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第7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39战斗机中队的消息,找不到任何的线索,339战斗机中队,彻底消失了。

    芬兰北部,野战空军基地。

    芬兰的领土也处于高纬度地带,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基础建设,是相当的耗费资源和劳动力的,但是,当苏联人居然从北极圈内飞过来,绕道轰炸了德国腹地之后,帝国航空部门就密切关注起这片地区来了。

    既然苏联人能从北极过来,那么,美国人会不会从北极对面的加拿大一面过来?

    这是有可能的,虽然北极上空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但是都是在对流层的,在更高的平流层上,那就没有复杂的气流了,十分利于飞机的飞行。

    为了防备对面的美国的进攻,这里进行了迅速高效的作业,在原有的跑道基础上,进行了加宽和加长,比如长度达到了三千米,而且是硬化的跑道。

    德国的两个夜间战斗机中队,被部署到了这里,作为第一层的拦截网,同时,专门的防空雷达,也安装到了附近的山顶上。

    同时,在另一侧的机库内,还布置了一些相当新颖的战机。

    由于地处高纬度的严寒地带,而且芬兰本来就人烟稀少,所以,在这里部署的战斗机,几乎就没有被外界发现过。

    现在,基地的防空警报声响起,一名名的飞行员,迅速地从值班室里面冲出来,向着机库的方向而去。

    大队长沃尔特…诺沃特尼,快速跑上了自己的战机,这架银色的战机,和以往的完全不同。

    整个机体,都是流畅的圆柱体过度,后掠翼,上面的气泡型座舱,相当的显眼。

    如果第一眼看到它,绝对会被它的外形所吓倒,它没有螺旋桨,甚至根本就看不到发动机!

    如果是ME262,虽然没有螺旋桨,但是机翼两端吊挂着一个大家伙,很容易让人想到就是发动机,但是这款飞机,机翼上很平坦,什么都没有,从前到后,居然看不到发动机的地方!

    虽然机翼两侧下方挂着东西,但是那是一个流线型的,根本就不可能是发动机,它的形状像炸弹,但是绝对不是炸弹,体积太大了,它是额外的副油箱。

    当把机翼腾出来之后,也可以在机翼上挂载副油箱了,这样可以让飞机的航程更远。

    如果从前面看,可以发现前面是空的。

    不错,普通的飞机,机头都应该布置发动机和螺旋桨才对,发动机在机身两侧的,机头也应该是个流畅的圆锥,但是这款飞机,机头空空荡荡,可以望见里面很深的地方,看不清楚。

    这款飞机,就是梅塞施米特博士的最新杰作,在经过了ME262的技术积累之后,全新打造的喷气式战斗机!

    当梅塞施米特博士按照希瑞克元首的提示,彻底地推倒重来,采用和螺旋桨飞机不同的结构方案的时候,才发现了希瑞克元首的睿智,这绝对是最合适的布置方式!

    头部进气,机身上方为水泡形座舱,内置弹射座椅。飞行中气流在头部由进气道内的隔板分为左右两股。机翼位于机身中部靠前,后掠角35度,带4枚翼刀,翼下可挂两只副油箱或炸弹。

    机翼穿透机身,与进气道内的隔板共同作用,将进气气流分为四股。在机翼前缘内放有一定量的铅,以降低机翼对扭曲刚性的要求。

    通过前面的机头进气道,给后面的发动机提供推力,而发动机在最后,推力直接带动整个飞机飞行,困扰很久的过热问题,就这样简单解决了,也不会有偏航力矩的产生。

    这款飞机,在上个月才刚刚定型,就匆忙生产了一批,装备给了现在的第7战斗机联队第1飞行大队。

    这个飞行大队,以前就参加过ME262的改飞培训,所以很快就能飞这种先进的战斗机了!由于保密,这种飞机还是以ME262来编号的,但是在私下里,为了区别,大家就叫它暴风鸟。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起飞拦截() 
    在牵引车的牵引下,飞机来到了起飞线上,随着尾部的涡轮机传来的隆隆的轰鸣声,发动机被成功启动了。

