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宁安越想越高兴,他哼着小曲,回到了住处,立刻着手拉拢盟友,分配股份,权衡妥当,看看谁能加入皇家银行,享受这场饕餮盛宴。

    王宁安在谋划着,那边离了皇宫,王尧臣和唐介一起找到了富弼,两个人脸色都不好看,尤其是唐介,更是跟锅底似的。

    没等落座就说道:“富相公,你怎么能把国家大事,轻易交给王宁安,这不是乱来吗?”

    富弼两手一摊,“老夫有什么办法,陛下信任他,贾昌朝又是那个模样,老夫就算硬抗,也扛不住啊!”

    王尧臣哀叹道:“千难万难,富相公最难,王宁安实在是太可恶了,他若是把银行办砸了,大宋都要跟着倒霉。”

    富弼突然抬起头,幽幽说道:“他要是办成了,只怕祸害也不是不小。”

    办成了,还是祸害?

    唐介有些转不过弯,可王尧臣明白过来。

    是啊,钱荒几十年了,弄来弄去,朝廷的大臣没有主意,愣是让王宁安给解决了,他们的老脸往哪里搁?

    屈指算来,这几年王宁安打文官脸的事情可不少了。

    河北和陈州的救灾,他的主持之下,灾民九成都活了,相比之前的五成不到,多少人要汗颜,甚至无地自容。

    在东华门誓师出征,武夫露了大脸,狄青更是成为大宋的励志榜样。

    据说有些人还效仿狄青,故意在脸上纹了字,美其名曰,叫“金妆”。好不容易,靠着屠刀,才竖立起来东华门唱名的风光,愣是被抢走一大半。

    还有侬智高叛乱,交趾归附,到了眼下的钱荒……

    每一巴掌都打得文官痛入骨髓,脸面丢尽。富弼平素谦和有度,是个道德君子,他不屑于玩阴谋诡计,暗箭伤人。

    可问题是王宁安屡屡践踏文官底限,身为次相,富弼不能不有所作为,维护士人的利益。

    “陛下这些日子,越发信重武将、外戚,重用王宁安,言听计从,这都不是好兆头!大宋立国不易,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文人卑贱如蒿草,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好容易天下大治,断然不能再让妖孽执掌权柄,把天下都给毁了!”

    富弼渐渐攥紧了拳头,见他真的怒了,王尧臣心中暗喜,他知道这位富相公的本事,只要他能挑头儿,王宁安不算什么。

    “富相公,你就下令吧,该怎么应付,我们去安排。”

    “不忙!”

    富弼摆手,淡淡道:“钱监没有那么容易吃下去,我们且看看吧。”

    富相公的稳如泰山,可不是装出来的,他很清楚,钱监的水有多深,如果王宁安觉得拿到了铸钱监,就拿到了聚宝盆,那可大错特错了,没准王宁安这一次就彻底陷进去了!

    ……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王宁安挑了一个好日子,正好赶上曹佾从陈州回来,他就让曹佾当向导,一起去钱监。

    在路上,曹佾眉头紧皱,有些忧心道:“二郎,我觉得你是不是太草率了,铸钱的事情不该接的。”

    王宁安一愣,“我说国舅爷,你是不是去了陈州一趟,修成了佛心,连赚钱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了?”

    曹佾白了他一眼,“跟着你,十辈子都修不成佛,我就是听人说,钱监每年赚头儿不多,有些时候,还要赔钱!”

    “什么?”

    王宁安真的惊呆了,“国舅爷,你没病吧?铸钱的能赔钱,这不是笑话一样?”

    曹佾苦笑道:“我以前也觉得是个笑话,可是这次去了陈州,我觉得什么事都能发生,大不了,你就认输,光开银行,别碰铸币就行了。”

    “呸,不能铸币,我要银行有什么用?”

    王宁安满腹狐疑,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催促车夫,快点去钱监看看。

    他们出了京城,往东走了不到0里,离着汴河不远,就能看到一片建筑,浓烟滚滚,不时有穿着短打,露着耗子肉的工匠出没。

    还有马车从汴河那边把铜矿运过来,沿途都有士兵监视,守卫森严。

    王宁安为了方便,也没穿官服,他们曹佾下了马车,刚走过来,就有一个年轻人嬉笑着跑过来。

    “二位客官,是来看镜子的?”

    “客官?镜子?”王宁安愣了,莫非走错地方了,“这里不是汴京铸钱监吗?”

