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历山大默默点头,他能理解甚至还有点同情这个希腊人的遭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愿意和这些人有太多的纠缠。

    希腊的遗老遗少们在这里的处境其实有些尴尬,这除了因为他们是已经失去国家的流亡贵族所以很难受到重视之外,还有个原因却是出在索菲娅的身上。

    虽然“希腊公主”的身份凝聚了巴尔干人,但是在绝大多数当地贵族眼里,索菲娅更多的只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他们不会允许真的出现一个完全压在他们头顶,甚至把手伸进他们各自领地的太上皇,哪怕是罗马帝国的最后血裔也不行。

    而这些希腊人却希望索菲娅能够带着他们完成复国梦想,虽然实现伟大的希腊复兴似乎并不现实,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由索菲娅和他们一起统治的国家,却成为了那些希腊遗老遗少们如今最大的追求。

    这无疑会触犯到当地人的利益,而随着奥斯曼入侵,很多原本的传统贵族领地在战争中消亡变迁,人们开始担心希腊人会趁机提出领土要求,毕竟如果他们愿意或是有足够的实力,完全可以以罗马帝国继承者的名义向整个巴尔干提出宣称权。

    这种可能虽然很小但是却一直存在,而随着复国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渴望建立新的国家的希腊流亡贵族也越来越多。

    这也是为什么关于罗马帝国最后血裔的传说一直笼罩在巴尔干上空长达几十年的原因,“希腊公主”这个神秘的身份成为了希腊人确立自己宣称权的最有利的证明。

    随着索菲娅的出现,希腊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亚历山大向吉拉斯点头致意后就迈步走下台阶,索菲娅被拉迪斯拉斯二世以王后的名义留下,大概这时候正面临一顿训斥,毕竟在贵族齐聚一堂的庄严会场里鸣枪这是个十分严重的是件,尽管那一枪后所有人看索菲娅的眼神都变得和之前略有不同,不过这显然不是拉迪斯拉斯二世希望看到的结果。

    国王需要的是个听他摆布的傀儡而不是一个可能真的能影响那些贵族的公主,或许那些贵族也心知肚明,所以当索菲娅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志时,那些巴尔干人的反应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采佩斯虽然得到了解围登布维察的绝好机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成为巴尔干人的领袖,采佩斯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甚至对于国王为什么把这个机会给他疑惑重重。

    采佩斯猜不到国王的目的,但不论是出于对圣地保卫者这个身份的需求,还是担心他父亲的陵寝会遭受到奥斯曼人的蹂躏,他的确急于解登布维察之围。

    所以虽然心中疑虑重重,但他还是积极组织军队,准备与奥斯曼人进行一场大战。

    联军在布加勒斯特的军队很复杂,而关系更是乱得足以让最有自信应付这种局面的人也近乎崩溃。

    常年来的相互征伐让巴尔干人之间往往缺少信任,更糟糕的是很多家族之间有着牵扯到几代人的恩恩怨怨,这就要求单是要考虑该带领哪支军队,或是如何化解因为一点点的麻烦就可能酿成流血事件的麻烦就得浪费掉很多精力。

    虽然是名义上的瓦拉几亚大公,但是采佩斯却在布加勒斯特并没有更多的优势,甚至这座城市对他还有着某种莫名的敌视,这当然是源于弗拉德三世当初的残酷统治和对异己的血腥屠杀,所以当采佩斯的军队在城市当中搜集各种需要的物资时,他们的进展并不令人乐观。

    不过奥斯曼人最终帮了他的忙,

    奥斯曼军队不动则以,一动兵锋所指既为联军所必救的要害。

    4月12日中午,奥斯曼左翼前锋逼近登布维察,做为尖兵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甚至一度前出到了已经可以隐约看到登布维察教堂高耸塔尖的城郊。

    消息传到布加勒斯特,所有人为之震动,一时间原本互为仇敌或是有着种种纠纷矛盾的巴尔干人终于暂时放下了相互的敌意,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登布维察。

