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广陵密码-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啊——”

    战士们一声喊,象潮水一样,向敌人冲过去。

第339章 (2) 漫山遍野,处处烽火() 
牛半山这一百五十多生力军,突然加入战场,一下子就打乱了敌人的阵脚。

    他来的正是时候。

    敌人的队伍,摆成了三个梯次,在小炮机枪的掩护下,拼了性命,朝着山神庙前我军的阵地,潮水一般进攻,山坡上,倒下了一堆尸体,但是敌人在督战队的威逼下,死攻不退,山坡上象爬了一大群的蚂蚁。

    枪声,爆炸声,响成一个点,小小的山神庙前,已经被浓烟烈火给包围了。

    牛半山打仗,象他的性子一样,勇猛如火,当下大吼一声,把全队战士扇面摆开,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射击。

    “叭叭叭,怦怦怦,嘎嘎嘎——”

    步枪、机枪,手枪,一百多条枪的吼叫声,同时响起来,山坡下,象是刮起了一阵狂风。

    牛半山两只手,各举着一支驳壳枪,晃着门扇似的身板,冲在最前面,两只手枪轮番发射,“哒哒,哒哒哒”就象一挺机关枪。

    他手下这些战士,也全象一群小老虎一样,呐喊着,射击着,一阵风似的冲上去。

    敌人登时乱了。

    他们正在全力进攻山神庙前的八路军,注意力完全在山上。

    自己的身后,突然杀出一支劲旅,而且,火力那么猛烈,冲击那么凶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下被杀了个手忙脚乱。

    牛半山抄住的,恰好是敌人的后尾,乒乒乓乓一顿狠揍,杀得痛快无比,眼看着敌人被打得鬼哭狼嚎,东躲西藏,根本就来不及摆开阵势迎击。

    敌人的队形,乱了。

    首先,是敌人的小炮阵地,机枪阵地,被背后的牛半山一冲,登时垮下来,接着,他们的指挥部、督战队、后续梯队,全都乱了阵脚,一片怪叫,稀里哗啦地溃退下去。

    正往山头上冲锋的敌人,也傻了眼。

    他们本来在拼命朝山神庙前猛攻,却忽然被抄了后路。

    后面枪声大作,杀声震天,连指挥所带督战队,全都被打垮,霎时间,战场形势逆转。

    这就叫做“背后捅刀”。

    牛半山这一刀,捅得正是致命的时候。

    敌人傻了,慌了,退了,他们乱纷纷地再也顾不得进攻了,在山坡上乱跑乱窜。

    山神庙前阵地里的姜水生,如何肯放过这一机会?

    “冲啊——”他将驳壳枪一举。

    战士们从硝烟里,从烈火里,端着枪一声呐喊,冲出来。

    他们端起枪来,朝着坡上正在慌乱的敌人,一阵狠狠地扫射,一边呐喊,一边冲向前去。

    整个山头,喊杀声,枪声,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

    热焰腾腾,烟火熊熊,枪声呼啸,杀声震天。

    敌人队伍大乱。

    兵找不着官,官抓不着兵,一个个慌乱地乱跑乱撞,朝山下没命狂奔。

    他们下山的速度,比往上攻的速度快了数倍。

    有些敌人,绊倒了,跑跌了,从坡上滚落,连枪都滚丢了。

    坡上的乱石,被踩溜了,朝坡下乱滚,和逃跑的敌人撞在一起,更增添了混乱。

    “叭叭叭,”

    姜水生和石玉辉,指挥着队伍向前边追击,边开枪射击,不时有敌人惨叫着摔倒在坡上。

    山上乱,山下更乱。

    敌人里的核心战斗力,是鬼子,但是经过几番攻击,鬼子兵一直冲在队伍前面,残酷的战斗中,已经折损过半。

    其余的绝大部分兵力,全是伪军。

    伪军,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在战斗中,一点乱,全线乱,并且在逃跑的时候,“一呼百应”,“争先恐后”。

    “哗——”黄乎乎的伪军队伍,象惊了的兽群,慌乱地飞跑溃散。

    八路军趁乱猛追。

    牛半山迈着大步,两手抡枪,跑地队伍最前面,嘴里在怒吼,两条驳壳枪也在怒吼,一串串子弹,噼噼叭叭朝前喷出。

    “无常鬼来了——”