    经过了两年多的攻关,希瑞克元首当初提出来的,寿命三百小时,推重比达到3,终于达到了。

    这完全得益于就在上个月,才突然从帝国材料部门传来的一个好消息,在一群材料专家的研制下,成功地冶炼出来了一种新的钛合金金属,耐温比以前提高了五十度。

    五十度听起来不高,现在燃烧室内的温度还不超过一千度,相比后世动辄一千五百度甚至一千七八的温度相比,还是相当低的,但是,已经是这个时代伟大的进步了,在耐热材料的研究上,德国的工程师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就这样,让发动机的性能前进了一大截,终于实现了希瑞克元首定出来的目标。

    同时,相比以前直接使用高标号的航空汽油相比,现在的喷气发动机,已经开始使用化工部门专门生产的航空煤油了,相比航空汽油,它对喷气机的适应性更好。

    这一切的变化,都预示着德国的喷气机技术,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如果说ME262还是个襁褓内的孩子的话,那现在的暴风鸟,终于可以站立起来行走,甚至可以一路小跑了。

    地勤人员仔细观察了尾焰的颜色,确定两台发动机都正常工作之后,沃尔特松开了刹车。

    右手柔和地加油门,马力全开,尾部的颜色变成了橘红色,涡轮机的声音通过隔音耳塞,进入了耳朵内部,嗡嗡作响。

    松开刹车,暴风鸟在跑道上快速地滑跑,当向后拉起操作杆来之后,它就轻松地飞起来了。

    一架,两架…

    整个飞行大队的24架喷气机,全部都起飞了,靠着地勤不懈的努力,他们的飞机保养状态相当不错。

    24架银白色的战机,在阳光的照耀下,变成一个个刺眼的亮点,在爬升到九千米的高度上的时候,就已经加速到了900公里每小时,当到达一万四千米的高度上的时候,速度已经超过了1000公里每小时。

    不错,在其他的螺旋桨飞机,在为突破700公里每小时而努力的时候,暴风鸟就已经突破了最大速度1000公里每小时的极限,刷新了航空记录!

    以前的Me262,受到机体外形和发动机推力的限制,最大速度就是。 公里每小时左右,而现在的暴风鸟,采用了推重比足足是以前3倍的发动机,获得这样的速度并不奇怪。

    这也是这款战机在研制出来之后,立刻就被部署到了芬兰的原因。

    与其说这是一款先进的战斗机,倒不如更确切地叫它为截击机,因为它拥有相当高的速度,可以在发现目标之后,用最短的时间赶到战场,如果有大批的轰炸机机群来临的时候,他们将是第一批赶到战场的。

    现在,从格林兰岛起飞的野马战斗机,才刚刚离开基地两三百公里,在北极圈内飞行,应该属于绝对安全的地区,为了减少油耗,他们还在高空飞行。

    他们还不知道美国已经在芬兰最北方布置了远程雷达,专门用来监测北极上空的情况,也不知道德国的拦截机群,飞行的速度之快,完全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由于技术的限制,只有大飞机才能够安装机载雷达,同时,米格…15这种机体结构,机头进气,导致根本就没有空间用来安置机载雷达。

    这也是不得已的。

    早期的飞机,都是机头进气的,到了后来,为了腾出机头来安装雷达,才使用了两侧进气和腹部进气这种新的布局方式。

    两侧进气,在转弯的时候会挡住一侧的进气口,而腹部进气,俯冲的时候会挡住,导致发动机推力不足,甚至有发生喘振的危险。

    只有机头进气的方式,才能满足各种机动动作的需求,在刚刚接触喷气机的时候,对进气道的设计才属于刚刚开始的情况下,最简单的才是最容易成功的。

    身后的两台喷气机依旧在发出轰鸣,沃尔特的隔音耳机里,传来地面引导站的声音:“注意,目标在你北方一百公里处,高度一万,速度六百,正在向东方飞行。请向右转十五度。”

    现在,目标机群在他们的正北,如果继续飞行的话,就会落后,向右转十五度,就可以正好和对方相遇,而且,还是在对方的后半球!