    索菲娅大概是这座城市里唯一一个不关心登布维察命运的人。

    即使是亚历山大也对登布维察的局势颇为关注,因为能否守住登布维察直接关系着布加勒斯特城人抵抗的士气。

    而他可不希望碰上城破人亡这种倒霉事。

    拉迪斯拉斯二世出人意料的没有选择亚历山大担任解围登布维察的指挥官,这让很多人认为原因应该是亚历山大在贵族会议上的那些言论。

    但采佩斯却不这么认为,当他知道了国王急于与奥斯曼人交战的原因后,他意识到拉迪斯拉斯二世对阻止奥斯曼人入侵匈牙利的急切心情。

    现在面对奥斯曼军队突然发动的攻势,采佩斯不相信国王会因为登布维察的危机就放弃匈牙利。

    果然,拉迪斯拉斯二世很快就再次下达命令,而这一次他把牵制奥斯曼军队右翼的任务交给了亚历山大。

    “奥斯曼人有可能会从多瑙河口进入登布维察河,然后逆流而上进攻布加勒斯特,”国王在表示了对战局可能变化的担忧后,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伯爵,我希望你的蒙蒂纳军队能在布加勒斯特城南部阻止奥斯曼人。”

    拉迪斯拉斯二世说完就目光炯炯的看着亚历山大。

    因为几乎所有人的注意都被吸引在了登布维察,所以人们就很容易的忽视了奥斯曼军队右翼对多瑙河河口推进带来的威胁。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被登布维察吸引,依旧有人发觉到了隐藏的危机。

    奥斯曼军队右翼对多瑙河口的逼近令局势变得更加严峻,有可能会从河上逆流突入布加勒斯特城的危险已经不再只是推测。

    更糟糕的是,鉴于当年穆罕默德二世围攻布加勒斯特时曾经从河上试图攻陷城市的先例,登布维察河两岸的沿河堡垒,几乎大部分都是建在城市北面的上游沿岸。

    整个城市南方从登布维察河到多瑙河河口,几乎就是不设防的空白!

    拉迪斯拉斯二世感觉到了危险,这危险已经不是匈牙利是否会面临入侵,而是布加勒斯特有可能会被攻陷。

    对奥斯曼人拉迪斯拉斯二世其实是从心底里感到畏惧的。

    虽然他也暗暗庆幸如果没有当初与奥斯曼人发生的瓦尔纳战役导致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战死,?这才让他的父亲卡西米尔四世幸运的登上了王位,而他也因此而成为了波西米亚与匈牙利的国王,但是奥斯曼人的可怕也深深的渗入了拉迪斯拉斯二世的身体里。

    他自认自己没有亚盖洛王朝那些先辈们的武勇,对于平独镇露的那些先王们,拉迪斯拉斯二世除了表示敬仰之外,更多的是暗暗庆幸自己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舍生忘死。

    可现在他却发现自己突然就恰恰面临着他最担心的局面,在随时都可能发动对匈牙利入侵的同时,奥斯曼人对布加勒斯特以难以抵挡的气势展开了进攻,这让拉迪斯拉斯二世不禁为他面临的处境担心起来。

    这让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奥斯曼军队,至少要在他们彻底包围这座城市之前从这个麻烦的地方摆脱出去。

    “这可是片很大的地区,”亚历山大看着地图,虽然十分粗略可他也看的出来,从登布维察河下游到多瑙河入河口的沿岸几乎无险可依“陛下,我必须要求您能给我足够的军队。”

    “足够多的军队,”国王皱起了眉,对他来说这个要求如今看来未免显得过于奢侈了“伯爵你知道我们现在的一切都必须要以解救登布维察为主。”

    “那么就给我希腊人,”亚历山大想了想提出了个让国王略感意外的要求“另外我需要您给予我在当地自由招募士兵的权力。”

    国王犹豫了下,想想当下令人担心的局面,终于点头应允。

    “我可以答应你,不过你要向我保证一定要挡住奥斯曼人的入侵。”

    亚历山大无奈的摇摇头,他感觉得出来这个拉迪斯拉斯二世的确是被奥斯曼人吓破了胆“陛下,战场上没有任何事能做保证,不过请您放心,布加勒斯特不是那么容易会沦陷的。”

    亚历山大的话让国王紧张的情绪多少稍微缓解了些,但是很快随着新消息的传来,他又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

