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就是一柄神剑!

    能伤人,也能伤己!

    但是有一点,想要破开陈陈相因,抱残守缺,乡愿姑息的官僚体系,必须依靠王安石的无上勇气才行!

    这个勇气王宁安没有,赵祯没有,几乎任何人都没有!

    赵祯习惯示恩,靠着情谊收买朝臣,替他卖命,王宁安喜欢利益结合,他不断拉着各种人物,加入他的生意圈。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王宁安反思了,他给文彦博的好处不小吧,可老家伙为什么没有唯命是从,没有替王宁安冲锋陷阵,反而处处作对,虽然不是明刀明枪,但是一个陷阱接着一个,要不是他小心翼翼,搞不好就掉沟里了。

    文彦博如此,贾昌朝也是如此……

    说到底,这些高高在上的相公,还是文官利益的捍卫者,他们可以合作,却不会真正背叛文官集团,更不会去检讨自身的问题。

    君王与士人共天下,非是与百姓共天下!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共同心声!

    唯一的例外,就是眼前这个不修边幅的异类。

    纵观王安石的变法,其中多数的措施,全都是砍向士人集团的,而且有许多还是刀刀见骨!

    也正因为如此,王安石才会被文官们嫉恨,诅咒,抹黑……在千百年之后,史书已经很难看到历史真正的原貌。

    但是有一点,王宁安是确定的,那就是王安石和那些为了士人利益拼死拼活的相公们不同,他的眼里真正有这个天下!

    也只有如此纯粹的人,才值得王宁安屈身下士,无论如何,都要处理好两个人的关系,不能给那些相公们可乘之机!

    ……

    王宁安听完了王安石的三句话,微微摆手,让王雱和司马光都下去,这两个人只好领命,王雱还看了看他爹,似乎有些不放心,可王安石头也不抬,仿佛什么都没看见。

    “半山公……”

    “如果王相公不嫌弃,还是叫我介甫吧!”

    “那就叫介甫兄吧!”

    王宁安意味深长道:“刚刚那三句话,如果传出去,只怕就会断了介甫兄的前程,你不怕吗?”

    王安石摇了摇头,“不怕,你王相公不是那样的人!”

    王安石满脸真诚,探了探身体,“王相公,圣人说无友不如己者,王安石半生无友,说句不客气的话,实在是看得上的人不多……纵观举朝之士,皆不足道也,贾昌朝,小人而已!文彦博狡诈之徒,毫无德行可言;韩琦、富弼之流,早就忘记了当年庆历新政的豪情,心中也没了苍生百姓,尤其是韩琦,做三司使以来,利用手中权力,结党营私,收买党羽,所作所为,只怕比起当年的夏竦,还要过分三分!”

    王安石见王宁安有些迟愣,他所幸告诉王宁安一个秘密。

    当初王安石做三司判官的时候,韩琦正好是三司使。

    王安石渐渐发现,每年输入三司的粮米物资都有两成的损耗,当然了,朝廷那么大,保管不便,出现发霉变质,也是正常的。

    可诡异的是每年这些霉变的粮米都会以极低的价钱,出售给几个固定的商行。

    王安石暗中下功夫,他发现这几个商行都是韩琦亲人和乡党开的。

    而所谓的霉变粮米,也未必是霉变的,或许是完好的新米……只是韩相公运用手中的权力,按照规矩,处理陈粮,顺便就低价便宜了自己人,光是从粮食一项,每年就能捞几十万贯之多……

    “真是想不到,韩琦竟然是如此人物!”王宁安哼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王安石却继续道:“其余庞籍、曾公亮、包拯、唐介、赵卞……不过是守规矩的循吏而已,做事情尚可,却不能救国救民,更不开开创中兴盛世……再比如欧阳修,文坛盟主,久负盛名。可醉翁既不懂谋国,也不会谋身,倘若不是王相公帮忙,上一次就足以让醉翁身败名裂了。”

    这一番话下来,颇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味道。

    点评了一大圈,最后就剩下王宁安和王安石两个。

    接下来,王安石就该指着自己和王宁安,天下英雄,唯二王而已!

