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弓也是小弓,一尺来长的小弓弹棉花效果同样很差。汉朝人很有智慧,棉纤维很短,于是混纺些桑麻进去,舒适的棉布便生产出来。

    不过因为姜述的指点,这些原始工艺已经成为历史。姜述穿越以来,借助最多的是工匠,无论是造纸、造酒、陶瓷等等,他只是提供思路,由工匠进行研究改进,定型后姜述将其用于商业牟利。农具之类关乎民生,姜述也没有计划借机牟利,因此将诸般农具研发皆无偿交给国渊。

    国渊是位实干家,从姜述这边问明原理,两人研究定下草图,回去后国渊召集工匠研究琢磨。许多农具提前出现,得益于姜述清楚诸般农具原理,实则古代农具非常简单,似是一层窗户纸,只需将原理和草图画出,汉代工匠很快就会琢磨出来。

    国渊说完基本情况,让从人拿来一床棉被与棉袄。洛阳朝廷所占之地,皆处北方,御寒是民生重点。前番棉花主要用于纺织棉布,后来棉花种植多了,甄氏工坊试制成棉被与棉袄,受棉花产量限制,成品数量不多。

    古时保暖被子主要是绒被、毛毡,普通百姓使用麻被与葛被。前期东莱用鸡鸭绒毛做成的绒被,受养殖规模限制,产量很少,仅够内宫使用。木棉树也产棉,可谁舍得用木棉花塞被子?

    姜述用手捏了捏棉被,提起来试了试重量,问道:“一床被子用多少皮棉?”

    棉被好处很多,但受棉花产量限制很大,使用皮棉过多,产量跟不上去,棉制品普及十分困难。

    国渊道:“六斤多点。”

    姜述道:“一亩棉田只能制成六件被子,棉田还需要想办法提高产量。”

    国渊道:“属下前年派人去西域、岭南寻了不少种子回来,种植方法也在调整,产量将会稳步提升。因为种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采取移栽法之后,目前黄海试验田最高能达到百斤,普及到农户,亩产应该能达到八十斤。”

    /》  成本还是不低,但已有普及的价值。姜述抚摸着棉被,道:“北方诸州天寒,棉被非易损之物,百姓若是最终都有棉被、棉袄,冬天就好过了。”

    国渊道:“三州皆适合种棉,但因新下不久,官员刚刚到位,推广种棉需要时间。如今钱粮不足,青冀两州不宜鼓励种植棉花。”

    姜述:“今年北方三州就会逐渐规范,明年就能实现自给,若想钱粮丰裕,还得过两年苦日子。这些成品都送到吏部,奖励给政绩优良的官吏。”

    洛阳织坊原属皇家,如今被姜家买下,大部分改为纺织棉制品。如今有先进织机,工艺变得很简单,成本降低不少,棉布价格渐低,随着百姓收入增加,很快就会进入千家万户。

    这里汇聚了手艺最高超的织女,她们将一个个棉纱变成精美的纺织品。受棉花品种限制,采用混纺工艺,不过混得是丝,可是织品精美,丝毫不亚于丝稠。棉布手感很好,丝棉有机结合,柔软又不失光滑。

    姜述与国渊从织坊出来,国渊道:“自来水已经试验成功,主公可要过去看看。”

    姜述一怔,继而心花怒放,道:“看看去,何时研究成功的”

    国渊道:“工匠们先是使用铁管,后来发现成本很高,而且铁锈是个问题,后来改用竹管,用沥青封住接口,效果不错,而且成本很低。”

    乐安练油厂制作的火油,目前产量稳步提升,除了供给军用,还制成灯油推向民间。沥青产量越来越多,除了修路之外,开始广泛使用于其他用途,用作密封材料是其中一项。国渊安排一个小班子,研究继续分离沥青,从中提炼一种稠性物质,高温时涂在竹管接口处,密封效果极好。

第185章 格物进展() 
自来水原理简单,只须有密封管道,利用压差就可将高处水引往低处。姜述过来观看,重点不是自来水,而是密封材料。姜述仔细观察过后,认为这种材料已经接近现代塑料,这个发现令他欣喜若狂。塑料用途十分广泛,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若是利用得当,许多超时代物品将会提前面世。

    研究沥青的小吏年约二十,正在鼎炉上方观测,神情专注。分离沥青利用的加热法,姜述对此不是很懂,指点不上,饶有兴趣地围着研究场所看了一圈,对管理者十分感兴趣。

    国渊将小吏叫过来,姜述道:“你叫什么名字?”

