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车吧,这些事自有大人们操心。”

    “诺。”车夫低头退到一边,就不再说话了。

    小半个时辰后,几乎走遍了一半韩营,王孙满终于放弃了寻找端倪,因为任何地方都显示着韩军匆匆离去,但却都看不出来是为什么,也看不出来韩军去了哪里。

    不过到了这时,王孙满也有些左右为难了,望向了东边,那里或许便是韩军撤退的方向,自己是追上前去,确认一下韩军是否真的退回新郑,还是现在调转马头,回洛阳汇报?王孙满一时难以决定。

    是啊,若是自己能带回去确切的消息,该多好啊,可是真的那么容易吗?

    想了想后,王孙满还是吩咐车夫将马车转而向西,自己抬脚上了车。很快,这架驷马马车向着来时的方向,以比来时更快的速度向回奔去。

    毕竟消息的及时性更重要,而且探寻韩军踪迹,那是探子们干的活,想通了这点后,王孙满便焦急起来,不住的催促起车夫来。

    马车便在韩营中飞奔起来,不过显然还是不会跳出哪怕一个韩兵来阻挡,很快,马车便驶出了营门,跨过了小河,洛阳城池又在眼前了。

    还真是快啊,这会太阳也只是半高,自己就回来了。来不及感叹几句,四匹战马拉着的马车没一会便出现在了圉门之前。

第二百四十七章 又见大军() 
入了洛阳城后,王孙满的马车又是一阵狂奔,带起一片灰尘,和沿街的骂声,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王宫之前。

    进宫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片刻后,王孙满便跪在了大殿之中,大王的面前。

    “大王,臣下未能完成王命。那城外的韩军已然不见踪影,只剩下一座空营,而韩营中一片杂乱,许多帐篷都没有收好留在了原地,可见韩军离去匆匆。而臣下细心找了找,却并没发现任何可以说明韩军为何离去以及去了哪儿的迹象。臣下想着韩军不见踪影乃是大事,便匆匆赶回来了。”

    “满大夫请起吧,这件事本王已经知道了,满大夫就和诸位大臣一起论一论,韩军这是想要如何?满大夫还是先坐下来吧。”少年天子的声音轻轻的响起。

    王孙满疑惑的抬起头,果然看见大王面色如常,脸上并没有应该有的惊奇。并且这大殿中除了大王和自己以外,还有太师少师白圭等一干大臣,二三十人都在,而自己刚刚匆匆跑进来时却因为焦急并没有注意到。

    道声谢后,王孙满爬了起来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跪坐了下来。刚坐下,便又听见大王的声音响了起来。

    “满大夫,一刻钟前,本王接到城外探子回报,说韩军在天未亮前,突然四下出兵,在韩营外数里之地内四处扫荡,将我城外的探子几乎全部抓住杀掉,只有一名探子在树上躲了过去,却不敢跳下来,直到天亮后才大胆下了树,却发现韩军已经全部退走,去韩营确认以后,便迅速跑了回来。本王得知消息后,便已知道满大夫此去将会无功而返,但却已来不及去追大夫回来。不知大夫在韩营里都看到了些什么?那探子着急回报,并未看清。”

    原来竟是这样,难怪殿中包括大王在内,众臣脸上都没有惊奇之色,原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仔细回忆了一下后,王孙满便开口了,“回大王,韩营之中的营帐有的东倒西歪,有的已经被放倒踩在了地上,还有的已经收了起来打包好,但是却被随意丢在地上并没有带走,灶台都已被推倒,有的灶台内还有余温,还有就是没有见到帅帐,还留在营中的都是普通的营帐,嗯,也没有见到兵器等遗留,粮草也被焚烧了,臣下到时刚刚被烧完。除此之外,便未能见到其他事项了。臣下也不知韩军为何匆匆退去,难道是韩国被其他诸侯攻打?又或者韩国国内有变?”

    听见王孙满的话,周扁点了点头,韩军虽然匆匆退去,但却可以肯定还是有一定的组织性的,不然营火不会被扑灭,粮食不会被焚烧,甚至为了掩护大军撤退,还派遣了小部队大规模的搜查了一遍周室的探子,这是为了防止周室派兵追杀么?而营帐没有拆回去,只能解释为韩军没有更多的时间了。

    但韩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又或者韩军是否是真的退去呢?

