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上,匡扶王室,申大义于天下,正是昔日齐桓晋文之业。年前田平代我主拜见王室,为我主求一方伯而不得,如今却正是时候,若我齐师能驱赶韩军,光大王室,则方伯之位,诸侯长之名,则必得也!”齐侯话音刚落,堂下便闪出了一名貌美的年轻士子,众人一看,原来却是素有鬼才之称的邹忌。

    这番话说的是堂堂正正,不过齐侯却是轻轻摇了摇头。

    邹忌退下后,又上前了一名年轻士子,拱手道,“君上,臣段干明以为,莫若不救。”

    齐侯倒是一下来了兴趣,“哦,段子,却是为何?”

    “君上,其一,王室并未派人前来求救,如今我国探子都已将消息回报,如若王室来人,则早应到达,既然王室不需,我们又何必劳师动众呢?其二,臣下以为,王室有足够的能力自保,王室军队之战力恐怕还将超乎我们的预料。”

    “此话怎讲?”这下不光是齐侯,满堂上下都来了兴趣。

    “情报说王师军队以一万敌韩军两万,半渡而击,斩首韩兵近一万。然而前不久田平回命,以及有探子回报,均表示王室共有军队近一万人。照王室重回洛阳的时间以及洛阳城的大小来看,这个人数应该是可信的。而韩军来袭时,王室怎么可以放任洛阳无兵可守,而倾其全部兵力至巩邑迎敌呢?要知洛阳城中不服王室的贵族大有人在。一万人又要镇守洛阳,又要分散成周孟津两地,所以,臣下以为,王室能动用的最大兵力为五千人。斩首一万人虽夸大其词,但能以五千人逼退韩军两万大军,王室军队之战力可见一斑。”段干明缓缓说道。

    段干明话音刚落,满堂中顿时议论纷纷,一刻钟后方才停息。

    “寡人决定,我齐师按兵不动,但需时刻关注洛阳之事,一有动静,寡人要以最短的时间听到消息。”齐侯沉沉的声音做了最后的结论。

    “诺!”整齐的答应声,回荡在高大的殿堂之内。

    同样刚接到巩邑大胜消息的,还有西陲之地的栎阳。

    栎阳城在西周都城岐周正东,魏国侵占秦国的河西之地的西边,乃是战略要地,史书上有称,北却戎狄,东通三晋。此时正是秦国都城,当今秦公好武,继位后为方便防备魏国,便将国都搬到了秦国面向魏国的最前线,大有不死不休之意。

    略显简陋的宫殿之内,传出了一名年轻男子的声音,“君父,君父不可啊!”

    “为何不可?”被自己的太子嬴渠梁抱住,浑身披挂的秦公师隰大吼道,“如今王室受辱,正是我秦师东出之机,有何不可?”

    话说秦公一听闻韩军袭击王室之后,便立马取来长戟,披挂好全身盔甲,便要出门集结大军出征。其实这栎阳与其说是国都,倒不如说是个军事重镇,便是宫殿中也更像是个兵营,有励精图治,立志想要收复河西之地的秦公在此,这点倒也不难理解。

    “我与王室有合作,我也不想王室陷入困境。但是王室军队不是在巩邑大败韩军了么,再说我秦国又刚刚与韩国结盟,立即便讨伐之,只怕讨好了王室,却失去了天下诸侯之心,得不偿失啊,君父!再说我们的主要敌人是魏国,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哎,也罢。”被劝说了许久之后,秦公方才丢下长戟,长叹了一声,老秦人何时才会收回河西,去除魏国强加来的耻辱啊!

    洛阳,正可谓是牵动了天下诸侯之目光,然而还不待韩军有大的动作之时,发生在魏国安邑市井上的一件事,却突然将世人注目的焦点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也更是引得列国之间的新一轮纷争开始。

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烧眉毛() 
就在天下诸侯列强难得的关注一次洛阳后不久,魏国都城安邑市井间的一间消息,却很快又将天下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其实事情最先发展只是一家小小的铁匠铺,在安邑繁华的大街之上,这家店铺并不大,和周围高门大院的酒肆布坊等比起来极其不显眼,但只要是安邑人,都不会轻视这一座小小的店铺,因为店铺的匾额之上挂的是郭家铁铺。