    工匠头道:“在下名叫马强,是国学副教育长马钧的族弟,也是马教育长的学生。”

    马钧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前年投奔东莱,一直在长山岛从事研究工作,姜述巡视长山岛时发现此人,因为马钧是历史名人,此后十分重用。马钧也不负重托,数项科技攻关皆与他有关,又读书识字,头脑反应很快,经过姜述重点培养,对格物已有独特见解,姜述成立国学之初,让马钧兼任副教育长。

    姜述问马强道:“有何心得?”

    马强道:“加热可使沥青分解成数层,功能各不一样,可惜炉火温度所限,不能再作详细分解。”

    姜述上前仔细观察,见炉底烧得石炭,用风囊助燃,记得小时用的风箱。让人送上纸笔,划出草图,道:“可用硬木制成风箱,如此风力可以控制,或许能使炉火温度提升。再还有一个办法升温,使用高烟道。沥青附属物皆易燃,研究时千万小心。”

    马强闻言,连忙仔细请教,问明原理,高兴得抓耳挠腮。姜述谓国渊道:“此处研发诸物,已与农具相差甚远,让马强这伙人归丞相府辖下,我拨专款让他们研究。”

    刚刚回府,将作大匠虞翻前来求见。将作大匠秩俸二千石,原属少府,后来从少府分离出来,专管宫室。姜述主政之后,将朝廷治铁、铸币、制器皆合并过来,使亲随虞翻掌控。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为姜述十六亲随之一,此人博学好问,好为实务,性格耿直。姜述因其所学甚杂,通达匠事,使其任将作大匠之职。后来见虞翻做事认真,律下严谨,又善于钻研,就将治铁、铸币、制器等事务皆合于将作大匠辖下。

    虞翻接手之后,根据姜述要求,按照长山岛基地工序,改变武器、盔甲生产工艺又遵照姜述指点,将工产工艺全部改为工序制,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在生产走上正规后,按照姜述要求,建起两座高炉,领着工匠研究铁板与铁管的生产工艺。

    将铁矿石炼成生铁简单,只要温度达到,将生铁练成钢铁也不复杂。但将铁锭炼成铁管、铁板,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期的工匠想象。自虞翻接手治铁以来,数十名工匠开始琢磨办法,攻克一道道难关,生产出了粗糙的铁管和铁板。

    虞翻过来就是报喜,姜述闻言大喜,铁管若能批量生产,采用压井原理,可以大量开发石油,直接促生化工时代提前来临。铁板批量生产,将大幅度降低兵甲成本。姜述拿着铁管、铁板的样块,道:“铁管生产工艺确定了?”

    虞翻道:“分为管坯准备、加热、穿孔、轧管四步。”

    姜述沉思一会,道:“在其后工艺加上再加热、定径、热处理、矫直、精整、检验。”

    虞翻用笔记下,道:“喏。”

    姜述道:“目前铁管成品多长?”

    虞翻道:“成品最多者两尺。”

    姜述道:“不错。无须定量生产,先稳定工艺,然后寻找生产长管的办法,若能达到丈余,铁管就有大用了。”

    虞翻道:“铁板工艺是否补充?”

    姜述道:“铁板生产工艺与铁管仿佛,按照铁管工艺改进一下即可。铁板目前厚度能控制吗?”

    虞翻道:“厚薄不均,正在想法改进。”

    姜述道:“很好,近期辛苦了,回去重赏工匠。铁板厚薄能控制个大概,甲衣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说完,姜述又画出几个图形,仔细与虞翻讲解。虞翻一边听一边点头,惊奇主公为何懂得如此多,不由深为佩服。若照姜述所言工艺,一年之后,全军皆可披上铁甲,那时便真正无敌于天下了。虞翻临行前,道:“主公之才,自古未有。”

    虞翻走后,郑玄又派人来请,说新生入校,请姜述前去讲话。姜述在民间有英雄之名,文名也是最盛,又兼任国学名誉教育长,新生入校不能不去。

    给新生讲了一堂激励人心的励志课,又被高年级请去参加讨论会。国学的教育方式已与传统教育相背,教育氛围很好,儒家虽然还占主要地位,但是其余学科的地位已经上来,法家、道家等言论也不禁止。

    姜述听着学生们辩论,很有意思,除了引用儒家教义,还引用法家、道家、阴阳家的名言,如此发展下去,数年之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对于学生和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姜述刚回府第,许褚迎上前来,道:“元俭回来了,正在外院等候。”

    姜述问道:“元俭一人来的?”

