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秋月落别楚将-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咸阳。

    “阿父,我现在这样如何?像个君王吗?”

    “哎吆公子,可不敢这么说!您应该自称朕,不是像,公子现在已经是皇帝了!”

    胡亥反复照着铜镜,来来回回转了几圈查看冠冕,满意的点点头,说道:“郎中令,朕登基至今已有月余,众卿可有异议?”

    赵高听到这个称呼微顿刹那,旋即正色回道:“回陛下,老臣并未听闻什么异议,不过今日是您第一次大朝会,为免诸多麻烦,我倒有个法子试探百官。”

    谁知胡亥压根不搭理话茬,抱着肚子在塌上边滚边笑,直到赵高一头雾水之时,他才上气不接下气说道:“哈哈…赵阿父,我刚才是不是很像君父?哈哈哈……做皇帝也没那么难嘛……”

    闻听此言,明白过来的赵高带着三分宠溺两分松气回道:“陛下,到了朝堂切莫如此胡闹,君是君,臣是臣,只有如此才能让百官敬畏。”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郎中令不愧是君父的肱骨之臣,事事都有章法。”

    肱骨之臣?赵高在心中自嘲的笑了笑,不禁想起山河易主之后的变化。以前住在宫中亦步亦趋,现在赐下宅地宾客不绝;以前如履薄冰揣测上意,现在皇帝都是他的掌中之物;以前再受恩宠也不敢关照隐宫亲眷,现在女儿女婿全在身边……

    想到这里,他忽然记起当年身受宫刑之痛,一闭眼一睁眼,心中再无半分软弱,脸上笑容仍像往常一样和煦。

    “陛下,起驾吧。”

    “好!”

    同样是君臣,现在颠倒了位置,赵高走在前面再不用收胸缩肩,气势十足很快就到了朝会宫殿。

    站在台阶下面看似比以前地位低了些,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哪怕往李斯的左手边再数三个位置,也比站在皇帝身侧强的多,因为可以最直接插手政事,唤作公卿而不是内臣……

    “参加陛下。”

    “众卿免礼。”

    胡亥落座之后,借着玉旒遮掩打量群臣,安静了片刻,他实在没想起该说什么,脑子一空将演礼所学丢了个干净,很随意的问道:“朕初登大位,那个……君父的陵寝修的怎么样了?”

    “咳!”

    赵高一声咳嗽,胡亥还以为他有话说,满心期盼道:“郎中令知道此事?”

    “臣…略知一二。”

    “说来听听。”

    “臣听说骊山陵寝已经修建完成,先皇棺椁随时可以移驾,只是圹中奇珍异宝众多,虽有机弩相守却挡不住工匠熟悉,若是他们起了大不敬歹念,应为后患。”

    “郎中令以为如何?”

    赵高以笏板遮住眼睛:“依臣之见,先皇身边还缺人服侍,不如将他们全部殉葬……”

    听完这话,满朝文武无一驳斥,胡亥更是举一反三:“原来是这样啊……那先帝后宫里的嫔妃无所出者也一并殉葬了吧!”

    赵高眼睛弯翘,殿中更有一人趁机说道:“陛下,既然如此,那将蒙氏兄弟一起殉葬了吧,以彰陛下仁慈!”

    “阎乐小儿住口!此事万万不成!”

    杀蒙恬的话语一出,整个朝堂不再安静,唾沫星子横飞吵成一片,奈何胡亥好像根本没听到一般,追着阎乐问道:“阎卿,朕虽年幼,也知杀伐并不是好事,为何到了你口中杀掉蒙恬反而是仁慈之举呢?”

    阎乐本来宣告弄死岳父政敌,但是说完奏呈之后发现赵高悲喜无色,心中暗自佩服之余,回禀道:“陛下,蒙氏兄弟罪在不赦,都应该弃市,如今陛下给了他们一个陪伴先皇的机会,岂不是仁慈吗?”

    胡亥听得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朕施仁政必得万民感恩,大秦江山岂能不稳?

    来人呐,去上郡传旨……”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请听老臣一言!”

    如果是别人说话,胡亥可以无视,可是现在李斯行礼谏言,他不能不听:“丞相但说无妨,朕听着呢。”

    “陛下,蒙氏忠秦已历三代,纵有小罪也不至于刀斧加身,老臣恳请陛下网开一面,此事容后再议。”

    胡亥心说这不有毛病嘛,当初那事儿是咱们三个干的,怎么处置蒙家也早就有定论,诏书还是你李丞相写的呢,怎么一转脸变卦了?

