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行在出来,文彦博擦了擦脑门的汗。

    这才几年的功夫,赵祯的威势越来越强,相应的,宰执便越来越弱,想到这里,文彦博都有点怀念被他赶走的贾昌朝了,要是这个老家伙也在朝中,还能有人商量帮衬,现在就剩他一个,孤掌难鸣!

    “去王相公的住处,老夫要见他。”

    文彦博想探一探王宁安的口风,听听他的意见。

    只是马车到了,让人一打听,说是王相公被人请走了,不在!

    “谁这么大的面子,能把王宁安给叫去了?”

    家人回答:“是国舅曹佾,不过听说真正要请王宁安的是贾章!”

    “贾章?就是贾相公的长子?”

    “没错,就是他!”

    文彦博淡淡道:“既然来晚了,我们就回去吧。”

    马车转头,车帘放下,一瞬间,文彦博的脸都黑了。

    姓贾的,果然厉害,还是不甘心蛰伏,又派儿子过来,想要和王宁安勾结是不是?你们还准备把老夫扳倒是不是?

    文彦博越想纠结,拼命思考应付的办法。

    ……

    要说起来,有时候聪明人也容易犯错误,比如文相公,他就想多了。

    至少这次贾章过来,可不是要找他的麻烦。

    “王相公,下官久闻大名,家父非常推崇,说你们是忘年交,最好的朋友,王大人更是多次协助家父,情深义重,是顶好的朋友,下官代表家父,敬王大人一杯!”

    喝酒之间,贾章的好话就像是不要钱似的,顺嘴就往外面冒。

    王宁安听得血糖都高了,他实在是不知道贾章有什么打算。

    “贾大人开门见山吧,要不我可要回去处理政务了。”

    贾章连忙赔笑,“王相公,既然如此,下官就直说了,只是你不要怪罪。”

    王宁安心里咯噔一声,准不是好事!

    “请讲。”

    “是这样的,下官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模样和才学都算过得去,除了性子骄纵了一些,其他都是顶好的。这不,我爹想着天下英才虽多,能看得上眼的却是不多,他老人家有意和王家结亲,成就一段姻缘,还望王相公能答应!”

    “答应什么!”

    王宁安顿时就瞪圆了眼睛,豁然站起,他狠狠瞪了曹佾一眼。

    “国舅爷,你想必早就知道了吧?为什么还找我过来?你是巴不得我家里乱了,对吧?你简直居心不良!”

    王宁安突然爆发,弄得贾章瞠目结舌,老脸通红。

    曹佾咳嗽了两声,埋怨道:“景平,你听完成不!”

    “不成!那俩母……算了,我不说你也知道,少给我添麻烦!”王宁安转身要走,曹佾用力一拍桌子。

    “你走了,小心四郎埋怨你啊!”

    咯噔,王宁安停住了,“四郎?有什么关系?”

    曹佾凑到近前,咬着牙道:“人家贾大人是要和你家老四结亲!”

    “啊!”

    王宁安瞬间老脸就红了,听到了亲事,本能以为是落到自己的头上。

    以贾昌朝的无耻,为了结好自己,把孙女推到火坑,当个小妾,也不是不可能的……两个老婆,三个孩子,就够他操心的,要是再加一个进来,还有一个老不要脸,王宁安都不敢想他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王宁安才会瞬间爆发。

    可是当听说是看上了兄弟,王宁安笑得很尴尬。

    “四郎……居然是四郎,要是不说,我都忘了,那小子也该成亲了。”

    提到了兄弟,王宁安难得温和了许多,他还记得当初四郎胖乎乎的,只有那么高……转眼就成了大小伙子,该谈婚论嫁了。

    贾昌朝的孙女,也算是名门之女,配得上他了,就是不知道四郎愿不愿意……

    贾章一直盯着王宁安,见他听到是兄弟时候,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老爹所言的确不错,王宁安这小子对自己人是够意思的。能和王四郎结亲,双方日后没准真能走到一起,那样一来,老爹就有了一个强援,贾家也多了一条路啊!

    “贾大人,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还要看当事人的心思……眼下四郎也在延安府,如果令爱能看得上他,我自然愿意成全。”

    “那就多谢王相公了。”贾章也没指望王宁安一口答应,双方多了一层关系,谈起来越发亲切。

    王宁安多喝了几杯,随口道:“贾大人可是恩荫入仕?”

