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辽寇杀人了。所有百姓瞬间沸腾起来。

    经过了东华门阅兵,京城百姓的心气也高了,不愿意受欺负,全都冲了上来。拳打脚踢,爹妈乱叫,双方就打了起来。

    等到巡城的士兵发现,招呼开封府的差役赶来,把两伙人分开,斗殴已经结束了。

    大宋这边,不知道有多少人受伤,不过辽国这边,一共12个人,有6个被打死,其中4个还是血肉模糊,连尸体都分不清了。活下来的6个也浑身是伤,奄奄一息。

    看到了这一幕,开封府的人脑瓜皮都炸开了,怕什么来什么,他们赶快上报知府欧阳修。醉翁得到了消息,脸都绿了。

    好不容易拿榷场把辽国人拴住了,胜券在握,怎么就出了这么档子事!要了老命了!

    欧阳修立刻赶到了事发地点,见到地上的暗红一片,真是要疯了,急忙让人全力抢救伤者,死者的尸骨血肉也都给收拾起来。

    欧阳修闭着眼睛,沉默好一会儿,他知道这事情坏了。死了人,还死得这么惨,想要压下去是绝对不可能了,只好赶快去禀报赵祯,商量对策。

    几乎就在爆发冲突的第一时间,京城各处都得到了消息,说是辽人行凶,欺压大宋商人,强买强卖不成,动手打人,将绸缎行老板打死。

    百姓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严惩凶徒,替百姓做主。从来都是和百姓站在一起的御史言官们也不甘示弱,立刻挥毫泼墨,用最激愤的文字,表达他们的愤怒心情。

    有人甚至扬言,辽国狼子野心,不值得相信,大宋应该立刻驱逐使者,关停榷场,采取贸易制裁,让辽国尝尝大宋的厉害。

    千言万语汇集到一起,一股强大的风潮已经刮了起来。

    ……

    “卑鄙,无耻!”

    曹佾陪着王宁安赶到了事发现场,他们来的时候,除了血迹,什么都没了,看那一滩滩暗色,还是让曹国舅胆战心惊,刚刚是发生了什么?辽国使团成员死了六个,大宋这边只损失了那个绸缎行的东家,巧,真是太巧了!

    莫非这就是文官集团的反扑吗?够狠,也够无耻!你们到底知不知道,大宋距离战胜辽国只有一步之遥。只要把辽国拉到和大宋同一水平线上,大宋凭着丰富的经验,就能轻松蹂躏辽国,你们的自私,坏了大事!

第216章 一线生机() 
王宁安看到了死人,就知道事情坏了,他急匆匆前往皇宫,到了宫门口,正好碰到了同样刚刚赶到的醉翁。

    王宁安几步冲上来,怒道:“怎么回事?开封府的差役为什么不跟着,为什么会出这种事情?”

    欧阳修是又羞又愤,同样怒吼道:“我怎么知道,开封府的人只负责在外面保护,陪同他们买东西的是礼部的人?”

    “那礼部呢,人呢?”

    “事发的时候,正巧吃坏了肚子,去厕所了。”

    王宁安眼睛都瞪裂了,怒吼道:“你信吗?”

    “老夫当然不信!”

    欧阳修气得猛挥拳头,“老夫不是三岁孩子,我当然不信可我不信又有什么用,人已经死了,现在要紧的是善后!”

    王宁安被吼得没了脾气,的确,要紧的是善后。

    宋辽两国,前后打了几十年,哪怕澶渊之盟以后,双方也是小的交锋不断,不说别人,光是王家,和辽国之间,就是血海深仇。

    长久积累的不信任,不会随随便便就消失。

    王宁安力推扩大贸易交流,他能说服赵祯,能驳倒几位相公,却没法说服天下百姓,也没法摆平那些脑袋跟榆木疙瘩儿一般的清流……同样的,辽国也是心高气傲,以上国自居,和大宋打交道,从来没有吃过亏,好不容易被逼着低了头,满心都是不痛快,一下子又死了人,他们能善罢甘休吗?

    一边是气势汹汹的辽国,一边是群情激愤的大宋官吏百姓,夹在了两座大山中间,王宁安简直有种灭顶之灾的感觉。

    “醉翁,这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能不能查清楚原因?”

