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左爱卿说的,未尝不能一试!反正只要那些领地上驻扎着我中华帝国的军队,只要将那些洋人相互打散,隔离开来,也不怕他们闹什么幺蛾子。但具体如何操作呢?”冯云山问道。

    “陛下,微臣也还没想好,只是刚才受陛下和吴部长的提醒启发,才临时想到的。

    微臣大致觉得,应该以土地为诱饵!反正像西伯利亚这样的地方,太过辽阔,又几乎是完全没有人口的苦寒之地,还有哈萨克汗国这样的地方也一样,那些草场不说,继续让蒙古人和哈萨克人放牧即可。对于那些河谷,可以开垦成耕作农作物的有灌溉条件优越的地区,完全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出售给那些洋人们,当然,若是我们的汉人同胞,更是欢迎。若是那些洋人穷苦,一时半会无力购买土地,朝廷可以先赊给他们,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购地费用,只要他们赶到当地,开发耕种土地,便可以从每年的收成中拿出一些出售给朝廷或是商人,将报酬作为分期还贷金。还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吸引他们,比如帮助移民,提供口粮和种子、耕具等,甚至可以在前几年进行免税。反正那土地荒废着也是荒废着,不如让他们开发出来,种植点东西,最终这些创造出来的粮食物资等,还是在中华帝国的境内。

    说不定,因为洋人的参与,会让我们自己的汉人同胞也吸引过去。当然,对于华族同胞,赊欠出售的土地可以更大,还可以委任他们作为当地的基层乡村官员,负责管理并引导那些洋人,让那些洋人感觉到华族的高贵,感觉到汉语的重要,引导他们向往并学习华族文化。这样经过一代人甚至几十年,想必我们中华帝国,整个朝廷,便很容易地将这些新占国土控制在手中。”

    。

第1277章 《边疆大开发法案》() 
一个月之后,在皇帝冯云山的亲自干预之下,内阁出台了帝国关于新占国土的土地法案,经过皇帝亲笔签发,即日生效。这个仅仅局限于新占国土的土地法案,正式名称叫《中华帝国边疆大开发法案》,经内阁以电报形式通令全国各省。同时,在《中华帝国报》、《扬子江晚报》、《南方日报》等中华帝国几大报纸纷纷刊登了这个关于新占国土的土地大开发法令,随着法令的下达、传播和扩散,越来越多的帝国百姓了解到这个法令,整个国家都开始轰动起来。

    《中华帝国边疆大开发法案》其实有些效仿美利坚联邦当初发布的宅地法,这是一个旨在将中华帝国最近几年新扩张的土地低价出售给广大移民的法令,吸引移民前往这些边疆地区进行开发。

    法案规定,所有的中华帝国新占领的国土,全部收归帝国国有。帝国由农业部和地方官府分别派出驻地官员,在各地边疆进行一同值守,负责土地的排查丈量与清理。

    无论何种种族、何种肤色的人,只要是加入中华帝国国籍,效忠帝国皇帝陛下,愿意缴纳税收,并且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不分男女,都可以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耕种的目的后,登记低价购买总数不超过1000  亩的土地,所有购买土地的费用,以10亩一圣元的超低价格进行结算,并且,可以暂不支付而进行赊欠,等有了收成再逐年归还欠账。若购买土地的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经过地方官员的验实,就可永久性地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土地的所有者。

    法案之中又有特殊对待,是针对汉人同胞的。法案补充条令中指出,汉苗等华族同胞申请购买边疆土地的,全部予以免费,并且,由农业部和地方官府实行无息安置贷款,并无偿提供农具和种子等耕种生产资料等,以吸引华族百姓前往边疆拓荒。

    除此之外,法案还提到了日后的税收优惠政策,那便是所有购买边疆土地者,无论种族,朝廷在五年内全部实行免除税收的支持,并允许购地者成本价赊欠种子等,而对于汉族同胞,直接规定是30年内全部免税,50年内也是半税收取。