    年轻人连忙点头,笑道:“可不是,来我们这就对了,这儿的铜镜最便宜,样式也多,好些京城的贵人都到我们这儿来买镜子。看你们二位都不是寻常人家的子弟,这成亲办喜事,谁家能少得了铜镜,挑一面好看的镜子,娘子欢喜一辈子。”

    王宁安实在是理解不了,铸钱的地方竟然卖镜子,怎么感觉像是印钞厂,兼职卖书,根本不搭啊!

    难道是有人贪墨,在钱监开起了买卖。

    想到这里,王宁安没有亮出身份,他和曹佾一前一后,进了房间。还真别说,这里弄得就和普通的店铺差不多,一共三间门脸,摆着各种铜器,有镜子,有脸盆,有烛台,有架子,其中以镜子最多。

    有圆形的,有椭圆的,有的素雅,有的花哨,各种神兽花草,装饰得十分奢华,甚至有的铜镜嵌着珠宝,华贵无比。

    王宁安越发眉头紧皱,他随手指了一面镜子,“这个多少钱?”

    小伙计笑呵呵把铜镜拿出来,送到王宁安的手里。

    “客官,你真是好眼力,这可是上好的黄铜,三天前刚刚制成的,别看没有那么多花纹,但大气端庄,不多,35贯,立刻拿走。”

    王宁安差点吐血,这面镜子比巴掌大不了多少,掂量一下,最多一斤左右。

    如果按照分量计算,一贯钱就是4斤,35贯,140斤,就换个1斤的铜镜,这特娘的差距也太大了?

    见王宁安满脸不敢置信,小伙计道:“客官,这个价钱不错了,你看到没有,那个双龙戏珠的镜子,要80贯,那个龙凤呈祥的100贯,那些有星斗日月,草木鱼虫的,都要50贯以上。”

    顺着伙计的手,王宁安看了一圈,实在是不明白,铜镜怎么会这么贵?

    曹佾凑到了王宁安的耳边,“二郎,前些日子,你嫂子买了一个二尺的铜镜,花了3000贯呢!咱们大宋缺铜,铜镜的价钱一直不便宜的!铜佛不也是这样吗!”

    王宁安猛然惊醒,一拍脑门,大笑道:“可不是,我还告诉了你一条财路呢!”。

    a

第287章 出奇招,解钱荒(4更)() 
“国舅爷,你看到铜镜这么贵,上百倍的利润,有什么想法没有?”

    王宁安一边喝着茶,一边笑呵呵问道。?

    曹佾撇撇嘴,“你那点花花肠子,我还看不明白。你现在弄到了铜矿,准是想大造铜镜,好好赚一笔呗!”

    曹佾笑嘻嘻凑到了王宁安的旁边,笑嘻嘻道:“二郎,咱哥们的交情,我准备把那个农庄送给你当新婚礼物,怎么样,还满意吧?”

    王宁安把茶杯一放,翘着二郎腿,满不客气说:“要是在这之前和我说,那算是一份厚礼,我得承你的情,可现在和我说,那可就不一样了。”

    曹佾呵呵道:“老百姓常说,不见兔子不撒鹰,怎么样,你造铜镜分哥哥几成股份?”

    “一点都没有。”王宁安晃了晃手指。

    不是吧?

    曹佾很不高兴,他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怒道:“你长没长眼睛?那个农庄我几个月之前,下功夫收拾,就是按照新房弄的,你不会以为我是临时起意吧?”

    要说曹国舅,还真够朋友,他的举动王宁安早就知道,站起身,拍了拍曹佾的肩头,“哥,你够意思,小弟心知肚明。我不让你掺和,是因为这事不赚钱。”

    曹佾把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似的,“王宁安,你撒谎!你这小子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你要是不赚钱,我死都不信!”

    无论怎么说,就是不相信,弄得王宁安也没办法。

    正在这时候,小伙计从外面跑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穿绿袍的官员,他叫杨陇生,正是钱监的主管。

    他忙陪笑道:“下官不知道是王大人和国舅爷驾临,有失远迎,还请国舅爷恕罪。”

    王宁安笑道:“免礼吧,我们来的突然,想询问一些情况。”

    杨陇生忙着回答,“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好,京城钱监每年铸钱多少,又需要材料多少?"

    “回大人,汴京钱监每年铸币1万贯,需用铜5o万斤,铅18万斤,锡6万斤。”

    一个钱监1万贯,大宋一共18个钱监,平均下来,oo万贯的产量,就是一年的货币供给,和各处的统计差不多。

    “我再问你,这钱监为什么要做铜镜?”