    欧阳修越发惭愧,“二郎,据老夫所知,是辽人去绸缎庄买绸缎,1000贯的东西,只花了500贯,东家说他们是强买强卖,辽人的意思是东家出尔反尔,他们就打了起来,也不知道怎么闹得,就出了人命,那个东家和辽人都被打死了。”

    王宁安一听,顿时脑袋就大了,最怕的就是一笔糊涂账。

    如果辽国确实理亏,王宁安有把握压着辽国认错,如果是大宋这边出了奸商,赔礼道歉,多让出一点好处也就是了。

    麻烦的是说不清对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件事吵来吵去,结果就是无限延伸,把什么都牵连进去,刚刚达成的和谈就会功亏一篑。

    “醉翁,除了死去的人之外,还有谁知道当时的情况?”

    欧阳修说道:“辽国那边还有六个活着的使者,老夫正安排人抢救,这边就剩下几个伙计了。”

    “派人,赶快派人,把他们都保护起来,连同那一家绸缎行,把往来的账目,库存的丝绸,还有辽人买的那些全都控制起来,一笔一笔查,我就不信,找不出绸缎的来源!”

    以王宁安的判断,这事多半出在大宋这边,是有人故意给他上眼药。你不是要和辽国贸易吗,我们就弄一个强买强卖出来,让你这么交代?这招简直太狠了!

    欧阳修听完王宁安的话,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让手下人去传令。

    正在这时候,小太监跑出来,宣他们两个去面圣。

    王宁安和欧阳修急匆匆前往垂拱殿,他们赶到的时候,文彦博、富弼、庞籍,三司使宋庠,几位相公都已经到了。

    赵祯坐在御座上,脸色非常难看。

    王宁安抢先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当立刻清查绸缎行,弄清楚到底是谁理亏,还要彻查那些参与打架的人等,看看究竟是什么人,要存心破坏宋辽和谈!”

    赵祯微微苦笑,摇头道:“不必查了。”

    “为什么?”王宁安焦急之中,竟然都忘了礼数。

    赵祯也没怪他,而是缓缓道:“刚才传来了消息,说是那家绸缎行的内掌柜,听说丈夫死了,悲痛欲绝,就点着了房子,周围人员救援不及,此刻只怕已经是一片焦土了!”

    王宁安听到这话,顿时瞳孔充血,简直要疯了。

    毁尸灭迹,再烧一把火啊!

    可以想见,民间的舆论该何等沸腾!

    案子查不下去,辽国那边要交代,那些清流也不会善罢甘休,两方对撞,和谈成果自然变成牺牲品,再也无法挽回。

    王宁安偷眼看了看文彦博,这就是你出的招吗?真是够狠够辣够绝!

    仿佛感觉到了王宁安的注视,文彦博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老臣身为首相,坐视京中出现如此恶劣事宜,老臣有失察渎职之罪,恳请陛下罢免老臣的相位,也好给辽国,给天下一个交代。”

    文彦博竟然要辞相,他打得什么算盘,难道是知道做错了?

    王宁安稍微一闪念,就看到宋庠站了出来,慌忙摆手。

    “文相公,不可啊!这一次的事情,真相还未清楚,以我想来,大宋商人素来守法好客,倒是辽国人蛮横狂妄,不讲道理,错在辽国。即便百姓因为义愤,出手打死了几个辽使的随从,也不过是一点小错,如果因此就罢免了首相,让天下人怎么看?我大宋的脸面又放在哪里?”

    他这么一说,王宁安瞬间明白过来,文彦博和宋庠这是在唱双簧啊!

    果然,欧阳修怒斥道:“宋相公,那按你的意思,该如何处置?”

    “很简单,死了几个人吗,每人赔偿一千贯,伤者五百,除此之外,大宋不承担任何罪责。告诉辽国人,我大宋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们要想打仗,那就放马过来!”

    这位大嚷大叫,好像多勇敢似的。可是他忘了,在几天前,敢和辽使对骂的,只有王宁安一个!

    现在表现勇敢?有什么用?

    除了能毁了来之不易的和谈成果,别的用处都没有。

    可是经过宋庠和文彦博一唱一和,哪怕想要罢相都做不到了。事关两国的颜面,大宋这边退无可退。

    最妙的是前些日子,王宁安还是坚定的强硬派,校阅大军,示敌以力,嚷嚷着要和辽国大战到底。

    几天的功夫,就变成了主和的,拼命平息辽国怒火,这个转变未免也太大了?

