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平长叹一声,摇头道:“张宝兵败之时,召我等往援,被我拒之,如何势穷去投,恐其难以相容。”

    另一贼首付纪道:“闻姜述攻打琅琊有神人相助,我等战不能胜,若守又是孤城一座,不若弃了城池,再入东海。”

    又有一贼首敬江道:“便是想入东海,此时已晚,青州军从东面来,我等东撤,不是自投罗网吗?若固守城池,或可抵挡一时,若是出城野战,我等能比黄巾主力精锐吗?”

    任平道:“守不能守,退不能退,又无可投之处,已是绝路。”

    敬江道:“或可降之。”

    任平怒道:“杀弟夺地之仇,安能相忘?”

    敬江不再说话,众人多认为投降可为,但见任平语意坚决,无人敢开口言降。

    敬江又道:“既然四处无路,唯有准备厮杀。”

    任平拍案奋起道:“如今只能如此,诸人速去准备。”

    东海贼众也分山头,在大海上讨生活时,各贼首手下皆有人手,只是任平势大,奉其为首。如今已至绝境,众贼首从任平处出来,各自转着心思。

    姜述行至半途,忽有亲兵来报:“方才抓了两个奸细,说有机密事面见主公。”

    姜述闻言道:“将为首者带上来。”

    不一时,亲兵押了一人上来,姜述细看此人,年约二十出头,脸色黝黑,双手皆有厚茧,应该是穷苦人家出身,问道:“你是何人?”

    此人答道:“小的名叫何十一,来自下邳城,有机密事禀告侯爷。”

    姜述道:“左右皆我亲信,有话尽管说来。”

    何十一

    道:“小的原是渔民,因为生活饥寒无奈为贼,东海盗伙十余,因为任平势大,都奉任平为主,小的属于敬江手下。自大人攻下东海之后,任平会集众人商议,皆以为已至绝境。敬老大提出投降,任平以杀弟之仇拒之。如今城中人心惶惶,敬老大……敬江让我前来商议请降一事。”

    姜述道:“敬江意欲何为?”

    何十一道:“敬江与另一头目付纪把守西门,若大人来攻,两人可以献门相投。”

    姜述道:“有何条件?”

    何十一道:“只求大人饶了我等兄弟性命。”

    姜述道:“为恶者不可恕。”

    何十一道:“几位当家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吃不饱饭不得不为贼,往日只是劫些财物,轻易不伤人命。即使打下大城,也未杀过多少人。”

    姜述道:“破剡城之时,却闻邹炎手下为恶甚重。”

    何十一道:“诸位当家以邹炎最是心狠手辣,其手下也多是作恶多端之人。其余当家却非如此,即使任平也甚是爱惜名声,非杀戮很重之人。”

    姜述道:“既然如此,本官就依了。”

    何十一连忙叩首道:“谢大人恩典。”

    姜述又道:“今日信你,却不得不防你等诈降,欲将你扣在军中,如何?”

    何十一道:“自无不可,小的有伴当一人在外面,可让他回去报信。”

    姜述道:“你抬起头来。”

    姜述自与何后那次谈话后,也学会了观察别人的眼睛,还总结出不少规律,盯着看了一会,没发现什么异常,道:“不须扣押你了,你回去吧。我军安营以后,你再来联系。告诉敬江,此等机密事宜,知者欲少欲好,勿要喝酒误事。”

第86章 轻取下邳() 
何十一道:“小的知道了,小的告辞。”

    看着何十一走远,姜述问贾诩道:“文和以为此事可行否?”

    贾诩道:“此事合乎常规,依属下之见,可以为之。”

    青州军来到下邳城下扎营,姜述绕城看了一圈,见城墙高大厚实,比齐郡尚要坚固几分,若无内应,就得动用火药攻城,否则如此坚城即便攻下,也会损折许多士兵。

    当日夜间,何十一又秘密来到大营,道:“敬江依大人之意,未敢告诉他人,只与付纪两人商议。不知大人何时攻城?”

    姜述道:“今夜城中形势如何”

    何十一道:“众人皆以为大人初来,今夜不会攻城,因此吩咐手下今夜好好休息,明日打好精神守城。”

    姜述又问:“内城城门能打开吗?”

