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始皇-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听段干朋仍旧自顾的接着说道,“然则,臣下以为,还有利其五,齐军大可以在魏境掠夺一番,然后再败魏军,如此,除却以上四利外,齐军还可再得大量粮草和铜铁布帛。”

    听见这话,齐侯顿时双眼一亮,难道这便是段干朋今晚前来要说的重点么?或许便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于是齐侯的身子又微微前倾,“愿闻其详!”显然,那些铜铁和粮草也深深吸引了齐侯。

    不料段干朋却反问一句,“不知君上此次出兵,将如何作战?”

    齐侯一愣,但随即便答道,“自然是会同鲁军,一同南下,迅速赶往新郑,以解新郑之围,与韩侯里应外合,大败魏军。”和魏国一样,齐国也有扈从的小国,那自然便是鲁国,所以此次行动,齐侯自然是要叫上鲁侯的。

    这个方案乃是朝堂上与众臣商议好了的,不料这段干朋听了却是连连摇头,“新郑被魏国所围,而我齐军要想南下,必经过宋卫等国以及魏境,魏侯定然提前得知,难保魏军不会舍弃新郑,掉头北上,于郊外迎战我齐军,若韩军胆怯不敢出城追敌,则我齐军将独挡魏军,危也!”

    齐侯听了不由皱起眉头,脸上顿时露出不悦的表情,不过段干朋这话说的虽有些难听,但这种可能性的确很高,以齐侯对韩国的了解,被魏军打怕了的韩军,多半是不敢追出城去甚至追到魏境的。

    眼见得齐侯面色变幻,段干朋便也不再做声,场面一下冷静下来。

    半响后,只听齐侯长出一口气,跪坐着的身子向前挪了半步,拱手道,“还望朋大夫教我!”

    齐侯如此积极,段干朋也并没有拿捏姿态,而是先直起上身来,再弯腰拱手,“君上,以臣下之拙见,与其直接援助新郑,莫若舍弃新郑,以免我军长途奔袭之下,魏军以逸待劳。”

    “那我军要往何处去?”齐侯疑惑了。

    “大梁。我军若直奔大梁,则魏军心急之下,只会立即回援,攻守互换,则是我军以逸待劳,而新郑被围也立解。”段干朋坚决的说道。

    只听得齐侯皱起眉头,“如此可行么?”

    段干朋忍不住膝行两步,“君上,臣下以为可行。”

    “那大梁乃魏国东方重镇,自魏文侯至今,营建大梁城已数十年有余,以如今的大梁城规模来看,恐怕不亚于我临淄城,可见大梁于魏国之重。如此,魏侯并不忍大梁被攻,必然回援,心急之下,便是我军机会,此乃其一。”

    “而我军誓师之时,君上曾说,要救天子于魏侯之手,援新郑之危,故而,魏侯若得知消息,必然以为我军将直奔新郑,却不料我军攻打大梁,此乃攻其不备,必然打破魏侯计划,此其二也。”

    “其三,魏侯为攻打新郑以及西抗秦国,已抽调大梁兵力,如今逢泽一带,魏军必不足两万,且大梁城池并未完善,守城器械也并不足备,若我军急速南下,或许,还可以攻破大梁,大梁破,魏国必将上下震动,天下亦将重新看我齐军。”

    只听段干朋语速越说越快,浑然不顾那张嘴欲言的齐侯,而是自顾自的接着说道。

    “其四,若大梁城高池深,难以攻打,也可围之,并分兵掠夺大梁四周小邑,粮草青壮和铜铁,皆可得,此便是臣下先前所言的利之五了。”

    说到此,段干朋便停了下来,又坐下了身子,双目凝视向齐侯,静静的等候齐侯答复。

    而那齐侯则是双眼盯向远方,虽然那窗外乃是一片漆黑,齐侯的眉头紧锁,毫不做作的一副深思样。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君主,是不会在自己的位子上呆太久的,所以战国时期的君主,整体素质要比春秋时高。

    片刻后,只见齐侯的眉头渐渐打开,望向段干朋道,“爱卿之意,寡人已经明了。”

    “放弃直奔新郑解围,兵锋直指大梁,攻其所必救,则新郑之围解矣。若大梁松懈,则直下大梁,若大梁难攻,则围之,静候魏军匆忙赶回,同时分兵掠夺大梁四周乡邑,运送粮草铜铁回临淄。而待魏军至,我军以逸待劳,或可大败魏军,至少也是平手。爱卿,寡人所言是否恰当?”

