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学是分为许多领域的,正如同您现在所接触到的经济理论,他们都属于人文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或者更加直接一点,他应该被称之为经济学,是一种,非常不错,对于国家和普通人来说,都极其重要的学问。”

    康采恩的后半句话,计然根本没有听进耳朵里去。他的思绪之中一直在回响着康采恩前半句话当中提到的那两个词语。

    “哲学?”

    “科学?”

    康采恩听到了他口中的喃喃自语,心中不由自主的开始高兴起来,果然这位仁兄虽然是一名擅长财会的实用主义者,但它终究是一名学者,但凡是身上带着学者气息的人,都会对更加深奥的学问感兴趣,所以收揽她的办法与欧冶子的必然会有所区别,所以康采恩要做的就是将更加广阔的学问世界展现在计然的面前,而他这位来自21世纪的商业巨子,恰巧有着非常广博的见识。

    而哲学作为世界上所有学问的亲娘,为康采恩直接当做杀手锏给释放了出来,果然收到的效果是极其理想的。

    可是他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释,那就是他最开始的时候说出了那番话,不同的人对于大道有着不同的看法,那又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不同呢?

    康采恩也很快揭开了这个问题的谜底。

    “您看来也注意到了哲学和科学的力量,有了哲学,我们便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来解释和研究我们不了解的东西。我之前也说过,我很想弄清楚为什么不同的人之间对于大道的理解是有着那么多差异的。那么我现在来告诉你我的浅见,制作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他们对哲学的认知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些人掌握了了解事物的方法,而有些人没有前者,能够轻松的了解事物的真相,而后者只能在迷宫之中徘徊不前。”

    “只可惜的是了解事物本质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好掌握的。我虽然受过很多老师的教导,但他们每个人都只掌握一两种特别厉害的学问,正如同现在的您一样,所以我最终也只能在他们的教授之下,对比他们了解事物的方法,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

    “可惜学海无涯,如今的我,虽然已经有所感悟,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践,因为实践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非常渴望有一所学校,有一个国家,有一群孩子能够在我的学问照耀之下成为震动天下的存在!”

    “不知计然先生,是否愿意与我一同检验我的真理!”

    计然闻言之后,立刻肃穆的回答道:“我愿意!”

第141章 我们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那一行() 
多年后,无聊的康采恩和他的满宫妃嫔们回忆这一幕的时候,我一脸苦相的玩笑道:“那一刻,我的感觉就像是我的爱人答应了我的求婚一样,让我的心中充满了甜蜜。”

    他的嫔妃们听闻此言之后,自然是忙不迭的捂嘴偷笑,毕竟说出我愿意三个字的,并不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而是那时候已经成为朝廷之中不可或缺栋梁的计然。

    不过此时的计然才刚刚掉进了康采恩的陷阱里,成为了他在古代殖民的重要僚佐之一,当然,他本人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至少他的工作在最开始的时候,接触到的也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顶级,那是康采恩从后世为他带来的一些书籍,主要都是清朝中后期,与世界逐渐接触的时候,中原一些有志之士所书写的书籍,这些东西对于古代人认识世界是有着极大好处的,毕竟清朝人的文笔风格和写作习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如果突然拿出一些近现代的作品来,他们还真不一定能够吃得消。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些清朝中后期的魏源们,是站在和他们一样的立场上,向外观察整个世界的,这与计然跟古代学者们的位置大致是相同的。这与那些后来之人,尤其是那些从文字风格当中都飘散着一股西方味道的学者们是有着迥然差异的,至少直观的带给古代学者们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大的陌生感,所以,康采恩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当然,对于计然来说,他要做的事情可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它将会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前往一个名字听起来非常熟悉,但面貌却与故乡迥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11世纪的北宋。