    何十一道:“下邳外城比内城坚固许多,防御重点皆在外城,内城只有少数兵丁把守。夜间任平亲信经常巡夜,内城门并不关闭,倘若进入外城以后快速抢门,会一击即破。”

    姜述道:“你回去与敬江说,就在今夜入城。三更时分伏兵到达城门附近,若是准备妥当,从城上往下连扔三个火把为号,随即打开城门即可。”

    何十一回到城中,寻敬江言明此事,敬江道:“是不是有些急了。”

    何十一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敬江道:“独力难支,得与付纪共同行事。”

    两人到了付纪府上,付纪见他们来得匆忙,问了缘由,道:“事已至此,我等只能尽力而为。现在分头通知心腹,待会到西城门会合。”

    敬江与何十一两人分头通知,急速赶到西城门时,付纪等众未到。敬江看约定时间将到,刚要让付十一往下扔火把,只见十余人沿城墙从南边巡查过来,近前看时,却是任平心腹应力。敬江问道:“应老大怎么到这边来了?”

    应力看清是敬江,道:“任老大今夜感觉眼皮直跳,担心发生什么事儿,让我来巡查一下城墙。敬老大还没有回去安歇?”

    敬江道:“担着西门防守重任,晚上睡不沉,溜达过来看看。”

    两人正说着话,付纪领着一群心腹过来,猛然看见应力在场,不由一愣。敬江不待他开言,道:“我睡不稳过来看看,刚巧碰到应老大巡城,想不到付老大也来了,今夜倒是热闹得很。”

    敬江说话时,应力忽然听到城外传来轻微的异响,借着月光看去,发现远方似有若隐若现的亮点,好像兵刃刃锋的反光,正要开口说话,只觉脖子一凉,原来敬江已将短刀架在他颈上。此时应力手下反应过来,待要上前,老大却被人控制,两帮人在城墙上对恃起来。

    正在这关键时刻,大道上巡街兵丁来到西门楼下,见城墙上聚着一大帮人,大声喝问道:“何人在上面?”

    敬江等人心中十分紧张,因为时间仓促,周围敬江、付纪心腹不足百人,西门兵丁虽是属下,但是关键时候,是否能用还在两说之间,若是此时应力喝破,只怕好事泡汤,下场未可预料。

    就在众人揪心之时,只听应力说道:“我乃应力,奉任老大命令巡视四门。”

    巡街头目听出是应力声音,知道他是任平心腹,当即放下心来,道:“原来是应老大,我等巡视至此,该往回走了。”

    这队兵丁渐渐去远,敬江众人这才放下心,应力道:“两位莫非要献城门?”

    敬江不敢放松,刀刃依然横在应力脖颈之处,答道:“不错,若是应老大不管此事,有功无过,此次也能躲过大劫。”

    应力笑道:“原有此意,奈无门路,若两位献城,我助两位一臂之力。”

    敬江一听大喜,当下众人合力,打出暗号,随即打开城门。赵云、典韦等领兵进城,迅速占据重要位置,敬江分派人手在前领路,各部有序往前突进。过了南街路口,冲击内城门时,为巡街兵丁发现,当下呼喝起来,城中顿时乱成一团。

    典韦一当先马,不理拦截兵丁,径直疾向内城门冲去。守门都伯见势不好,连忙呼喝部下关闭内城门。典韦见城门缓缓关闭,心中大急,狂喝一声,两手翻飞,挂于腰间的十支小戟片刻工夫全部射出。典韦小戟是绝招之一,出手向不虚发,门前应声倒下十位兵丁,非死即是重伤。

    值夜兵丁只有二十四五位,一下少了一半,余人虽未伤到,但被吓得头皮发麻,一位兵丁见典韦气势汹汹上来,吓得急往城中跑去。俗话说“一人逃命,合军受累”,他这一跑,其余兵丁不理都伯呼喝,大都随着此人往城内逃去。都伯身边只剩下四人,一齐用力去关城门。典韦此时离城门尚有二十余米,见城门将要合拢,将右手短戟往大门掷去。短戟全是铁制,自重二十五斤,被典韦全力掷出,击中城门发出咚的一声巨响,虽有数人使劲前推,还是一下震开米余口子。众人被震得一怔,回过神再欲关门之时,典韦手持左手短戟杀将过来,一下一个,连杀两人。剩余几人见势不妙,不管城门是否有失,先顾自家性命,各自抱头鼠窜。

