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石祥祯率领上万军队包围布哈拉汗国的最为重要的都城撒马尔罕,在哈萨克的使者进城劝说之下,布哈拉汗国被迫无奈,答应投降归顺中华帝国。

    而就在西疆的讨虏军将士四处征战的时候,石达开也没有在浩罕城中闲着。他已经派人向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写奏章,建议将原本的浩罕汗国和布哈拉汗国以及哈萨克贵族愿意让出来的锡尔河中游地区组成一个新的省份,并尽快委派官员前来治理。

    还有一点,石达开注意到,讨虏军要想在这西疆扎下脚跟,必须要有足够在军队才行。而要建立长期驻军,就要有充足的补给,特别是火器弹药之类的消耗大而运输困难的军用物资,罗琼树坚守喀什噶尔城差点被攻破,就是因为弹药没有了。这个教训必须要吸收。因此,石达开准备在地理位置最为合适的浩罕城开设一家简单的兵工厂,重点制造火药、子弹、炮弹等消耗性物资。石达开相信,有了足够的火药和弹药,固守坚城便会容易得多。他仔细看了看,这俄国人修筑的堡垒,墙壁低厚,在险要地形之上建立起来的成五边形的要塞,还真和中华帝国的城池不一样,易守难攻,无论从哪个方位进攻,都会遭到攻击,要不是实在兵力相差太悬殊,阿里玛图堡这样的堡垒要真的强行攻占,只怕要战死不少将士。而有了火药和粮食,加上这等堡垒,就能彻底将这块疆土拱卫下来。

    石达开原本想过向皇帝建议,就近在西疆一地建设一座大型的兵工厂,但考虑到内地的兵工厂都才刚刚兴建完成,机器设备和技术工人都非常紧缺,暂时先把火药和弹药问题解决吧,等过几年,边疆稳定下来,帝国有余力向外进一步拓展了,肯定会在西疆办一家大型的兵工厂,毕竟一直靠从内地万里迢迢运来,后勤压力太大。

    石达开从新疆总督梁立泰那边了解到,原本攻占伊犁地区之后,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开发和近30万的移民,目前已经新开荒60多万亩耕地,可开垦的耕地上千万亩。加上原本满清手中开垦的90多万亩土地就能解决原本数十万人口的口粮,因此,整个西疆一带,仅仅凭借天山以北的伊犁河上游地区的耕地,已经完全能解决新移民的口粮问题。

    原本石达开还担心自己领来的2万多军队的给养,如今,在彻底控制伊犁河流域中下游之后,整个西疆的粮食问题便都解决了,即便是扩大驻军,或是再移民五十万,也没问题。毕竟除了伊犁河流域之外,还有整个巴尔喀什湖区域,虽然有一半是沙漠,但西岸却是原本的哈萨克族聚居的肥沃的土地。而耕地条件最好的锡尔河流域则是让石达开吃了个定心丸。这里原本是哈萨克大玉兹汗国的最为富饶的土地,因为沙俄将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人迁移到西伯利亚甚至东欧草原,而将哥萨克人移居到这里,如今锡尔河流域已经全部被中华帝国占领,迁移过来的哥萨克人不是被击败成为战俘,便是逃往西伯利亚。

    石达开之所以坐镇浩罕城,除了调派大军攻克咸海一带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便是想好好治理一下这锡尔河流域。锡尔河流域南面虽然为荒漠,但北岸却是可以耕种的土地,尤其是浩罕、塔什干等上游以及下游一带,沃野千里,土地比号称“塞外江南”的伊犁河一带还要适合种植粮食,石达开立即组织驻城的士兵和一批战俘自力更生,开始经营这片土地。而且,他还派出使者,向外散布消息,让哈萨克族百姓回归咸海及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一带定居,只要归顺中华帝国,承认自己的治理,便按部落分派土地,优先对原来祖辈世代居住的部落安排原有住地。这样一来,原本被沙俄逼迫赶走的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二三十万哈萨克人,又陆续从异乡赶回,而他们又将消息散布到更广的东欧和西伯利亚一带,除了一心投降沙俄的哈萨克人,更多的哈萨克牧民赶往家乡。一时间,石达开忙碌起来。

    对于这些,石达开的得心用手,他以汉文、畏兀儿文和哈萨克老文字三种一同发布《中华帝国告西疆百姓书》,安抚黎庶,慰问疾苦,对豪暴者进行抑制,对穷苦百姓进行赈恤和安抚。号令各部落百姓放胆宽心,开垦荒田旱土,勤于稼穑,三年免征粮税。顿时,哈萨克和畏兀儿人,甚至还有少量的哥萨克百姓,都选出部落代表来到浩罕城,宣布他们愿意归顺中华帝国,效忠皇帝陛下,以求能在帝国的领土上耕种繁衍。

