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小家伙捧着钱,找到了王宁安的茶铺,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喜悦,尤其是狗牙儿,他帮着多卖了80文,狗牙儿坚持认为只能分给小太子20文,其余的80文是他的。

    小太子第一次仗着胆子拒绝,并且警告狗牙儿,这是要给他母后买礼物的,不许抢!

    王宁安很喜欢注意小家伙们的态度,向来霸道的狗牙儿想了想,居然点头了,却又告诉小太子,“等到下次的时候,钱要都给他才行。”

    两个小伙伴达成了协议,重新愉快起来,下面就是要准备什么。

    100文不算多,买不了什么好东西,王宁安提议带着他们去城外的葡萄园采摘,一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酿出甜美的葡萄酒。

    亲手摘葡萄,亲手洗干净,卖一些蜂蜜,加入,搅拌,装坛密封,葡萄上的白霜是天然的酵母,会把葡萄变成芳香的美酒……

    小太子每天的活动,都会有皇城司报告给赵祯和曹皇后,这也是夫妻俩最大的快乐来源。

    “皇儿那么小,就让他上街摆摊,跑到城外摘葡萄,也够狠心的!”曹皇后嘴上说着,可是眼睛里都是笑,在她的面前,摆着两个蛐蛐罐,还有一个蝈蝈笼子,不时传出洪亮的声音,这正是皇儿的宝贝,她才舍不得落到别人的手里呢!

    曹皇后不但不厌误摆弄这些秋虫,相反,还主动向小太监请教,学习怎么养好。她准备让蛐蛐和蝈蝈在合适的温度里,安全过冬,皇儿一定很欢喜……

    赵祯含笑,“这些事都不大,却是真正培养人啊,为子要孝,在街上做生意,那是体验商贩的辛苦,去城外采摘,知道农人的艰辛。身为皇帝,能懂得仁孝,懂得爱惜百姓,至少是一个守成之君啊!”

    ……

    赵祯很满意小太子的成长,他甚至不希望让儿子太过辛苦,如果能在他能解决所有困难,让儿子做平安天子,赵祯是很愿意的。

    抽空,赵祯把王宁安宣到了宫里,随着一起来的还有从西夏回来的司马光。

    朝廷这边已经商议多时了,他们许多人都主张趁机对西夏强硬,可是赵祯听了王宁安的建议,已经准备经营青唐,要暂时和西夏和好。

    可即便如此,也不能百依百顺,必须给西夏人留点麻烦,让他们陷入内乱之中,自顾不暇,大宋才能安心对青唐下手。

    干坏事那是王宁安的专长,他惯会在毒药上面抹上一层甜美的蜜糖,不知不觉间,就让你中毒,不能自拔。

    辽国就被这手给玩得半残,现在轮到西夏了。

    “君实,你觉得李谅祚如何?”

    “深沉诡诈,阴险毒辣,有眼光,有手段,奸雄不让乃父!”司马光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李谅祚选择放弃岁币,换取俘虏,这一手不得不说非常高明。

    事实上大宋和辽国的岁币废除了,辽国和西夏的岁币也废除了,原本的三角债,废弃了两边,大宋也懒得给西夏岁币,废止就是眼前的事情,李谅祚等于是做顺水人情。

    他以救人为先,悲天悯人,师出有名,只要把人救回去,各个部族,都会感激皇帝,顺势为亲政扫清障碍。

    君臣之间斗法,皇帝天生占着优势,只要他成年了,脑筋清醒,又有坚定的支持者,权臣往往不是对手。

    “陛下,王相公,怕是此时李谅祚已经开始布局,准备铲除没藏讹庞,最迟把俘虏送回去,李谅祚就会发动,或许还会提前。”

    司马光给出了他的判断,王宁安很是相信司马光的能力。

    “李谅祚对待通商的事情,是怎么看,尤其是青盐,他提出什么要求没有?”王宁安好奇道。

    “没有,他只说维持以往的30万石即可!这才是他奸雄之处!”