    显然,能得到王安石的如此赞许,王宁安还是很欣慰的。只是这终究不是三国乱世,曹丞相的那一套还行不通。

    “介甫兄,你和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那小弟也有几句心里话。”王宁安道:“人心复杂,利益纠葛,老兄有无上大勇,是当世神剑,可一剑砍下去,不光会伤到毒瘤,也会伤到好肉。如何能精准地下刀子,并不容易。小弟这些年也做了一些事情,介甫兄如果觉得小弟的行为,还有一丝可取之处,也请介甫兄能仔细斟酌,不要过分固执己见。交浅言深,还请介甫兄勿怪!”

    说着,王宁安起身,深深一躬。

    王安石也坐不住了,连忙起来还礼。

    他们俩都没注意,在窗子外面,一双灵动的眼睛,正在看着他们,眼睛的主人正是小姑娘王青!

    爹爹和王相公这是干什么啊?拜天地吗?

    王青晃着脑袋,差点笑出来。

    王安石是个有强大自信心的人,他的确看不起那些人,只是面对王宁安,面对着光复幽州的第一功臣,他用了八年时间,白手起家,击败了强悍不可一世的辽国!

    王安石再狂妄,也不敢在王宁安面前妄自尊大。

    “王相公,你的教诲下官记住了,只是青苗法的事情,我依旧不能认同你的设计。”

    王宁安浑不在意,要是这么容易说服,那就不是拗相公了。

    “介甫兄,取长补短,小弟此来,是讨一个人。”

    “谁?”

    “令郎王雱!”王宁安笑道:“我也不占介甫兄的便宜,我把吕惠卿拍给你。”

    “王相公,你的意思是……”

    “我们互相监督,互相沟通,遇到了问题,共同克服……毕竟我们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说着,王宁安伸出了大手,王安石迟愣一下,也把手伸出来。

    “那就说定了,只是会有很多人傻眼吧!”王安石难得笑了起来。

    王宁安更加爽朗开怀,“让那帮尸位素餐的饭桶傻眼去吧!”

第529章 皇帝的忧虑() 
在五天的讲课之后,许多人都梦想成为王宁安的弟子,只是谁能料到,第一个进入王宁安门墙的居然是王安石的长子,王雱王元泽!!

    这也太扯淡了吧!

    虽然之前王雱也在六艺五年,但毕竟不是最亲近的弟子,如今他跟在王宁安的身边,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地位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更令人喷血的是王宁安的头号弟子,状元郎吕惠卿居然出任永兴军路提举常平仓事,正式作为王安石的头号助手,推行青苗法。

    乖乖!

    这是玩什么花样啊?

    王宁安,王安石,他们不是在御前争得很凶吗!

    一个要让皇家银行主导青苗法,一个坚持让衙门主持。

    两个水火不同炉的人,怎么走到了一起,难道他们和解了?还互相帮助?

    想看王宁安热闹的人,全都傻眼了。

    尤其是贾昌朝和文彦博等人,当然还有韩琦。

    他们很反对青苗法,可是碍于王宁安的实力,没有人敢和他死拼。

    这帮家伙算计很明白,先让二王打擂台。

    不管结果如何,他们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下绊子,使手段,总而言之,破坏比建设容易,捣乱比做事容易,

    有了王安石的帮忙,或许胜算会大很多。

    先干掉王宁安,再摆平王安石,二王倒台了,他们就安枕无忧了。

    想法很完美,可现实很残酷,王宁安居然放下面皮,去和王安石谈,两个人还结成了盟友,这下子让别人怎么玩?还如何见缝插针了?

    就是不给你们这帮混蛋机会!

    王宁安并不愿意介入变法事宜太深,甚至亲自主导变法。

    不只是他不喜欢,更是因为赵祯,皇帝陛下不会把对内对外,所有事情都托付给一个人。孙策留遗言,还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难道大宋朝只有一个王宁安吗?

    那王宁安要干什么?

    自然是要帮着赵祯收复云州,收复河套,灭了辽国西夏,建立无上功勋……这也是赵祯目前最希望的事情。

    对内变法,充实国库,是为了对外打仗能有钱花,仅此而已!

    王宁安要和王安石联手,也不是想着一起推动变法,把大宋朝如何如何?

    道理很简单,因为根本做不到!