    康采恩与那些将门子弟们组建的新集团,已经敲定了新的名字,叫做琼林苑集团。这个名字在官面上的解释是,身为国舅爷的曹佾,向他的的姐夫,也就是当今的官家赵祯说出了康采恩创办教育的梦想。赵祯有鉴于包括安定先生胡瑗在内的天下大儒,最近也都在办学授徒的关系,就同意了康采恩的要求,并且亲自赐下了琼林苑这个名字,作为他们新集团的官方称谓。琼林苑可是新晋进士们举行庆功宴会的地方,用这个名字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新集团冠名,皇帝赵祯的美好期望,自然也是不言自明的。

    有了皇帝的这道备书,就连各级官府也都开始为这个新兴的集团,让记录了那些原本还准备与康采恩作对的豪族此时也已经认清了形势,纷纷开始收敛起来,而康采恩则抓住这个时机,开始了一番分化拉拢他主动联系了一批并不隶属于将门,但却是前朝宰执大臣后裔的纨绔子弟,希望他们也能加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来。

    这番邀请很快收到了强烈的反响,琼林苑集团的合作者很快就变得更加强大起来,相应的关系网也早就已经生出了小小的汴京城,发散向了远近的各个军州。

    然而照样迅猛的发展,也给康采恩的人才储备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原本就已经独木难支的会计系统,此时已经彻底陷入到了崩溃之中,所以刚才不得不紧急把计然带到了21世纪的大宋,希望他能够为贾宪提供更多的帮助。

    好在那些将门和纨绔子弟,家里都有一些打点生意的惯用家人,他们得知康采恩手底下缺少这类人才业务,想打听一下康采恩到底有着怎样的底细,所以就主动提出,愿意将这些熟悉业务的手下人借调给康采恩。

    康采恩自然是向他们连声称谢,并一股脑的将这些人全都带回了琼林苑集团的最新办公地点,一座位于新郑门外,距离琼林苑并不算远的仓房之中!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未来被称之为琼林院大学的宋朝,乃至苏宁集团内部的最高学府,诞生了他的第一个学院——财会学院!

    贾宪和计然成为这所学院最早的一批老师,也是这所学院最早的一批学生,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教授,一边和他们的学生们探讨如何使用康采恩带来的这些先进的记账方法,这一个新年的他们几乎都是在忙碌当中度过的,由于置办年货的人们,大多为了节约时间,而一股脑的冲进了康采恩刚刚创立的超市之中,大肆的购买那些他们见所未见的海外货物。使得包括琼林苑集团在内的各处超市,都陷入到了人满为患的尴尬境地之中。

    康采恩立即大幅度的下调价格,尽可能的榨取宋朝中基本性的钱袋子,同时用价格优势挤兑他在各行各业当中的竞争者,包括棉布和纺织在内的各大行当,都受到了他的强有力冲击。

    此举自然再一次激怒了开封城内的各大行团,他们联名上告官府,要求康采恩商店之中所售卖的各色物品,必须加入相应的商团才行,然而康采恩却强硬的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且直接向开封府报背书,他们希望城里另外的一家新的行团,名字他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超市行!

    超市行由琼林苑集团旗下的各大超市,以及将门子弟和纨绔子弟们独自设立,只从康采恩这里进货的各种杂货铺子共同组成,他们愿意按照行团的规矩,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费用,并承接官府派下来的差役,当然官府也不知道该给他们拍一下什么样的差役才好,所以这一点至今为止还没有定下。

    然而康采恩的行动速度是如此之快,竟在官府还没有最终拍板的时候,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行动,那就是与开封城外的各种货源供应商,签订了价格更高的供应协定。

    原本的航船是一种类似辛迪加的垄断组织,他们同进同退,掌握了市场上的价格主导权,那些从外地贩卖山货到开封来售卖的行商,几乎都要把货物卖给他们才行,而且还要受到他们非常严重的盘剥,然而在康采恩设立新的超市行以后,他们不再需要将自己的脖子拴在那一棵歪脖子树上了。新的选择正用更加优惠的批量收购价格在呼唤着他们的到来!