    不过,法案同时宣布了边疆的范围。主要是外东北一线、整个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汗国等地,还有北美的河西地区、阿拉斯加地区、澳大利亚和东印度群岛等地。但对于不同的地方,农业部的官员和地方政府又有所区分,比如西伯利亚、北美河西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地广人稀之地,可以申请最多一千亩的土地耕种,而爪哇岛这样的原本就人口众多、土地已经被开发过的一年三熟的地方,只允许50亩以内的土地耕种。至于湄公河三角洲这样的肥沃之地,根本就不算在边疆之地,因为那里早已经被前期移居的华族百姓占领得满当了。

    这个法案的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对于原本在西伯利亚境内的那些一直被驱逐得东躲西藏的哥萨克人来说,他们好多已经在一些地方定居并开荒耕种,因为沙俄的失败,他们都离开耕种区逃入大草原和深山里,如今打探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对于这些哥萨克人部落来说,只求有口安稳的饭吃,谁强大就位谁卖命,他们立刻向驻守在各地要塞的中华帝国野战军投降,要求加入中华帝国国籍,并申请购买土地安家。

    而很多原本在山林之中的苗裔少数民族,听到这个消息,也炸开了锅。经过一番商议,不少一直受到族内打压,没多少耕地的苗民,也跑到官府要求迁居边疆,赊欠申请大批的土地。甚至,不少朝鲜人、倭族人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提出申请。

    而且,借助着苗裔的申请,特别是倭族人和朝鲜人、越族人的土地申请,让内地众多省份的不少华族同胞也感觉到了一种危机,当然更多的汉族百姓是不想错过占便宜的心理。政策对于汉人有特别的优待,那就是顶额申请一千亩的土地,都是免费的,而且不同于其他的异族人的5年免税期,汉人直接是30年免税了,30年,几乎已经是人的一辈子了。这一点对于汉人的吸引力特别巨大。

    举例来说,山西的一个村落里的百姓,这种都是大家族聚居的,大多都是同姓同族之人,每家十数口人也就几十亩旱地再加些荒土,平均起来一个人十亩地不到,勉强养活自己,遇到灾年,还需要靠当地官府的救济、外出帮工甚至服役等赚些粮食才能养活家人,更不敢想象出现大病大灾之类的情况,生活虽然比原来的民不聊生要好上许多,但还是困顿不已。

    而一听朝廷的这个开发边疆的土地政策,村落里的百姓一下都活泛了。村落里人口越来越多,虽然不断开发荒地,但整个村子就这么大,就算将能开发的全都开荒出来,也最多是人均十来亩地差不多了。但以现在的收成来看,想要富裕得不愁吃,永远不可能。因此,这些年,零零星星地有几个不安份的年轻人离开了村落,去县城或是府城的一些工厂里面去做工,或是去修筑官道、建设厂矿等等,赚得钱比刨那几亩土要强得多。但乡下人吗,加上华族百姓千百年来的老观念,总觉得土地才是根本,能获得一块子子孙孙都能传承下去的土地,那是最好不过了。

    因此,村落里的一些人便找村里的族老、村老商议,将每户的排行第三、第四的儿子都分出去,安排去边疆求取土地谋生。这部分人,村老虽然不多,只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不到的样子,但一旦分出去,相当于村落的里的每个人都能多分到一亩土地,生活就能好过很多了。而且,对于这部分分出去的人来说,也是好事情。他们因为是华族同胞,属于帝国的最上等的民族,不但可以免费得到永久性的一千亩土地,还在三十年内完全免税,这可就完全相当于前朝的封地一样了。而且,根据法案,地方官府还有种子、农具等补贴提供,这样的好事情,不免让这些在村落中本就遭受歧视的旁系子弟很是动心。

    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动力。村里的其他族人,自然希望他们早些迁走,好让他们都多一些土地。加上外界疯传,洋人们都去疯狂地占耕地去了,去晚了都被洋人抢光了之类的,想想那些洋人还要出钱购买了,免税期也就五年,这些条件自己这些汉人比他们洋人强多了,现在洋人都去疯抢,自己都还不去,岂不是亏大了。于是乎,村子里的十来个年轻人,纷纷行动起来,朝自己看好的边疆进发。

    而随着《边疆大开发法案》的轰动效应,内阁根据皇帝冯云山的指示,适时将粮食价格往上提升了半成,一下便让整个帝国的百姓都感觉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和耕种农田的热情,而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土地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于是乎,百姓对于边疆开发的热情就更为高涨了。

