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的这道表文,正好戳中了赵祯的软肋,皇帝陛下很是欣慰。

    其实之前生了很多事情,辽使被打死,铜价之争,文彦博在赵祯的心里,已经黑得不能再黑了,完全打入了黑名单。

    换成一般的臣子,早就心灰意冷,辞官不做,纵情山水,教书育人去了。

    可是文彦博不这么看!

    他老人家有着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他觉得这是个变化剧烈的时代,从皇家银行出现,君臣之间,就不像以往那么相安无事。

    只要等待,一定有机会东山再起!

    果然,让老家伙等到了时机!

    他这道奏疏上来,不光是赵祯感动,就连王宁安看过之后,都不得不钦佩文彦博的思虑周全,老东西真不是寻常人物。

    洛阳荒废多年,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盛景,但是好在格局还在。尤其是当年武则天定都洛阳,大兴土木,洛阳的皇宫规制甚至过了长安。

    历经风风雨雨,皇宫早就没了,但是还有些残垣断壁,宫墙遗迹。从上书的那一天开始,文彦博就亲自行动,征用土地,驱赶流民,把皇宫这一片重新清理出来,做好大兴土木的准备。

    当然了,由于洛阳衰败,三秦故地,关中平原早就不是唐代的粮仓,因此洛阳也必须仰赖漕运。

    文彦博建议立刻整修洛水,拓宽河道,每年要运输1oo万石漕粮进入洛据文彦博的估算,三年之后,洛阳能承载的人口就会增加一倍,达到6o万人。

    虽然距离汴梁还差得太多,但是勉强够了皇都的格局。

    老文建议皇帝一定要搬到洛阳,政事堂要去洛阳,禁军也要去,但是可以在开封留一个留守司,以大学士领衔,同时,宗室,贵胄,还有些将门,就不必搬迁到洛阳去。这样既能维持汴京的繁荣,又能减轻洛阳的负担,可谓是两全其美!

    最后,文彦博还提出了预算规划,洛阳征地便宜,而且百姓都愿意为陛下解忧,无偿服役,预估只要6ooo万贯,就能完成搬迁,而且洛阳的富户还愿意捐款,已经筹措了o万贯。

    总而言之,洛阳上下,殷殷期盼,只等陛下临幸……呃不,是驾临!

    “不愧是文彦博,真是咸鱼翻身的高手!精于算计的金算盘!”

    王宁安不得不感叹,他最钟情的是幽州,其次呢,则是希望去大名府。毕竟河北是他们王家的地盘,盘根错节,势力强大,赵祯去了,身边都是王家的人和盟友,王宁安的话语权自然就重了。

    而且到了大名府,还能迫使赵祯不得不加快恢复燕云的步伐……但是身为臣子,不能让皇帝以身犯险,故此王宁安还没想好怎么和赵祯说,就被文彦博钻了空子。

    这个老货,真是会看时机!

    王宁安有心阻止,可又一想,洛阳的确是眼下最佳的选择。

    而且洛阳本身就聚集了一帮朝堂的失意者,以文彦博为代表,很是有一些老货!他们借着迁都,正好咸鱼翻身,和贾昌朝这帮人针锋相对,保证有一场好戏看。

    就把迁都当成一根骨头,让他们狗咬狗,只要文官开始撕了,要做事就容易许多。毕竟独自面对着一群成精的文官,压力还真特么大!

    “陛下,臣以为文相公的提议非常妥当,应当立刻派遣得力臣子,去洛阳考察情况,臣斗胆建议,要让百工院的人去,制定妥当的营建计划,尽快完成迁都大业。”

    赵祯看了看王宁安,突然笑道:“王卿,朕没记错,你和文相公之间,还有些不快啊?”

    “陛下,臣很厌恶文彦博,那老家伙太坏了,但是他这个建议的确是为了陛下考虑,也是最合适的,臣没有理由反对!”

    赵祯哈哈大笑,“王卿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识大体,这是朕最看重你的地方。”赵祯又说道:“你说没有理由,朕有个理由,洛阳深居内6,运输不便。就拿最近几年来说,朝廷的漕粮有一半多来自岭南和交趾等地,朕是希望找个邻近海港的地方做都城的,至于洛阳,就暂定为陪都吧!”

