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8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而且,还无法脱手,全盘都在抛售,一路狂泻无人接手。”

    “怎么回事?”格莱斯顿一愣,不由详细问道。

    维多利亚显然清楚财务大臣本杰明说的事情,只是不敢置信,惊疑地问道“怎么会这样?”

    财务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哭丧着脸慢慢解释,两人倒吸一口冷气,这才明白事情的重要与紧急性。

    事情是这样的。

    本杰明迪斯雷利是一名犹太人,他早前已经出任过一次财政大臣,而这一次,已经是他第二次出任财政大臣了。他这次上任不久,便察觉到一种名为橡胶的货物,价格飞速上涨,而钢铁的价格,也直线上升。

    钢铁好说,如今世界一切机器的制造、铁路的修建、铁甲船的制造甚至枪炮的制作都离不开钢铁,特别是钢材的价格,大幅飙升。十年前,世界钢铁市场还供大于求,除了美国因为修建铁路购买之外,其余国家的话,价格一降再降也无人问津。可近年来,因为东方的那个中华帝国的大幅度建设需求,钢铁价格一涨再涨,从原本的8英镑每吨涨到了如今的35英镑每吨,足足涨到原来的4倍多。

    而那橡胶,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新事物,目前正用来包裹铜丝作为电缆线的绝缘外皮,更是用来安装电报通讯电缆的必要物资,其价格飞速上涨。而远在东方的中华帝国,正处于大规模的新建铁路和通讯电报电缆的铺设,还有军舰的建造中都使用橡胶,尤其是四轮马车的大幅度应用,根据一些大不列颠王国的商人在东方的见闻,那个邪恶的国家修建了无数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称之为官道,从而促生了无数的四轮马车,而这些四轮马车与大不列颠王国的木头轮毂不同,他们采用的竟然是橡胶制成的中间可以充气的轮胎作为车轮,使用十分方便,缓和运动时的振动与冲击,行走起来阻力极小,飞奔迅捷。这就使得橡胶的作用大增,欧洲人得知此事之后,也纷纷效仿,伦敦街头也已经有这种专门生产轮胎的生意人,进而,橡胶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价格也一路飞涨。

    从去年开始,国际市场橡胶需求急剧增长,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局面,橡胶价格随之快速上涨。不但大不列颠王国的不少商人发现这个商机,其他的法兰西、普鲁士、瑞典甚至远在美洲的美利坚联邦和联盟国的商人,也垂涎这个获利的机会,纷纷四处收购橡胶。但橡胶才发现没多少年,以现在的技术又不能长期储存,哪里又有多少货源?于是,这些资本商人便都盯上了生产橡胶的源头——橡胶种植园。

    这种橡胶涨价的商机,千载难逢,时机转眼即逝,现在临时去种植橡胶也来不及了。但伦敦作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各类银行金融家出没其中,见此机会,哪会放过,于是乎,不少欧洲的商人云集伦敦,纷纷组团前往热带地区准备成立橡胶种植园,而这其中,南美洲因为最近的战乱,还有难以开发的环境程度并不受欢迎,而这个时候,悄然出现的东方公司和东方商人大力推荐,连同一些欧洲商人一起纷纷声称他们在东印度群岛和马来半岛等南洋诸地成立了橡胶种植公司,甚至有些橡胶园已经开始量产,但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准备在欧洲发行橡胶股票,以便生产更多的橡胶,发大财。

    于是乎,大半个欧洲都轰动了,数以千计的金融家们纷纷云集伦敦的上百个交易所,而这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伦敦交易所。

    与此同时,欧洲的橡胶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在此刺激之下,伦敦又出现一大批橡胶公司,开始依托伦敦的金融市场,也就是以伦敦交易所为主的伦敦和欧洲金融市场发行股票。而这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一名洪姓商人与一名叫桑德森尼的苏格兰商人开设的洪尼公司。

    洪姓商人并没怎么出面,而是由苏格兰商人桑德森尼大肆宣称,洪尼公司在东印度群岛和中华帝国的马来半岛、越南和琼州岛等经营橡胶园种植等业务,还准备在吕宋岛上建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缆厂,吕宋岛上有铜又有橡胶园,能凑齐制造电缆的所有材料,非常方便。尤其是橡胶种植园,只要再增加资金,招募当地工人进行扩大种植园,以如今橡胶的价格,投资入股必赚大钱。