第142章 手握财富的源泉,又何必吝惜分给百姓们的泉() 
不过,康采恩的这一行为,带来的可不光是敌对势力的反驳。当相关的消息和传闻在汴京城当中传播开来的时候,世俗百姓的冷嘲热讽,和赵祯等人的忧心忡忡,都很快反映到了康采恩这里。

    而康采恩对此的解释就是这样的。

    “我知道有些航船的价格是还算公道的,如果高于他们的价格进行收购,很有可能就会面临着亏本的风险,不过,我们要的就是薄利多销的局面。赚的少些,甚至面临亏本的风险,那又如何呢?我们现在的知名度如此之低,就算拉拢了前任宰相们的后代,以及大宋将门的少爷羔子,也不一定能够将我们的品牌,很快传播到大宋王朝的各个角落去。而且我们要的还不光是知名度,我们还要一种叫做口碑的东西,那是知名度当中的奢侈品,如果不能让百姓们觉得我们卖的是好东西,那么我们的口碑就很难打出去,而没有口碑的商社,面临的可就不仅仅是是否亏本的问题,而是是否有可能关门的问题。”

    赵祯听完他的这番分析之后,有些纳闷的问道:“问题有这么严重吗?那些将门子弟们可是三番五次的来找我,说我给皇帝陛下出了一个馊主意。照你这个定价的方法,包括官家在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收回成本。”

    康采恩听闻此言,先是惊奇的问道:“原来官家也在我们的生意里投下了分子,这还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啊!”

    “你这话说的,要不是官家出手相助,我哪里会有那么多钱来支援你。不过你小子可得老实经营,不能坏了官家的名誉,我之所以不将此事告诉你,也是怕你在知道了以后翘起尾巴来,在街面上做出什么飞扬跋扈的事情,那样的话,官家的脸面可是不太好看了。”

    康采恩闻言之后,一拍胸脯说道:“这种事情,不用说我也知道其中利害。不过我也请你回去告诉官家,回本的问题完全不需要他担心。”

    “可是,薄利多销只是用你所谓的销售量来增加盈利总额,这其中,人工费用等不包含在商品利润的东西也会因为销售量的增加而随之增加,也就是说我们付出的那个什么成本,其实在总体上也是在增加的,”

    听到赵六元外的话语当中出现“成本”、“销售量”这样的词语,康采恩有些惊异的看了他一眼,想不到最近他竟然一直花费心思在研究自己的经济理论,幸好自己教授给计然等人的,只不过是一些皮毛知识而已。要不然这位二东家恐怕以后会在经营策略上超过自己呢,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如果他和自己是一条心的,那么未来的集团将会拥有两颗处理器,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那种,只可惜他现在对此人的底细了解得还实在太少,而双方在宋朝的社会地位相差也太过悬殊,这样才让康采恩有了一些不安的感觉。

    不过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或许是上辈子的经历太过坎坷,所以让他的心中始终有一根弦在紧绷着,所以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警惕和不安的感觉。

    再加上之前的那件事,虽然他再回到宋朝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守在那座高台附近监视他,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觉察到他在穿越返回的时候,只能出现在离开之时所处位置的弱点了。

    在那点事情还是让他变得更加深沉,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肯将自己的真心话说给周围的人听。这一次若不是关系到重要合作伙伴们的信心问题,他也不可能长篇大论的进行解释。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赵六员外已经自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以至于他的解释都没有起到理想当中的效果。

    不过想要说服这位大宗师,其实也谈不上是件难事,因为他还有另外一招杀手锏。

    当今在位的这位官家在死后所得到的庙号,是一个在之前历史上从不曾出现过的“仁”字。他对身边人的仁慈,几乎是汴京城里所有百姓都家喻户晓的。而他对百姓们的呵护,让北宋出现了后世才会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里,领主们可不会在雪灾到来的时候为百姓们发放救灾的钱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