    稍有点消息来源的都知道,就是这家小小的店铺,却与魏国大部分贵族都关系良好,甚至还有传言说这家店的掌柜能直接见到魏侯。而就算不晓得这些传言的,也都能清楚的知道这家小店铺里展示的兵器是多么的贵,并且又是多么的锋利,可以说件件都是名器,远非平常市民所能消费的,显然走的是精品路线。所以虽然这家店铺并不起眼,来往的客人也极少,但却没有一个安邑人会忽视这里。

    而就在初夏,王室在巩邑大败韩军的消息传来后已过了半个多月,市井间关于洛阳的议论声音小了许多之时,这家小店铺却突然对每一个进店的客户亮出了一杆长矛。

    平常店铺里卖的多是铁剑等贵族常用之物,肯花大价钱买兵器的贵族所配的也都是锋利的长剑,只有一些常年征战的校尉等方才喜用长矛,所以虽然很疑惑,但来客们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心看完了店主的展示。

    一把不起眼的长矛竟然能连破五面青铜大盾,来客们纷纷坐不住了,再听闻此矛便是洛阳王室军队在巩邑大败韩军时的所用兵器,来客们竞相打听起价格来,虽然作为贵族,自己不用长矛,但子侄还是有从军的,就算没有子侄从军,能为家中护院配上也是不错的。但这只矛却是有价无市,三千钱一杆也不是特别贵,但却连店主也不知何时能有货。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深宫之中,魏侯立即召见了郭家店主,一个时辰后,那店主才走出魏宫。第二天,郭家铁铺里有上好铁矛展示的消息便成了市井间的最大话题了,有的说郭家目前存货并不多,魏侯相求都没有,有的说昔日郭纵在洛阳曾受周王室救济,所以打造出的第一批三千杆长矛优先低价卖于了王室,王室大败韩军便是靠此,还有的说韩侯决议冒犯王室,就是误以为这矛是王室所产,想要逼出打造之方。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真真假假,顿时成了安邑城上下,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之间的关心焦点了。

    作为当今天下最强国之国都,安邑城内一举一动牵挂着每一家诸侯的心,郭家在安邑展示出铁矛的第二天,便不知有多少架快马车驶出了安邑城门,赶往了四面八方。

    而此时魏国宫城之中,君臣济济一堂,威严的魏侯高坐其上,“众卿,孤决议攻打邯郸。”

    魏侯沉沉的声音回荡在宽大的宫殿之中,高高在上的语气似乎不容置疑。

    但作为臣子,还是要提出自己的看法的,于是堂下闪出一人,“君上,先前不是还在犹豫是先打邯郸还是先打临淄,为何今日如此果断?难道是因为郭家的铁矛么?”

    很显然昨日之事,在场的大臣们都知道,炒钢法和锻造法这般划时代的技术造就的利器,便是一国君主也会为之心动,虽然魏军主力兵器是戈,但并不妨碍魏人对矛这种兵器威力的认识。

    “的确如此,公孙大人以为不可么?”魏侯沉沉的回道。

    “君上,那郭家乃是赵人不假,然而其家业遍天下,游走诸侯之间,为各国上客,只怕攻打邯郸并不能迫使郭家就范。”答话的正是信封的相国公孙衍。

    “难道爱卿以为孤只是攻打邯郸么?”

    “君上,郭家势大,又分布诸国之间,其家业实力足以影响一国之战力,万万动不得啊!”一代老臣慌忙跪倒在地。

    魏侯皱了皱眉头,“爱卿请起,孤不会动郭家的。孤只是想,郭家如此大家大业,怎能不是我魏人?既如此,孤便占了那邯郸,郭家不就是我魏人了么?只要他是我魏人即可,孤保他家百年兴旺更胜今日。孤意已决,勿需再议!”

    “啊?”君侯之意竟在此,堂中众臣面面相觑,但很快便都纷纷拱手称是。

    望向满堂俯首之臣,魏侯意气风发,一代霸主,已开始要向世人显露其实力和称霸的决心了。

    郭纵自然想不到自己好不容易谈成的一桩生意,却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无妄之灾,不说郭家在安邑的负责人打听到这条消息后,急匆匆的回报邯郸,同样飞快的将消息送回自己国家的也不在少数。都说安邑城内无秘密,何况又是魏侯并未刻意保密的大朝会呢?是的,魏侯就是要以此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强势。

