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5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里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派去。”

    刘可重重地点点头,道:“一定不辱使命。”

    驽炮营是个十分关键的部门,姜信正当壮年,而且能力不错,又是皇家家生子出身,按理说姜靖应该放心才对。但是姜靖考虑事情很细,姜信效忠姜述,排在第二的是太后,第三才能排得上姜靖,若是太后话,姜信肯定不会违令。后宫之事复杂异常,姜靖不敢轻信任何人,一直想塞一个重量级人物进入驽炮营。驽炮营是姜述的终级威慑力量,若是塞黄巾子弟入内,用意十分明显,塞别人进去又不完全放心。刘可虽是何后义孙,又是何家女婿,与何家交往甚密,但他是姜述亲子,与姜靖关系紧密,深得姜靖信任,即使换上姜逆继位,也未必会如此重用他。刘可表面嘻嘻哈哈,却是心思慎密的人,有能力在驽炮营拉起人马,成为制衡姜信的重要力量。

    董睦见状,在侧说道:“太子,曾祖母年纪已大,也不方便奉她就国,我也想留在京城,多侍候曾祖母几年。”

    董睦说得是实事,董后现在年过六旬,已是垂垂老朽,近年身体每况愈下。董睦名为董后曾祖母,实际是董后亲子,儿子对母亲尽孝天经地义。董睦说出这番话来,理由比刘可要充分许多,实际上也看出姜靖目前需要帮手,这是真心想帮姜靖掌握朝局。

    姜靖略思一下,道:“也好,反盟那边虽然多是黄巾子弟,但是主持事务的何姑出身江湖,这些年虽然忠心耿耿,也没出现什么过失,也不得不防着点。我现在已是太子,还挂着反盟盟主的位置不合适。睦弟既然想留在京城,就去代我主持反盟的事务。”

    反诱赌联盟成立以后,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成立初期,给信息不畅的姜靖母子带有不少助力,让姜靖母子有了耳目,在宏观布局决策方面挥了很大作用。

    反诱赌联盟的核心,由黄巾系和马家、张家、梁家派人构建,马家背后是马腾父子,张家背后是张世平,梁家背后是梁习。后来西凉系败落,梁家在其中的话语权很低,反诱赌联盟基本由黄巾系、马家、张家控制。按照内部分工,马家分管会员管理,张家负责商务拓展,其余事情皆控制在黄巾系手中。可以说反盟分为两大块,正常业务与情报系统,分工很清楚,马家、张家负责经营,黄巾系负责情报与后勤,平常互不干涉。

    反盟的情报系统最初由丘遵搭起框架,核心成员皆是黄巾子弟,丘遵受能力所限,情报系统展得很慢。姜靖后来经过考察,让何姑主持,丘遵协助,没想到效果立显,展度极快,现在已经成为可与神鸟机构、情报司并肩的另一大情报体系。

第536章治理弊病要严刑() 
反盟情报体系类似姜靖的私产,展到一定程度,就遭遇到瓶颈问题,一来名不正言不顺,没有正当理由要求当地官府协助二来反盟没有纳入正规管理,人员培训不规范,入口较松,素质有高有低,与情报司、神鸟机构人员存在不小差距。

    姜靖最初监国时,认为姜述出巡时间不会很长,不想将反盟纳入管理体制,但是随着时间渐长,反盟游离正规机构以外,他又没有时间精力过多关注,将会产生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起了将反盟纳入体系内的念头。反盟纳入体系内,与情报司和神鸟机构平级,需要一位重量级人物坐镇,否则以沈姑和丘遵的出身,很难获得相关职官的尊重。

    姜靖诸妻共计十三人,太史柔另府单过,其余十二妻居住在东宫,凤舞主持家事,熙影掌管女卫,梦瑶协助,熙倩掌管情报司,玲珑掌管神鸟机构,南宫风负责姜靖出行保卫。费云、菲羽、蒯玉心性淡薄,不愿抛头露面,剩下可用之人只余公孙红叶、王熙儿、王诗。按说三人的能力都不错,若是掌管反盟,肯定能够称职。姜靖本来想让王熙儿或公孙公叶掌管,后来又否定掉了,两女出身世家,与黄巾人许多意识想法不对路,时间长了内部或会生出矛盾。王诗虽然也是王家族人,却是支系出身,又在地方官府任过职,是接掌反盟的最佳人选。就在姜靖准备安排此事时,王诗却有了二胎身孕,这个任命就拖延下来。

