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宁安自嘲苦笑,“你还当这是好事啊!我是一屁股坐在了火山口上,有多少人巴望着我掉下去呢!”

    三位夫人,相视一笑,“王爷,我们相信你,一定能狠狠抽那帮宵小之徒一个嘴巴子!”

    “但愿吧!”

    王宁安转身,直奔政事堂而去……

第817章 吃货拯救世界() 
今天不只是政事堂会议,包括六部,枢密院,参谋部,还有御史台,所有大宋重臣,一个不落,全都来了。超快稳定更新小说;本文由  首发

    光是看大家出现的顺序,就很有意思。

    首先第一个到的是司马光,显然,作为学生之一,老师成为事实上的首相,他无论如何,都要拿出学生的姿态。

    紧随司马光的,居然是狄青!

    这位老帅哥止不住的笑容,他很满意,甚至喜出望外。

    不管到什么时候,王宁安都是将门出身,而且多在边疆领兵,立下赫赫战功,是地地道道的武人!

    让这帮大头巾瞧不起武夫,这回知道厉害了吧!

    武人一样能出将入相,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必须武人来收拾吧!

    二郎,好样的,给天下的武夫争了一口气!

    狄青兴奋的模样,居然比他成为枢密使还要欣喜三分。

    这两位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紧随其后,御史中丞张方平,枢密使孙固,吏部尚书吕公著,还有几位尚书先后赶来,在他们之后,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是贾昌朝和宋庠!

    这两位是地地道道的老资格,而且圣旨上明白说了,他们位列宰相之上,结果却早早赶来,这是什么意思啊?

    见大家伙惊讶,贾昌朝心中暗暗冷笑。

    老夫向来是要里子不要面子!

    平章军国重事,听着好听,可什么是重事?谁给界定、万一两国开战才算重事,那岂不是说别的事情都掺和不了了!

    到了他这个岁数啊,算是活明白了,该装孙子就要装孙子,把面子给王宁安,以后有什么好事,他还能多捞一点,不然啊,就真的成了摆设了。

    宋庠相比贾昌朝,也是不遑多让。

    倒是在他们之后,来的是庞籍和韩绛。

    这里面最尴尬的就是这两位,韩绛之前因为金元改革,太子婚事,和王宁安闹得很不愉快,虽然没有真正撕破脸皮,但是从前的友谊荡然无存,偏偏这时候王宁安又爬到了他的头上,得罪了顶头上司,这个滋味可不好受。

    韩绛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拉着庞籍,指着老前辈的智慧,或许能逢凶化吉。

    他们俩的到来,引来了贾昌朝意味深长的一笑!

    你们啊,还是不识时务啊!

    老贾什么也不多说,又过了一会儿,王宁安才和欧阳修并肩赶到。

    王宁安首先过来,给大家问候,每一个人都是笑逐颜开,好像过年似的。寒暄了一大圈,欧阳修坐到了中间。

    “这次王爷进入政事堂,是众望所归。老夫年老体衰,昏庸驽钝,本就不是宰相之才,日后政事堂的事务,还要请王爷多多操持分担。”

    王宁安笑道:“我也是初来乍到,很多规矩都不明白,还请各位同僚指点提携!”

    老贾哈哈一笑,“西凉王,你也不用客气,多少年了,你主持皇家银行的时候,也没少参加政事堂的会议,何必那么在乎俗礼!现在是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怎么样,醉翁有道理?”

    欧阳修含笑点头,“贾相公一语中的,那就开门见山吧!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是周峰的案子,一个是不少州县,财政困窘,大家都商议一下吧,尤其是景平,你要拿主意才是!”

    王宁安也没有再推脱,他含笑点头。

    这时候司马光先开口了,“我抛砖引玉,周峰这个案子,牵连很大,他虽然有杀人的情况,但事出有因,毕竟未婚妻被人绑架致死,他又是打过仗的人,能没有点火气吗?另外死的几个人,也的确过了,虽然是执行公务,但是吕知县并没有让他们违法。我已经让刑部和大理寺派员,把水泥作坊的人都给抓了,另外还有梁县的差役,也全部抓起来,仔细询问……案子很大,必须小心谨慎,大约在年后,就能有结果,我倾向于按律治罪,周峰是死罪难逃,吕岩也有渎职之罪,且酿成大祸,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至少要秋后处决才是!”

    司马光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真正值钱的就是四个字:秋后处决!

