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公子无双-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礼的时候,贾芸不是一开口就要大观园的工作的,这是个会办事的人,也心思聪明、通透,知道并且会迎合婶子王熙凤的虚荣心理。

    对于贾琮亦是如此。

    贾琮想,贾芸有那些经历,怪不得对《增广贤文》的这几句情有独钟。

    贾琮点点头,见贾芸兴奋搓搓手之后,便疑惑道:“不过,琮叔,里面很多句子好像也不是琮叔原创的?而且,我不喜欢的句子也多。”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句子合集,有我想出来的,也有精粹提炼世间本有的。当下文集出版本就混乱不堪,这个不怕。至于原创与否,对于我的书籍出版、收益不是至关重要的,诗经三百,那也是民间智慧结晶。我这本《增广贤文》也是,如若它反响不错,也许我的名字更能留在史册吧。”贾琮耐心解释。

    没错,《增广贤文》在贾琮所在的红楼时空,是没出来的。

    诚然,《增广贤文》里面有些句子,也在这个时空更早的历史上出现了。

    但这不妨碍贾琮把它们汇编成集地出版,以他的名声,赚取名气、利益。

    这本书在他前世原来的时空,也只知道清朝同治年间有人修订过,不知作者其名,有可能是集体创作或者代代改编而来的。

    薛蟠胖胖的身子一晃,显得富态的脸上兴致盎然:“还有这种轻松赚钱的好事吗?那妹夫多编几本不就盆满钵满了?”

    贾琮笑笑,不解释编这种通俗、脍炙人口的文集,并不是外人看来简单的事情,他也是占着记忆整理汇编的,比如编唐诗三百首,自然得研究、读过无数唐诗才行。

    不然的话,若是通俗的文集经不起时间、大多数人的考验,那不仅赚不到钱,他文人大官的名声也不好了,以后读书人也未必买他“考试指南”的帐了。

    以薛蟠的智商,贾琮很难和他解释。

    和两人亲切和睦地谈了好长时间。

    贾琮收了两人送来的瓜果和素食,大舅子拿来的大鱼大肉,自然就献给灵堂的贾赦了,贾琮未沾。

    其实偶尔一段时间吃得清淡是有好处的,清淡可减少人的渴望,防止更多的精气神泄露,另外,对于脾胃等五脏也是很温和亲切的。

    难得和人推心置腹的聊一回,而且是身边最亲近的人,贾琮的孤独、危机感觉得减轻不少。

    屋内尽是四处堆满的文案,笔墨纸砚。

    院子的路和场地,也被磨得光滑了。

    “仅仅是赚钱和成名吗?不,若是如此简单,我何必耗费这么多的心血和时间呢……”贾琮闭目养神了一个晚上。

    但紧迫的习惯,使他寅时就起来忙碌了,他还在忙着好几件充分准备的事情……

    所谓厚积薄发。

    贾芸从铁槛寺返回后,依言叫山海书社先刊刻了《增广贤文》。这天第一版刚出,王嘉会下班来雅间坐,愁眉不展。

    翻看了《贾琮图解新黄帝内经》的养生表格,以及很普通的医学常识普及:针灸,针刺穴位和艾灸,能让很多人都能学会。

    身为太医院院使的王嘉会,深知艾草是极普通的草药,针刺穴位未必人人皆会和不害怕,但是艾灸就便宜多了,当然里边的知识很多,但至少入门容易。

    比如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命门几个养生穴位,对于大顺子民的五劳七伤、脾胃等问题的改善,那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到了这一步,王嘉会不得不服,虽然贾琮的医学知识和他差远了,但是普及方面做得很好。

    等到贾芸递上一本贾琮新书《增广贤文》,这书只是薄薄几页,王嘉会半个时辰便浏览完,但其中爱上的几句,念念回味咀嚼不已:“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王公;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妙药难医怨逆病,混财不富穷命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

    王嘉会医户之家,祖上并非显赫之人,不过靠医术混迹朝堂,实是临渊履薄。

    看了《增广贤文》,贾芸看王嘉会的表情眼神,就知道王嘉会也找到了他所喜爱的句子。

    没错,增广贤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它最主要包括的是人际关系、命运、为人处世,比如“力微莫负重,言轻莫劝人”就很能让人赞同,教人处世的。

    每个人都能在《增广贤文》之中找到他所喜爱的、符合自己三观的句子,相反,几乎每个人也都有里面不喜欢的句子。

    这是如此神奇的一本书!