    任平饭后眼皮直跳,无来由觉得心里发慌,前番安排应力前去巡城,这份不安的感觉却越发强烈,一直没有睡下,忽然听到外面呼喊鼓噪,当即爬将起来,披上兵甲,招呼亲兵上街。此时街上已是乱成一片,身着黑色甲衣、黄衫红裤的汉卒密密麻麻。任平一见不好,当下招呼亲兵回府,护着家眷往城北杀去。

    火光下看见一彪人马,为首者正是付纪,任平不由大喜,招呼付纪过来。这群人马将近,任平看清付纪身旁兵丁皆着黑甲,却是汉卒,立马意识到不对,未待付纪近前,招呼亲兵转而杀往城南。不一时又遇到一彪兵马,看清为首之人是应力,任平一向将应力视为亲信,不疑有他,招呼亲兵上前汇合。不料应力身后突然转出一位大将,策马上前一枪将任平挑落马下,正是张辽张文远建功。

    东海贼各分山头,此时乱成一团,又听说有献城内应,彼此间不敢信任,几乎没有组织起有威胁的抵抗。敬江、付纪、应力三人分头招降,不降者立即被杀,城中很快安静下来。

    夺得下邳本是好事,却与徐州刺史陶谦的地盘连接起来,夺了琅琊、东海却还罢了,下邳是徐州上郡,历来是徐州治所,若是陶谦来讨,却是不好不予。姜述闻知城中已安稳下来,与贾诩商议此事,贾诩笑道:“张梁与此

    接连,只须将此城让给张梁便是。”

    贾诩详细说出计策,姜述连称妙计。姜述让典韦等统兵暂时撤到城外,只留赵云占据西门一角。而授予敬江等人计策,让他带领部下佯为巷战,洗劫城中大户富豪。徐州乃富裕之地,富家大户甚众,千余人抢了一天方才洗劫个大概。

    听闻敬江回报得手,姜述命令诸军进城,敬江等佯装不敌,押着金银钱粮出城,往城外去寻典韦。姜述又命人打开仓库,将能送走的钱粮财物悄悄送出城外,让典韦引着五千兵马先行押回青州。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数日,陶谦闻知下邳恢复,领兵前来讨要。姜述此时已经布置妥当,将陶谦接进城中。陶谦字恭祖,丹杨人,年近五十,与历史记载不符,此人颇知兵事,黄巾之乱起,危急时出任徐州剌史,徐州西南皆赖其领兵平复。

    两人相见各自心生感叹,陶谦心想这姜家子如此少年,做得如此大事,不得不让人佩服。姜述心想史书实在忽悠人,这陶谦英气逼人,十分精干,怎是史书描写那般懦弱之人?

    在郡衙落座,陶谦道:“向闻昌邑侯英名,今复徐州三郡,皆赖侯爷之力。”

    姜述道:“大人莫要夸奖,我等皆赖陛下信赖,得以镇守一方,今天下扰乱,平乱本是该为之事。”

    陶谦道:“下邳是大汉著名上郡,吾自任徐州刺史,尚初次到此,心中却是感触颇深,惭愧得很。”

    姜述笑道:“下邳本属徐州之地,大人有话且请明言。”

    陶谦道:“下邳历来为徐州要郡,吾今前来,欲安排州军进城驻守,昌邑侯以为如何?”

    姜述道:“此应为之事。怎奈天下纷乱,圣上有旨,让吾出兵讨贼,今吾欲引军北上,奈何青州钱粮不继,不知大人能否给些钱粮。”

第87章 嫁祸姜述() 
陶谦苦笑道:“徐州残破,前番破贼,钱粮多赖大族相助,怎会有多余钱粮?”

    姜述道:“青州军恢复三郡,死伤无数,又耗费无数钱粮,倘若没有钱粮补充,如何向青州父老交待?如何行军?不然让部下征收大户钱粮如何?”

    陶谦忙道:“这万万使不得,如此一来,下邳便残破得难以恢复了。”

    姜述面露难色,道:“这钱粮不继,部下若是生乱,却待如何?”

    陶谦知道这是借口,但若不让青州军得些好处,想是不会让出下邳,东海、琅琊皆属下郡,又被青州占去,若是让出两郡钱粮,或能可行,沉思半晌,道:“倒有一个办法,未知行也不行。”

    姜述道:“请大人明言。”

    陶谦道:“徐州三郡皆赖青州军收复,若是不补些钱粮,我心中亦过意不去。但手中确实没有窘迫,将东海、琅琊两郡拨予青州如何?”

    姜述沉默半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