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第8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瑞克也是有种后怕的感觉,精心策划的行动方案,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前提条件才行。

    气象信息对于战争决策来说非常重要。沼泽前线的集团军何时发起进攻;海峡对岸的师团何时登陆;预计在下星期用铁路调动到另一条战线的部队会不会受暴风雪影响;某支护航队能不能利用坏天气的掩护穿越北冰洋……这些决策都需要可靠的远期天气预报作为参考。

    对格陵兰岛来说,天气就更加重要了,这里大部分的区域都是靠近北极的,北极的天气,是出名的多变,如果刮起十二级的大风来,浩浩荡荡的舰队都可能会被干掉,这就是天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一直延伸到离北极点几公里的地方。这里不存在领土争夺。而是争夺的是对情报的控制。

    从新地岛到格陵兰的这片北极地区是北半球气候的最大冷源,对赤道以北的西半球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几乎所有席卷北美大陆和欧洲的冷气旋都从这里产生的。

    如果用简单的说法来说,格陵兰的天气就是两天以后西欧和北大西洋的天气;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天气就是三天后欧洲大陆的天气。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阅读网址:

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木眼() 
    早在30年代,挪威就在偏远荒僻、气候恶劣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扬马延岛和熊岛设立了气象观测站。

    当德国横扫整个欧洲的时候,也很快就控制了挪威,从挪威起飞的德国空军飞机开始在挪威海和北冰洋上空执行气象侦测飞行。

    执行这个任务的是驻扎在特隆赫姆的第五气象大队,他们采用he…111和ju…88型,飞行高度为1000到3000米,每隔1个小时就降到海面高度,在返航前上升至6000米,从而搜集不同高度上的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信息。

    这些气象的获得,对整个欧洲的天气预报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格陵兰岛附近的气象条件,现在还是空白的。

    仅仅从冰岛起飞气象飞机,到格陵兰岛进行侦查,那也只是隔靴搔痒。而且,气象飞机还有被拦截的风险,不容易时时刻刻地搜集数据。

    必须要立刻派遣气象人员去格陵兰岛!

    在现在的这个时期里,为帝国尽忠的德意志公民太多了。

    德意志,即将成为世界的主宰,每一名德意志的公民,都像是以前的罗马人一样从内心里感觉到无比的骄傲,他们也愿意为了帝国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机舱内,冷风在嗖嗖地钻进来。

    这是一架德国军用的滑翔机,需要的时候,可以运载一辆黑豹2主战坦克,而现在,这种巨人滑翔机的长11米、宽3。15米、高3。32米的箱形货舱里,堆满了各种货物。

    就在滑翔机的前面的空间里,七名德意志人正在那里裹着大衣。最前面的那个人,胡子很长,此时,上面已经挂着冰碴了。

    “我们已经脱离了牵引机,会在二十分钟后到达目的地,以后,我们每天都是圣诞老人。”魏斯教授说道,他张开嘴之后,冷风就灌了进来。

    就在接到了任务之后,魏斯教授就毫不犹豫地从温暖舒适的柏林的公寓里面爬起来,带着全套的气象观察设备,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来到了柏林机场。

    在机场里,和两名负责保护他们的士兵汇合之后,就上了这架滑翔机,飞了几个小时,来到了这里。

    滑翔机里,魏斯教授是年龄最大的了,他的身体随着滑翔机在不断地颠簸着,他的身边,有四名他的学生,此时,这些学生们虽然都冻得跟孙子似的,脸上却是无比的兴奋。

    “早就想要来野外实习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回去之后,我的毕业论文就有了。”一名学生说道。

    “爱丽丝总说我不够男人,这次下去了,执行任务回来,爱丽丝肯定会对我另眼相看的。”

    这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相当的起劲,让寒冷的机舱里显得热闹起来。

    望着这些人,奥尔特的冷酷的眼睛里,也渐渐地带上了人的感情。

    两名随同过来的士兵,一名在前面驾驶滑翔机,另一名,就在机舱内,为了保护他们,两人都来自最精锐的狮鹫特种部队,都曾经在芬兰的冰天雪地里面进行过战斗,高寒地区的作战经验丰富。

