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秋月落别楚将-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是我的对手。”

    “……”

    “你身后的番军一样不是我军对手。”

    “……”

    “你还有何话说?”

    英布嘴上倔强,心里却亮堂的很,虎口崩裂的感觉不是假的,再上前只会自取其辱,遂道:“此地是我先来的!”

    “那又如何?”

    听到项籍这副口气,再看到他脸上的耐心越来越少,英布知道此人是个信奉拳头就是道理的,强压了一口气,退而求其次:“好,就算我不与你争这座城池,你总不能让我等空跑一趟吧?”

    “你想要什么?”

    “城池、钱粮都是你的,我要所有的妇人与青壮!”

    “城池是我的,人当然也是我的,不可能!”

    “你——!”

    英布话音刚落,就见项籍的战戟举起来了,与此同时,那些“韩军”同样举起了硬弩。

    战戟用力挥下,弦声、箭声、风声、呼啸声,像是蜂群开始嗡鸣。

    那些伸着脖子看热闹的城内守军立刻倒了霉,羽箭在墙头覆盖了一层,白毛毛一片加上些许红色印记,如同雪中寒梅一样触目惊心。

    “你现在可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乱糟糟的天下乱糟糟的人() 
跟项籍的两手一甩只享受所向披靡不一样,留在彭城的几个管事人都快累吐血了。

    劫掠确实可以带回来许多钱粮,可是紧随其后的副作用同样巨大,粮食刚刚入手还没捂热,陆续而至的流民就逼得楚人不得不开仓。

    从彭城到下相,几座城池拼了命的吸纳这些人,正如自己造了孽还是要自己来还那样,粮仓满上去空下来起落了好几次,每一次都让萧何呕心沥血。

    陈胜的使者来了,据说是留过遗言之后来的,此人对于没见到项籍大为不满,一个劲指责楚人立了韩王却不加以约束,以至于陈地遭受韩军侵扰。

    对此,范增直接硬生生的怼了回去:韩王是韩人立的,与楚人何干?楚人当初只是帮了他们一把,现如今一是一、二是二,相互间没有统属,如何约束?

    再退一步说,就算韩王现在长居楚地,难道楚人就该不尊不敬,可以直接命令人家了?你怎么不回去命令你家陈王试试会有什么下场?更何况韩王与韩军是两码事?

    没等陈胜使者从这个奇怪的逻辑里边绕出来,范老头反口指责对方:你们遭受了兵灾我们很同情,但是陈涉绝不能再放任麾下任意妄为了,如今流民太多已经连累了楚军,请你们赶紧关起门来约束好自己的百姓,我们楚军也没有余粮了。

    于是……蕲县、铚县往外驱赶灾民的速度更快了,正所谓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受那样。

    楚人与他们相互扯皮了很久,每天都有使者来来回回,撕扯中,就连刘邦也被牵扯进来,因为丰沛同样接受了不少流民,但他是真的一点准备也没有,跑到楚人这里是想借粮来的……

    魏人很大方,伸手表示楚人养不活的女子都可以给他们;齐人同样很大方,表示他们愿出万石粮草帮助楚人度过难关,只要小小的借走一千具秦弩使用一下就可以……顺带一提,这个价格不足他们当初购买时的两成。

    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各种各样的嘴脸悉数上演的时候,北边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六国之中的最后一国,燕国复立了。

    自立的燕王名叫韩广,曾是赵王武臣的麾下大将。

    韩广自立的过程几乎就是武臣从陈胜那里出走的翻版,武臣令韩广领军攻略燕地,哪想到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位仁兄打下城池之后想起主公昔日的所作所为,同样心动了,于是自立为燕王……

    更讽刺的是,武臣捏着韩广的家眷,又遇到了陈胜当初面临的难题大眼瞪小眼——杀还是不杀?

    天道好一个轮回,陈胜顿时笑得顾不上和楚国扯皮了,快马加鞭派出使者,理由充足万分,去给赵王送家信!

    乱糟糟的天下乱糟糟的人,乱糟糟的心思变得勤,王离大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这种时候诸侯们还有相互勾心斗角的兴致,还能指望他们什么?