    大宋朝的全部人口算起来,差不多一个亿,错综复杂,一团乱麻,别说二王联手,就算是神仙下凡,也别想理得清楚。

    至于幻想着靠几个法令,就富国强兵,就焕然一新,只能说太天真!

    王宁安不过是希望王安石变成一块真正的石头,扔进一潭死水,激起一些浪花,迫使文官集团没法一致对外。

    他和文彦博等人没有撕破脸皮,又和王安石建立了友谊,等到他们斗起来的时候,王宁安就能居中调停,让两派都求着他,也无暇给他添乱掣肘,如此而已!

    至于真正解决大宋的问题,还是开疆拓土,把饼做大之后,有了足够的回旋空间,再去处理,或许比较好。

    只是那时候,没准已经轮到下一代人了。

    ……

    城外的马场,一群孩子正在撒欢奔跑。

    在曹佾的活动之下,曹皇后点头,赵祯同意。

    终于给小太子增加了许多伴读。

    普遍都是六七岁的小孩子,最大也不过八岁,骤然离开家庭,跑到太子身边,许多小家伙都哭了,他们的爹妈急坏了,心说好没有出息的货儿!

    荣华富贵,就在眼前,竟然哭,让你哭!让你哭!

    王德用的次子王咸融,举着醋钵儿大的拳头,照着儿子就怼了过去,小家伙退后了五六步,一屁股坐在地上,都忘了哭!

    也就是孩子长得结实,换成别人家的,早就散架子了。

    王宁安连忙跑过来,伸手把小胖墩抱在了怀里。

    “还挺沉的,没打坏吧?”

    小胖墩抹了抹眼泪,没说什么。

    王咸融很不好意思,“这小子是贼骨头,随便打,不用客气的!”

    王宁安真是无语了,他扭头,小心问道:“怎么回事,告诉先生,为什么要哭,是舍不得爹爹吗?”

    连问了三遍,小胖墩才说:“小黑,小黑……”

    王宁安不解,王咸融气得哇哇暴叫,又要打人!

    “这小兔崽子,简直不像话,让你跟着先生学本事,还什么小黑!回头我就把小黑的皮扒了,炖了吃!”

    一听这话,小胖墩哭得更惨烈了。

    “王世兄别总吓唬孩子,小黑是什么?”

    “是一匹马,我爹给他的。”王咸融气呼呼道:“上学堂了,还想着骑马,这不是玩物丧志吗!这孩子就是欠管教!”

    “行了,世兄,你回头赶快把小黑送来,可不许出一点意外,回头我们还要用。”

    “用什么?”王咸融很傻眼。

    “当然是骑马课了。”王宁安没好气道:“你没看我的信吗?”

    王咸融不好意思,“看到让人过来,也没来得及看完,就急急忙忙赶过来,这样,我回头就叫人送来。”

    “能,能骑马吗?”小胖墩仗着胆子问道。

    王宁安笑呵呵回答:“当然能了,殿下前些日子才开始学,没准你还能教殿下骑马呢!”

    “好诶!”

    小胖墩拍着手,脸上带着泪花,却笑得无比灿烂,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梨花带雨。

    ……

    这些小娃娃,没一个好对付的,但是无一例外,都让王宁安给摆平了。

    一大帮家长都叹为观止,曹佾和赵宗景更是搂着王宁安的脖子,毫无形象地夸奖道:“厉害啊,不愧是大宋第一名师!”

    “别给我灌**汤。”王宁安没好气道:“你们可都听着,孩子交到了我这里,每隔5天,家里人要过来把他们接回家里,你们这些当爹妈的要耐心和孩子交流,谁大呼小叫,动不动就打人。”说着,王宁安瞪了一眼王咸融,他吓得低下了头。

    “我可以不管,陛下不会不管!皇后娘娘不会不管!”

    “啊!”

    多大的事,怎么还牵涉到了皇帝和皇后?

    曹佾解释道:“你们可听好了,这些孩子是殿下的伴读,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殿下的成长,事关重要。你们不许随意打骂,但是也不能放松纵容,总而言之,该怎么管孩子,你们心里也要有数!”

    有个屁!

    这帮人都快哭了,谁知道怎么教孩子,还不是老辈儿怎么对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