    说起董睦,母族几乎没有助力,在军中苦苦打拼到现在,除了姜述、姜靖在后暗自力,外面几乎再无助力。也正因为如此,姜靖使用董睦更加放心,在王诗不能接掌反盟的情况下,董睦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中也想留下帮忙,但是他的身份特殊,旧朝皇帝的身份虽然高贵,但也会惹人猜忌。刘中想了想,道:“可弟和睦弟既然留下,我只好带兵前往美洲。”

    刘中三人都是国学弟子,又从仕多年,各有一帮亲近的同学朋友,国相、国尉早已物色好,并不需要姜靖操心。若是募兵,合计不过九千人马,在人口众多的中原之地,很快就会招满。组建军队,组织开拔等等,费用全部由内府垫付,也并不需要刘中费多少心。姜靖想到这里,道:“也好,中弟这次赴美洲,要任务是选好兵。文官武将由你们自己挑选,去宗正府领着公文,先去地方招兵吧。可弟和睦弟的事,也都委托给你,到了那边,有事就联络刘开。那边情况比较复杂,大哥、三哥、六弟,都不是省油的灯。”

    刘中点点头,道:“太子放心,谁近谁远我分得清楚。还有一事,请太子允准,这次就国我想奉母同行。”

    前方姜中母子开了先例,甄姜随子就国。姜逆生母是皇后,不可能就国,董名生母董白,心性淡薄,在宫中住惯了,不愿往来奔波。姜中任玛雅王,势力在美洲很大,甄姜是皇贵妃身份,关键时候露面,姜逆、董名、刘开都要给几分面子。若是马凝过去,以前朝摄政太后的心思,应对甄姜必然吃不了亏,对于姜中母子在美洲也是一种制衡。想到这里,姜靖点点头,道:“这事我跟太后商议一下,估计太后不会阻拦。”

    刘中大喜,上前谢过,招呼妻儿出门,去北宫给三夫人请安去了。

    姜靖送走三位弟弟,就召左丰前来,让王诗拟定圣旨,委任姜华、姜边、姜会、姜威、刘可、董睦官职,左丰审查过后,用上印,姜靖命人即刻传达旨意。

    用完印,姜靖招呼一声,道:“中常侍,你别老是站着,过来坐一会。”

    左丰摇摇手,道:“太子体恤老奴,老奴感激不尽。跟随陛下多年,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不觉得累。太子勤政,比陛下还要忙碌,每天这样辛苦,老奴觉得不大妥当。若是累病了,耽误的事情不是更多吗?”

    姜靖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道:“中常侍说得对。我也不想这样累,可是想想父皇何等英明,还要昼夜勤政,不肯稍有懈怠。我事事处处不如父皇,若不尽心尽力,以勤补拙,怎么能成?”姜靖说着,回头吩咐女官,道:“给中常侍泡杯绿茶。”

    左丰要推辞,姜靖摇摇手,道:“中常侍,你以前跟随父皇左右,最是熟悉父皇。我这边有几份奏折,看了也批了,却又觉得不妥当,你帮我斟酌一下,看看有没有疏漏之处。”

    左丰上前几步,从姜靖手中接过奏章,坐在侧案后,开始沉下心来细看。这些奏章都牵扯到案子,案子有大有小,但有一个共同点,涉案人身份比较特殊。头一份奏折涉及到了樊陵的儿子樊兴,灵帝在位时樊陵名列三公,在旧朝官员中比较有影响力。刘协在长安建朝时,樊陵任太尉,与曹操关系不佳,后来被曹操抓住证据,以贪污受贿免职。樊兴比起樊陵,能力未必赶得上,捞钱却是一把好手,又与曹操化解旧怨,曹家串连世家时,樊兴表现得很活跃。上次涉曹案时,因为樊兴是后宫嫔妃樊璃儿的堂兄,相关部司将他的案子搁置下来,姜靖在奏折上批示:樊兴贪污数万金,安能因为皇亲而搁置?依律而办,该抄没家产就抄没家产,该杀头就杀头,该充军就充军。这份批示一点情面也没留,加上朱红的字迹,让人感觉有些不安。

    左丰再往下翻,却是涉及杨理的奏折。杨理出身弘农杨家,是杨修的堂弟,曾任洛阳武库副主事。前期倒曹时,杨修提前投靠姜靖,杨家因此免祸,杨理却因涉及倒卖武器被捕。姜靖在批示中写道:武库涉及军务,军务无小事。这次武器倒卖,案值达十余万金,牟利四万金有余。现共追回不足万金,其余的钱呢?是涉案人员隐匿未交?还是有余党未曾抓获?