    许褚道:“人员不少,还有二十余名女子。”

    姜述心中暗喜,道:“让廖化到书房说话。”

    廖化奉召前来,道:“主公,此行不辱使命,已将祝融公主请来。”

    姜述道:“南疆偏远,气候不同中原,元俭辛苦了。此行可有风险?兵丁有无损伤?”

    廖化道:“路途确实难行,所幸路上遇到一人,姓张名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张嶷熟知南蛮地理,又通晓蛮族语言,顺利打探到祝融族驻地。南疆气候虽然与中原不同,随行军医备有药物,兄弟们有过伤病,所幸没有损伤。去见祝融族长之时,又得张嶷通译,言及丞相欲娶其女至京,族长虽处蛮夷,向闻丞相大名,当下并未为难,反而以礼相待。护送祝融公主返回时,却逢蛮王孟获统兵来劫,被我部击败。此后孟获率部追击,与我军连战十余,皆被我军击退,进入益州境内,孟获方才引兵返回。蛮兵虽众,但是甲衣不整,武器简陋,对我军士兵有威胁者,唯有毒箭,伤了兵丁二十余。所幸祝融公主颇知医理,识得其毒,指点军医用草药解毒,此行得以全员而归。”

    廖化述说简单,姜述却明白此行危机四伏,所幸前有

    张嶷向导,后有祝融公主相助,这才得以平安返回。姜述道:“孟获为何追杀不舍?”

    廖化道:“开始我也不能理解,后来祝融公主说,孟获数次求婚皆被所拒,想必担心公主进京……”

    姜述听廖化说到这里,已知其中因果,道:“你唤张嶷进来。”

    张嶷膀大腰圆,通晓武艺,史上也是名人,曾任蜀国荡寇将军。史上评价张嶷:识断明果,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姜述与其对答数句,见此人识文能武,又知西川地理,道:“你此次立下大功,让你随我左右,可愿否?”

    张嶷初为县吏,因为得罪上官去职,此次随同廖化南行,本有投奔姜述之意,闻言大喜,行下大礼,道:“属下叩见主公。”

    姜述收了张嶷,又使人召祝融公主赴客厅见面。南疆服饰与汉民大不相同,祝融身穿赤红外袍,头戴羽雕巾,年约十六七岁,生得极其妖媚,浑身装束犹如火焰在烧,如同妖蛇般的躯体,让人感觉口干舌燥。

    姜述即使妻妾如云,也被她的媚态诱得差点失神,祝融近前施礼毕,姜述道:“公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且请坐下,有事细聊。”

    祝融虽处蛮地,却通晓汉语,南疆与洛阳口音虽有差异,但是一路行来逐渐适应,却能听得明白,闻言坐在客位,道:“久闻丞相威名,不想如此年轻英武。”

    姜述知道南疆女子率直,微笑不语,继而问道:“南疆形势如何?”

    祝融道:“南疆区域甚广,各部落分别联盟,分成南、北、西三大势力。北边以孟家为首,势力最强,称为北洞王,合族壮丁二十余万。孟家因为势大,自称为南疆之王。我族处于西边,我父为诸族之长,称为西洞王,壮丁十万余众。南边部落以掸族领袖木鹿大王为首,称为南洞王,有兵丁近三十万,因为信仰不同,与我族甚不相融。”

第186章 祝融抵京() 
姜述道:“掸族占地多大,部众多少”

    祝融道:“占地极大,南至大海,东接交州,西邻贵霜。部落不知其数,木鹿大王管辖百姓上百万之众,其部民不习耕作,皆以渔猎为生,又不习北方之地,若不犯其领地,其族向不北侵。”

    姜述闻言,心中大约有了轮廓,掸族现今应是部落联盟,管理比较松散,所能控制兵丁不少,其境大约在现今缅甸、老挝一带。

    姜述道:“洛阳寒冷,来此习惯吗”

    祝融抬起眼光,正好与姜述目光对上,感觉如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