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奏陛下,交趾的情况有些复杂,容微臣慢慢道来。”

    王宁安向赵祯滔滔不断,讲了起来……交趾别看建国了,也有了皇帝,建立起官僚体系,其实真正说了算的还是地方豪强。

    说是豪强都小觑了人家,分明就是诸侯,土皇帝!

    眼下交趾国内共分成三大势力,分别是李氏、陈氏、黎氏。

    其实稍微熟悉交趾的历史,这三个姓氏就不会陌生,他们相继创立王朝,统治了交趾数百年之久。

    李氏的地盘主要分布在升龙府周围,也是这次被王宁安荼毒最惨的地方、黎氏则占据北方,拥有的土地面积最大,实力最强。

    陈氏处在南方,实力比起李氏和黎氏都差了一些。而且陈氏并非交趾的土著,他们祖上是从中国迁过去的,因此对中原王朝十分亲近。

    弄清楚了交趾的势力分布,对于李日尊的反常举动就一目了然了。

    王宁安一下子灭了李氏七八成的实力,升龙府毁于一旦。按照人之常情,李日尊当然要恨王宁安。可问题是王宁安在大宋,他拿王宁安一点办法没有。相反,原本就实力雄厚的黎氏想要趁机夺权。

    李朝的宗室迫切需要自救,他们就找到了陈氏的当家人陈翕。

    陈翕简单分析了一下局面,原本三足鼎立,如今李氏损失惨重,再让黎氏抢走皇位,他们陈氏的下场绝对不会好。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陈氏必须和李氏结盟,可是光靠他们两个,还差得很远,那就要借助外力,而近在咫尺的大宋就是最好的选择。

    陈翕对李日尊说道:“历年以来,进犯大宋边疆,杀戮大宋子民的都是黎氏人马,他们惹怒了天朝。大宋才把怒火发泄到了世子的身上,真正害死先帝的是黎氏才对!世子应当立刻前往大宋,把事情说明白,请求天兵出事,灭了黎氏,恢复交趾的安宁!”

    这就是李日尊跑到大宋的原因,赵祯听完之后,颔首道:“原来如此,那王卿你以为该如何处置交趾的事情,要不要出兵灭了黎氏?”

第256章 赵祯的强者之心() 
诚然,面前攻击交趾,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顺利的话,拓土千里,增加几个州府,几十个县一个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大宋糟糕的经济状况,还有满朝的掣肘,使得王宁安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用最小的投入,拿到最丰厚的回报。不然一旦失败了,他承受不起,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势力也会因为他的鲁莽,损失殆尽。

    所以别看王宁安表面上把势头弄得很猛,排场很大,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他非常保守小心。当然他的保守和文官们的守旧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用很小的力气,也能办成很大很大的事情,关键是怎么用好手里的筹码,这一点王宁安信心十足!

    “陛下,臣以为此时不但不能对黎氏下手,相反还应该想办法把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有所准备。”

    “什么?”

    赵祯听到这里,也吓了一跳,不由得说道:“这,这未免太不妥当了吧?”好吧,他本打算说缺德来的。

    李日尊跑到大宋表演忠心,大宋最多不帮忙也就是了,怎么还能背后插人家一刀,这要是传了出去,可怎么做人啊?

    不得不说,哪怕是赵祯,还存在着许多以德服人的念头,礼仪之邦,不能干这么没品的事情。

    稍微思量,赵祯又发觉出卖李氏,对大宋也不好。

    “黎氏实力强大,如果他们趁机灭了李氏和陈氏,一统交趾,必定会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我们不能养虎为患!”

    王宁安笑道:“陛下圣明,正因为如此,臣才以为更应该通报黎氏。”

    赵祯把脸一沉,“王卿,朕不想听你兜圈子,赶快说,你是怎么打算的?”

