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房此时正在偷眼打量姜述,心道这个少年能让许颜如此郑重,绝非常人,但少年说能让主人出迎却是不信。正在门房胡思乱想之时,忽听院中有人呼道:“速开中门,老爷出来迎客。”

    门房一听便知是许颜发话,急忙手忙脚乱地打开中门,心思少年除了俊雅沉稳些,与其余富家少年并没有什么两样,心中对主人如此高看甚觉纳闷。忽见许邵身后杨彪、蔡邑也同时迎了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竟让两位高官也同时出迎,心道怪不得少年如此狂妄,原来真是了不得的人物。

    众人进房引见完毕,许邵道:“早闻公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少年名士,气度沉稳。”这是套话,并非点评之语。

    姜述谦道:“听闻许公相人之术天下第一,小子不才,求公点评。再则,《三字经》缺失三十句,小子正在寻思,欲请许公指点。”

    许邵细观姜述,见他气度不凡,面相显贵,仔细分析其事迹,就觉此子非池中物,又分析其方才所语,一求点评,二求指点,实际是拿《三字经》说事。此子年少有名,才华横溢,年少老成,谋定而后定,此子成就也仅曹孟德可比。写道:“书法之宗师,学术之巨匠。”

    许邵虽未出仕,但却脱不了求名之心,写完后觉得此语若不如姜述之意,说不定姜述会以入书威胁,但是当着杨彪、蔡邑之面,有些话又不能提,拈须一想,道:“公子面相极好,才学又高,但是因为年少,推断甚是复杂,若得精确点评,老夫得到静室仔细揣摩一二。”

    说完,许邵对在座众人拱拱手,先行离去。姜述进屋后便仔细观察许邵表情,见许邵如此所为多少猜出一些心思,与蔡、杨两人客套数句,旋而以更衣为名出房,问明许邵所在,直接闯进房去。

    许邵见姜述进来,也不见怪,道:“公子请坐。”

    姜述依言坐下,问道:“未知许公点评何语?”

    许邵看了姜述一眼,笑道:“此次只有吾两人,老夫实话实讲,方才在书房所书评语为‘书法之宗师,学术之巨匠。’今公子自己寻将过来,能据观察而变通,自寻进门亦有胆量,具备高官之潜质,可为文官之魁首。”

    姜述道:“只求先生点评之时,评语低些最好。”

    许邵奇道:“人来求点评,皆希望得到好评,以使名望提升,为何公子反其道而行之?”

    姜述苦笑道:“诚如先生所言,他人若得先生好评,应是好事。但小子名声已高,若是评语亦高,所谓福祸相倚,否极泰来,对小子来讲并非好事。”

    许邵又仔细打量姜述一会,缓缓说道:“公子年少,为人处事如此老道,明福祸之理,懂忍耐之道,可当‘开清平之世,源万民之福,遗千古之名’之评。此评乃我平生所评最高者。但既然公子心有顾忌,因此便依公子之请,点评之语便为‘文官之魁首,学术之巨匠,书法之宗师’。此公子此来目的之一,其二嘛……”

    姜述递过一张纸片,道:“邵评人,五湖奇。”

    许邵正忧此事,闻言自是大喜,道:“多谢公子看重。”

    两人各自达成心愿,先后回房。蔡邑、杨彪自然不知两人勾当,都问点评之语。许邵接着方才所写又添了几个字,先递给杨彪。杨彪接过来念道:“文官之魁首,学术之巨匠,书法之宗师。”向姜述贺喜道:“恭喜公子,子将评人无数,精准无双,公子日后必是朝堂重臣无疑。”

    蔡邑为书法大家,有容人之量,闻听评语,亦起身祝贺,继而请姜述当厅挥毫。姜述当下也不推辞,先写下楷书的五个基本笔划,讲解一番。然后将“文官之魁首,学术之巨匠,书法之宗师”写出,众人见笔意厚重之余,又有冲击人心灵的美感,都说真是好字。姜述道:“许公点评,小子不敢忘,特录下此语,为毕生所求之道”。

    姜述又求蔡邑墨宝,蔡邑也不藏私,用最擅长的飞白体书写,飞白体讲究笔意,蔡邑在其中深得三味。顷刻,一幅墨宝便已面世,蔡邑写得是一首诗余: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

    不仅字好,诗余十分清新,干净如流水般。诗余虽是小道,在座诸人却都精通,自是明白其中妙处。蔡邑写完,将笔放下,道:“姜家公子,老夫录小友所做诗余可有遗漏?”