    之前司马光去谈,和没藏讹庞谈成了30万石,后来陆续追加,达到了50万石。崔西枫已经供认,他答应给没藏讹庞每年提供50万斤生铁,还有帮助没藏讹庞弄到火药和火油的配方,又献上了一笔巨款,这才说动西夏,暂时切断了青盐贸易,给大宋制造麻烦。

    可西夏失算了,大宋虽然遭遇了困难,可是别忘了,王宁安已经开拓了长芦盐场,在短暂的配给之后,从长芦源源不断,运来了海盐,填补了西北的空白。

    原本的盐商势力被一扫而光,其实靠着长芦盐场,足够维持西北的用盐了。

    王宁安之所以执意要进口西夏的青盐,一是青盐的确价格低,质量好。保持着竞争,才能压低盐价,让老百姓受益。

    再有,他是想把青盐生意作为诱饵,就像对付辽国的牛羊生意一样,渐渐的拉着西夏堕落。

    可是李谅祚明显比起契丹人更顽强。

    他信奉李元昊的观点,身为武士,手里有刀,胯下有战马,想要什么,只管去拿,要是靠着贸易,岂不是成了商人!

    李谅祚无意扩大和大宋的贸易,甚至他还想限制。

    只有维持西夏人的勇武和野性,才能拥有强悍的战力,不至于重蹈辽国的覆辙。

    由此观之,说李谅祚是枭雄,绝对不为过!

    虽然他只有十五岁,真是不能小觑!

    “那个啥……王相公,贸易可是你一贯的无上神兵,偏偏遇到了榆木疙瘩儿,不好使了……你看这个要怎么办?”光光低声说着,明显带着奸诈,他想看看,自己的老师究竟有多深的道行!

    “我的招多了,李谅祚他就一个人,能管得过来所有人吗!他是榆木疙瘩儿,蒸不熟,煮不烂,别人也是吗?我就不信,几百万的西夏人,几十个部族,就没有人贪图享乐,就没人喜欢钱!”

    王宁安对赵祯道:“陛下,臣已经让陈顺之和王韶去询问那些质子军的俘虏,看看他们谁愿意给大宋效力,臣准备用他们在西夏的人脉,大肆走私,腐蚀西夏的贵胄,任凭李谅祚如何顽固,也挡不住金钱攻势!”

    王宁安恶狠狠道。

    赵祯突然想起一事,连忙说道:“王卿,朕似乎有个更好的人选。”

    “是谁?”

    “野利遇乞!”

    赵祯说完,王宁安迟疑一下,顿时惊呼起来,“陛下,这个人可是在三川口和好水川大败我军的野利遇乞?李元昊的大舅子?他不是死了吗?”

    赵祯见王宁安吃惊,他十分得意。

    “这么好的一枚棋子,朕怎么舍得让他死!当年李元昊要诛杀野利氏,野利遇乞逃到了大宋,祈求庇护,当时有人为了双方和平,要求朕把野利遇乞还给西夏。朕想办法拖了一年多,然后找了个和野利遇乞差不多的死囚,装成上吊自杀的样子,趁着夏天,给西夏送去了,到了西夏,尸体已经腐烂,辨认不出来了。”

    说到这里,赵祯微微冷笑,十足的老狐狸一只。

第488章 虽远必诛() 
王宁安真是想不到,赵大叔居然藏了一手好棋!

    野利遇乞可不是寻常人物,首先野利氏实力雄厚,不可估量,哪怕李元昊斩杀了野利都兰,废了野利氏的头面人物,但是野利氏众多的族人还在,他们从当初最显赫的部族,变成了人人鄙夷的奴仆,天地之别,让野利氏满腔怒火,殊为不满。

    野利遇乞不但是李元昊的舅哥,而且也是带兵的名将,一身功夫,不可限量。

    三川口,好水川,两场让大宋痛彻肺腑的大战,都是他指挥的,可以说为了西夏立国,野利遇乞立功极大。

    同样的,大宋上下,也切齿痛恨。

    李元昊诛杀野利氏,野利遇乞跑到了大宋,当时就有两派观点,其中一派主张立刻杀了野利遇乞,为死去的将士报仇。

    还有一派,认为李元昊实力庞大,大宋屡次战败,不应该为了一个人,掀起大战,因此主张把野利遇乞还给西夏。

    后来果然大宋把野利遇乞还了回去,只是谁也想不到,赵祯竟然玩了一手漂亮的狸猫换太子,用一个死囚,换下了野利遇乞。

    说起来,这个野利遇乞也够倒霉的,李元昊要杀他,大宋这边一堆仇人,恨不得喝了他血,扒了他的皮。

    赵祯没有办法,他知道这是一枚好棋子,却又不知道如何运用,只能将野利遇乞看管起来,囚禁在隐蔽之处,由皇城司秘密看管。

    听赵祯讲完,王宁安立刻心中大喜。

    野利遇乞就是一面旗帜,在质子军中,有野利氏的人,也有卫山氏的人,这两个部族,都是西夏顶尖的大族,又都被李元昊诛杀。

    如果靠着野利遇乞,把他们都收拢过来,再加上其他心怀不满的部族,另外大宋境内也有一些党项人。

    拉起一支一两万人的队伍,充当对付西夏的急先锋,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王宁安最善于干这种事情,为了对付大辽,他愣是弄出了一个早就消失的大氏,还把渤海国恢复了,此时的渤海国还在辽东半岛和契丹厮杀。