    杨陇生笑道:“大人或许不知道,铜镜和钱都是铜做的,而且还都是圆形,加上一些纹饰,原料相同,工艺也差不多。历年以来,朝廷严格铜禁,不许民间私自做铜镜,故此,铜镜都是由钱监制作的,上面还有标记,绝对不会有一点差错。”

    曹佾好奇道:“杨大人,按你所说,铜镜和铜子都是用铜,但是一面一斤重的铜镜就值几十贯,你们为何不都做成铜镜,那样岂不是赚得更多?”

    杨陇生连忙摆手,“国舅爷说笑了,钱监乃是为朝廷铸币,岂能光顾着一点眼前了,每年铸多少钱,都是有规定的,半点不能差。要是都用来做铜镜,怎么铸钱交差?大宋缺铜,我们每年从民间收购铜锭就要十几万斤,光靠着朝廷给的铜锭,都不够用,哪里敢浪费。”

    曹佾更糊涂了,“我说杨大人,你这话不矛盾吗?你既然说铜不够用,怎么还做镜子,干嘛不都铸钱?”

    “国舅爷有所不知,如果不造铜镜,哪有钱收铜啊?”

    曹佾眼睛瞪得老大,半晌还是一头雾水,可王宁安却是听得清楚了。

    由于朝廷缺少铜矿,又要铸钱,所以必须实行铜禁,保证有限的铜资源都用在铸币上面。可如此一来,又造成了铜器缺乏,价格越离谱扭曲。

    别的都好说,梳妆用的铜镜,那是所有女人都离不开的东西。

    就像是后世要买房结婚一样,在大宋成亲,也离不开铜镜。而且大宋比起之前历代都富庶,铜器不再是高门大户的专属。刚来的时候,看到的那些素雅的铜镜,就是给普通人准备的。

    老百姓的必需品,朝廷也离不开,有限的铜,要怎么分配,可就成了大问题。故此大宋的朝廷规定,铜镜必须有钱监生产,甚至规定了铜镜的大小,免得造成浪费。

    钱监要完成朝廷规定的铸币额度,偏偏铜料稀少,又有盘剥克扣,往往到手的铜料缺了一大截,不能不完成任务。

    逼迫之下,他们就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高价卖铜镜,赚到了钱之后,向民间收铜料,填补亏空。

    把这些缘由弄清楚之后,曹佾才恍然大悟,难怪之前有人说钱监会亏本呢!亏就亏在了进铜料这一块儿!

    有时候铜料的价钱非常昂贵,一斤铜料要十几贯钱,个别时候,甚至达到了o贯,算起来,他们做铜镜,也就是挣一个辛苦钱。

    “你们也是笨,直接拿卖铜镜得来的铜钱充数就是了,还费劲买什么铜料?”

    杨陇生咧嘴苦笑,“国舅爷,朝廷要的是新钱,又严禁拿完好的铜钱重铸,我们也是没办法,只能出此下策。”

    王宁安仔细听着杨陇生的介绍,又亲自到钱监走了一圈,到了下午时分,才和曹佾坐着马车回城。

    路上曹佾就一直追问王宁安,“二郎,你还没说呢,要做什么生意?”

    “铜镜。”王宁安干脆说道。

    曹佾又是一声怪叫,“姓王的,你不能这么耍人啊,我刚刚不是说了吗,你要拿铜镜赚钱?”

    “错了,我是要赔钱!”

    “怎么可能?铜镜那么贵,怎么会赔?”

    王宁安突然神秘一笑,“我准备贱卖铜镜,3o贯一面,我只卖3贯,你觉得还有赚头儿吗?”

    ……

    垂拱殿,王宁安考察之后,前来向赵祯汇报情况,他滔滔不断,把所见所闻,告诉了赵祯。

    “微臣觉得有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想要启奏陛下。”

    “讲。”

    “市面上铜镜的价钱最便宜也有几十贯,铜器价格乎寻常的高,远远出了成本,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归根到底,在于两个字:铜禁!”

    赵祯沉声道:“铜禁措施历代皆有,我大宋也不例外,王卿如今找到了铜矿来源,或许铜禁可以逐步放松,但是不可以废止,不然会动摇国本的。”

    显然,赵祯还是很坚持铜禁的,哪怕有了铜矿多了,也不敢轻易放松。

    王宁安深深吸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