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拯在权知开封府的时候,就和王宁安念叨过,他一年的收入折合下来,差不多有3000贯!

    老包拿的是心惊肉跳,因为这些钱正好顶大宋最穷一个府的一年岁入!

    皇帝是举一国供养一人,而宰执呢,是举一府供养一人!

    拿着前所未有的俸禄,包拯是拼死拼活,恨不得把一腔血洒出来,干了多少,都觉得对不起皇帝厚赐,百姓供养。

    也正因为如此,包拯才对韩琦和王拱辰万难理解,以他们的俸禄,足够吃几代人了,居然还去贪墨,动辄几百万贯,真是欲壑难填,人心不足!

    所以这一次包拯坚决没有下跪,更不会为了这两个人求情,不管怎么处置,他们都是罪有应得。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任何可以模糊的。

    包拯耿直站着,无视地上的所有人。

    只听赵祯继续说下去,“诸位爱卿让朕法外施恩,说是能感化臣工,让大家尽心做事……朕要问你们,朝廷已经给了这么多?为什么没有感动?为什么不能好好做事?为什么不能管住手脚?难道一定要赦免两个贪官污吏,才会感动百官,才会让百官效忠大宋吗?这是什么道理,你们谁能告诉朕?”

    赵祯气得脸色铁青,他的声音在大殿不停回荡。

    “你们给他们两个求情,敢不敢担保,从此之后,大宋没有贪官?或者说,你们谁能站出来,告诉朕,要怎么杜绝贪污?莫非是遇到一个贪官,赦免一个吗?”

    贾昌朝跪在最前头,老脸都绿了,汗水滴滴答答落下来,浑身颤抖,心里头不停哀嚎……非出这个头儿干什么,装个哑巴,丢人又如何,非要找挨骂,真是自作自受。

    老贾都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嘴巴子。

    赵祯深吸口气,“诸位爱卿,从今天起,朕不会再宽恕任何贪官污吏,朝廷该给的都给了,亏欠谁,也不亏欠贪官……从今往后,发现一个,严惩一个,绝不宽恕。朕希望你们都牢牢记住,不要以身试法,到时候就不要怪朕无情!”

    ……

    说完这番话,赵大叔径直离开,连退朝都没说,所有大臣跪在地上,面面相觑,无地自容。

    皇帝已经把话说绝了,朝廷不欠你们的!

    那就是大家伙欠朝廷的,这日子可没法过了!

    每个人都如丧考妣,惶惶不安。

    文彦博费力站起,伸手去搀贾昌朝。

    “子明兄,你是百官之首,可要替大家伙撑住啊,小弟愿意和子明兄共进退!”

    贾昌朝一看文彦博无耻的老脸,真想上去给他一顿老拳!

    为什么会弄到今天的地步,还不是你老货不要脸,和王宁安勾结在一起,非要追查下去,才弄得文官丢尽了脸面。

    也好,你挖的坑,你自己跳,老夫不陪你玩了。

    贾昌朝深吸口气,突然笑了起来,笑得无无比温暖和蔼,跟开了花似的……

    “宽夫兄,出了这么大的案子,老夫愧为首相,实在是无能之极,老夫会一肩扛起,以后政事堂还要你宽夫兄多多承担,老夫这就去上表请罪,砍头也好,罢官也罢,朝局就要靠着宽夫兄了。”

    说完,贾昌朝毫不留恋,大步离开。

    剩下的文彦博可傻眼了。

    老东西,你这不是把我放到火上烤吗?

    陛下因为韩琦的案子,迁怒百官,君臣对峙,这时候身为宰执,是最难做的,向着皇帝,百官不高兴,向着百官,皇帝不高兴,整个一个受气的小媳妇。

    文彦博不愿意当顶雷的,自然要劝贾昌朝继续干下去。

    哪知道人家贾相公也光棍,老夫做了这么多年的首相,已经玩够了,对不起了,我要跑了,剩下的事情,你文宽夫自己来吧!

    文彦博郁闷抓狂,他扭头去找王宁安。

    因为此时唯有他和赵祯能说得上话,有他周旋,或许还要转圜的余地。可文彦博看了一大圈,愣是找不到王宁安的踪影,他去哪了?

    ……

    天牢大狱,黑漆漆的,又冷又潮。

    有人在前面领路,把王宁安带到了一间相对整洁的牢房前面。

    “罪犯韩琦,有人来看你了!”