    刚开始,洪尼公司业务清淡,还没多少人问津。但洪姓商人和桑德森尼两人轮流在《泰晤士报》以及美利坚联邦的《纽约时报》和法国的《新闻报》等发行量大的主要报纸上轮番刊登广告,轰炸式推广,并组织一批所谓的经济专家和金融家们在《泰晤士报》等各大报纸上发表《今后之橡皮世界》,极力宣扬橡胶“未来三十年预算之求过于供”的推断。

    有了这些专家们的背书,加上报纸上宣扬的专家们自己也购买洪尼公司发行的股票的宣称和示范,顿时,洪尼公司虽然不至于轰动整个伦敦地区,但也开始让很多金融业内的资本家们知晓了。

    洪尼公司声称,种植橡胶树可获厚利,此后三十年内的橡胶股票的行情都会看涨。不知道是为了吸引投资者购买其公司股票,还是洪尼公司真的利润惊人,掌握的橡胶园开始创造收益,洪尼公司甚至提前派发股息,而且还利润不菲,这样一来,便导致不但有伦敦商人购买其股票,不少其他的橡胶公司甚至也开始收买洪尼公司的股票。

    而从去年底开始,从东方的广州和上海以及新加坡三个主要的橡胶市场传来的橡胶价格,开始猛涨,跟随着,伦敦市场橡胶价格也普遍上涨且涨势更加强劲。从之前的每磅干橡胶35便士,涨到去年底的每磅55便士,到今年年初,已经达到70便士每磅,还持续上涨,到这个月月初,已经涨到了135便士每磅,而前几天最新的价格消息传来,已经到了160便士每磅。

    与此配套的是,洪尼公司的股票更是比橡胶的价格更迅猛地翻了几倍地速度往上飙升。这也难怪,股票本来就是炒的预期,这其中就有杆杆的作用在里面。

    原本洪尼公司号称掌握的橡胶种植园有8万公顷,都已经开始可以收割橡胶,按照每年2万公顷产橡胶1万吨的保守产量计算,年产橡胶达4万吨以上。这样的话,按照最初每磅干橡胶35便士的价格,也就是3212英镑每吨,洪尼公司的年产值便达1284万英镑。

    。

第1323章 疯狂的橡胶股票() 
而如今橡胶的价格已经涨到160便士每磅,折合14683英镑每吨,也就是说,拥有8万公顷橡胶种植园的洪尼公司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5873万英镑。这个数字,这个如同苏格兰的本内维斯山一样压在所有伦敦金融界的银行家们的心头。

    想想,这仅仅是洪尼公司一年的产值而已,那要是八年十年的累积起来,天呐,不知道该有多少财富。而这还是洪尼公司的最初始的橡胶园而已,洪尼公司可是说过,他们的前景喜人,只要有资金投入进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扩大橡胶种植园到12万公顷,甚至20万公顷。要知道,整个东印度群岛和马来半岛、越南以及琼州等地,可是有无数的热带雨林,真在被开发,只要洪尼公司投入进去,便能成为更广阔的橡胶林。这到时候,该得有多大的财富啊?想想都让人激动万分!

    而除了洪尼公司之外,其他在伦敦纷纷成立的橡胶公司也跟随着估值猛涨。但他们的估值与财大气粗的洪尼公司相比,只是小麻雀而已,正所谓股票要买就买龙头,肯定还是投资洪尼公司最为妥当。

    之前就有传言,洪尼公司似乎有很有背景和势力,还能继续扩大经营的橡胶种植园,并且手中掌握着数项橡胶新技术,并且,除了中华帝国所需的橡胶之外,他还是其他好多国家的橡胶间接供应商。

    并且,劳埃德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在桑德森尼的联络协调下,双双为洪尼公司站台,愿意为洪尼公司的股票做信用担保,声称可以直接用洪尼公司的股票当做大额英镑直接抵押进行借款等业务。这样一来,洪尼公司的信用更为坚挺,股票的价值更有保障了。总之,买洪尼公司的股票,钱途无量啊。

    抱着这样的想法,几乎全伦敦乃至全欧洲都陷入了橡胶股票投机的亢奋之中。洪尼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从去年的秋天的100英镑每股,上涨到年底的180英镑,而如今,更是直接上涨到了934英镑每股,几乎翻了9倍之多!