    这情景,足够骇人。

    敌人看见这个头大如斗,身似铁塔,眼如铜铃的大汉,象个黑旋风似的双手打枪,飞步杀过来,吓得“哇呀”乱叫,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全线溃退。

    姜水生带着队伍,冲下山来。

    他看见,敌人,已经逃散了。

    好几百黄色的军装,散在各个山路上、山坡上,没命溃逃,他们已经失去了指挥,失去了抵抗意志,只顾逃命了。

    姜水生不禁哈哈一笑。

    牛半山这个猛张飞,打仗就是这样,一股作气,劈头盖脸,重重一拳打出,往往让敌人难以招架。

    其实,此时,敌人的兵力,若是合起来,仍然胜过八路军近一倍。

    但是,兵,最怕失去信心,没有了魂的队伍,慌乱中的队伍,是没有战斗力的。

    这叫做“兵败如山倒”。

    姜水生把手一挥:“追,分散追击。”

    八路军战士,也散在了山野里,大家发挥了“各自为战”的特点和优势,分成数路,不需指挥,不需支援,分头追击,分头作战。

    这是八路军在艰苦环境中,练出来的技能。

    伪军队伍,失去指挥往往立刻垮掉。但是八路军不同,他们长期处在敌后,很多时候需要各自为战,小组作战,同上级指挥员失去联系,失去支援,是家常便饭。

    因此人人练出了独自作战的能力。

    分散突围,分散游击,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只要确定了集合点,那么,把他们撒出去,随便作战,是跑是打,都没问题,最后一集合,几乎一个不少。

    这一“分散追击”,立刻显出了八路军的优势。

    “杀啊——”

    “缴枪不杀——”

    不停有敌人举着手缴枪,不断有敌人惨叫着倒下。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逃跑的敌人,到处都是追击的八路军。

    处处烽火。

    姜水生和石玉辉,并肩跑在一起,也不用指挥队伍了,他们俩痛痛快快地挥着手枪,一边追击,一边捉俘虏。

    “老石,快,那里是敌人的指挥官,咱们俩快追。”

    石玉辉是个山里通,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和姜水生一起,朝前面一拨猥集在一起的敌人,紧紧追赶,那伙敌人,在鬼子兵的护卫下,拼命飞逃。

    “叭叭,”“怦怦,”

    枪声,在山野里凌乱地响着。

    敌人逃跑起来,速度也是奇快,姜水生和石玉辉一直追着敌人,到了县城附近。

    他们没有追上那伙鬼子护卫下的指挥官。

    不能再追了。

    前面是县城。

    姜水生发出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第340章 胜利() 
这一仗,大获全胜。

    突然袭击,两面夹攻,八路军凭着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突然的战术,把三四百敌人打得亡命奔逃。

    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例,在我军的抗战史上,比比皆是。

    姜水生和石玉辉,及时收拢兵力,开始撤退。

    敌人逃进县城,不能再追了。

    战士们背着缴获的枪支弹药,向后撤退,他们一路捡拾起丢落在山野里的武器,乐呵呵地收兵,这一阵摧枯拉朽般的追击,痛快无比,人人脸上洋溢着笑意。

    石玉辉对姜水生感慨地说:“很久没打这样痛快的胜仗了,这一仗,把敌人算是打蒙了不知道南宫大队长那边,怎么样了。”

    “放心吧,他们那边有狡猾的老阴阳,有焦神枪,还有大队长亲自带队,没问题。”

    最为兴奋的,是海北县大队的战士们。

    以前,他们兵力少,武器差,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总是处于被围捕,被追击的下风。

    现在,一鼓作气把敌人打回城里,痛快淋漓。大家对“猛金刚”似的牛半山,赞不绝口:

    “牛中队长简直就象巨灵神下凡,一声吼,就把敌人吓晕了。”

    “牛中队长两手打枪,真象个双枪巨无霸”

    大家嘻嘻哈哈,回到那座山神庙脚下的山包。

    山坡上,还冒着阵阵浓烟,枯草燃烧后的黑色坡坎,发着浓烈的焦糊味儿,横七竖八的敌人尸体,还躺倒在坡上坡下。

    大家忙着打扫战场。

    姜水生对石玉辉说:“石大队长,南宫仕大队长命令,把战斗里缴获的枪支,全都留给你们。”

    “太好了。”

    海北县的战士们,包括石玉辉在内,全都喜出望外。

    他们的武器装备,比蓝海县差远了,有些战士身上,只有一把大刀。

    这一仗,他们立刻“富裕”起来。

    山神庙前,被手榴弹与炮弹,炸得坑坑洼洼,一片狼藉。

    忽然有战士朝姜水生跑过来,“参谋长,庙里有可疑人。”

    “嗯?”

