这个磷肥的效果可比人畜粪便的农家肥,效果好上太多。

    不过,具体施肥用量,由于冯云山根本就没怎么实际种地过,他也不清楚应该放多少,只得让徐寿一并试验出来。于是,在紧挨着磷肥厂旁边的几亩地里,便成了磷肥厂的试验田。

    一亩放二公斤,五公斤,十公斤,二十公斤,然后再每过一段时间,观察长势的不同,最终看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到底应该施用多少磷肥。

    ……

    冯云山接到徐寿的禀报,得知南海的圣国第一磷肥厂已经稳定地量产。徐寿并没有回广州城,而是将石油化肥司的几名主事和几十名执事全部带到廣西梧州府的岑溪县境内。原来是他们石油化肥司接报,在这个岑溪县境的北流江畔的南渡镇后边的山里,发现了一处巨大的磷矿。

    并且,可喜的是,下游十余里的昙容镇还有好几处磷矿,看来,这个岑溪在后世肯定是个磷矿大县,只不过,冯云山哪会知道那么多,他只记得,糊南的浏阳有个巨大的磷矿,还有贵州的开阳县也到处是磷矿,其余的四川和芸南磷矿最多,不过,他不记得具体在哪里。

    徐寿准备带着石油化肥司的近百人,建设第二个磷肥厂。并且,借此让石油化肥司的所有主事和执事,全部知晓如何建造磷肥厂。

    冯云山笑了:这个徐寿,心思还不是一般的大!是个干实事的人!

    很明显,徐寿准备将他石油化肥司的近百人全部培养出来,他准备干番大的。因为这磷矿实在是太多,四处都有,而其他的焦炭、云母石等也是常见,加上这水泥窑也很简单,因此,基本上很容易建造这种磷肥厂。

    特别是冯云山曾经告诉过他,未来五到十年,准备在每个州府都兴建一座这样的磷肥厂,用来满足本州的农作物用肥料。

    看来,这徐寿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的话,已经开始筹备在每个州府建造磷肥厂的事情了:将石油化肥司的人培养出来,将来一旦有条件,每各州府,派名主事和几名执事去筹建磷肥厂,这样一来,不就四面开花,可以迅速地完成在整个圣国四处建好磷肥厂了。

    徐寿这样的安排,正是符合冯云山的心思!

    对于徐寿,这名后世历史上著名的晚清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冯云山可是期望很高。

    历史上,整个徐寿,不但是对几何、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都有研究,而且,还对实际应用很有建树。他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制造出近代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一一“黄鹄“号,而且,他开设翻译馆培养一批近代学者,可谓科技第一人。

    如今在自己手下,虽然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专才,但超前的眼光在这里,稍加指点他一下,便能比历史上取得的成就更大。

    建个磷肥厂只是第一步,目前来看,他完成的很好。

    下一步,便是石油开采与冶炼了。这方面,本身这个徐寿便是在化学方面学得最精通,学过化学的冯云山可知道,历史上的那些钠、钙、镍、锌、镁等中文译名,可全是徐寿发明的,一直用到后世。再加上自己的指点,冯云山有信心将石油工业提前几十年。

    而且,这个牛人,不仅限于化学,他还能自制硝化棉炸药和汞爆药(即雷汞),牵头组建近代第一个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因此,冯云山只担心他忙不过来。

    不过,现在冯云山却还来不及安排这些。

    就在刚才,在长洲岛任职黄埔军校西洋学教员以及长洲造船厂主事的华蘅芳,派人报来一个让他惊喜无比的消息:长洲岛上的长洲造船厂,已经成功仿制出风帆战舰式样的护卫舰和飞剪船式样的快速帆船。而且,目前正在制造五级西洋军舰大小的巡洋舰。

    听到这个消息,冯云山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当即表示要去长洲岛看看圣国第一艘自行制造的军舰。

第463章 军舰下水及海战利器() 
二个时辰后,冯云山唤上副总参谋长左宗棠、总参谋部的后勤处处长周胜富、工务部副部长曾玉珩、以及原来组建造船厂的现任医教部副部长许祥光,在王运的陪同下,一同来到了长洲岛上的长洲造船厂。

    码头边,华蘅芳和造船厂的一些工人,以及充当守卫的讨虏军将士,都出来迎接。

    冯云山看见,还有几名洋人,随同着华蘅芳身后,应该是华蘅芳说的招募的洋人技师了。

    “若汀,此番你立了大功啊!本王得有所表示才行!这样吧,黄埔军校那边反正也走向正轨,你便专心在此造船厂,就任长洲造船厂的第一任厂长吧!希望本王没看错人,你能带领兄弟们,制造出更大更好的属于我们圣国自己的军舰!”冯云山一见到华蘅芳,便大步上前,握住华蘅芳的手,夸赞道。

    华蘅芳一呆,圣王一来就如此封赏,连忙跪道:“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