    4月13日上午,抵近登布维察近郊的奥斯曼军队发动了首次进攻,随即遭到来自城郊棱堡炮台炮火的猛烈反击。

    登布维察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第九十一章 大合围战(四)() 
奥斯曼人进攻布加勒斯特的右翼指挥官是亚历山大的老熟人席素谷。

    巴耶塞特二世并没有选择席素谷围攻登布维察,这倒不是因为之前他在阿尔杰河战役中表现不佳,而是纯粹因为苏丹认为席素谷更适合在右翼发挥作用。

    巴耶塞特二世或许不是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官,但是他却有着做为一个苏丹最需要的素质,那就是会看人。

    席素谷是个很有主见而又嗅觉敏锐的将领,这就让他有着天生在战场上捕捉战机的优势,而这一点让他显然更适合指挥野战而不是攻城战。

    苏丹很清楚席素谷的特长,就如同他知道如果把席素谷和艾吕普对调就会让事情变得糟糕一样,巴耶塞特二世在用人方面有着异乎常人的直觉和经验。

    席素谷也的确没有让苏丹失望,他的军队越过阿尔杰河后迅速沿着多瑙河北岸不断推进,在4月11日的夜晚来临之前,奥斯曼右翼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登布维察河与多瑙河汇流处的河口附近。

    很多附近村子里的当地人显然没有想到奥斯曼人会这么大胆的越过布加勒斯特向瓦拉几亚的内地入侵,这让那些抱着侥幸心理不想离开家园的当地人立刻吃了苦头。

    和艾吕普不同,席素谷更在意的是在战场上获得荣誉与战利品,他也是个狂热的信徒,把宣扬教义视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责任。

    这就让他并不关注那些沿途的村庄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只关心他的军队是否能如苏丹期望的那样迅速推进到他们的目的地。

    那些村庄立刻遭到了洗劫,而那些抢劫者也因此被处于了极刑,不过他们受到惩罚的原因并非是由于他们犯下的罪行,只是因为他们这么干耽误了行军速度。

    席素谷一边命令军队迅速前进,一边命令人密切的注视着布加勒斯特方向,他有种预感,自己可能再次遇到那个蒙蒂纳伯爵。

    席素谷会这么猜测是因为之前苏丹在安排任务时对他们说的一番话。

    “那些欧洲人把登布维察视为圣地,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的试图保卫那座小城,所以你们要做的就不只是迅速攻陷登布维察,而是要让那里象一个巨大的诱饵一样吸引来更多的敌人,多到即便联军知道这是个陷阱,也不得不投入进来,或者说是让他们不得不只依靠一支军队来保护布加勒斯特的右翼,而那里才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地方。”

    从一开始,苏丹就显然没有打算掩饰他的目的,甚至南北两翼的军队几乎是同时向布加勒斯特方向发动了进攻。

    可正如苏丹所说,哪怕明知道可能会面临的难题,圣地的意义已经注定了联军不可能放弃登布维察。

    那么所有人都把拯救圣地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伟大抱负时,唯一能够派到右翼抵抗奥斯曼人的,似乎也就只有亚历山大的部队了。

    这个判断其实并不复杂,当席素谷猜想到这个结果时多少有点激动。

    阿尔杰河之战让席素谷“认识”了个对手,从那时候起他就希望能再次和那个蒙蒂纳在战场上相遇。

    不过席素谷并不是那种所谓为了荣誉不惜一切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如果要他在与亚历山大一争高下和取得胜利这两件事上做出选择,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因为之前已经派斥候反复侦查,所以席素谷对布加勒斯特人在登布维察河下游的布防很清楚,他知道河下游沿岸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堡垒,更重要的是对从河面上进攻有着很大威胁的沿河炮台几乎都被安置在上游的地段,这让席素谷相信应该不会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控制整个下游沿岸。

    席素谷也考虑过亚历山大是否会主动出击拦截他,但是在经过仔细推敲后他否决了这个猜想。

    “不论是兵力数量还是局势都对那个人不利,如果离布加勒斯特城太远他就要面临可能会被截断后路的危险,这个时候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谨慎的防御而不是充英雄,在我看来那个蒙蒂纳伯爵的确很勇敢,不过绝不莽撞,所以他或许会用尽办法阻止我们的进攻,但是却不会随便放弃对他有利的形势,除非他有必须主动出击的原因。”

    这是席素谷对亚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