    王宁安满脸钦佩,“陛下睿智,微臣的小心思是瞒不过陛下的,我打算……”

    ……

    李日尊是李佛玛的三子,算是众多皇子当中很有才华的一个,王宁安提议册封李日尊为交趾国王,然后给李日尊一道旨意,准许双方通商贸易,而且这个贸易范围不只是交趾,包括大理和占婆在内。

    赵祯对西南的情况不太熟悉,他让人找来了地图,仔细研究。

    大理物产丰富,十分富庶,却苦无出海口,北边的蜀道南行,最好的通商方向就是向东,通过交趾出海。

    偏偏大理之前二十万人马攻击交趾,又惨遭失败,眼下的大理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十分痛苦,没有出路。

    如果给了李日尊通商的权力,他为了对抗强大的黎氏,肯定要拉上大理,并且开放海港,作为两国共同的商路。

    黎氏虽然强大,可是一旦大理介入,他们就肯定会处在弱势。

    赵祯思量半天,终于明白了王宁安的思路。

    “你把消息通知黎氏,是给他们一个念想,以为大宋会拉他们一把?”

    王宁安颔首,“其实也不是不可以。黎氏的地盘和大宋接壤,要想西南边境安宁,收回失去的土地,就必须摆平黎氏。眼下大宋还没有在十万大山之中作战的能力,只能耍一些手段,给点甜头,而且在黎氏的地盘上,还有两样东西,微臣志在必得。”

    “什么?”赵祯好奇道。

    “铜和铁!”

    王宁安老实答道,他上辈子看过一些资料,这次南下,也花了一些功夫,他发现交趾北部绝对是一个大宝库。

    这里有两项最重要的资源,偏巧还都处在老街,首先是铁矿,这里有储量丰富的针铁矿,平均含铁量在百分之43到百分之55之间,个别地段,甚至能达到惊人的百分之87,品味之高,简直令人咋舌。

    有好的铁矿,才能炼出好钢,有了好钢,就能造出精良的武器,这个浅显的道理,不用王宁安讲,赵祯也能明白。

    更要命的是这里还有铜矿,王宁安看过后世的新闻,老街拥有1。2亿吨铜储量,其中一个铜矿就有5600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哪怕只开采百分之一,也能缓解大宋要命的钱荒。

    赵祯听完了王宁安的介绍,再也没法淡定了,他甚至想直接出兵,把交趾拿下来,铜铁的巨大利益,让这位仁慈的帝王彻底撕破了脸皮,什么仁义礼智,都滚一边去先!

    把这块肥肉拿到手里才是真的!

    相比王宁安,赵祯被“钱荒”两个字折磨了好几十年,看到这两个字都要吐了。大宋上下为了解决钱荒,想出了无数的办法,铁钱发行了,交子也弄出来了,可无论怎么折腾,就是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严重缺乏货币,已经成为勒住大宋脖子的绳索,赵祯太想挣脱了!

    “王卿,朕要动兵!无论如何,朕也要打下交趾!”赵祯眼中的疯狂和炽热让王宁安吓了一跳。

    “别,千万别!”

    王宁安连忙摆手,“陛下,臣有更好的办法,不动一刀一剑,就能把铜铁拿到手。”

    “你打算怎么办?”

    “我们名义上扶持李氏和大理,形成对黎氏的全面压力,然后再暗中与黎氏通商,为了抗衡李氏,黎氏肯定会开发铜铁矿,与大宋扩大商贸,这样我们就能借助黎氏之手,不费吹灰之力,达到目的。”

    赵祯想了想,说道:“不好,王卿,你算过没有,一个小小的黎氏能消费多少商品,通过正常贸易,几时能积累足够的铜,大宋的钱荒一日甚过一日,我们等不起!”

    “陛下,等不起也要等!”王宁安并不打算妥协,他慎重道:“交趾就像是一锅汤,骨头和调料都扔进去了,要想让汤出味,必须文火慢炖,一点也不能着急!据臣所知,眼下老街的铜铁矿还都没怎么开发,是一片荒蛮之地,虫蛇遍地,虎豹成群。不了解地形,不熟悉气候,贸然出击,不但难以收到效果,还会损兵折将。”

    “微臣以为可以内外夹攻,软硬兼施,利用黎氏的人力和财力,把矿开发出来,然后我们再出兵摘桃子也不迟,陛下一定要有耐心!”

    见赵祯还有些遗憾,王宁安继续道:“陛下,交趾的铜矿尚需要时间,可大理的铜矿已经是瓜熟蒂落,只等着我们去拿了。”

    终于赵祯又来了兴趣,“王卿,你又有什么打算?”