    “明白。”沃尔特在无线电里面,向着自己的部队下达命令:“注意,右转十五度,扔副油箱,准备战斗。”

    虽然在推重比和寿命上,都实现了希瑞克提出的数据要求,但是在耗油率上,依旧是居高不下的,作为一款战斗机,是不可能通过增加机体体积,增加油箱容量来增加飞机的航程的,这样会导致机动性的下降。

    所以,在执行拦截任务的时候,暴风鸟都会在两翼上携带两具副油箱。

    在起飞的时候,先使用副油箱的燃料,两具副油箱,每具都拥有600升的载油量,赶到战场上空的时候,副油箱的燃料刚刚消耗光,扔掉副油箱,降低了外面的阻力,战斗起来就更加流畅了。

    沃尔特的机翼下,两具银白色的副油箱晃晃悠悠地掉落下去,机体一轻,继续开始轻盈地转向加速了。

    24架战斗机,组成了一个大编队,在清澈的天空中飞行着。

    每一名飞行员,都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现在,有了地面引导,他们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目视搜索前方的敌人出现的目标空域了。

    “发现目标。”就在沃尔特还没有找到的时候,他后面跟着的僚机卡尔…斯诺尔,已经在无线电里面大声喊道:“大概五十公里,右下方!”

    现在,暴风鸟机群处于一万四千米左右的高度,而目标飞行的高度是一万米,他们算是绝对的居高临下。

    “发起攻击,双机编队,注意配合!不要放跑一个!”沃尔特大声喊道。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俯冲攻击() 
    在空战中,合适的编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来。

    很早就有空战的专家们注意到这一点,提出来了各种各样的编队方案,从四机编队,到三机编队等等。

    四机菱形编队,看起来好看,但是最后面那架,几乎没什么用,三机编队就逐渐吃香了。而随着飞机速度的越来越快,继续保持多架飞机的密集编队,已经是很困难的了,搞不好还会造成空中相撞,到了喷气机的时代,速度又进一步地提升了,这种情况下,只剩下双机编队一种最常见的方案了。

    长机攻击,僚机掩护,如果方位合适,僚机随时能转入攻击状态,这样双方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敌人,就是喷气机的最佳战术。

    虽然还有五十公里,但是以一千公里每小时飞行的战机来说,这仅仅是几分钟的事。

    两台容克斯公司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出咆哮一般的嘶鸣,航空燃油源源不断地通过油泵进入燃烧室,变成炽热的气体,推动战机前进,尾部的发动机带来了效率的最优化,24架银白色的战机,如同猛虎下山一样,向着美国的战机编队而去。

    这个时候,339战斗机中队,依旧在万米高空上平稳地飞行着,迈克尔少校看着自己的罗盘,再看看下面,在无线电里面喊道:“注意,在前方空域,准备转向,通过斯瓦尔巴群岛向南飞行,两分钟后转入超低空飞行状态。”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格陵兰岛东部,芬兰北部的一座群岛,按照计划,这里是他们的一个转折点。

    只要进入超低空,就不会有人能发现他们,他们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航线正确,不要飞错了方向。

    没有人向后看。

    这个时代的任何战机,几乎都没有后向的视野,哪怕就是野马战斗机,抬高了座舱,让飞行员的视野良好,对后面的观察依旧是徒劳的,属于绝对的盲区。

    可能很多人不会理解,但是飞机在制造的时候,就是如此,飞行员的后面是座椅,想要向后看,脖子得扭多少度?从小练杂技的还差不多。

    同时,没有人会费力向后看,在空中,如果想要向后看的话,那就直接推动操作杆,蹬方向舵,飞过去不就行了?

    就和飞机在空中减速一样,飞行中又没有刹车,但是飞行员只要拉起飞机来,机身竖起来,就可以利用空气阻力迅速地减速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

    现在,整个编队的飞行员,还沉浸在即将执行伟大的作战任务的兴奋中,尤其是,在脱离无线电接触之前,他们得到了后方的情报系统的确报,希瑞克已经在柏林机场,乘坐飞机起飞了!时间,航线,几乎是丝毫不差,和他们推断的完全一样。

    他们一定可以成功的!

    18架野马战斗机,在天空中散乱地排成一个大编队,黑压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