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倾听着,甚至时不时的还在一本小册子上划来划去,仿佛是做下笔记一般。

    他们的交谈重点,一个是海外商品以及市场的大小,另外一个就是牵扯到海商的大宋法律。

    宋朝是继秦朝以后,在行政规定和法律方面做出最大贡献的朝代。尤其是一些新兴领域的管理,宋朝做出了非常卓越的尝试,海上贸易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当时法律,无论是本国人出海贸易还是外国人来华贸易。都需要在市舶司进行抽解和买。

    所谓的抽解,其实是税收的一种形式,此处当然是指海关关税。在明朝,张居正等人推广一条鞭法之前,实物税依旧是朝廷和官府的重要税收形式。无论货物究竟有多少价值?又有多少种门类?当地的市舶司只会按照货物的一定比例,直接扣留作为关税。

    而所谓的和买,则是之前康采恩曾经接触过的强制收购。是不是你名义上的市场价格——实际上远低于市场价格——收购商人的货物,这些货物会在之后进行关铺,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拍卖,赚取到的钱财,一部分用于上缴,一部分用于市舶司到正常经营,比如说发起下一次和买。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一些财大气粗的商人也会利用这一规则,明目张胆的欺负是舶司,比如说大宋朝,历史上就曾经有记录,说一名商人的货物实在太过昂贵,以至于师舶司所存的本钱都不足以进行和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宋朝廷的士大夫们,对于市舶司这类机构并不足够重视,政治地位上的落后,造成他们在财政方面的权限严重不足,以至于私底下能够动用的资金非常之低,否则也不用忍受商人们这样的揶揄。

    政治地位的低下,其实也会是舶司的管理带来了其他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海关,不但握有各种审批权力,还慢慢的组织起来海关缉私的队伍,对于走私行为进行严格的管控,甚至有时候会申请军方的协助。有些走私猖獗的地区,就曾经引起海军舰船的出动。

    但是在大宋时空市,舶司绝对没有这样的权利,就算要处罚那些偷税漏税的家伙,也要借助当地州府的力量。

    而且那些参与走私甚至正常贸易的人当中,有不少都是当地的官员——虽然朝廷明令禁止这类行为,但是因为执法机构,也就是市舶司,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孤儿,类似的行为一直屡禁不绝,在某种程度上,康采恩在之前将所谓的海货贩卖进汴京城里,也属于这种走私行为,而大宋王朝上下,几乎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当然,就算他们提出什么异议,康采恩也自有一番说辞前去应对。当初他发下这个弥天大谎的时候,可是说他有一位海外的朋友来给他运货,至于是不是经过市舶司的相关手续,那是哪位海外朋友的事情,而不是他康采恩的。

    当然,从逻辑上来讲,他这位协助走私的人员也是有很大问题的,不过如果这样说的话,他就会在换上另外一副说辞,说这些货物实际上是从陆上进入大宋的,那么这就不归海关市舶司管了。

    当然,这样的说辞也有两个小小的漏洞,七就是大宋王朝和邻国的陆上贸易大多由榷场管理。这里榷场的数量本来就不多,调查起来非常容易。第二点就是当年他在发下那个弥天大谎的时候,曾经有意无意的提到过几次关于船舶的事情,如果是通过陆路贩卖进入大宋的,那么船舶的事情就必须另外解释清楚。

    好在不见得所有人都会把这些事情追问得如此清楚,而且就算有这么较真的人,康采恩也不是全然没有防备:有一种船叫做飞船,他从天上来,照样不归海关市舶司管。

    总之就是一句话,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圆场,只不过重新年轻的康采恩有些乐此不疲罢了。

    但海外的那些风貌,就全然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了,尤其是资源、物产之类关乎生计的问题,就需要他把每一个细节都了解仔细了。

第393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31() 
麻逸,大概是菲律宾在中国历史记录当中最早使用的名字之一,在康定国那张精心制作的当前时空世界形势地图当中,这座原远偏离亚欧大陆的群岛,此刻却正吸引着康采恩的关注。