    韩琦一惊,连忙回头,见来人是王宁安,他先是瞪眼了眼睛,随即仿佛一脚从楼上登空,整个人都傻了!

    王宁安来了,老对头来了!

    这表示什么,莫非他韩稚圭死路一条,再也没有救了?

    韩琦想了很多很多……他一直觉得赵祯不敢痛下杀手,他韩琦还能起死回生,正是靠着这股念头,他才撑到现在。

    可是当王宁安以胜利者的姿态驾临的时候,韩琦知道自己的梦碎了!整个人迅速垮下来,几乎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衰老腐朽……脸上都飘荡着一层死气……

    “韩相公,你多半猜到了,陛下在金殿上痛斥百官辜负皇恩,驳回了三跪求情。很快你韩相公就要身首异处了……没有别的,咱们也算是斗了这么多年,我给你送一壶践行酒。”

    王宁安也不管韩琦如何,径直取出酒杯,给韩琦倒了一杯,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这……这是玉露琼浆?真好闻啊!”

    韩琦眼神迷离道。

    王宁安突然一笑,“什么玉露琼浆,就是在街边买的烧酒,来尝尝吧!”

    “啊?我,我尝尝!”

    韩琦还不相信,把酒杯一把抢过来,喝了一口,酒水在嘴里滚动,有些冲,还有点酸味……的确不是玉露琼浆,可为什么这么好喝啊!

    比起一辈子喝过的所有美酒,还要好一万倍!

    “哎……”韩琦吧嗒嘴唇,回味无穷,“王相公,还有吗?”

    “有,不光有酒,还有菜呢!”

    王宁安又给韩琦倒了一杯,然后把几个小菜拿了出来,猪头肉,白斩鸡,拌黄瓜,蚕豆,韩琦夹起一块猪头肉,细细咀嚼。

    “以前老夫只吃猪的里脊,选300斤的肥猪,吃之前用木棒猛击背部几十下,趁着猪还没有死,取出里脊做菜,最是鲜嫩味美,不过今天的猪头肉也不错。”

    王宁安哼了一声,“狗屁鲜嫩,那是打肿了充血,要是想吃,我让人打你80棍子,从你后背上割下来一条,如何?”

    韩琦气得直摇头,“焚琴煮鹤,焚琴煮鹤!王相公,你太不雅了!”骂过之后,韩琦又突然自嘲一笑,“忠言逆耳,其实想想,你说的也不错……老夫回头想想,真有些不认识今天的自己了……怎么样,王相公,想不想听听老夫的临终之言?”

第581章 最残忍的报应() 
韩琦喝了酒,吃了猪头肉,竟然来了精神,非要拉着王宁安,讲他的故事。

    韩琦是庶出的,他的母亲是婢女,当时和时任泉州知府的韩国华有了交集,生下韩琦,随后韩国华升任右谏议大夫。

    不巧的是,在韩琦三岁的时候,韩国华死了,诸位兄长抚养他长大。

    “王相公,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我爹死的第三天,我娘就死了,家里头说她是悲愤过度,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是我嫡母下的手,她觉得一个婢女居然爬上了老爷的床,十恶不赦,让她蒙羞,唯有一死,才能解气。父母双亡,王相公,你可知道生存之难?”

    王宁安也喝了一口酒,“我小时候,爹妈去奔丧,大约走了一个多月,我差点被伯母打死。”

    韩琦呵呵一笑,“你只是一个月,老夫却是十几年啊!”韩琦眯缝着眼睛,仿佛回忆起小时候的场景,嫡母很严厉,哥嫂凶神恶煞,他唯有在各方之间,小心翼翼,争取可怜的成长空间。

    或许就是那段时间,韩琦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深藏不露,讨人喜欢……渐渐的,他长大了,端庄寡言,喜欢读书,才学过人,很快得到了韩家长辈的青睐,着力栽培……刚刚20岁,韩琦就中了榜眼。

    授官匠作监丞,淄州通判,后来又不断升官,做到了右司谏。

    如今大家都说唐介是真御史,殊不知,当年的韩琦更是威风凛凛,他有过最辉煌的战绩,至今无人打破,哪怕王宁安都要俯首再拜。

    “宝元元年,天灾不断,异象频发,百姓流离失所,朝中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四人碌碌无为,束手无策,老夫上书弹劾,一天之内,四人全部被罢相!”韩琦说到了这里,显得非常亢奋,回味着显赫的战果,“王相公,你曾经一天之内,扳倒了两府相公,老夫比起你,可逊色吗?”