    这样一来,原本还守卫几个要塞的俄国军队,渐渐没了补给,无奈之下,终于忍不住出来洗劫旁边的哈萨克部落村庄,但被早已等待许久的讨虏军马队拦截,一一被歼灭。剩余基础据点里的哥萨克士兵见势不妙,乘机离开堡垒,退回奥伦堡和卡拉干达等据点。

    随着沙俄士兵的败退和离开,讨虏军正式接管了这些堡垒和要塞,并趁机在四周移民进行开荒,准备一步步彻底将这些地方发展起来。

    这样一来,北起额尔齐斯河河中游一带,南到阿姆河上游,西到咸海西岸地区,这后世的中亚广大地区,全部为中华帝国的势力治理范围。

864章 英国人和俄国人勾结了() 
太圣五年六月份的一天下午。圣京皇宫。

    冯云山坐在皇宫御花园的“风来亭”内,两名小太监和两名宫女在身侧拼命用蒲扇用力扇风,但亭内仍是酷暑难消,丝毫未见凉快多少。

    紧挨着冯云山旁边坐着的是肚子明显凸起来的程岭北,而对面还有个身形妙曼的女子,却是已经被封为祥贵妃的傅善祥,一脸安详地坐在亭子的木凳上。

    冯云山用手轻轻地摸了摸程岭北的肚皮,手中便有了汗水。见原本泼辣的程岭北如今这般恬静,还真有点不不大适应。不过,见其大热天还要挺着个大肚子,还真有些替她辛苦,好在这是程岭北的第二胎了,做什么事情有了经验,都会心定很多,哪怕生孩子。

    “这天太热,这圣京不愧是有名的火炉啊!”冯云山捏了捏手中汗水,见程岭北鼻翼下有些汗水,疼爱地为她擦拭掉:“辛苦爱妃了!”

    听见冯云山这话,旁边一直摇蒲扇的两名太监和宫女吓得连忙跪地,其中一名年纪稍大一些的太监正是当初在北京城的安德海,此刻不过十五岁年纪,跪在地上紧张地道:“小的该死,小的这就用力扇风,让贵妃凉快起来。”

    冯云山笑道:“起来吧。你这小安子,还不如小李子胆大。”冯云山指了指旁边也也跪在一旁,却眼珠子乱转着,一副机灵模样的另一名小太监,也只有冯云山知道,此人正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清末大太监李莲英了。

    当初冯云山在攻占北京城登基的时候,将宫中诸多太监宫女都遣散,宫女不愿归家的便赏赐讨虏军将士作为妻妾,其中有少量的太监无家可归,愿意留下,冯云山想着这些人就算回到乡下也难以生存下去,便留了一些在原来的满清皇宫中做些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算是为他们谋份差事。而其中有十来名太监和宫女,却是带回了圣京皇宫中,侍奉后宫和自己。安德海和李莲英便是其中之二。当初李莲英其实也才入宫不久,直到成了如今这小李子,也不过才十一岁而已。冯云山将之留在身边,便注定了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再有以后的大太监李莲英了。

    “什么时候能发明电,用上电扇甚至空调就好了!”冯云山不由怀念起后世炎炎夏季的安逸舒适来了。

    正感叹着,亭子外面守卫着一名侍卫向站在凉亭旁的刘胜邦耳边说了些什么,刘胜邦靠近冯云山身边,悄悄道:“陛下,西疆那边终于有消息了,刚刚传来急报。并且,似乎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总参谋长左宗棠和外务部部长吴如孝在外边候着。”

    冯云山忙对刘胜邦道:“快领他们来见朕!”见刘胜邦离开,这才朝身旁的程岭北道:“爱妃,你先回宫找你姐姐去拉拉家常,朕处理些事后再来陪你。”

    亭内的众人听皇帝如此说,便纷纷行礼,准备陪同程岭北一道回宫。冯云山看了下傅善祥,又道:“祥贵妃留下吧,帮朕记记事儿,有什么事情提醒下朕也好。”