    也许是胡亥脸上隔着一层玉旒也藏不住事儿,李斯继续说道:“陛下,臣听说会稽楚贼已经过江,蒙氏虽有罪,却不妨给他们一个战死疆场的机会,如此,既成全了先皇与其君臣之谊,又能平覆逆贼,岂不是一举两得?”

    胡亥这才明白留着他们干嘛,掰着指头数了数,好像大秦确实没有能打的将军了,但他自己难以拿定主意,转头去看赵高有什么表示。

    赵高出众:“回陛下,臣附议。”

    咦?这两位肱骨之臣居然都是这么想的,看来确实好处大于弊端啊!

    “诏曰……”

    “陛下!”

    胡亥刚想过一把“诏曰”“制曰”的瘾,又被打断了,低头看到这次是赵高,他将火气再度咽了回去:“郎中令,你有何事?”

    “陛下,蒙氏桀骜不急着放出来,依臣看,先关他们一阵杀杀锐气为妙,再者东南只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这一次,李斯不同意了:“荒谬,楚贼过江者众,若是放任……”

    刚说一半,他的话头就被赵高连续几个眼色给噎回去了,想到其中是不是有自己不了解的内情,想到这位郎中令的风头越来越盛,李斯皱眉酝酿了一下,补道:“臣,附议。”

    “咦?李丞相,你刚才不是说……”

    “过江者再多,能有我大秦百万精兵雄壮吗?不足为虑。”

    “原来如此,那好,就这么办吧,退朝!”

第一百一十七章 赵高的表演() 
名利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李斯忽然心软,一是因为他能感受到天下逐渐动荡、大秦少不得柱石,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大局已定之后情形变了,再回首,他不想对这个效命了半生的帝国做得太绝,那会更加辜负始皇帝信任……

    赵高坐在车上,身体随着车轮转动来回摇摆,不知什么原因,他现在特别喜欢掀开车窗往外看,其中趣味,只要看到车外内侍带着独有的纱帽动也不敢动就能体会一二。

    终于摆脱过去身份了,终于可以乘坐车驾进出咸阳宫了,上一次李斯排场太盛违了先帝之意,现如今还会有这种事吗?

    他们可是从龙之臣!

    扯动了一下嘴角,赵高关上车窗,刚想闭目养养神,忽然听到前面有人拦路,然后车就停了。

    “郎中令,陛下有事相询,命奴婢前来传召。”

    “哦?什么事啊?”

    内侍凑近车驾,垂头说道:“奴婢不知。”

    “在何处见驾?”

    “回郎中令,在上林苑。”

    赵高再度打开车窗,看了拦路人一眼,也不知被这个内侍勾起哪段儿遐思,他难得的多了一句嘴:“人在宫中,多看、少说、少想才能活的长久,明白吗?”

    内侍一愣,哪还不知道这是前辈提点自己?只要有眼睛就知道皇帝跟谁最亲近,这样的好机会岂能放过?

    “奴婢韩谈,多谢郎中令提携,陛下等待已久,容奴婢带路。”

    赵高应了一声,稳稳的坐在车里再没说什么。

    一路前行,倒是韩谈的表现大大出乎意料,此人边说边跑气息均匀,也让他隐隐知道皇帝为什么找自己了——胡亥最近很无聊,想找点事做解解闷。

    到了上林苑之后,赵高借着韩谈扶自己下车之际塞进他袖口一样东西,然后若无其事的整了下衣帽,快步赶往二世行辕所在。

    两人亦步亦趋见到皇帝之时,胡亥正在挽弓射箭,老秦人的血统或许文不成,但是鲜有武不就的,一支支箭矢带回一只只猎物,赵高看的眉头一跳,心情沉了一下。

    但他面上不露,带着笑容道:“陛下箭术高超,老臣为大秦贺!”

    “为大秦贺!”

    胡亥没理会那些乱糟糟的喝彩,转头看见赵高,苦闷道:“赵阿……郎中令来的正好,快烦死朕了!”

    赵高笑得一如既往:“陛下,您现在贵为天下之主,又有什么烦闷的呢?”

    “阿……你们都退下吧!”

    “喏!”

    等到偌大场地只剩下他们二人,胡亥的孩子心性再也藏不住了:“赵阿父有所不知,我还以为身为皇帝随心所欲得有畅快!

