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不由得想起了不久之前,东华门外,狄青带领着大军,领战旗出征,那个场面,狄青的激动,那是做不得假的。

    那些将士全都是大宋的好男儿,自己手里的利剑!

    他们会背叛自己吗?

    不会,绝对不会!

    “宋相公,朕信得过狄爱卿,你们也不该怀疑他,至于事突然,朕以为很快会有消息传来,静等就是。”

    宋庠万万没有料到,赵祯竟然站在了狄青这一边,实在是出乎预料。孙沔比狄青早下岭南几个月,算起来待了差不多一年时间。

    岭南吏治崩坏,军队毫无战斗力,这是宋庠早就知道的,不用说别的,光是每年从岭南送来的孝敬,都比其他地方多了三成。

    狄青拿下了孙沔,肖固这些人虽然不清楚内情,却隐约猜到岭南的盖子要掀开了,所以才不顾一切,给宋庠送来了六百里加急,想要抢先拿下狄青。

    宋庠也受了下面的好处,不得不冲在前面。

    他沉吟良久,长叹口气,”老臣有肺腑之言,要沥血上奏。”

    “讲吧。”赵祯有些不耐烦道。

    “陛下,想当年,太祖也是大周的忠臣,奈何形势所迫,不得不黄袍加身。臣并非疑心狄青之忠,奈何岭南局势复杂,不得不防。臣以为暂时解除狄青职务,派遣重臣南下,既是对大宋江山负责,也是保护狄青,免得失去朝廷的栋梁,臣之苦心,可鉴日月,还请陛下体察!”

    宋庠这番话说得掏心掏肺,自肺腑。

    可是听在贾昌朝的耳朵里,只有两个字:胡扯!

    但是你却没法否认,因为宋庠无耻地耍了个流氓。他抬出了赵匡胤的例子,身为赵家皇帝,总不能说老祖宗久怀篡位之心,不是忠臣良将,反而是蓄谋夺权的小人吧?

    不能这么说,就只能承认赵匡胤是被属下逼得,无路可走,黄袍加身,不得不为。

    既然赵匡胤如此,那其他的武将谁能比赵匡胤的道德水平还高?又如何抵挡黄袍加身的诱惑?

    这就是文官的可恶之处,也是他们的卑鄙所在!

    仗着祖训,他们可以肆无忌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皇帝拿他们还没辙。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基本上将死了赵祯,他甚至没法说信任狄青的话,因为你说了,就表明狄青能扛得住诱惑,人家就会问,既然狄青能,为什么赵匡胤不能?

    赵家篡位之举,也就不是无可奈何了,为了祖宗的脸面,赵祯没法开口。

    ……

    这招是真够狠辣可恶的,皇帝都没法说话,贾昌朝更不好说什么,只是他的眼睛来回转动,这话不是宋庠这个白痴能说得出来的。

    究竟是谁给他出的主意?

    是富弼?还是在野的那几个老东西?

    无论如何,这一次狄青可危险了,贾昌朝的后背冒汗,他脑袋快转动,既然挡不了,就应该争取主动。

    想到这里,贾昌朝站了出来,“陛下,既然如此,那臣愿意请旨,去岭南一趟,如果情况与肖固所奏不同,就让狄青继续统军,也免得干扰了平叛大局。”

    宋庠一愣,他没想到,姓贾的这么狠,居然要亲自去岭南,他一时也没了主意。

    赵祯低头沉思,许久,许久,也没有主意,从感情上,他是愿意相信狄青的,可文官这边的压力巨大,他又不能不有所怀疑。

    到底是该怎么处置,真是让人头疼啊!

    正在这时候,突然陈琳从外面慌慌张张跑了进来,老太监满头是汗。

    “启奏圣人,岭南急报。”

    赵祯急忙站起,赶快从陈琳手里接过来信件,上面用火漆封着口。凑到了近前一看,赵祯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这不是别人的封口,正是赵宗景的。

    当皇帝的,果然没有一个傻白甜,他把赵宗景派到了岭南,名义上是充军,许多人都以为是镀金,实际上,赵宗景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充当密探,给赵祯通风报信。