    王宁安一拱手,笑道:“韩相公威风凛凛,在下愧不能及!”

    “哈哈哈!王相公,你也就是嘴上说说,心里肯定不服气。”韩琦抹了抹嘴,自顾自说道:“从那一次开始,老夫名扬天下,京城无人不知,只是从此之后……”韩琦笑道:“王相公,你猜猜,当时朝廷会如何对老夫?”

    王宁安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管谁继任宰相,都不能留你这个猛将兄在京城的,韩相公一定是被外放了?”

    韩琦抚掌大笑:“果然敏锐,王相公,厉害啊!”

    韩琦感叹道:“老夫正想着替朝廷出力,匡扶正道,铲除奸佞,哪知道一道圣旨,就让老夫去了西北,去抗击李元昊。”

    “当时老夫并没有多想,大好男儿,理当在阵前立功,区区蛮夷,有什么好畏惧的,以往朝廷用的都是无能之辈,才屡战屡败,如果换了老夫出战,一定能大获全胜!旦夕之间,扫平狼烟!”

    心气高涨的韩琦到了西北,想要大展身手,只是李元昊不是他想的那么容易对付。当时范仲淹也在西北,他力主守势,韩琦却极力进取,幻想一战击溃李元昊,可结果呢,好水川一战,被打败的人是韩琦。

    6000将士丧命,上万人奔逃,韩琦也仓皇逃回。

    到了半路上,遇到了士兵的家人,他们撒着纸钱,哭泣死去的亲人,有人拉着韩琦的马缰绳,质问他,我儿子随着招讨去出征,如今招讨回来了,我儿的魂魄安在?是不是也跟着招讨回来了?

    韩琦无地自容,险些自杀……

    “好水川一场惨败,是老夫入仕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教训,可以说是当头棒喝!把老夫都打蒙了。”

    韩琦擦了擦眼角,“好水川之后,老夫被降为秦州知府,在任上老夫积极整军经武,囤积粮草,训练军卒,总算是挡住了李元昊的攻势……差不多几年的功夫,老夫才明白,原来打仗和写文章骂人不一样……后来老夫被调回京城,参与了庆历新政。”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新政失败,韩琦被外调知扬州,也就是从此开始,韩琦彻底完成了脱变,再也不是那个浑身热血,渴望建功立业的韩稚圭了……

    纵观韩琦的一生,其实很多事情是性格决定的。

    在最关键的少年时期,他身为庶子,在夹缝中求生存,自然养成了内敛深沉,阴重不泄,工于心机的性格。其实韩琦和王宁安的学生章敦很像,只是章敦的出身更加屈辱,他也更加偏激。

    所幸章敦遇上了王宁安,渐渐化解了心中的刺儿。

    韩琦没有遇到贵人,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

    外贬西北是一次,好水川战败是一次,庆历新政失败又是一次……这三次的结果,就是彻底打碎了韩琦所有的幻想。

    正道直行没用,一心为国没用,救国救民没用……只有权力有用!

    为了能稳定权力,为了能刷声望,他什么事情都做,斩杀有功之臣焦用,就是为了显示他的果决刚毅,获得文官的掌声。

    的确,从此之后,韩琦便树立了强硬的形象,无论多厉害的军中刺头儿,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跟小媳妇儿似的。

    韩琦志得意满,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作法打断了武人的脊梁,西北大战,再也没有赢过西夏。

    根本是牺牲大宋的利益,来成全他一个人!

    “老夫熟读经史,这么干的绝不止我一个人。”

    “还有蔺相如!”王宁安没好气道:“他也是这副德行,逼得廉颇负荆请罪,可结果呢,就是廉颇威望扫地,常平一战,赵国临阵换将,被秦国坑杀了40万人,从此一蹶不振!”

    韩琦眨了眨眼睛,突然笑起来,“自古都赞美将相和的佳话,唯独王相公能说出一番不同的见解,妙,真是很妙!来,为了王相公的见解,浮一大白!”

    喝光了杯中的酒,趁着倒酒的功夫,韩琦又说道:“王相公,你当老夫真的在乎钱吗?不,只有王拱辰那个傻蛋,才会钻到钱眼里,老夫想要权力,很大很大的权力……要想有权,就要有人,要想有人,就要有钱……下面的那帮官有多贪,你知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