    这词是姜述当初默写的后代诗词,后来被孔融和郑玄拿去一些,不想竟然传入京中。姜述认真看了一遍,道:“一字不错。”

    蔡邑叹道:“诗余本是小道,公子写出这般意境,时人几人能及?若是公子得暇,请过府一叙。”

    姜述闻言心中一动,想起才女蔡琰蔡文姬不是蔡邑之女吗?有这个机会,自然要去见识一下,忙道:“改日自当上门拜访。小子尚须等待旨意,不敢多留,先行告辞。”

    杨家为大族,京中势力颇大,已经知晓宫中有人欲不利于姜述,送姜述出门之时,寻机小声叮嘱几句。

    次日一早,姜述刚刚收拾齐整,想去蔡邑府上一行,却听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不一时,驿吏捧着厚厚一摞子名刺,苦笑一声,道:“公子,门外有人求见。”

    姜述有些不悦,道:“不是说好不见客吗?”

    驿吏面露难色,道:“本当为公子出力,但是小吏官微身低,实是无能为力。”

    姜述接过名刺一看,乖乖不得了,无千石以下者,再看姓名,心中明白怎么回事了,对驿吏道:“小子正在准备进宫见驾各种事宜,麻烦大人出去向诸位说明,面圣后我会逐一拜访。”

    驿吏不知道这位少年的来头,前面左黄门吩咐小心侍候时,还没感觉出这少年有何不同。如今一群朝廷大员主动拜见,这少年竟然拒绝!实在猜不出这少年是何身份,架子竟比藩王还大。驿吏千求万告送走来访的这些大员,嗔着脸去向姜丁等人打听姜述的来历,姜丁等早得了姜述叮嘱,任你千言万语,我只一言不发,弄得驿吏更是摸不清深浅。

    灵帝十余日前接到中书转来的北海公文,将《三字经》及讲义仔细一遍,见三字一顿,六字一句,不是包含儒学大道,就是讲述道德范例,其间也有太祖剑、皇之命、君臣礼之类提升皇家统治地位的警言,已经认定此书确实可以教化万民,是绝佳的儿童启蒙典籍。想到姜家子竟然写出如此经典之作,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张让又及时汇报了派人赴青州暗中调查的消息,确认赵忠所言应为诬蔑。灵帝遂将公文批了下去,又着薄士负责此事,行文使各郡县以《三字经》为启蒙教材。赵忠所言虽然证实是虚,但是姜述之才实在太过妖孽,灵帝心中略微还是有些忌惮。

    这日灵帝起身稍晚,也未上朝,去内府转了一遍,见内库堆满了金钱,心中对常侍的敛财手段甚是满意,刚要转到何后那里,左丰听说今日灵帝心情不错,寻个时机上前奏道:“陛下,青州姜家子奉召来京,现在驿馆候传。”

    灵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道:“召姜家子至文德殿候旨,着袁愧、杨彪前来见驾。”说完,灵帝又补上一句,道:“召蔡邑一同过来。”说完,向慈安殿行去。

    乌云在天空里盘来卷去,翻翻滚滚,越积越厚,几片雪花悄悄从天上降落凡间。时间过得真快,穿越时还是热风难耐,如今已近隆冬了。

    “冷否?”左丰小声说道。

    “不冷。”姜述小声回答。

    “一会儿到了内宫,见了陛下,小心说话,陛下不似外界传言那般荒唐,十分精明。”左丰小心看看四周,小声叮嘱道。

    “兄之良言,弟安敢不从!”说实话,到了此时,姜述对左丰已经不是单纯利用,而是真心感激。

    进了内宫,无论是宦官还是宫女,都好奇地来看这位少年。左丰去青州宣旨的同时,另外几名内侍也奉张让之命动身,到青州将姜述过往事迹仔细打听出来,姜述的故事就此在宫中流传开来,连皇上征辟尚且拒绝的郑玄都主动上门拜访,九岁少年开始著书立传,尤其还创出一种非常漂亮的新字体,这些传奇故事让姜述在宫中大名远扬。

    ;

第26章 流言之祸 六() 
宫内人只是好奇,只有张让等这些政治敏锐力极高的大宦官,隐约感觉姜家子似是犯了忌讳,若不小心应对,恐怕会有大祸临头。大宦官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都是明哲保身,不愿参与其中,这个时刻或是出去执行公务,或是躲在暗处冷眼相观。姜述一路上宦官宫女碰到不少,却没有遇到身份高于左丰者。