    “然。君上思虑敏捷。”段干朋躬身吹捧了一句。

    “可是。”齐侯的脸色又稍稍变动了一下。

    “这韩国的新郑之围是解了,可是周天子尚还在魏军之手,寡人誓师便是以匡救天子为名义,若我军围了大梁,那周天子可还是在魏军之中啊。”

    “君上此言差矣。”虽然段干朋会拍马屁,但是关键时候,说话还是很直接的。

    “攻打魏军,与匡救天子,孰轻孰重?”

    齐侯听了又是一皱眉,“攻打魏军与匡救天子,本就是一事。”

    “自然便是如此,攻打魏军与匡救天子,本就是一事,那又何必要分是在新郑与魏军打,还是在大梁与魏军打呢?”段干朋不紧不慢的说道。

    齐侯这才恍然,顿时长出一口气,“先生高才,寡人受教了。只待我军若是在大梁败魏军,那便可以提出送还周天子还都洛阳,若是平手,也可以与魏侯协商,让其自行送还天子,不管如何,我军总是胜算大些。”

    “正是如此,君上英明!”段干朋又小小的拍了一下。

    齐侯则是一拍手道,“听先生一言,胜十万大军,子为昌国大夫实在屈才,此乃寡人之过也。不若明日随寡人南下,暂任行军司马如何?”

    “但听君命。”段干朋忙趴下谢恩。

    “只是臣下仍有疑问要问君上。”

    “爱卿只管讲来。”

    “那若是魏侯在送还周天子,与割地于君上,二者只能其一,君上如何选择?”段干朋说着直起了上身。

    这种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于是齐侯听了两眼一亮,但随即便沉吟起来,几个呼吸之后却又抬起头来,望向段干朋露出玩味似的笑来。

    “爱卿以为当如何选择?”

    显然齐侯也不是好相与的,又把这个难题抛回给了段干朋,而后者则是微微一笑道,“君上还记得齐桓公征伐山戎乎?”

    那是齐桓公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63年的事情,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

    此事常被后世拿来说道,在中国的传统观点中,这绝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段干朋一提到这,齐侯便立即点了头,虽然齐桓公并非是当今齐侯的先祖,但田齐继承姜齐,一脉相承,段干朋既然都说到这儿了,齐侯当然不肯落后于古人,又何必在乎那点割地。

    所以齐侯连连点头,“爱卿放心便是,寡人拿捏的住。”

    眼见齐侯如此上进听谏,段干朋立即露出了笑容,又是一顿马屁上来。

第二十五章 齐军南下() 
话说那齐侯自誓师后当头晚上,便在昌国面见了段干朋,当下便惊为天人,听从了其围攻大梁的计策,接着又是好一顿详谈,直到深夜。当夜齐侯心情大好,这次出兵刚离开临淄便遇见了贤臣,这在迷信的古人看来,是个好兆头,难道这是要天兴大齐吗?齐侯竟难得的失眠了。

    于是第二天早起时,齐军之中多了一名随军司马,虽然十万普通士兵并不清楚,但许多军中高级将领,却是都知道了齐侯架前又多了一名宠臣。

    这一日又向西行了五十里,当晚歇在了于陵。

    到了第三日,补过觉来了的齐侯牢记段干朋的说法,竟开始亲自催促起行军的速度来。于是这第三日,一向并不以兵强著称的齐军,竟又行了五十里远,这个速度比起魏军来,也是慢不了多少了。

    再到第四日,上十万齐军终于受不了,天色发亮后,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出了营,好容易全部上路后,速度竟明显慢了下来,队形也乱七八糟,许多士兵都倒在沿路两边歇息,不肯再随队前行。

    齐侯也是无奈,前两日的好心情一扫而光,于是齐侯立即召来军中将领和校尉,不料却遭到将军们的一致抵制。士兵们不愿意受苦,便只好向将军们述苦,可是将军们也不愿意每日这么拼命的赶路啊,于是齐侯竟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力。