    “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等到下去的时候,全身都要保护好,哪里露出来了,哪里就可能会被冻掉。”奥尔特向着他们说道。

    这可不是开玩笑,格陵兰岛是相当寒冷的,而他们要去的,还是格陵兰岛的最北部,那里的温度一直都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

    哪怕是露出鼻子来,在那里呆一晚上,第二天的时候,鼻子肯定就被冻掉了。

    听到了奥尔特的话,所有人都认真起来,将帽子戴好,前面的口罩,围巾,全部捂严实了,然后戴上了护目镜。

    “注意,我们即将降落。”前面的滑翔机驾驶员大声地喊道。

    巨人滑翔机敦厚的机体,带着优美的弧线,从天空中飘落,沿着格陵兰岛巨大的冰盖,向前继续滑行,滑行,接着,一只轮子和冰盖接触,又被弹了起来。

    “妈呀。”一名学生不由得惊叫起来,他已经脸色发白了。

    其他的人,也都不好受,只有奥尔特,一脸的平静,这些学生,到真正的战士,还差得远呢,不过,帝国需要的是他们的头脑,而不是让他们去前线打仗。

    这名学生在失口喊出来之后,就知道自己丢人了,于是抓住旁边的扶手,再也不说话了。

    第二次降落,弹起,一直到第三次,滑翔机才终于稳稳当当地降落下来,在冰盖上继续滑行了上百米,停了下来。

    “同学们,现在开始干活儿了!”魏斯教授喊道:“把我们的设备都搬出来!”

    之所以动用巨人滑翔机,就是因为有很大的运载量,他们需要各种气象观测仪器,无线电,以及几个月的补给。

    气象观测,必须要连续不断才行,这也是地面观测站的优势。

    现在,魏斯教授招呼着自己的学生,把滑翔机里面的气象仪器都拿出来,而在另一旁,奥尔特已经开始搭建帐篷了。

    在这冰天雪地里,帐篷并不是露宿的好场所,但是这是最快的方式。

    先搭建两个帐篷,能够在这里露营,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奥尔特会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搭建起一座冰房子来,就像是爱斯基摩人的那样。

    冷风,仿佛刀子一样,刮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哪怕是穿着厚厚的皮衣,还是能感觉到寒意,站在冰盖上,望着四周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初次来到这里的学生,几乎要欢呼起来了。

    这里是考验男人的地方,自己回去之后,就会变成男人了!

    “呼噜噜。”风速计被安装到位,上面的叶轮在飞快地转动着,一名男学生掏出笔来,艰难地记录起来。

    “同学们,我现在宣布,木眼极地科学考察站,正式建立起来了!”魏斯教授说道。

    他们这个气象小组的代号,叫做木眼,虽然是来到了格陵兰岛,但是这里到处都是不毛之地,根本就没有人能找到他们。

    甚至可以说,附近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除了他们,应该没有别人了。

    帐篷搭好了,奥尔特钻进帐篷里,开始摆弄起来了电报。

    “滴滴,滴滴滴。”很快,电报声就响起了。

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雪橇巡逻队() 
    格陵兰岛首府,总督府。

    36岁的总督艾斯克…布伦,正在静静地听着一旁的美国情报官的分析。

    当年,富有而弱小的丹麦,在德国人的攻击之下,当天就投降了。

    在阿马林堡宫的窗户底下,丹麦王家禁卫队的士兵用来复枪同德国人交了几次火,几乎就是唯一的抵抗了。格陵兰岛,是丹麦的领土。

    就在丹麦国土沦陷之后,格陵兰岛也面临着自己的选择。

    在丹麦投降后,英国很快就将冰岛和法罗群岛占领了,避免被德国人占了便宜,但是,格陵兰岛不同。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现在它的上面,有两万两千名的当地居民,只有有限的自卫武装,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格陵兰岛几乎就是不设防的状态。