    一个少年人,长得很英俊,虽是初次进宫,却是面不改色,看不出如何潇洒,却是翩翩少年。若说与常人有何不同之处,就是那份沉稳。初进宫者有几人不失态?少年却似在自家大院漫步一般,荣辱不惊,这份仪态实属难得。

    历史上有一人,前司徒袁安,也就是袁愧的祖父,袁绍的太祖父,初次进宫没有失态,仪态端庄,帝喜道:“此吾之三公矣。”从袁安开始,袁家进入了四世三公的鼎盛期。

    道理很简单,没有这份胆气,如何做成大事?姜述也不是装模作样,他穿越前是个中年人,性情本就稳重,在他眼里,皇帝与他并无什么两样,将光鲜的外表扒去,未必及得上普通老百姓。况且姜述已经做了许多伏笔,以他现在的能力已是尽力而为,倘若还是不能过关,就是人力不可胜天。姜述此时无念无挂,无欲则刚,神色自然坦然得很。

    灵帝近年有些胡闹,多时不至慈安殿,何皇后听闻灵帝驾到,不由喜出望外,领着皇长子刘辩出门接驾。到了殿内坐下,灵帝询问刘辩的学业,教导数句,此时内侍来报,说姜述已在文德殿外候传。灵帝道:“知道了。”沉吟半晌,道:“辩儿,随父皇去见见这位姜家子。”

    “父皇,就是那位自创字体的神童?”刘辩对书法十分喜好,早已听闻姜述之名,猜想父皇所言姜家子就是姜述。

    “皇儿练过他创的字体?”灵帝平常不太喜欢刘辩,因为刘辩喜欢文事,显得有些儒腐,没有刘协刁钻古怪的灵性。

    “儿臣见过姜家子的手迹,字里行间带着一股凛然正气,让孩儿觉得此子定是正人君子。字体厚重美观,辩儿很是喜欢,却总是找不到心得,若能见到他,可以向他当面请教。”刘辩说起姜述时,莫名地有些兴奋,眼神里蕴含着喜意。

    灵帝停了下来,刘辩所言让他记起姜述手迹笔意厚重,与君子予人的感觉类同。所谓童言无忌,刘辩不可能知道灵帝内心顾忌,也不可能为姜述说情,这是实打实的真心话。

    一行人浩浩荡荡走进殿中,殿外袁愧三人正在与姜述说话,见灵帝进殿,四人连忙止住话头,进殿行礼问安。灵帝止住众人,走在案后坐下,道:“众卿平身,坐。”

    袁愧三人随即坐下,姜述不敢乱动,刚才灵帝赐座众卿,他的身份只是普通百姓,不在平身范围以内,低头笼手跪着,态度十分恭敬,神态却十分自然。

    没有失礼之处?!灵帝进殿以后仔细观察姜述,有礼有节,做得非常到位,不像一位少年的举止。孔融上书说少年曾得神授,想必这就是胸怀天地,但是话分两头,有能力又有胆识,可能成为大奸臣,也可能成为大忠君,倘若不幸是大奸之徒,则是社稷之祸。灵帝忽然生出一分忌惮,此人有胆有识,对社稷未必是福,不如除去一了百了。

    灵帝沉默半晌,但不能没有由头直接下令杀人,此子有名望,又编写《三字经》有功于社稷,若是师出无名,将会面对朝臣无休无止的劝谏与指责,甚至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灵帝开口说道:“青州文会所做诗文,朕看过了,文才斐然。”

    待灵帝停下不语,姜述方才拱手道:“多谢陛下赞赏。”

    语气沉稳,举止有礼,外表看来是位少年,但与袁愧等人有何不同?灵帝有些纳闷,心道得了神授之人果真与众不同?张良得授神书也是这般模样?想到此处,灵帝内心更是忌惮。

    “听说你在门前立了碑文,不见访客,只是闭门读书?”灵帝缓缓说道,语气稍微透出些冷意。

    姜述听出灵帝语意不善,心头不由一沉,又不能不答,拱手道:“草民年幼,学问浅薄,自四岁启蒙,潜心学习四年余,读书不少。然而读书越多,感觉学问浩大犹如沧海,草民侥幸只取一粟,实在不值一提。因为有了一些名气,登门者络绎不绝,整日迎来送往,不是少年应做之事。学问不足,名声已显,整日忙于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