    不过这样也好,有了燕王的事情作遮掩,谁都没留意到楚军到底往外派了多少粮,更加无人知晓那些吃完粮食的流民去了哪里。

    “奇怪……”

    “哪里奇怪了?”

    “戏下之战以后,章邯仅在函谷关休养了月余便整军追杀周文,如今你再算算,这都多少日子了,他怎么呆在雒阳一直没动静了?”

    “这……是不是钱粮出了问题?”

    “雒阳往前走几步就是敖仓,钱粮短缺他应该更快进军才是!”

    “要不……也可能是秦人内部出了问题,暂时无法进军了?”

    虞周白了燕恒一眼,没好气的回道:“我什么时候教过你凭借猜测判断军情了,怎么,宿卫的进展这么不顺利吗?”

    燕恒急赤白脸:“即便是猜,我也是有根据的,子期你不知道……”

    “报——上将军急信!”

    燕恒的话被打断了,虞周从信使手中接过急报,屏气凝神不放过一个字,看完之后,他将信纸拍在燕恒手中,静待这家伙的高论。

    “看完了?”

    “看完了!”

    “有什么想法?”

    “信上的暗记没有问题,信是真的……”

    “废话,谁问你这个了,我是说你对信里所说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多了个盟友难道不是好事吗?这还需要什么看法?”

    虞周听完苦笑了一下,静静坐着开始整理思绪。

    番君吴芮,作为大汉唯一一个能得善终的异姓王,名声倒是不小,听闻此人为人宽厚广施仁政,重农兴渔的举措便有一种“芮稻”遍植南越,这玩意一吃就是两千多年,属于真真正正的功德之举。

    所以大汉本身有些皇帝都没有谥号,此人却有,而且还是“文王”这种赞誉极高的谥号,足以显示他德才双备。

    更令人羡慕的是,吴芮的妻子是一位才女名叫毛苹,《上邪》就是她与吴芮的感情写照。

    那谁说过看一个人的德行就要看他的朋友、看一个的本事就要看他的敌人,吴芮得妻若此,也从侧面说明此人当真属于秦末诸侯中的一股清流,难怪他可以在滕王阁接受上千年供奉。

    无论是从交友交贤的角度看,还是从大楚必须稳定百越这一点出发,与番君吴芮结盟有益无害。

    但是……

    如果这盟约来自于英布,那就有点恶心了。

    为什么呢?

    英布身上有两点让虞周对他好感全无,永远关闭接纳之门。

    一,此人反复无常可比吕布,最初的时候投靠吴芮起家,后来见识了诸侯之势舍弃岳父转而投身楚营,再然后不用说了,否则这位也不能成为大汉的九江王,然而九江王英布还不满足,面对刘邦亲自质问,他直言不讳的说我想当皇帝,最终把自己作死了,毫无忠信。

    二,英布嗜杀,屠襄城、屠城阳、杀义帝、在新安屠了最著名的二十万秦军……没错,这些都是项羽脑门上的罪名,但是当时真正动手的人却是英布!要说起此人本性?投靠刘邦以后他也没停手,屠城父、以舒县之兵一举屠了楚国六座县城……

    总而言之,只要想起太史公那句“项氏之所阬杀人以千万数,而布常为首虐”,虞周就决不允许这种人靠近项籍!

    自己好容易把那大块头调丶教的改变了许多,再被英布影响了怎么办!绝对不行!

    “燕恒!”

    “啊?!”

    “你亲自去一趟寿春吧,跟羽哥这么说……

    ……

    还有,结盟是大事,我会请动两位军师和项叔父亲自过问,这是重中之重,让他务必重视起来!”

    燕恒听完耳语之后,脸色有些怪异,语气古怪的问道:“这……能行吗?”

    “少废话,行不行的你去了再说!”

    “好!我这就走一趟!

    对了,刚才还没说完呢,我猜秦人内部出了问题,是因为……”

    “报——!紧急军令!范大师召集所有千石以上将、吏前往大营一叙!”

    “出什么事了这么急?”

    “秦人宫变,二世皇帝已殁,次日,丞相赵高身死车裂,公子婴改称继秦王位!”