    五天之后,洛阳城内,周扁亲自接见了王室安插在安邑的探子。

    “大王,那郭家果然在安邑展示了铁矛,并很快引起了安邑贵族甚至魏侯的注意,许多人想要买,但却被郭家以没有存货拒绝了。还有,魏侯也接见了郭家店主,但还不知道具体说了些什么,我们是密探,所以也不好公然接触郭家之人,还请大王见谅。”

    “无妨,本王令白大夫去探问便是,你接着说。”

    “是,大王。那郭家守信,口称王室所配的铁矛乃是他们提供的,却说昔日郭纵在洛阳时受过王室之恩,故而特意回报。不过,安邑市井之间却有另一种说法,”说着,这探子抬头望向了大王,露出了试探的目光。

    “但说无妨。”

    探子忙又低下了头,告声罪后说道,“有人说郭家家主郭纵看中了当今大王,想要将嫡长孙女嫁与大王,所以有了最好的兵器,便优先卖于了王室。小的也不知这传言有几分可信。”

    呵,竟有这种传言!周扁忍不住心中冷笑一声,果真是传言么?都说商人无利不起早,郭纵还真是好算计啊!若王室日后果真发达,那世人皆以为王室穷困时曾受郭家之助,自己倒不得不迎娶郭家孙女了,若王室日后复兴无望,那今日之传言,便还是传言而已。郭家,不简单啊!

    望了望依旧跪在地上的探子后,周扁忍不住问道,“安邑坊间可还有什么消息?”

    “哦,还有传言,说韩侯正是因为垂涎王室之铁矛,方才出兵冒犯洛阳,所以郭家得知消息后,才亮相于安邑,试图为王室脱解。”

    啪的一声,周扁一拍小几,站了起来,大声问道,“真有此传言,可知这传言自何而来,可是郭家故意透出?”

    天子之怒,岂非平常?那探子虽不知自己哪一句说错了,但依旧胆颤着回答道,“这个小的却是不知,小的们在安邑人手少,还不能追究道哪一句是从何流出。大王若有意,小的可以立即返回安邑,召集人手四处打听。”

    周扁却是一下又坐了下来,缓缓道,“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安邑还有什么事,你可要一次跟本王说完。”

    “还有据传魏侯召见郭家店主入宫之后第二天,便又召开了大朝会,小的自安邑而来时,朝会尚还未开完,所以还不知其内容如何。但以往这种大朝会散会之后,总会有些消息有意无意的流露出来,若其中有重要的,我们在安邑的人应该会连夜送回的。”探子有条不紊的答道。

    如今随着姜平对情报部的管理日渐得心应手,这些探子们的素质也越来越高,需知一天安邑市井间各种消息成千上万,但从中甄别出与王室有关或事关重大的,也是一门技术,虽然并不是每一名探子都能熟练掌握,但能看到的是比起以前要好许多了。

    想到此,周扁微微点了点头,“你辛苦了,下去先歇着吧。顺便跟门口的白监说一声,召集内阁大臣,本王有要事商议。”

    没过多久,一干重臣便齐聚一堂。大王突然相招,必有要事,每一位大臣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密室里,只听大王用低沉的声音缓缓说道。

    “诸位爱卿,只怕韩军不久便会大举进攻我洛阳,如今已是火烧眉毛,本王要求诸位立即紧张起来,加紧修补城墙,备好粮草和兵械,同时回撤巩邑成周孟津三地之民,当下,已是我王室存亡之关键时刻,还望诸位以国事为重,不得松懈!”

    群臣自然大惊,“韩军虽有所动作,但近日已安静了下来,且王孙满已在新郑被奉为上宾,臣等也并未听到任何其他消息传来,难道韩侯真要再置大义于不顾,而悍然攻打洛阳么?”

    “今天,安邑有消息传来,郭家将生产铁矛之事包揽了过去,但安邑坊间却有消息说,前日韩师冒犯巩邑,乃是为了铁矛而来。故本王以为,韩侯必将大举来犯。”

    “据那郭家说,韩侯来犯确有可能是为了此事,但为何市井间有了这个传言,大王就以为韩侯还会来犯呢?”包括太师在内,许多大臣都露出了不解。

    周扁却是斜眼看了下去,“白爱卿,你来说,这是为何?”

    “是,大王,若是说的不对还请大王指正。”白圭一拱手,当仁不让的讲了起来。“铁矛虽利,但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