    冯云山感觉自己还真是有点浪费傅善祥的才华。这位原本历史上的天国首位女状元,本就有才识,后来又上了黄埔军校,自己本想只是将她调到身边当秘书助手之类的,但没想到最终还是抵不过心中的欣赏,这在别人看来,或许就是一种迷恋美色的贪欲吧。如今倒是可以人尽其用,爱妃和秘书并不矛盾,只要自己不给她过多干涉朝政的机会,而且,傅善祥性格温和恬静,丝毫不贪恋权势,似乎并不会有什么坏影响。

    左宗棠和吴如孝很快便神色匆匆地进来,简单行礼之后,左宗棠当先禀报道:“陛下,西疆战事已了。义王领兵二万从海路抵达印度斯坦,再经印度河逆流而上,与旁遮普锡克国王萨米特*库玛尔会面,对方还算友好,感念陛下对其的友好,出兵数千锡克骑兵相助,还提供了近万匹战马。在之帮助下,义王大军及时抵达喀什噶尔城,全歼了围攻喀什噶尔城的浩罕汗国侵略军,击毙贼首赛义德*张格尔和阿古柏,解救了被围困的罗琼树等,不过,步兵第五师还是折损近五千将士。随后,我军发兵西进,一举占领了浩罕城和整个浩罕汗国。随后的二个月,义王领兵会同伊犁的梁立泰率领的步兵第四师,相继击败多股入侵我西疆的沙俄军队,拔出十数个岗哨和堡垒,特别是将伊犁河流域的阿里玛图堡、巴尔喀什湖东部的科帕尔堡以及咸海口的赖姆堡等沙俄重要堡垒全部攻占,彻底将沙俄派来扩张的哥萨克军队击溃。如今,不但伊犁河流域全归我中华帝国的怀抱,连整个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还有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这一带,包括咸海地区在内,都已经成为我中华帝国的领地。”

    冯云山拍案而起:“壮哉!义王此举,功在千秋,名垂青史!此次西疆出征,一举取得胜利,不但保住了朕的西疆,还为中华帝国的百姓和子孙后代夺得近二百万平方土地的生存空间。”兴奋之余,冯云山又关切地问道:“左爱卿,除去喀什噶尔城战死的五千将士,此次西疆还有多少将士牺牲和受伤的,你们总参谋部都好好统计清楚,朕要求必须善待他们的家眷和后半辈子。”

    左宗棠拜道:“微臣替将士们多谢陛下隆恩!总参谋部必定统计清楚,不会亏待每一名有功将士。”

    冯云山点点头,又想起那名叫萨米特*库玛尔的锡克国王,道:“继续保持和锡克王国的密切关系。适当支持下他们,让他们将英国人死死地托在印度。咦,吴爱卿,你满脸急躁的有何事?”

    说完,冯云山疑惑地看了看吴如孝和左宗棠,顿时明白过来,肯定是两人故意这样的:左宗棠先禀报好消息,而吴如孝肯定有什么不好的消息,留在后面唯唯诺诺地不敢说的模样。

    果然,吴如孝压低声音道:“陛下,根据特务司探知的消息,说是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亚历山大*杜加麦利派出特使求见了英国驻印度总督坎宁,似乎他们圣彼得堡方面也会派出使者前往伦敦,同时密商什么事情。到现在为止,只是零星查探到沙俄有意和英国缓和关系,换取英国对其支持。似乎英国驻印度总督坎宁不满我中华帝国在西疆扩张,而且与锡克王国合作也让其很是戒备,向伦敦方面提请取消和沙俄的敌对关系,改为在中亚地区进行合作,一起遏制我中华帝国的西扩。”

    冯云山皱了皱眉头,这的确是个很不好的消息。虽然只是零星的消息,但很可能是真的。

    还是中华帝国扩张得太快,而且又和作为印度叛乱的主力——旁遮普锡克王国——一起关系亲密,从而引起英国的警觉和不满,宁愿和刚交战过的沙俄合作,果然是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啊!

    不过,自己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除了印度,自己还有其他的杀手锏埋在他们英国本土内,一旦发动起来,想必让他们也难以招架。只不过,时机不对,自己不愿意浪费地发动而已。

    但总的来说,自己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了。沙俄失去一大片势力,而且还要马上发动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将沙俄推入工业化时代,沙皇好像是要与英国缓和关系。一旦自己的中华帝国占领整个中亚,沙俄不能插手,他便会谋求和英国合作,一起对付自己,再瓜分中亚。所以,对于中亚地区,自己不能一口吃下,不能派讨虏军冲在前面,必须慢慢渗透,通过当地人来与沙俄和英国过招,只要缓和几年,等军队起来了,国力更强盛了,就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