    贾章道:“嗯,早些年不肯用功读书,这些年科甲正途越发显贵,恩荫入仕,低人一等啊!”

    “哈哈哈,贾大人也不要这么说。入仕只是开头,能做到什么位置,却要看自己的本事!就说那些科甲正途的官吏,明明青唐有六个知府等着他们,结果一个个装病推脱,把陛下都给气到了,着实可恶!”

    身为贾昌朝的公子,贾章也得到了几分老爹的真传。

    他稍微迟疑一下,立刻站起来。

    “王相公,下官不才,愿意为君分忧,青唐拓土开边,乃是一大壮举,不才愿意去青唐,不需要知府,知州,能给我个县令就行,下官愿意为朝廷披肝沥胆,还请王相公成全!”

第606章 请斩文彦博() 
人人都把去青唐为官当成了洪水猛兽,恨不得避得远远的,为什么贾章愿意不辞辛苦,不避刀枪风霜,非要去呢?

    这位贾大公子当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贾昌朝一直和言官不和,总是被攻击,贾章如果去参加科举,很有可能就被这些人给黑了,即便不被黑,也会有人攻击贾昌朝,说他袒护自己儿子,私相授受。

    考不中丢人,考中了挨骂。

    再加上贾章的学问的确差得很多,没办法,走不了科举之路,只能通过恩荫入仕……虽然大宋不像明朝,一定要非科甲正途不可,不是科甲出身,天生就矮人一头,但是靠着老爹出仕,毕竟不够理直气壮,贾章这几年一直挂着官衔,却没有差事,说穿了就是光领工资不干活。

    换成别人,或许都高兴死了。

    可贾家这么大的一摊子,贾昌朝又老了,第二代扛不起担子,迟早要衰败的。

    贾章也很着急。

    他一直希望能有个机会。

    当年他爹贾昌朝,就是个善于下注的人。

    贾昌朝是在真宗的时候入仕,十足的老资格。

    真宗皇帝游南郊,贾昌朝还是个白丁,就跪在路边,献上了一篇马匹文章……他的文采太好了,写得飞扬恣肆,把真宗皇帝拍高兴了。立刻召贾昌朝参加考试,赐予同进士出身。

    贾昌朝从此一飞冲天,在庆历年间,和范仲淹同时拜相,成为名重一时的人物。

    当年贾相公的一搏,更是被他津津乐道,总是在子孙面前炫耀。

    老贾能成功,运气当然很重要,可是也摸准了脉!

    首先,贾昌朝文采好,论起诗词,他或许比不上欧阳修,更比不上苏轼,但是马匹文章,绝对是天下第一!

    其次,因为澶渊之盟,真宗很尴尬,到了晚年的时候,真宗皇帝大搞封建迷信,跑去泰山封禅,鼓吹太平盛世,给自己擦胭脂抹粉……当然,后世看起来,真宗的举动是很弱智的,根本是自欺欺人,贻笑大方。

    可当时情况不是这样,谁能迎合真宗,配合皇帝演出,就能博得欢心,所以年纪轻轻的贾昌朝,毅然下了重注,结果赢了钵满盆满,受用一辈子!

    由于年头太多,王宁安并不知道,如果让他知道,肯定要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贾相公从几十年前就不要脸了……别管外人怎么看,贾章都觉得老爹是自己最好的导师,他也要抓住机会,平步青云。

    击败董毡,开疆拓土,皇帝最高兴不过。

    偏偏那些文官脑筋不清楚,居然不愿意去青唐为官。

    别以为贾大公子不清楚,你们不就是闹情绪吗,不就是不喜欢陛下重边功,不喜欢开疆拓土吗?

    然后你们就不过来当官,给皇帝吃瘪,觉得你们多了不起?

    呸!

    这大宋只有一片天,那就是皇帝,只有一个人能决定生死,那就是赵祯!

    王宁安小小年纪,凭什么呼风唤雨,权倾朝野,不就是把皇帝伺候好了吗!他能做到,我怎么就做不到?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皇帝不是需要人去青唐吗,我就听陛下的,主动前去,我就不信了,还能吃亏?