    上到财务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罗伯特阿瑟塞西尔这样的索尔兹伯里侯爵等显赫贵族,中到《泰晤士报》总编约翰?迪雷恩、曼切斯特纺织商人提图斯索尔特等工商业知名人士,下至贵族家的仆人、平民百姓甚至手工艺匠人,纷纷加入抢购橡胶公司股票的热潮,尤其是洪尼公司50万股的股票,在市场上已经罕有见到流通的,不出高价,根本就难以购买得到。

    正是这样的背景之下,维多利亚女王在财务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和索尔兹伯里侯爵等怂恿下,也在洪尼公司股票面值350英镑的时候,将王室的资金和牛津郡的一座城堡以及3座庄园和几块猎场抵押,凑集了共计350万英镑购买了1万股。

    而财务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更早一些进了橡胶市场,除了其他一些小公司的橡胶股票之外,主要集中在洪尼公司,在180英镑每股的价格的时候,他凑集自己的家产买了500股,而后每天都飞涨的洪尼股票,让他欣喜若狂,苦于没有资金的他又利用职权从丽如银行借了175万英镑,又买入了500股,凑成了1000股。等洪尼股票涨到每股500英镑的时候,本杰明迪斯雷利后悔莫及,他痛恨自己胆小不敢下狠心多买一些,幸好这个时候还来得及,于是乎,他将自己的一座小庄园抵押出去,又将原先购买的1000股洪尼股票折价6折作为抵押物给劳埃德银行,借贷了33万英镑,前些日子,又在528英镑每股的价格上全仓购入625股,然后再次将这新买的625股以5折再次抵押,借款又购入175股,一共持有包括抵押的1800股洪尼公司的股票。让他心酸不已的是,最后这次以33万英镑购买的625股抵押之后又经过新一轮涨价,只能买入175股了,这让他很是煎熬,不过想想手中的洪尼股票还在不断持续上涨,就又是欣喜不已。

    《泰晤士报》总编约翰?迪雷恩是一名很稳重的绅士,不过,在看到维多利亚女王和财务大臣纷纷购买洪尼公司的股票,并且自从买入之后便一直盈利滚滚,再稳重的性格也无法按捺得住对财富的渴望了,他将自己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断然购入洪尼公司的股票。在他的带领下,他的下属们,《泰晤士报》的编辑和记者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购买股票。

    曼切斯特纺织商人提图斯索尔特正在为纺织生意发愁不已,在一名好朋友的介绍下购买了100股洪尼公司的股票,仅仅持有两个月时间,便为他赚来将近2万多英镑。这无疑让他震惊莫名。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辛辛苦苦开设两家纺织工厂,每周风里来雨里去地从曼切斯特和伦敦之间来回奔走,讨好客户和政府官员,为生意愁白了头却还是日益衰减,可没想到,这简简单单地购买洪尼公司的股票,就能为他带来如此巨大的盈利!自己还开什么工厂还做什么生意,还讨好什么客户?自认为想通了的纺织商人一下做出决定,将曼切斯特的两家纺织工厂迅速脱手卖掉,换成现金赶到伦敦,急急忙忙买入洪尼公司的股票,就算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卖得价格有些低,就算如今洪尼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比之前又张了不少,也在所不惜,反正会一直上涨,很快就能再次翻倍,一点点损失不但很快会补回来,还会翻番。

    其他的下层小贩、工人和工匠们,他们有些人运气好,虽然全家积蓄不多,也就一两百英镑,在洪尼公司的股票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便购买了进去,持有一股洪尼股票,如今已经赚了数倍,不过,贪婪的本性让他们谁也不愿意就此卖出,因为更大的利润还在后头呢。而有些运气不好的,也不是运气不好,只是他们不够果断而已,身家不多的他们当初犹豫了,等洪尼公司股票涨到300英镑每股或是500英镑每股的时候,才急急忙忙想要追进去,但身家不够的他们,只能几个人联合起来,一起凑成一股两股,然后到公证处去证明每人按照凑的份子钱分别持有几分之几股。当然,还有一些马夫、剃头匠或是仆人之类的,比较穷困,但听说主人家里的购买橡胶股票发了大财,也将自己仅存的几英镑或是十几英镑拿出来,洪尼股票买不起,又不想凑份子,便购买了其他橡胶公司的面额低的股票。

    这些情况,都不一而足。

    而这无论是拥有几处庄园的达官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