    更有甚者,有些将军还将矛头直指新任的军中司马段干朋,说都是这小子出的馊主意,放着新郑的魏军不打,偏偏要抢着去围攻大梁,你打大梁也就算了,大家都能跟着掠夺一番,可为什么还提议非要急行军。

    无奈齐侯只得转头向段干朋问计,而第一次受到这么多将军表达不满,段干朋早就傻了眼,于是,段干朋只得向齐侯建议,今日歇息半日,以后每日的行程降为四十里。

    在众将的压力下,齐侯很快就从谏如流了。于是,这场路边小树林旁的小型会议,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就结束了。但这次军中紧急会议的效果却是极为明显的,会议的精神一传达下去后,全军顿时一片欢呼,许多路边歇息的军士也不累了,大军前进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竟在正午以前行出去二十多里地,一下子就将今天的任务给完成了。

    直看得齐侯一愣一愣的,心里头蛮不是滋味。

    不过接下来的行军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每日里行军队形也好,纪律也好,都极为令人满意,除了每日雷打不动的四十里外,剩下都令齐侯十分的满意,于是齐侯的心情又渐渐的好了起来,那日的不快似乎全抛到了脑后。

    但是那段干朋却都是看在了眼中,明眼人那会看不出,齐军素质不高固然不假,但每日五十里应该是有保障的,这场闹剧分明是众将军做出来给新任行军司马一个下马威的,于是在段干朋心中,暗暗的开始思索起来。

    终于,齐军在第七日,到达了历下邑。这历下邑在当朝齐国只能算是一个大一点的邑,还不能算是城,不过在后世,这座城市却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山东省会济南。并且直到今天的济南市中,还有一个行政区叫做历下区。

    在历下邑里歇了一个晚上,第二日会齐了历下军营里的一万士兵后,大军折而向西南出发。又是三天过去,在第十日,齐军赶到了卢邑。

    卢邑乃是齐国南边的一座边邑,卢邑以南便是齐国长城了,别以为长城是秦始皇的专利,实际上在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修有长城,除了韩国外,齐国也修建了,就在齐国的南边,面向鲁国和越国。

    而卢邑的南边乃是平阴,平阴本是一座小邑,不过齐长城穿平阴而过,倒显得平阴像是个关城了。既然是齐长城上一座重要城邑,平阴自然也有守军,所以在卢邑,齐军又增加了五千人,次日继续向西。

    隔着齐长城与卢邑和平阴相望的,是鲁国城市肥邑,在齐军经过卢邑的时候,数万鲁军也正在统帅的率领下,过肥邑向西而去。

    中国中原的城市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就比如说这平阴和肥邑,至今城市尚在,分别是今天山东省的平阴市,和肥城市。

    齐军自卢邑向西后数十里地,便是济水。十多万齐军好一阵忙碌之后,方才搭好软桥过了济水,此时已经天黑,只得就在济水西岸扎营安寨。

    第二天,齐军继续向西,又花了三天工夫,赶到了东阿邑。这东阿邑便是后世的东阿县了,以阿胶而著名,不过在战国这个时代却是没有什么名气,见于史册的,也只是这里出了个东阿大夫,不过那却是多少年后的事了。

    不过此时在东阿,齐侯不仅又汇集了一万五千齐军,还等来了匆匆赶来的三万鲁军。自春秋末期以来,鲁国一直是三桓当家,直到前任鲁君鲁穆公时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415年左右,方才突然发力,从三桓手中收回了权力,孟氏和叔氏被灭,季氏占据了费邑等三邑,自立为费国,自此,鲁国总算是鲁公当政了。

    不过话说鲁国就算是鲁公当政了,仍旧是不敢得罪齐国,所以这次应齐侯邀请率军而来的,是鲁国当代国君之子,公子屯。

    公子屯正当三十多岁壮年,一身青铜铠甲,再配上那一尺长须,更显威武异常。不过在一身华袍的齐侯面前,公子屯只有跳下车来跑步上前行礼的份。

    一番好言劝慰之后,鲁军汇入了齐国大军之中,三声号响,十三万齐军再加上三万鲁军一齐出发,直奔西南而去。

    不过这一天大军只行了十几里地,当晚便歇在了薛陵邑。不过由于鲁军的加入,使得一向藐视鲁军的齐军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