    别人不相信,自己的侄子总没有问题吧。

    谁都可能对赵宋江山不利,唯独赵宗景他不会自掘坟墓。

    果然在关键时刻,拿到了他的密报,赵祯欣喜不已,急忙拆开。

    赵宗景这家伙不论文武,都是半吊子,赵家人普遍文化素质极高,飞白体写得出神入化,唯独他是个异类,狗爬的字体比起王宁安还糟糕,干巴巴的文字,能把人噎死。

    赵祯皱着眉头,强忍着看下去。

    可看了没几行字,赵祯就怒了。

    他是真的怒了,赵宗景汇报了几件事情,先就是孙沔要杀数百名士兵,然后王宁安和狄青阻止了。还有,赵宗景问了许多百姓,汇报了邕州失守的真相,此前徐镛,还有孙沔,肖固等人,上奏的情况全都是假的。

    真正为国殉难的将士成了罪人,丢城弃地的反而成了功臣。

    “颠倒黑白,蒙蔽圣听,岭南的官员都要干什么?”

    赵祯大声咆哮起来,他忍了一肚子的怒火,终于喷出来,“宋庠,都半年多了,朕连叛乱的真相都不知道,你们到底要欺骗朕到什么时候?”

    宋庠被问得傻了,怎么急转直下,冲着自己来了。

    “陛下,臣绝对没有欺瞒陛下,恳请陛下不要相信狄青等人的一面之词,他们才是欺君罔上啊!”

    情急之下,宋庠还以为是狄青送来的急报,哪里想到会是那个谁也看不上眼的赵宗景!

    他这话一出,赵祯的火气全都找到了出口。

    “临阵杀我将士,动辄几百人,你们把大宋的兵丁当成了什么?草芥吗?还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宋,你们就不怕把将士逼反了吗?如此官员,简直丧心病狂,无可救药!”

    赵祯破口大骂,正在这时候,欧阳修也来了,他捧着岭南最新送来的审讯结果,黑着脸请求面圣……8

第247章 真正放权() 
“启奏陛下,老臣手上有岭南送来的急报。”

    又是一份急报,大殿上的几个人都愣了,这岭南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怎么一份接着一份的急报?

    “永叔,是谁送来的急报?”

    “是狄青还有王宁安联名送来的急报,有关岭南的最新案情。”

    一旁的宋庠刚刚被骂得羞愧难当,迫切需要反击,听到送来急报,竟然质疑道:“身为一方大员,狄青送急报,应该送到政事堂,或者直接送到陛下手里,送给你开封知府算什么,还懂不懂规矩?”

    欧阳修淡淡一笑,“宋相公,狄青他们不敢送给政事堂,其中自然有厉害牵连,让下官直接转呈陛下,有什么不妥?”

    赵祯懒得搭理宋庠,他更关心到底是什么案子,能然后狄青都不按规矩办事了。

    “永叔,快把急报给朕。”

    “遵旨。”

    欧阳修将厚厚的一摞东西交到了陈琳手里,老太监转呈赵祯。

    在龙书案上展开,赵祯仔细观看,没有多大一会儿,皇帝的呼吸就急促了,拳头也不自觉攥了起来。

    宋庠本能感到不妙,却不知道如何应付,惶恐不安,他心里暗骂富弼,那家伙也太狡猾了,他竟然没来,这不是摆明了要让自己好看吗?

    宋庠惶恐不安,贾昌朝反倒是得意洋洋,止不住暗喜,没想到冒险保狄青,竟然成功了,看样子是有人要倒霉了,只是会牵连到谁,他还没把握,只能偷偷看欧阳修,谁知欧阳修只是低着头,别说一言不发,就连一点表情都没有。

    丫丫的,这个大炮仗也学会沉默了,真是够离谱的!

    要说起欧阳修,他此刻的心也是乱成了一团麻。岭南一触即溃,以他的了解,知道肯定是烂了,坏了,不堪闻问了只是欧阳修怎么也料不到,实际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一万倍!

    一个堂堂的大宋知府,朝廷命官,竟然贪赃枉法,还给叛军当起了眼线,通风报信,不打败仗才怪呢!

    而随后徐镛又供认了许多事情,他为了活命,给安抚使孙沔送了500两黄金,给转运使肖固送了300两黄金。

    最扯的是这些黄金竟然是侬智高给他的!

    假如当初不能官吏昏聩,压下来侬智高的内附请求,根本就不会叛乱,相反,侬智高已经答应大宋,只要接受内附,就献上黄金千两,以后每年还要进贡。

    结果仅仅因为担心麻烦,就把这事给推了,推来推去,推出了天大的乱子。

    要不怎么说,现实永远比小说来的精彩,作者一个人的脑洞再大,也大不过一群人。说起来,这一群人多数都通过了科举考试,几乎没有笨蛋,结果呢,一群聪明人,弄出了最愚蠢的结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归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推诿卸责,利令智昏!!!