    说来好笑,王宁安苦心造势,把文彦博等人逼到了墙角,弄出来一手东华门阅兵,把武人的威风打了出来。

    一转头,这帮文官开始主张对辽强硬,把王宁安又逼到了墙角上。

    要说起来,人家出招的狠辣阴险,绝对在王宁安之上,而且他们不顾一切,连宋辽的大局都能牺牲,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们要是把这个决心用在对付辽国人身上,那该多好!

    说他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一点也不冤枉。

    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就要看赵祯如何决断。

    其实赵祯也非常为难,从道理上讲,他当然倾向于王宁安这边,利用贸易武器,打败辽国,洗雪耻辱,重塑国威。

    不用说别的,历代王朝,就数大宋的版图最袖珍,身为天子,能不难受吗?

    老赵家的人,比起老刘家和老李家,都差了一大块儿,让后人怎么评说?

    赵祯是一万个同意,无奈,他虽然是皇帝,却没法独断专行。宋辽议和,开通榷场,整军经武,这一切都是王宁安主导的,他的背后是重新集结的将门力量。

    文和武,就好像两个争宠的妃子,原来武将地位高,几乎和皇帝分庭抗礼,俨然正宫皇后。

    至于文官,则是才貌双全,能言善辩,会讨皇帝欢心,终于,皇帝吧根基深厚的皇后给废掉,扶植贫寒出身的妃子坐上了皇后宝座。原来的皇后就不断被欺负,连妃子的地位都没了,弄来弄去,只怕宫女都不如。

    突然之间,落魄的皇后也重新获得宠幸,你说文官能不着急吗?

    深知自己所作所为,文官对武将的防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为此他们不惜牺牲一切,这就是眼前的局面。

    赵祯懂不懂,他懂,可赵祯有没有办法,没有!

    武将在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法撑起这个朝廷,要想天下不乱,还要看这些相公的。更何况宋辽斗了那么长时间,突然扩大贸易,弄得如胶似漆,不少人转不过弯儿。

    这不,那些言官疯狂上书,有人更是跑到了皇宫外面,义愤填膺,嚷嚷着汉贼不两立,逼着赵祯对辽国强硬。如果不改弦更张,就一头撞死,血溅午门!

    赵祯面临着有生以来,第二大难以抉择的题第一大是罢免范仲淹,推翻庆历新政。明明都是对的事情,却要含着泪废除,这个皇帝,当的是真难啊!

    赵祯想到了这里,他看了一眼王宁安,满心愧疚,小家伙为了大宋江山,可谓是殚精竭虑,拿出了如此妙策,可是朕却没法推行下去,真是愧对世人。

    虽然满心不愿意,可赵祯还是决定向文官们妥协,毕竟亿兆民生还都在他们肩上,相比之下,宋辽关系也是可以牺牲的!

    想到这里,赵祯缓缓道:“朕以为宋相公之言……”

    “陛下!”

    王宁安突然站出来,打断了赵祯的话。

    “王卿,你还有什么话说?”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宋辽和谈,来之不易,辽国方面,也是非常珍惜。此时不应该恶语相向,毁了大局。微臣愿意请旨,前往辽国馆驿,去和他们面谈,恳请陛下准许!”

第217章 天子之怒() 
赵祯听到王宁安的话,真是有些惊讶。

    “王卿,你以为此事还能挽回吗?”

    王宁安满脸苦笑,不想挽回也不行,他的一片心血不能荒废了。

    而且,而且王宁安不想当范仲淹第二!

    翻开赵祯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这个皇帝是很面的,早年被刘太后压着就不说了,好不容易亲政,想要有所作为,大刀阔斧,锐意进取,结果文官集体不配合,把什么公务都塞给了赵祯。

    起初小皇帝还宵衣旰食,不辞劳苦,以为自己苦点累点,天下就能好点,结果呢,忙活了几年,把身体累垮了,赵祯病了。

    这时候一帮言官跳出来了,他们煞有介事规劝赵祯,不要沉溺女色,不管国政,把身体都搞坏了,赵祯这个冤枉啊,简直没地方说去。

    从此之后,他学会了低头,开始任用“贤臣”,并且将天下交给这些人,让他们负责打理,自己专心一意做好皇帝就够了。

    可是这些“贤臣”并没有带来中兴盛世,反而弄出来西夏叛乱,赵祯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