    集合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

    王嘉会的眼神渐渐凝重,以及不少便服来看书的文人官员们,有人沉默,有人小声议论,一时场面有些诡异。

    王嘉会语音低沉地道:“贾子礼这是有志于立地成圣吗?”

    贾芸讶然一会:“尚未可知,吾叔深意不可测也。”

    wxi7

第399章 都是贾琮给的!() 
跟随贾琮多年,历经几多风雨,黑暗以及光明,使得贾芸察言观色的本事已如天生生就,斟酌道:“王院使,单靠一本谚语俗句名言合集,而立地成圣,这可以吗?”

    王嘉会沉吟少许,笑眯眯答道:“你是他派来的吧?”

    贾芸笑而不语,王嘉会便转身离去了,轻飘飘留下一句道:“他确实做了很多莫大的功德。”

    目送他,贾芸心道:“你是不是琮叔安排的棋子之一呢?”

    贾芸耐心地浏览了一遍书店几开几进的地方,留心了众读者来客的谈论和书籍销量。

    末了,傍晚红霞映照,忙完应忙之工作,贾琮到水月庵接妻子林红玉。

    那馒头庵门口,林红玉牙尖嘴利:“馀大婶子,这帐查不清可不行呐,每一笔都要清。我不是帮谁管家庙,是帮宗族管家庙的,每月香火钱三十两还是三十两一钱,一个铜子都错不得呀,不然琮爷奶奶、蔷爷、太太老太太那里,我们都要交代的呀,那时又怎么说话呢。各家各个主子爷奶奶太太们怎么捐我不管,宗族的份可得清了。”

    “是是是。”馀信家的眉开眼笑地点头,林红玉能看到她若有若无的畏惧。

    一个年轻媳妇,能让贾府一个油滑惯了的管事老婆子畏惧尊敬,不常见,馀信家的笑哈哈道:“一个月三十两,改为二十两了。至于庙里师太们怎么募捐,也不关我们的事。”

    馀信、馀信家的,掌管各庙月例银子,这夫妇俩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回。

    而现如今的贾芸林红玉夫妇,已是贾琮薛宝钗的得力助手,各处都能去帮忙掌管查看的。

    接着点头哈腰地送他们离开,摸了几两银子道:“芸爷,芸爷奶奶,行行好吧,在琮爷面前提半句好话也就行了,我们馀家帮管家庙,从没油水啊,还望别赶走我们老的,怎说也有苦劳……”

    林红玉一扬下巴,很是得意。

    今日甚是扬眉吐气。

    遥想以前,还要被晴雯欺负,活在贾府众丫头里面,被冷嘲热讽。

    就是当初的晴雯,也不能让老婆子们来求,而是被老婆子们咒死了、告密。

    那点银子,林红玉可看不上,随便一摆手就拒绝了,但她给馀信家的留了点脸面,没做绝,说道:“按复式记账法查明了,这个月开始就不能拿多了。”

    馀信点头称是不迭。

    回家路上,林红玉解释道:“一来尊敬老奴才不仅是惯例传统,而且这个惯例传统如果不维持一点,人心思动思变,就没有忠心的奴才了。二来到底我也是家生奴才,我爹、我娘,我们都离不开了。”

    贾芸暗赞林红玉的言行,笑道:“当年我这个草字辈的旁支子弟,连府里奴才都不如,哈哈哈……”

    林红玉也跟着笑了,竟有笑出泪水的冲动。

    他们廊下的房子重新装修改造过,焕然一新,三进三开间。

    进门就听见贾芸他母亲和舅舅卜世仁、舅妈说话。

    回卧室换了衣服,两口子出来,他们舅妈宛如看见亲儿子儿女一样,嘘寒问暖:“大冷天的,芸哥儿该多穿点嘛,冻坏了该怎么办呢?还有小红,身子娇贵着呀。”

    “不错。”卜世仁敲敲烟斗,露出黄牙龋齿,寒暄道:“哎呀大姐!外甥和外甥媳妇着实有出息,有出落了!这不,小弟这冬衣又破烂了,大姐的这么多……”

    贾芸尚未说话,林红玉已给丈夫使个眼色,两人已极熟悉,心意相通,林红玉一笑,年轻媳妇模样娇美动人,极是灵巧地冷哼道:“好呀!我往日还不知我们贾家这一房有舅舅舅妈一对亲戚!要知道我早去登门拜访,送礼认亲了!”