第396章 锁定赵允让() 
赵祯面前摆着一张硕大的地图,真是大宋的寰宇乾坤。昨天赵祯把欧阳修叫了过来,闲聊的时候,自然提到了迁都的事情。

    欧阳修提出了一番见解,就以王宁安在交趾弄到的那块飞地来说,如今已经6续扩大,拥有o万亩之大,每年产出的稻谷千万石,能运回大宋的有5oo万石。

    眼下大宋的商船越造越大,最大的能装15ooo石稻谷,平均在8ooo石左右,6oo多艘船只,就能把稻谷运回大宋,每艘船只所用人员不过o,时间不过两月,就能运到平县,损耗只有一成。

    假如用6路运输,一驾马车最多只能装1o石稻谷,而且路上损耗至少三成,如果赶上阴雨,或者其他意外,从江南运到汴京,需要的时间要两三个月,运1万石粮食,就要1ooo驾马车,人不是机器,也需要休息,长途贩运,至少要配两个车夫,而且沿途每半个月还要换一次牲口,不然畜生也会累死的。

    人力,畜力,几十倍于海运,根本负担不起。

    以汴京的体量,唯有靠着运河支撑。

    但是近年黄河水量不足,泥沙淤积,北方降雨减少……众多的威胁,都冲击汴京的繁荣。

    欧阳修给赵祯算了一笔账,海运的成本不到漕运的一半,而且海运是点对点的,只要修好了港口,中间的航路不用管的,漕运不行啊,沿途航道都要维护,每年的消耗就是几百万贯……

    而且随着经营交趾有成,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海外的利益。

    欧阳修把这些给赵祯讲了一遍,最后落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都城要邻近海洋。

    “醉翁说你在六艺学堂的时候,经常说财富来自海上,可有这话?”

    “没错!”王宁安道:“海外资源丰富,土地众多,且开不深。只要付出一点代价,就能拿到丰厚的回报。”

    “陛下请看。”

    王宁安指了指孤悬海上的一个岛屿,“陛下,这里本是高丽的,如今被渤海国占据……其实也就是咱们的马场。臣刚得到消息,我三伯和堂兄从天竺回来了,他们带回一种神骏的战马,足以承担铁骑重量,助我大宋收复燕云,横扫蛮夷!”

    “当真?”赵祯惊讶问道:“海外真的有良驹?”

    “一点不假,这种马比起辽国的北地马还要雄壮,足以和汗血宝马争衡!”

    王宁安不太清楚马瓦里马的具体情况,而大宋人心中的神驹就是汗血宝马。听他这么一比,赵祯心里像着了火似的,真想去好好看看。

    “王卿,醉翁向朕提议,幽州北据长城,南抚中原,东有大海,只有守住几处长城隘口,便可以高枕无忧。实在是最好的都城之选,只是可惜位置,居然落到了辽寇的手里,朕不甘心啊!”

    王宁安见赵祯主动提起了幽州,也是心情激动。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唯有幽州,兼具海6之利,气象万千,格局宏大,是最佳的都城之选。臣以为收服燕云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断然不能让这块宝地继续被辽寇荼毒!”

    赵祯欣然点头,“朕也是这个意思,甚至朕打算北巡,亲自看看河北诸军,究竟能不能对付辽兵!=奈何眼下还有件事情没有处置,朕没法安心啊!”赵祯背着手走了两步,把王宁安叫到了一边,君臣两个肩并着肩,把其他人都甩得远远的。赵祯微微抬头,望着天边翻腾的云彩,淡淡道:“皇儿不是因为喝水而中毒的。”

    王宁安没有意外,实际上他早就知道了,赵祯把儿子宝贝不得了,小太子用的是城外的泉水,不是宫里的井水。

    以王宁安的判断,小太子出生还不到一年,光是从外界接触,绝不会积累那么多的铅,更不会出现铅中毒的迹象……

    想来想去,王宁安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有人知道宫中有铅毒,然后他想办法增加小太子的铅摄入,最终神不知鬼不觉,把小太子给干掉。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太歹毒了,也太阴险了。

    由于没有各种仪器,宫中本身就有那么多铅管,即便查出来,也没法找出凶手,只能认倒霉。

    以赵祯的年纪,只怕是再也别想生孩子了,只要小太子一死……赵祯倍受打击,说不定没几天也要挂了,而那时候,谁会继承皇位,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啊!

    汝南王,赵允让!