    可是时至今日,朕总是有不完的奏章、学不完的礼制,实在大相径庭!”

    “那么陛下想做什么?”

    胡亥对着远处一指:“朕只想活的没有君父那么累,有时间多享受些荣华,朕还想受万民敬仰,青史留名!”

    赵高躬身:“陛下所想不难,老臣愿意分担。”

    “赵阿父有办法?”

    几乎是看着长大,面前这个半大小子的心肝脾肺哪一样也瞒不过赵高,稍作思索着状后,他接道:“礼法可以搁置一旁,朝政有老臣和丞相,陛下自从登临大位便已青史留名,剩下的只看您的喜好而已。”

    “阿父,这……真的可以吗?”

    “有何不可?当年先帝一统六国,还不是为了今日?陛下方才所指阿房宫,正是先帝心头所好!”

    胡亥听完点点头:“是极是极!我听说尧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吃野菜住茅屋,冬天裹皮夏天穿麻布……

    还有大禹来回奔波劳累,见不到亲人不说,最后落得客死他乡的地步,你说他们都图什么呀?”

    赵高刚张开嘴想要应答,就听胡亥继续说道:“我算是看出来了,那些礼制律法都是要求圣人,要求穷书生和百姓的!

    都说天子富有四海,可是一点好处捞不到,一个念头都不能通达,哪里还有治理天下的心思呢?

    朕要做明君,也要做高高兴兴的皇帝,只有这样才算是享有天下!”

    “陛下圣明!”

    不用自己多说什么,皇帝所想正中下怀,赵高心里很高兴,一记马屁赶紧奉上。

    胡亥继续说自己的决定:“赵阿父,常听人说孝为德本,朕想着,若是将君父未竟之功完成了算不算尽孝道?”

    “算,当然算!陛下是想着……”

    “朕想继续修建阿房宫,完成君父遗愿……

    还有上林苑中的鸟兽少了,不复往日热闹,我想从各地搜罗奇珍异兽充斥其中。

    还有……朕想出巡!”

    听到前面两条的时候,赵高没什么反应,可是巡游这事儿他实在是受够了,天下安不安稳且不说,长久远离咸阳于事无益啊!

    还指望趁机多笼络些人、攥住些权事呢,谁要出门吃沙子!

    “陛下初临大位,立足未稳,依臣看来还是暂缓出巡为妙,今日朝会便能看出,几位公子对您口服心不服,指不定密谋什么呢。”

    赵高这么一说,胡亥顿时慌了,疑邻盗斧做贼心虚说的就是他此时心态,大位得来不正就像一根刺扎在心里,这种前提下再去回忆兄长们的眼神,只会觉得人人都想取而代之。

    “赵阿父,这如何是好?!”

    “陛下莫慌,老臣早就想到了。”

    “阿父教我……”

    赵高蹲下身来,捡起几根草叶比划道:“陛下请看,这是诸位公子,这是朝中群臣,他们有一点相通,便是全都积有功劳。

    这些人表面顺从心中叵测,如有不慎天下亦不得安。

    老臣以为,陛下若想坐稳天下,便要尽收人心,旧臣心中另有图谋难以收服,不如擢升一些新人充斥朝堂,也好施恩求报。

    您想啊,若是一个人家中富裕来源于陛下,官爵之位也来自陛下,那么此人只会对陛下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岂不更胜旧臣数倍?”

    胡亥自己捏着草叶子看了片刻,疑惑道:“如果宗室勋旧不肯就范怎么办?”

    赵高面无表情:“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尽数除去!”

    “杀?”

    赵高拿过草叶在指间来回碾动:“陛下,这个办法终究还是要将他们除去的,区别只在早一些晚一些罢了。

    您想想,如果各位公子联络群臣行逆乱之举,他们会放过陛下吗?您还怎么永远享乐天下?”

    胡亥狠狠的将草叶踩在地上:“好!就按阿父说的办,宗室、官吏、侍者……只要有牵连的,一个不留!”

    赵高垂头行礼,藏在嘴角的笑意荡漾开来:“遵旨。”

    ……

    ……

    咸阳一场雨,血中带泪,骊山弥留音,夺魄惊魂。

    胡亥颁下诏书写的是“宗室”,那么赵高执行起来当然会把公子公主一把抓,旨意下达的当天,十二位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