    。

第1278章 土地流转政策() 
但这也仅仅是提高一点而已。实际上,随着后续农业部的统计购买边疆耕地人数,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和哈萨克人占的数量最多,高达近三十多万人提出了申请。而倭族和朝鲜族、越族人申请的,也占到近二十万,反倒是汉族人,仅仅只有不到8万人提出申请,反倒是西北和西南、东南福建一带的苗裔少数族有近10万人提出申请,农业部为了鼓励,将这些苗裔百姓全部视为汉族同胞一样的对待,他们融入华夏很早,本身就已经算是华族的一员。

    华族同胞移民不多,为了防止哥萨克和哈萨克移民坐大,农业部将这些人尽量安排在外东北甚至北美的河西地区,而将苗裔百姓移居西伯利亚的战略要地一带。尽量分散那些洋人,以避免其不可控制。

    随着《边疆大开发法案》的实施,农业部和各地官府向内阁禀报说法案只是让洋人积极,而华族同胞却并不是太热心,内阁经过请示皇帝冯云山,下了一道补充命令,允许各地的汉族乡绅出资购买不超过5万亩的土地用于开发种植粮食,并且,冯云山还从让农业部从欧洲引进甜菜种植,准备开始发展制糖工业。

    事实上,后世过程中,在东北的那片黑土地没有大规模开发出来之前,东北没有耕种水稻,便是从光绪末年开始种植制糖用的甜菜,耕种效果非常之好。而历史上的苏联曾经是制糖的甜菜的最大种植和生产国,就得益于辽阔的西伯利亚和外东北这些土地用来种植甜菜。寒冷的西伯利亚原野之中,也只有像甜菜这种能适合生存,纬度在65度以下的都适合种植,这已经几乎囊括了绝大半个西伯利亚了。

    因此,冯云山才会让内阁修改边疆大开发法案,允许部分汉族的大地主们购入边疆的土地。而冯云山同时让农业部将制糖的甜菜推出,目的便是引导这些地主乡绅们去边疆,尤其是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外东北一带种植甜菜,再就地修建制糖厂,将原本荒无人烟的高纬度边疆地区变成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的糖业中心。而随着制糖厂的收购甜菜,就会抬高甜菜的价格,让许多种植甜菜的移民看到利润,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土地,跟着种植甜菜。

    对于移民,除了鼓励民间之外,冯云山又让总参谋部发布新规,鼓励驻边的野战军团士兵家眷随军定居。由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出资,帮助驻扎在边疆的军事重地和战略、交通要塞的部队自力更生,扎根下来,并给出良好的待遇和帮助,让这些驻扎边疆的官兵家眷可以全家跟随驻军旁边。

    这样一来,比如在鄂布河畔的原本一处军事要塞,只驻扎着二千野战军将士,因为有近万名家眷在要塞之外聚集居住着,从而形成了万人的市集小城镇。而因为有人口就会有消费需求,加上如今帝国野战将士的俸禄还可以,家眷随迁到这里的时候,总参谋部都会发放一些补贴,同时农业部和地方官府也会将要塞四周的土地丈量出来,按照军属家眷的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下来,让军属们就地安家,耕种土地。这样就此稳定下来,军属们的心也安定下来,他们能自力更生地养活自己,甚至因为一切都是免税的,而总参谋部那边还会拨付一些农耕的器材、圣肥等运送到这里,免费送给军属们,让这些军属们更是安心,极富满足感。而军属们安定下来,作为野战军将士的军人们更是安心,更是下定决心当好自己的差使。

    同时,内阁方面还让内陆各地省份调整土地政策,将原本的杜绝兼并政策改成适当鼓励土地流转。也就是说,原本中华帝国不允许占地超过三百亩以上的大地主们,无论家中几口人,三百亩以上的土地全部责令要求其交出来,由农业部以基准价格直接进行收购作为国有耕地,再由农业部将这些国有耕地整合起来,变成帝国的公租田,长租给四周的百姓耕种。而如今,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机械化耕作时代,提高耕作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