    “这座群岛矿藏十分丰富,而且土地相当肥沃,加上绝佳的雨热气候,如果在当地开展水果种植业的话,说不定就能拿到个非常不错的收成。”

    至于康采恩来说,这两点都是非常不错的发财机会,但诉讼却立刻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首先铜矿这种东西在广南西路其实并不少见,朝廷现在所面临的钱荒问题,也不是矿藏过少而造成的,主要问题在于冶炼技术的落后,以及相关过程的损耗。

    至于水果种植和贩卖的事情,对于苏颂来说,就更加没有吸引力,在这个落后的交通环境之下,任何距离主要消费市场太远的水果种植地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一点,在汴京城附近种植蔬菜的纪生想必是最为清楚的。运输的低效率对于时令水果的影响是严重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杨贵妃那样,吃到用国防快递专门为她送来的荔枝。

    当然,这样的窘境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那就是将这些简单的商品范围的距离比较近的市场当中去两浙路、京东路、广南东路,在这个时候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他们也和福建路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在市场还没有广泛打开的情况之下,根本无法容纳如此之多的商品。

    因为,这些商品的进入,只不过会让钱财更加紧缺,然后出现流动短缺,进而导致物价飞涨,这和他以前在汴京城里印刷饼券并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他也很快想到了另外一个出路,如果能把这些东西贩卖到1977年的时空的话,那我很快就会收到一笔不菲的费用。于是他倒是自己下决心要在那里待上几个粽子,用来开采铜料,铸造铜钱,打造一个可以勉强自我维持的社会系统,然后将那里多余的农业产出贩卖到未来时空去。

    他的这个构想立刻得到了输送的支持,不过这却面临着另外一个巨大的难关,那就是朝廷和官府的限制。

    在古代的时候,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封建王朝是否还具有发展活力的关键参考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没有谁会允许自家志向的人口漂流到境外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会如此憎恨海外侨民的缘故,甚至因此而拒绝救助,在菲律宾遭到西班牙殖民者屠杀的华人。

    想到这里的康采恩,不禁也担心起自家庄园的未来遭遇。毕竟在这个时空当中来自中西亚的那些海盗们,也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他们的政权。而在原来的历史记录当中,菲律宾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他们的控制范围中的,如此说来,无论他能不能顺利的征得朝廷的同意,带领着想要离开当地的难民前往海外发展,他都将面临着来自外部势力的干预和挑战。

    还没在大宋王朝站稳脚跟的康采恩,其实并不想如此之早的卷入的世界范围内的争斗当中去,毕竟他在大宋王朝的根还没有扎牢,在这种情况下就挑战中西亚地区已经走过一段辉煌之路的文明,显然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不过塞尔柱帝国将会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彻底颠覆中西亚的秩序,或许这对于他来说,在微观上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消息。

    这些考量因素,他也都给苏颂和王安石介绍了一遍,只不过将那些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用推测的语气说了出来,有鉴于他在情报搜集方面的小小成就,尤其是她父亲,竟然画出了本时空的世界局势地图,那两位仁兄对于他的这些说法还都是比较相信的,并且顺利的以此为基础,做出了种种假设。

    但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如果掌握着如此之多的建设资源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把他们的根据地设立得如此之远,或许近在福建面前的那个当时被称为琉球的大岛,才是大面积种植业的绝佳之选。

    实在不行的话,包括越南占城在内的中南半岛国家也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至少考场也不必太过担心人口和劳动力的问题,因为这些国家已经有了很多来自中国南方的移民,他们将会用流利的沟通和勤劳智慧,带领当地土人为康采恩服务,当然前提条件是相关收入的税收极有可能需要交到当地的国王手里,除非刚才你直接率领着他的军队,推翻当地王朝的统治,而这一点对于苏颂和王安石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皇帝陛下已经允许康采恩进行海外拓展,而康采恩此次南下,也正是打着进行海外拓殖的旗号,准备在福建路折腾出一番大事业来。