    后来,当德国横扫整个欧洲大陆,连英国本身都面临着严重的入侵威胁。经过与副总督的协商,布伦决定求助于美国的保护。

    于是,在丹麦驻美公使亨里克…考夫曼的呼吁下,美国政府宣布门罗主义原则适用于格陵兰。美国决定在格陵兰首府戈特霍布开设领事馆,就这样,格林兰处于了美国的保护范围内。

    战争还在继续之中,形势对美国是越来越不妙,美国在格陵兰岛部署了一定的军事力量,尤其是航空兵,以格陵兰岛为跳板,奔袭欧洲。

    只可惜,这些行动没有遏制住局势的恶化,就现在来说,格陵兰岛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谁都知道,德国人的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入侵格陵兰岛。

    “我们在格陵兰岛的北部,发现了可疑的无线电信号。”美国情报官赫兹说道:“我们怀疑德国人已经派遣了一部分的气象人员,进入了格陵兰岛的北部。”

    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冰盖,根本就不适合人类活动,气温低,狂风大,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了无线电信号,肯定不是对方的大部队集结,只可能是气象人员在活动。

    “德国人开始搜集我们的气象信息了,说明这场战争就在眼前。”美国驻格林兰的领事潘菲尔德说道:“现在,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必须要发动起格林兰的男人来,为保卫格林兰而战斗。”

    究竟是像冰岛一样,被德国统治,还是继续高举自由的旗帜,为自由世界而战斗?格陵兰岛的居民,一定会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来的。

    当发现了无线电信号之后,美国方面就高度重视起来,频频派出侦察机,对北部地区进行侦查飞行,但是,由于极地特殊的气象条件,在空中观测地面是相当费劲的,他们根本就无法快速地找到目标。

    还得借助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居民帮忙。

    “我们要怎么做?”布伦总督问道。

    “我们希望可以把整个格陵兰岛上的成年男子全部动员起来。组成雪橇巡逻队,在整个格陵兰岛巡逻,搜查德国人的气象部队。”潘菲尔德说道。

    空中不容易找到,那就要靠地面上了,虽然这里的环境条件相当恶劣,但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人是能适应的,要是准备充分的话,他们在格陵兰岛的冰盖上搜索上千公里都没有问题。

    利用雪橇巡逻队,来搜索冰盖地区,找到目标,将目标清除掉。

    德国人是谨慎的,如果不能完美地掌握格陵兰岛的气象条件,就不可能发动对格陵兰岛的进攻,美国就会获得更多的缓冲时间。

    布伦总督没有犹豫:“好,那我立刻以总督的身份,向整个岛上的成年男子发表通告,希望他们能够自觉站出来。”

    整个岛上,只有九千名成年男子,但是,他们绝对是不会含糊的。

    (华东之雄好像发现了个规律,凡是这些寒冷地区的男人,都嗜酒,好斗,不知道对不对。)

    格陵兰岛东北部,斯科尔斯比海峡定居点。

    “在我们的岛屿上,出现了德国人,现在,我们需要把他们揪出来!”定居点里,负责人尼尔斯,扯着嗓子吼道。

    他不需要用喇叭,也不需要做其他的工作,这个小小的定居点里面,仅仅有27个人,其中26个都是猎人,加上一个给他们做饭的妇女。

    尼尔斯扯了一嗓子,顿时,从定居点的木房子里,三三两两的猎人们,就扛着自己的鱼叉出来了:“德国人上来了?”

    他们年龄不一,老的已经五十多岁,年轻的还不到二十岁,极地阳光的照射,让他们的皮肤有些发黑,虽然很冷,他们还都裸露着自己的脸上的皮肤,丝毫不怕会被冻伤。

    他们是这里古老的民族之一,因纽特人,他们的定居点距离格陵兰的首都努克有千里之遥,是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他们以捕猎海洋哺乳动物为生,过着狩猎的生活。夏季的时候划着皮艇,手握鱼叉,猎杀独角鲸,冬季则乘坐狗拉雪橇出行。

    孔武有力的胳膊,握着鱼叉,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愤怒:“那群家伙,居然敢过来?让我们去把他们找出来!”

    “来,到这里报名,我们分成三组,按照不同的区域搜索。”尼尔斯说道:“我们还需要几个人负责气象预报,会有美国人过来当无线电发报员。”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