    姜水生愣了一下。

    打了半天仗,大家谁也没有注意这座破败不堪的山神庙。

    甚至,直到仗打完了,也没有到庙里去看一下。

    因为,这座山上的荒山孤庙,墙都塌了,被枯黄的野草快淹没了,寒冬腊月,有谁会呆在庙里?

    姜水生随着战士,跑进庙里。

    跨过残破的倒塌的院墙,趟过野草乱石,他们来到小庙唯一的正殿里。

    屋内,果然有两个人。

    这俩人,一老一少,老的约有六七十岁,穿着件磨光了毛的破羊皮袄,满面皱纹,一脸土色。小的,是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孩子。

    这大孩子脸色黝黑,神情紧张,手里拿着一把粪叉子,盯着走进屋来的八路军战士们。

    “别怕,”姜水生说道:“老乡,我们是八路军,不会伤害你们。”

    “哦,哦,八路军”老汉浑浊的老眼里,闪出兴奋的光彩。

    “你们怎么呆在这里?”

    那大孩子说:“从人圈里跑出来的,你们真是传说里打鬼子的八路军吗?”

    “对啊,刚才外面打仗,就是我们跟鬼子打仗真危险,幸亏你们没被炸弹炸着。”

    这一老一小都是破衣褴衫,面黄肌瘦,这是明显的营养不良,挨饿受冻的情状。

    石玉辉安慰他们说:“我们马上就把人圈给砸了,让老百姓都回家去,你们也很快可以回家了。”

    “真的吗?”那个少年扔掉粪叉子,惊喜地睁大了眼睛。

    “真的,八路军大部队过来了,我们就要跟鬼子算帐。”

    “打人圈?太好了,我带你们去,”那个少年欢呼雀跃,高兴地跳起来,“里面的乡亲们,都盼着回家呢。”

    “呵呵,”姜水生看着少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袁小胜,这是我师父。”

    “师父?”

    “对呀,我师父是木匠,我也是木匠。”

    原来,这不是一对祖孙俩,而是师徒俩。

    聊了几句,姜水生知道,袁小胜从小没了爹娘,跟着师父学木匠,师父也是个孤老头,这师徒俩其实也和祖孙俩差不多。他们被敌人赶到“人圈”里。

    人圈里面,木匠手艺没有用武之地,爷儿俩个既没有地种,又没有其他谋生之道,当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要不是乡亲们周济,早就饿死了。

    但是,长此下去,必然还是饿死。

    因此,袁小胜悄悄带着师父,在围墙上悄悄打开一个通道,趁着看守的伪军不注意,逃了出来。

    他们不敢回村,一路逃到这座小小的山野孤庙里,谁知道,正赶上八路军和鬼子兵打仗。

    也幸亏敌人并没有朝小庙发射炮弹,这一老一小,才算捡了条命。

    姜水生很高兴。

    袁小胜,还有牛半山带来的几个老百姓,都是从敌人的“定居点”里逃出来的,他们熟悉地形,可以带着八路军部队,前去进攻敌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和定居点里的老百姓,都互相认识。

    打仗的时候,若是老百姓能够从中配合,一起攻击敌人,那就更妙了。

    姜水生开始在心里策划“攻打定居点”的作战计划

    南宫仕、霍阴阳、焦顺,带着另一支八路军队伍,跟追击出城的伪军,打了一场乱仗,此时,战斗也已经结束了。

    伪军们在那条倒霉的鱼背路上吃尽了苦头,他们的指挥官还算聪明,“当机立断”不再和八路在复杂的山里纠缠,收兵退回县城。

    虽然受了损失,被打得灰头土脸,但是,总算是保持了完整队形建制,输得不算难看。

    比起另一股出城的“主力”,却是强得多了。

    南宫仕指挥着队伍追击一阵,看到敌人马不停蹄地退回县城,便不再追赶。

    他和姜水生一样,已经在策划着下一场战斗。

    那就是:打破敌人的“定居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