    “!!!”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怒症惹不起() 
大秦换了主人了,对于全天下的诸侯来说,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他们干的就是反秦勾当,将来的对手是龙还是虫,直接影响着所有人的前程。

    虞周比这些人知道的多一些,脸上全是苦涩,他在心里掐着指头算过之后发现,倒霉的胡亥坐上皇位还不到一年就去了,形势对义军来说很不利。

    因为大秦被祸害的程度还不深,义军的势力还没积攒足……

    别看所谓的六国吵吵的凶,真要论打,只要子婴不是胡亥那样昏头至极的混球,那些诸侯捆在一起都不够秦人嚼谷的,九原军可以把他们吊起来打个百八十遍!

    那么子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张贴满咸阳的告示摆在案头,更让人心底发苦了……

    税赋降下来了,苛政与苦役大幅减少了,蒙恬被释放了……

    这三条,哪一条都像鞭子一样抽在众人心上,一个劲的发紧。

    蒙恬,能文能武忠心耿耿,昔日六国的噩梦,从始至今的匈奴克星,不夸张的说,一万军队到了他的手里能发挥十万大军的威力,十万精锐更是胜过百万雄师!

    名将这样的形容显得太过单薄,不客气的说,蒙恬就跟他所筑造的长城一样守护着大秦,宛如中流砥柱。

    天下能与之争锋的有几人?身在义军的又有几人?

    不敢想……

    另外两条更是釜底抽薪,天下仅在短短几个月内变得分崩离析是为什么?一夜之间诸侯并起又是为什么?函谷关那样的雄关,周文凭什么带着一群乌合之众攻破?

    因为天下苦秦久矣,许多义军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刚把旗号亮出来便会引得官民争相来投,开城叛秦的官吏不知几何,揭竿相随的黔首数不胜数……

    现在好了,子婴连番举措皆是仁政,这一手使得义军出师的名分更加单薄,以后再行征战,跟有道伐无道什么的扯不上关系了,就是单纯的复兴六国。

    这样一来,获取百姓支持和征兵的难度大大增加,恐怕再也不会有短短时日聚起数十万大军兵临函谷的事情发生了。

    百姓是健忘的,一年的好就能忘却十年不好,有了不用提着脑袋也能活下去的路子,谁还愿意拿命出来耍?

    至于心怀故国的旧民,也有,但是这样的人与全天下比起来还是少数,大秦的天空笼罩了这片大地十多年,这至少是一代人的时间了……

    楚军的大帐一会儿沉默一会儿争吵,所讨论的不外乎如今的秦王子婴这个人,不管怎么说,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此人为王至少是个中庸以上的评价了。

    也就是说楚人以后的路会很难走,特别是蒙恬重获重用的话……

    想到蒙恬,许多人盯着虞周看,虞周报之以苦笑,还能说什么?那时候谁想到会有今日了?蒙恬岌岌可危的时候,他只想着此人蒙冤而死着实可惜了,你们不是也没拦着救人吗?

    ……

    就在楚人热烈讨论的时候,秦人的反应同样激烈。

    子婴承国于危,所以继位之后并没有天下大酺,可是许多地方依然飘出阵阵酒香。

    无故聚众饮酒乃是例禁,心向的大秦者宁肯一时违禁也要额手称庆,足见他们久旱盼甘霖之心,如此举动,甚至连军中也不能幸免,喝完酒再去领军棍的家伙比比皆是。

    “今日抓住几个?”

    “没抓,都是自己送上门来的,算上长史近卫,总共才十四个,嗝——”

    章邯皱眉:“你喝酒了?”

    “呃……让不过他们,吃了一斛,末将这便去领板子!”

    “慢着……”

    “嗨嗨嗨……我就知道兄长舍不得拿军法对我。”

    章邯没有理会兄弟的嬉皮笑脸,正色下令道:“今日解一天酒禁,让将士们痛饮一番吧,轮值戍守不得有误。

    从明日起,再有违禁十倍罚之,误事者斩!”

    章平扭头便走:“早该如此了!我去传令!”

    “记住!你今天这顿军棍不能免!”

    “啊?!”

    “啊什么啊,你是在军令下达之前饮酒的,免不得!否则人家会以为本将军为了包庇兄弟放开例禁,于军心不利!”

    “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