    “大王,虽然韩军不在韩营之中,但这并不能说明韩军已经撤退,还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我们还是得小心应对,待查明了之后再做下一步打算。”说话的是少师。

    这时赵骈有些意见了,“少师大人,赵某以为,听满大夫所说,这韩军连营帐都不要了,只能说明韩军乃是退兵,必然退出了我王畿之地,韩军也不可能再回来攻打我洛阳了。”

    “刚刚派出去的探子们都还没有回报,如何能确定韩军退兵?老夫以为,还是等探子回来后,才能确定。”少师给顶了回去。

    眼见就要吵起来了,这时大王发话了,“赵卿家,少师说的有理,在没得到进一步准确的消息前,我们不得以为韩军退去,还是得小心守城,不得散发出韩军退去的消息,以免引起城中骚乱。不过,韩军确实不在营中,我们倒是得想一想韩军为何匆匆离开军营。”

    “这并不难想,韩军退去,或者是韩国遭到其他诸侯国的打击,要么是北边的魏国,要么是南边的楚国,又或者是韩国国内朝争,早听满大夫说过,韩国有一部分大夫并不想攻打我洛阳,或许便是他们力争,使得韩侯不得不下令退兵。若是如此,我王室已然守住洛阳,实在值得庆贺,老夫以为,待探子传回确认的消息后,王室便可散步喜讯,全城大庆了。而老夫也在此时,先行向我王道声贺喜了!”

    众人看去,这拱手说话的却是田邑,真是只老狐狸,现在就道喜,不过想想也是,韩军连营帐都不要了,除了退兵还能是干什么去了?没想这头声道喜却被田邑给占了,众臣中顿时有不少暗暗后悔起来,但随即便又意识到现在再跟上也不算太晚了,于是大殿之中,很快便又响起一片道喜声。

    甚至还有人高呼道,“田大夫所说不对,韩军退去,哪里是韩国遭袭或韩国内争,分明是久功我洛阳不下,伤亡惨重,韩军无力再攻城,这才灰溜溜的退去。臣恭喜我王大败韩军,大王英明,大王万岁!”

    这话说的更为精明,竟又掀起了一个道喜的新**。

    不过周扁却是自知的很,若是韩军因为遭到其他诸侯国的袭击,或者因为内争而退兵,还好一点,若真是因为打不过王室军队而退,那对于王室可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一个强盛的王室,绝不是天下诸侯列国所希望看到的,这一点周扁已经想的很明白了。

    摆摆手让场面又安静了下来之后,周扁板起了脸。

    “诸位,在还没确定韩军是否真的退走,若是真的退兵,又是为什么之前,诸位休要再提恭喜贺喜的话,不然不要怪本王翻脸。然后至于韩军为什么突然撤退,本王以为多半不是因为无力攻城,不然不至于如此匆匆连营帐都没来得及收,必然是因为有紧急的事情。本王也想明白了,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瞎猜是猜不出来的,还是等待探子的回报吧。只是有一件事,本王觉得还是得派满大夫前往新郑,与韩侯商议韩国退兵之后的两家友好协议,诸位以为如何?”

    “大王,老夫以为应当如此,毕竟我王畿之地四面皆是韩土,商贸往来,我洛阳需要的粮草器械等物,都需经过韩境入我洛阳,且我王畿之地与韩土之间的边境也得重新划定了。”说这话的是太师。

    很快就有人唱了反调,“大王,韩军乃是大败而归,为何要我王室遣使前去商谈,不若等韩国来人,方可显我王室威严。”

    “大王,臣以为遣使也可,不过得先行叱喝韩侯一番,让其亲来我洛阳认错方可,不然便是坠了我王室颜面。”

    “大王,臣以为根本无需遣使与韩国商谈,韩国此番大败,日后必然不敢为难我王室,我王室只需与其他诸侯保持好关系,便可挟制韩国,使其不敢再冒犯我王室之威。”

    紧接着便是一个接一个大臣的发言,这个时代哪有后世开会的那般纪律性,各自想说就说,乱糟糟一团,就像是一群人在随意聊天一样。唉,这个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虽然周扁也颁发了一些纪律要求,但人们的思维都是有惯性的,而周扁也不是个暴君,也不愿以武力强迫。