    当初渤海国抢占了辽国苏州,王宁送去了几万人修建城墙,占据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这几年虽然没有提到渤海国,可是这个小小的弹丸国家,却一点没有闲着。

    由于王宁安将长生岛,渤海国作为对高丽和倭国的贸易转运港,而且还规定渤海国的货物可以免除关税。

    商人们见有利可图,便都借助渤海国的港口,倭国和高丽的货物运过来,重新装船编组,挂上渤海国的旗号,运回大宋。

    渤海国坐地收钱,日子比起后世的李家坡还要舒服多了……

    有了充足的资金,渤海国胆子越发大了,他们收买女真部落,组建雇佣兵,骑兵用女真人,步兵用倭国的武士。

    每到夏天,契丹人怕热,主力北上,他们就大肆出动,洗劫部落,偷袭商道,捣毁村镇城市,抢夺人口奴隶……总而言之,就是把契丹曾经对大宋做过的,全数加倍奉还!

    这几年的功夫,渤海国愣是弄出了三万精兵,海陆齐备,俨然海上的小霸王。

    其实对于大国来说,不怕大战,哪怕顺州之战败了,耶律洪基只要稳住了局势,依旧可以恢复元气。

    但是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可就麻烦了,伤口不大,天天流血,折腾得契丹天怒人怨。

    他们想拿下渤海国,可问题是自从有了水泥之后,渤海国把边墙修到了三丈五尺高,十丈那么宽!

    还准备了强大的水师,每年把收入的一大半放在了军事开支上,全民皆兵,用少了人马,根本打不下来,用多了人马,还要担心大宋会不会趁火打劫。

    因此,渤海国成了长在契丹身上的毒瘤。

    甚至有些贵胄都建议耶律洪基,放弃辽东半岛,让渤海国折腾算了。

    显然,王宁安想重新复制渤海国的成功。

    野利遇乞是个人才,他绝对比大熊能干多了,而且也熟悉西夏的情况,有他在,至少能牵制西夏一半的兵力。

    “王卿,渤海国三面环海,易守难攻,是绝佳的用兵之地。可野利遇乞要放在哪里?莫非是留在大宋境内?那样的话,西夏肯定会撕破脸皮,不等他积累起实力,就要开战了。”

    王宁安笑道:“陛下,别忘了青唐啊,那里可是最好的所在了!”

    利用野利遇乞,拿下青唐,再反过头,去威胁西夏,多妙的一步棋!

    有人要问,王宁安干嘛总是利用别人,就不能积累足够的实力,平推过去吗?非要蝇营狗苟,耍阴谋手段,实在是不够英雄,不够爽利!

    王宁安却说谁要当英雄,你才是英雄,你全家都是英雄!

    国与国之间,哪怕实力天差地别,也不能光靠着力量解决问题。西夏逼急了,能动员出50人马,就算大宋有碾压的实力,可是一场仗打下来,要死多少人?要消耗多少物资?失去了亲人的百姓,要怎么安抚?

    当年大汉漠北一战,彻底打垮了匈奴主力,可问题是派去的几十万牲畜,损失了八成,人员就不用说了。

    这是多大的教训!

    该拼命的时候要拼命,但能不拼,就尽量不要拼!

    用阴谋算计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蛮力。

    多强大的帝国,也经不住瞎折腾,多大的家业,也怕败家子!

    赵祯看了半天青唐的地势,终于露出了笑容。

    这一盘棋彻底活了!

    果然,论起布局的功力,没人能胜过王宁安!

    看来要不了几年,对西夏用兵的时机就成熟了。

    其实在赵祯的心里,西夏的分量甚至比辽国重!

    没办法,辽国是早早就立国的,而且赵二还打过两次,全都失败了,后辈子孙就算拿不回来,也无话可说。

    问题是西夏是在赵祯手上自立的,大概有十几年的光景,几乎每天都是不好的消息,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为了对付小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