    当然了,贾章也知道,去青唐很苦,很威胁,可是人生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

    自己靠着老爹,免去了十年苦读,直接入仕为官。看起来有些事情就是定数,不吃苦,就当不了人上人!

    罢了,老子就去青唐一番,只要干出政绩,几年之后回朝,没准也能权知开封府,甚至宣麻拜相,追上老爹的脚步……

    真不愧是贾昌朝的儿子,对别人狠,对自己也够狠!

    一想到这位有可能成为兄弟的岳父,王宁安态度柔和了许多。

    “朝廷的确在用人之际,只是青唐苦寒,贾大人,你可能受得住?”

    “王相公放心!”

    贾章一拍胸膛,“这些年我享了不少福,如今也该受点罪了!无论多大的苦,我都能扛下来……只是青唐的事情我不太明白,不知道王相公能不能帮忙?”

    “这个没问题。”王宁安笑道:“我可以给贾大人找几个得力的助手。”

    “那就多谢王相公了。”

    ……

    王宁安一直喝到了半夜,才告辞回家,结果第二天早早就被叫到行宫,要商量如何处置青唐的事宜。

    “文相公,朕让你深思熟虑,可有结果了?”

    “有!”

    文彦博偷眼看了看王宁安,发现王宁安垂着眼皮,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老文就暗暗生气,你小子就装蒜吧,准是和贾昌朝那个老家伙又联手了,想对付姓文的,没有那么容易!天可怜见,王宁安的确是困了,此时也没法解释,即便解释,文彦博也不会听了。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煕州一战,消灭董毡十万之众,俘虏众多,乃是我大宋立国以来,少有之大胜,足以和当年李靖攻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相提并论,我大宋之武功,直追盛唐,可喜可贺啊!”

    这牛吹得,赵祯都脸红。

    “文相公,你的意思是要学习大唐的经验了?”

    “没错。”文彦博感叹道:“老臣查阅史册,发现当年群臣给了唐太宗许多建议……比如魏征就建议要杀光酋首,把子民分散大江南北,还有大臣建议,要迁居内地,便于监视。”

    “文相公,唐太宗是如何决定的?”

    “启奏陛下,唐太宗并没有采纳这两个建议。”文彦博一本正经道:“突厥乃是大族,如果尽数迁居,他们的故地如何?莫非就要放弃吗?那其他的部落过来,占据之后,岂不是又会为祸边疆,扰乱大唐……如果不放弃,就要迁居汉人进驻,偏偏突厥故地,苦寒贫瘠,没有人愿意去,说起来,和如今的情况真是差不多。”

    文彦博点了一句,然后又忧心道:“当年唐太宗深思熟虑之后,采纳重臣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想那突厥,本来已经亡国灭种,国将不国,大唐皇帝天心仁慈,兴灭继绝,感恩戴德,封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威名远播,万世歌颂。”

    “老臣以为,可以效仿唐太宗,将董毡囚禁在京城,其余各部,延续风俗,封赏官爵,给予粮饷,继续让他们驻守青唐,协助大宋,共抗西夏也就是了。”

    文彦博说完,还偷偷看了看王宁安,发现这位依旧闭着眼睛,仿佛真的睡着了一般。

    赵祯低着头,仔细琢磨着,唐太宗固然值得效仿,可是文彦博的办法怎么听都不对劲儿,貌似有人干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王卿,你有什么高见?”

    王宁安这才打了一个激灵。

    “回圣人,臣不像文相公,精通经史,讲不出这么高明的方略。臣斗胆推荐一人,他或许能说出一些道理!”

    王宁安把贾章推了出来,当然他要抬举未来的亲家,给贾章露脸的机会,另外也是告诉文彦博,我和你不是一个级别的,你老小子别没事找不痛快!

    没有多大一会儿,贾章来了,见礼之后,赵祯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就问道:“你是什么看法?”

    “启奏陛下!”

    贾章抬起头,一字一顿道:“臣以为文彦博当斩!”

    噗!

    文相公喷出一口老血,王宁安差点笑了出来,就冲这句话,贾章绝对是人才无异,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彦博强忍着怒火,逼视着贾章,“你不过微末小吏,也敢如此诽谤老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