    不过仔细听一下大臣们的发言便会发现,多数还是不同意王室主动去签订友好协议的,难道所谓的王室尊严这么重要?与昨日仅一天之隔,这会的朝会争执却与昨日的全票通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因在哪,自然便是在于今日韩军已经退兵了。

    原来韩军久攻洛阳不下,城中不少人也起了厌倦之情,于是为了韩军能快快退去,低头去签什么友好协议,也就无所谓了。而今日韩军已然退去,便没了担心韩军不退的顾忌,所谓的颜面便又回来了。想来便是如此,周扁自知一时半会也说服不了众人,也就没有去管,任由堂下几拨人马自由争辩。

    没想这一争论,便是半个时辰过去了,直到一个身影匆匆跑入了大殿。

    能在朝会时自由跑入殿中的,自然是大王的亲信,而能在这个时候匆匆跑入,自然是有紧急的事情要回报。是的,来者便是情报司姜平。

    望见姜平跑了进来,周扁的心也加快了跳动,这么快就回来了,是查到了韩军的什么情况么?

    而瞧见姜平跑进,殿中的争论声也小了许多,大家都知道这人会带来最新的韩军消息,所以都将目光投向了一身布衣的姜平。

    而姜平却是径直跑向堂上的大王,离着王座两步远方才跪下,拱手道,“大王,北边来报,有大家自大河以北渡河而来,在孟津登陆,人数众多,目前正在孟津集结,尚不知是否针对洛阳而来,但看其旗号乃是魏军。”

    姜平话音刚落,顿时满堂皆惊。他前面几句话时殿中还有些吵闹,但后面几句话时,殿中已经安静了下来,而姜平又没有刻意只说给大王听,所以这几句话倒是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听了个清楚。

    韩军刚走,魏军便来了,在场许多大臣都惊呆了,长大了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来,包括周扁在内,也是被这个消息给吓了一跳。魏军未经请示便突然冒犯王畿之地,已然是不将王室放在眼中了,尚还不知魏军渡河的目的是什么,弄不好,还真是前驱狼,后来虎啊。

    于是大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方才还争着说王室颜面的一干大臣大夫们,这会都不做声了,都将目光投向了高坐其上的大王,准确的说,是年仅十岁的大王。

    望见此周扁也不由觉得好笑了,但毕竟这个时候还是得自己拿主意,于是周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索了片刻后问道。

    “姜平,可知道魏军人数,谁为主将,打的什么旗号?还有,我王室不是在大河之北也洒有探子么,为何直到魏军渡过了大河才知道?”

    众臣又将目光都投向了依旧跪着在的姜平,只见其一拱手,很快就回答了。

    “回大王,那探子为了快些回来回报,以上几点均未探清,不过下一批探子已经派出了,这会只怕已经出城了。而为何河北的探子没有回报,这个小人也不知,稍晚时,若有消息小人会再来汇报的。”

    “那你先下去吧,若有消息立即汇报!”

    见姜平没有更多的消息提供了,周扁摆摆手让其退下。

    尔后,周扁又以严肃的表情看向了下面。

    “诸位,不管魏军是何目的前来,我们都必须做好准备,魏军可是天下强兵,万万不得大意。少师,立即前往东面城墙布置,屠平前往西面城墙,赵骈前往南边城墙,让将士们都紧张起来,再安排子长负责北面城墙。白圭,立即召集城中民夫,做好打仗准备,宁越,控制城内。诸位,魏军可不比韩军,万万不可大意啊。”

    “诺!”大王发了话,一干大臣慌忙行礼。

    可是还不待众臣有所行动,一个声音又响了起来。“大王,老夫有话要说。”

    众人一看,原来是田邑。

    “大王,诸位大人,老夫以为,这魏军莫不是勤王来了?不然哪会这么巧,早上韩军刚走,魏军便到了,只怕是韩军得知魏军前来相助我王室,今日将到,这才不等天亮慌忙撤退。老夫还记得,去岁魏公子昂前来提魏侯求封方伯时,大王曾经说过,当今魏侯于我王室无寸功可言,如何能封方伯?所以,魏军这就来了,老夫以为,多半是魏侯将大王的话记在心中,若真是如此,则亦是我王室之福啊。”

    一听见田邑这话,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