    王宁安一下子就怀疑到了他的身上,没办法,这位老王爷念念不忘,就是皇位。而且王宁安还听说早年赵允让很笃信道家,身边有不少方士,后来年长一些,道士们才散去。

    王宁安推测出一种可能,赵允让早年通过和道士接触,知道了铅汞之毒,又因为管着宗正寺,宫里许多工程都是他经手的,皇宫有铅管,这事他肯定知道。

    以赵允让的本事,利用铅毒,杀死赵祯的孩子,保证自己儿子登基,绝对是干得出来的,有动机,有能力,出手狠辣无情,除了他,还能有谁?

    “朕怀疑过宗景,王卿以为呢?”赵祯笑呵呵问道。

    “不可能!”

    王宁安断然说道:“赵宗景臣还是熟悉他的,一个把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断然不会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臣只能说,在他的心里,陛下是他的亲人,是他的伯父!”

    赵祯笑了笑,“王卿,天家无情啊!宗景那傻小子也不知道给你灌了什么**汤,居然不顾一切替他开脱。要知道,朕真有一个闪失,他可是希望最大的那个,而你,就很可能成为他最大的帮手!刚才的一句话,就够砍你的脑袋!”

    这话,说的够诛心的,王宁安的脑门冒汗了,虽然赵祯仁厚,但他毕竟是皇帝,是吃人的老虎!

    说错一句话,可能就要丢了性命!

    王宁安咬了咬牙,“启奏陛下,臣是陛下提拔的,王家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臣忠于陛下,忠于陛下的儿子……倘若真有陛下所说的情况,臣,臣不敢所违心的话,赵宗景的确比那位要好!”

    赵祯意味深长看着王宁安,过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朕终于明白了,原来你小子和宗景是一模一样!脾气秉性,都太像了!”赵祯很高兴,“你对朕坦白,朕也不说假话,朕的确怀疑赵宗景,可是自从田方跳出来,想要阻止迁都,朕就猜到了,不可能是赵宗景干的,他没有这个本事!”

    王宁安暗暗捏了一把汗。

    二货啊,兄弟啊!

    你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啊!

    赵宗景的确该庆幸,无论什么时候,被皇帝盯上都不是好事情。甚至王宁安都该偷着乐,田方突然跳出来,等于是证明了他们的清白,不用担心被皇帝怀疑了。

    赵祯手握着皇城司,暗中还有许多眼线,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他可不是白当的。

    田方入仕之初,家中没什么钱,在京城租房子都租不起,是一个商行接济了他,而这个商行背后的主人就是赵允让!

    这么大的漏洞,居然让赵祯抓到了,正应了一句话,叫忙中出错。

    赵祯提出迁都,最惊恐的人其实是赵允让,这老家伙,几十年的布局,都放在了汴梁,假如迁都了,他的布置功亏一篑,人脉尽失,对赵祯的绝杀也失去了可能。

    唯有千方百计,把赵祯留下来。

    情急之下,打出了田方这张牌。

    要说赵祯,也不愧是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人,心思真够阴沉的。

    他早就知道小太子沾染铅毒,不会单纯是铅管所至,但是他就是忍着不说,把矛头都对准了铅管,闹着建皇宫,迁都,还搬到了军营……他在干什么,就是在寻找真凶!

    赵允让是一条老狐狸,而赵祯同样如此,两条狐狸,目前为止,赵祯占了上风。

    “王卿,朕还有一事想不明白,就是谁给皇儿下毒,宫中谁是赵允让的人?”

    王宁安苦笑了一声,“陛下,臣以为此事只怕永远查不清楚了,除非赵允让自己开口。”

    “是啊!”赵祯强压着咆哮的冲动,“我这位皇兄,心思阴沉,手段狠辣,朕这些年,不知道被他坑了多少次!”

    赵祯说着,攥紧了拳头,显得怒不可遏!

    “无论如何,这次朕都要废了他!给死去的无辜之人报仇!”赵祯怒火中烧,“朕已经下旨意,严审田方,务必撬开他的嘴巴,只要他答应指证,赵允让就跑不了!!!”

    王宁安的心里一阵紧缩,这位赵大叔也够狠辣的,当然,设身处地,换成自己,只怕都没心思等待,直接就下令,把有嫌疑的都给砍了

    “陛下,您告诉臣这些,只怕是有要事吩咐吧!”

    赵祯笑呵呵道:“王卿果然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