    卜世仁夫妇喜笑颜开,忽然林红玉笑道:“只是我们这一房有一桩案子不明,当年我公公下葬后,田地家财不明不白被人侵占了!只知道帮忙下葬者是舅舅,分点钱是帮忙的情分,可把人欺到这份上……两位别慌呐,我没做什么,只是请了一个讼师,写了张状纸,递到顺天府给府尹大人而已,再不行我们也可以呈给西城察院。”

    舅妈、卜世仁马上脸色大变,贾芸笑道:“舅舅舅妈,冬衣我们有好几套,都拿去吧。”

    “不要了,不要了。”平时甚是势利的舅妈,这会子吓得简直面如土色!

    在红楼原著之中,卜世仁家百般侵占欺负贾芸一家不说,贾芸找门路缺钱来借,舅舅讥讽一番,他舅妈借故说要到哪家去借粮,这个言行很明显就是送客赶人了!

    亲戚之间,恶毒如此!

    连一口饭都不留!

    贾芸快意之时,不禁想起他叔叔兼大恩人贾琮所撰写的《增广贤文》下集的两句:

    炎凉世态,富贵更甚于贫贱;

    嫉妒人心,骨肉更甚于外人!

    他舅妈笑道:“芸儿和小红,别开玩笑了,舅妈知道你是忠厚老实人。”

    贾芸忠厚老实地点点头,叫门房去通信,不一会儿西城察院的衙役果然来了,卜世仁夫妇双双跪下苦求,吓得两股战战。

    贾芸根本无动于衷,理都不理,只叫他们家的一个奴才去西城察院,代表原告罢了,最终卜世仁夫妇惨叫着被拖走。

    老邻居倪二隔三差五地来访,夫妇俩大大方方作陪。

    倪二感叹不已:“芸哥儿真是发达了。”

    贾芸目光幽远:“你老不知道,我今天的一切,全拜琮叔所赐。”

    “是啊。”林红玉幽幽道:“倪二哥,琮爷发达一辈子,我们就发达一辈子;他要是落下来了,我们也得跟着陪葬。不过,我们是无怨无悔的。”

    倪二也不禁生出感慨:“真是一分福气一分祸,不过,你们两个都是好气魄,又有良心,又讲信用。”

    倪二又想到他的赌博、放贷,何尝又不是高风险高收益,但言谈之间,还是很羡慕贾芸夫妇,按照他的说法,能像贾芸这样风光一回,死也值了。

    且说到他在城内城外四处飘游浪荡的见闻,说到南城椿树胡同的琉璃厂,神神秘秘的,他这种人却不知贾琮的近况和上面的神仙打架。

    只以为贾琮进入内阁后,就一直很好,权势滔天。

    倪二表示很赞赏贾芸不忘恩义的秉性,因为贾芸差他的,已倍数还回来。

    贾芸只是问和听,很少回答和透露信息。

    林红玉秀目幽邃,她曾经聪明伶俐,一直想出头,贾琮一房实现了其愿望与志向。

    但有些东西,还是只有自己才明白的。

    就比如被宝钗扑蝶撞破“蜂腰桥设言传心事”后,与小丫头坠儿的那一番伤感倾诉。

    这世间一切待人接物都充满了虚伪和虚假。

    因为人人都在顾及那一层面子。

    所以导致了,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言者无二三。

    所幸她和贾芸成了。

    这也拜贾琮所赐。

    他们的一切,几乎都是贾琮给的。

    wxi7

第400章 打通大内() 
“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人间无疾苦。”泰半有仁心的医者,皆存此心,王嘉会亦想过悬壶济世,他预见猜测,贾琮的很多实用易懂的医药学知识普及,必将随着时间的验证,而厚积薄发,造福许多人。时间和实践,终将会证明,有用和没用,有功和无功。

    他觉得贾琮现在最大的优点,反而不是知识量,而是太沉得住气了,并且能永远沉下心来去学习,诚如苏轼《留侯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是令敌人都要钦佩的淡定从容,闲庭信步。

    王院使更明白,尤其书籍一类商品,要有广泛影响,更得厚积薄发,更得等。这个时代的信息交流,永远是那么迟滞和落后的。

    此日太医院公堂,昔日委曲求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