    “陛下,局已经布好了,只要我们肯通商,李日尊和大理方面早就垂涎大宋的货物,他们会手捧着铜送过来,再加上黎氏这边,每年供应千万斤铜矿,不成问题。”

    “啊?”赵祯张大了嘴巴,惊骇道:“会有那么多?”

    三司那边反复估算过,目前大宋每年的货币缺口在500万贯左右。千万斤铜矿大约能制成150万贯铜钱,有人要问了,不还缺350万贯吗?

    要问这话的人,肯定没学过经济学,货币不但要计算数量,还要计算流通速度,假如每年一贯钱能平均流通三次,150万贯就能当450万贯用。

    换句话说,只要经济运行正常,这一千万斤铜就能解了大宋的钱荒。

    当然了,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货币供给充裕,经济还会发展更快,王宁安早就见识了大宋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或许要不了三五年,需要的货币就是300万贯,500万贯,甚至1000万贯,那时候需要的铜矿就是几亿斤之多。

    不过不要紧,王宁安有信心,只要打通了商路,就好像通了任督二脉,大宋国力倍增,保护稳定的铜矿来源,一点问题没有。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王卿,这么多的铜,究竟要从哪里运到汴京,是走蜀地,还是走广西?”

    “都不走,这两条路都艰难重重,要想修路,不但耗费巨大,而且运量太小。微臣以为要走交趾的红河,靠着河海联运,把铜矿运送到大宋,最为省力,而且一艘大船,顶得上几万头牛马之力,最好不过了。”

    “这样的话,可都在交趾人的手里啊!朕担心他们觉察到大宋的谋算,会出尔反尔,切断铜矿供应,如之奈何?”

    “所以大宋需要扩充水师,要拥有强大的威慑力量,如果他们敢切断大宋的铜矿,大宋就能灭了他们的国,毁了他们的家,绝了他们的种儿!”

    王宁安这话说的掷地有声,气势十足。

    赵祯迟疑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欣慰开怀。

    好,要的就是这个气势!

    朝堂上的那些文官怕事守旧,一点进取心都没有,时间久了,赵祯也难免染上了这个毛病。

    仔细一想,有什么可担心的,区区蛮夷小国,敢打大宋的主意,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那些文官最让赵祯失望的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强者之心,没有勇气,没有骨头,有的那点聪明才智还都用在了内斗上面!

    这就是他欣赏王宁安的地方,对了,还有自己的侄子赵宗景!

    “王卿,陪朕去这个傻小子家看看吧。”

    赵宗景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惊讶道:“陛下要去臣家里?”

    “嗯,听说你媳妇生了,孩子都快满月了,朕这个叔祖还没看过孩子呢。”赵祯笑道:“陪朕去看看,顺便让朕也见识下,是谁把你小子迷得连王爵都不要了。”

    天啊,赵祯这是要承认澜儿了,总算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赵宗景欢喜得什么似的,可是这丫的脑子也不知道装了什么,竟然板着脸,纠正道:“官家,臣和澜儿是真心相爱,相守一生,她可没有迷惑臣!”

第257章 将门齐聚() 
皇帝要来,赵宗景要提前准备,他告辞回家准备……赵宗景离京之前,就请求赵祯,要赐婚,给澜儿一个名分。

    赵祯也点头了,不过事到临头,赵祯又改变了主意,他只是恢复了赵宗景济阴郡王的爵位,然后又下了一道旨意,册封澜儿为王妃,至于其他的事情,赵祯都没有答应,弄得赵宗景很郁闷。

    倒是赵允弼看得明白,点指着赵宗景的脑门,“傻小子,你长点心眼吧!圣人这是保护你!”

    “保护我?”赵宗景大惑不解。

    赵允弼叹口气,“你若是非要大操大办,弄得人尽皆知,朝堂上的那些相公,还有御史言官,他们能容得下你吗?”

    赵宗景还是不解,“我结婚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赵允弼气得在地上转了三四圈,他都不知道说什么。

    “你个傻小子,你还不知道啊,这段时间,有不少人和为父通气。”

    赵宗景傻乎乎道:“爹,你不是吹牛皮吧,我怎么听说好多人找你的麻烦?”

    “唉,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笨的东西!”赵允弼气得只能摊牌,“蠢子,我那么说,不是为了留点回旋余地吗!正好你回来了,为父也就把话挑明了,有人要拱你进东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