第537章守天下更不容易() 
左丰知道杨家的厉害,杨家上任家主杨彪,曾任前朝三公,杨家是当世大族之一。杨修为的杨家人,原来算是曹家的人,杨修是个聪明人,及时改变阵营,免了这场大祸。杨家家大业大,杨修身为嫡系子孙,是现任族长,又自谓君子,是个清廉奉公的人。杨修清廉不代表杨家人都清廉,杨理也非政治因素牵扯,就是就事论事,手伸得太长,被捕入狱也是罪有应得。

    看着一份份措辞严厉的朱批,左丰不禁有些忐忑不安。姜靖监国时间不长,面对的虽然不是满目疮痍的乱状,但是帝国疆域太大,官吏中世家子弟不少,多有的现象。姜靖十分自信,手段狠辣,决心改革吏治,就要愤图强,毫不留情地下手。扳倒曹家,牵连三十七世家,这么多名门高第被抄家,早就有人在背后悄悄议论。作为中常侍,皇帝姜述的亲信,左丰怎样面对这位铁了心要整治吏治的太子?

    左丰今天看了姜靖的朱批,字字句句皆有理有据,写几行字简单,处理这些有背景的人,得罪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家甚至数家。左丰是姜述身近的亲近臣子,经常给皇帝起草文告和诏书,姜述出巡以前,曾经因吏治和贪贿横行而费过不少脑筋。但是姜述是个仁慈的君主,是位宽容的皇帝,在如何追讨亏欠或处理官员的手段上,姜述和姜靖绝不相同。姜述处理类似事件的批文,左丰至今记忆犹新,姜述的批示中,常可见到这样的话:“缓办此案,若无实据,不可随意捕人。不要追得太急。”或者:“依律判决,考虑此人曾有功于国,可减轻或免除刑责。”甚至有时会对涉案的熟人批示:“此人与朕熟悉,我已让内府补其亏空,可以赃款已还处理。”

    读完姜靖的批语,和姜述相差甚远,左丰不免有些恍若隔世。可是认真想一想,又觉得理所当然。姜述当年既要拓土,又要内治,大多数精力放在战争上,没有精力过多关注涉及内政的事务。为了保证对外作战的顺畅,处理涉案臣子时常常宽大为怀,相信官员们能够管理好自己。姜靖监国以后,基本已经没有外患,重点全部在内治上,深入其中调查以后,见吏治除了贪污,就是拉党结派,若不狠下心整治,杀一批贪官污吏,怎么能让帝国恢复正气?

    在姜靖批示的案件中,还有牵扯朋党之事的,从批语中可以看出,姜靖痛恨结党营私。“同族”、“同窗”、“同年”、“同乡”等等,很为姜靖忌讳。

    左丰知道姜述是一代明君。姜述在位之初,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军事拓展顺利,姜述称为千古一帝名不虚传。但是姜述手段偏软,狠不心杀人,导致现在吏治,贪风日炽,从诸系结党谋私,再到世家拉帮结派,慢慢地将大好江山侵蚀得变了模样。这种歪风斜气,如不狠狠刹住,展下去情况会更加严峻,姜靖下大力气整顿吏治,不是他愿意杀人抄家,而是时局逼得他不得不如此。

    左丰一边看着朱批,一边深深地思索,没注意姜靖来到他身边。姜靖亲切地问道:“中常侍,看完了吗?我的处置怎么样?”

    左丰正在深思中,闻言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答道:“回太子,我快看完了,太子这样处置,手段比陛下偏重,但在现在这个时局,却十分恰当。这一叠奏折文书,太子看得很仔细,不但做了记号,还详细写出这行行朱批,太子如此勤政,对自己未免苛刻了些。”

    姜靖苦笑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我怎敢不勤政?父皇才能胜我百倍,尚且每日操劳,我不敢有一点怠慢,怕松弛下来,问题压到最后,越来越难处理。你看了这些批语妥当吗?”

    左丰立起身来,将奏折送到姜靖案桌,整齐码好,道:“我觉得并无不当之处。”

    姜靖也转回案桌坐下,喝了一口茶,道:“我昨日让王诗寻来父皇以前的奏折,见其中很少有严厉之语。回想父皇出巡以前,国泰民安,一片太平景象,怎么我监国以后,一下子出来这许多问题?”

    左丰想了想,道:“太子天禀聪慧,刚毅过人,陛下之所以选殿下为储君,曾言老四刚勇不可夺志,未来承继大统,可以大刀阔斧,清除朝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