    ……

    过了许久,赵祯终于放下了供状,揉了揉眼睛,奇怪的是这么荒唐的事情,赵祯竟然没有发飙,比起刚刚还要平静。

    “宋相公,贾爱卿,你们退下吧。”

    这两位一听,好似同时遭到了电击,只是宋庠是被吓得,而贾昌朝则是兴奋的。

    同为朝廷重臣,赵祯的称呼上却并不相同,圣心如此,已经昭然若揭。宋庠都不知道迈得哪一条腿,离开了垂拱殿,失魂落魄,不知道有什么命运等着他。

    大殿之中,只剩下赵祯和欧阳修两个,沉默了许久,赵祯突然苦笑了一声。

    “永叔,你知道朕想起了什么?”

    “臣不知。”欧阳修老实回答。

    “哈哈哈,朕想起了王二郎那次说过的话啊。”赵祯从座位上站起来,负手而立,十分感叹,“先有李林甫、杨国忠,后有安禄山、史思明!”

    赵祯突然用力拍着桌案,大声咆哮道:“都是岭南的那帮官吏,从上到下,全都烂透了,他们拿着朕的俸禄,啃着百姓的民脂民膏。朕总以为人心是肉长的,朕如此厚待臣下,就算有一二奸佞之徒,也会体察朕的苦心,做事的时候,哪怕七分想着自己,也留着三分想朝廷。可朕错了,大错特错了!有些人,他根本就没心不,是狼心狗肺!一个个只知道贪得无厌,半点不愿意承担责任,愣是拖延出了祸及岭南的叛乱,大宋江山的根基差点动摇了,如此佞臣,朕要不杀了他们,妄为天子!无颜面对岭南的百姓!”

    能让一个雍容大度,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说出这等话,岭南之乱,实在是让赵祯扎心,让他失望透顶。

    “永叔,你怎么看?”

    问到了欧阳修,难得醉翁不醉了。

    “陛下,请容老臣为岭南的官员开脱两句。”

    “怎么,你也要保全那帮畜生?”

    “非也,陛下,岭南涉案官吏,无论怎么处置,都是罪有应得。只是老臣想说,历朝历代,都把岭南视作烟瘴之地,罪犯发配过去,有罪的臣子贬过去,说句过分的话,岭南就是我大宋的垃圾场。世风如此,岭南的官吏无过既是功,哪有半分为国之心,遇到了事情,能躲就躲,有好处能贪就贪!百十年来,积弊重重,如此下来,不成乱子就怪了。侬智高叛乱恰逢其时,也是咎由自取。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是重新思考,该如何治理岭南,且不可像以往那样,继续忽视下去。臣听闻侬智高叛乱背后,有交趾的黑手,也有大理掺和,这两国未尝不想利用侬智高,试探我大宋虚实,陛下不可不防。”

    欧阳修的这番话,堪称老诚谋国,赵祯听得频频点头,愤怒是没用的,关键是解决问题。

    而且一个侬智高,5000人马,就把岭南搅得大乱,如果狄青大军班师回朝,交趾和大理会不会趁机攻打岭南?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莫非还要举兵南下,收拾残局吗?

    赵祯在大殿之中,走来走去。

    “广南东西路的吏治已经崩坏,不可收拾,必须从上到下,全面撤换,挑选和当地没有瓜葛的干吏南下,大刀阔斧,整顿岭南。在选拔出合适官员之前,就只能将岭南大权都交给狄青,对了,还有王宁安那小子诡诈,满肚子主意,有他配合狄青,正好是以正和,以奇胜,再好不过了。”

    欧阳修没谈具体的事情,其实老先生也是为难。

    他是六艺出身的人,替自己人说好话,实在是有些难为情,好在赵祯说了,欧阳修长出了口气。

    “陛下,既然如此,臣倒是想推荐一个人。”

    “讲。”

    “韩绛!”欧阳修道:“韩大人出身名门,是河北的大族,和岭南那些人的关系不大,他办事干练,通晓刑狱,让他去收拾岭南的残局,再好不过了。”

    赵祯稍微思量下,就立刻同意了。

    在皇帝的授意之下,立刻草拟圣旨,调整岭南的班子。

    宋庠在赵祯那吃了瘪子,哪有勇气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