    但这番事业就算铺得再大,也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出来,像越南这种已经有了成文法的国家,消灭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他得一步一步的才能完成对这一地区的征服。周边的几个国家也和越南一样,虽然都有着同样让他垂涎三尺的各类鱼资源,尤其是蒲甘王朝的各种宝石,对于康采恩来说,可谓是极其需要的后世时空流动资金,但他仍然需要克制一下自己的贪婪。如今掌握着蒲甘王朝政权的,应该是一代雄主阿奴律陀,他可是缅甸历史上的三大明君之一,比起毛应龙来更加不可多得,如果与他交恶的话,说不定将会是一场旷世持久的战争。

    像这样的中南半岛国家,由于长期受到中国的影响,是不方便进行轻易的征服的,而距离较远的那几个国家,反而比较方便下手,比如说同样拥有大量华侨,但却远离中南半岛的渤泥国,以及他旁边的三佛齐,都是康采恩或许将会在未来下手的重要目标。

第394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32() 
康采恩的这些想法,很多都在之后的交流当中,交代给了苏颂和王安石。

    王安石只是在地图上粗略的看了一下,便觉得这片地区矿物质的面积,已经俨然超过了大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像这样的丰功伟绩,或者说这样的野心勃勃,恐怕绝对不是一般人,应该有的,换而言之,面前的这个十岁少年,竟然已经有了如此之大的志向。

    如果往好了说,这是准备像秋兰克一样,帮我取一份扶余之功。但是往坏了说,这位野心勃勃的少年郎,恐怕就是图谋不轨的典型写照了。

    可是很快王安石就记起来,这位小兄弟似乎在之前就已经得到了皇帝的圣旨,命令他在海外进行拓殖。有了皇帝的诏令,这样的图谋似乎也有了合法的价值,但终归有些人是会感到担忧的,将这么一大片地方交给外人来管理,想来就连皇帝本人也会在事后感到后悔。

    但是苏颂却仿佛没有王安石这么多的顾忌,他看着康采恩在地图上的写写画画,忽然觉得这似乎也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功劳,或许黄历应该为这一份皇图大业专门设立一个衙门,比如说海外事务提举司。

    只可惜现在的康采恩只有十岁,按照大宋朝的规矩,十岁的少年郎是拿不到实职差遣的,虽然他现在正在履行着皇帝给他的圣旨,而且即将还有参加与西夏的战争,但皇帝依旧不肯轻易给他一份差遣。

    康采恩倒是对这方面的事情不太在意,此时的南方各路依旧是蛮荒之地,北方人来这里都需要担心瘴疠之气,会不会要了他们的小命,所以愿意来这里做官的书生也非常之少,而象征着先进生产力的他们,一旦在当地显得稀薄,那么文明的进度也就会跟着放缓。

    所以他这个小小的官身,就在没有实职差遣,就算只是出身最次的诸色人等,也不可能在这里得不到尊重,更何况他的手中还掌握着许多能够养人糊口的技术。

    比如说他现在正像苏颂和王安石,介绍这一项可能一本万利的买卖。

    “白砂糖的提取技术其实并不难,关键问题在于蔗糖的种植,福建路这块,八山一水一分钱的地方,显然是拿不出那么多耕地的,所以我们要到这个大岛上去,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琉球岛,其实我更喜欢叫它台湾岛,或者叫他大元岛。”

    苏颂对他怎么称呼这个大脑并不感兴趣,他只在乎那种生产白糖的工艺,如果停留在远离宋朝的海外大岛上,是不是有可能被人给抢了去?

    但王安石却全然没有这些担心,就连康采恩这样做的目的,他都已经有了基本的猜想。寻常贸易进出大宋,都是要向市舶司缴纳一笔不菲的抽解费用的。至于和买过程当中的压榨,那自然是更加不用多说。

    但如果直接把某些货物的贸易问题,转移到海外大岛上进行,那无疑就可以顺利的规避这些不必要的损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