    在座的人都知道,赵祯撑不久,也就是说,新君很快要登基,到时候大赦有罪之人,周峰和吕岩都能活了,也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事缓则圆,司马光算是深得其中三味。贾昌朝给予了赞许的目光,没看出来,王宁安的这个学生,还是深藏不露。

    以往他是藏拙,这回师父入主政事堂,就急着表现了,好小子!心机够深的!

    不管怎么说,案子可以先放一边了,真正的主菜到了。

    欧阳修沉声道:“以去年的情况来看,京畿、河北、巴蜀、尤其是江南,一共有近200个州县面临预算困难,其中情况糟糕的有80几个之多,老夫曾经和介甫商量过,看看是不是能拿出一笔钱,贴补财政困窘的州县?”

    王宁安点头道:“这事情我拜会过王相公,他也跟我讲过,我的意思是尽量不要补贴,就算补贴,也不能全补,更不能把所有亏空,都让户部承担。”

    司马光立刻道:“我赞同,首先财政困难怎么界定,给哪些,不给哪些?有什么标准,该怎么执行?都来讨要又怎么办?这都是麻烦,而且眼下户部岁入增加不少,但是开支更多,西域要治理,各项工程要出钱,那么多的士兵官吏,砍哪一块合适?”

    司马光是财政的权威,包括户部,兵部,工部,三位尚书纷纷出言附和,赞同司马光的意见,他们认为财权好不容易收上来,大宋能集中财力,办一些是事情,绝不能轻易浪费了,事有轻重缓急,地方财政的问题,应该地方想办法。

    吏部尚书吕公著沉着脸道:“户部虽然有道理,但是你们可别忘了,地方财政不足,那些官差衙役就要盘剥百姓,就要勒索商人,他们是不会安贫乐道,甘心饿肚子的!周峰的案子不是教训吗?如果不贴补,我怕还会有更可怕的案子出来!到时候,如何收场?”

    吕公著出身名门,又是吏部天官,还是很有威风的,有几位官员跟着点头,就连张方平也开口了。

    “既然大家都说了,我也讲讲,这几年,御史台接到的各种案子,增加了何止十倍!多数是状告地方官吏,说贪官污吏,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我看固然有不肖的官吏,但是根子还是在财政上,他们没有钱,不去抢老百姓,还能干什么?如果不加以遏制,我看早晚会有民变。”

    王宁安听完了两方的意见,心中有数了。

    “地方的财政困难要解决,户部每年应该编出一笔钱,至少200万贯,作为应急之用。”

    此话一出,司马光这边的人都长出了口气,区区200万贯,说起来,也就是打发叫花子,没想真正解决问题,表示一下态度而已,户部完全能接受。

    可是其他人却受不了了,他们纷纷盯着王宁安。

    “是这样的,除了户部出钱补贴之外,各地的衙门,还可以向银行借贷吗!”

    “啊!”

    好几位官员都叫了出来!

    开什么玩笑,衙门向银行借钱,这能行吗?

    司马光却跟着笑道:“这倒是个主意,当年兵部就借过钱,用来购买战马,后来分批还了。另外西北发生水灾,地方衙门也借了好多钱,以工代赈,效果还不错。”

    “君实相公!”吕公著道:“这两个都是应急之策,不是长久之计!地方衙门,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税收!不能走旁门左道!”

    显然,借钱过日子,普通人家尚且不愿意,更何况是衙门。

    王宁安笑道:“吕天官所言有理,但是银行也不能白白借钱。就拿这次梁县的情况为例。假如银行介入,或许就会好很多。知县吕岩拉来了水泥作坊的投资,却遇到了征地的难题,如果银行提供贷款,县衙拿出相对合理的价格,征收周峰的土地,我相信周峰不会不通情理的。至于衙门欠的钱,等水泥作坊运作起来,靠着税收偿还就是了,具体的条件,让衙门和银行谈吗!”

    王宁安的话一出口,大家伙低着头揣摩,还真别说,很有些道理,王宁安的脑袋就是灵活,比起拗相公,强多了。

    大家耳目一新,讨论也更热烈了。

    张方平又道:“王爷,地方官吏之中,如吕岩一般的,还是少数,许多人根本拉不来投资,自然产生不了收益,又该如何解决?”

    “嗯!张中丞说得对,上述两策,也仅能解决皮毛问题而已。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是让地方有财源,让百姓有收入。”王宁安笑呵呵道:“这一次出问题的州县,普遍在大城市的周围,破解问题的钥匙也在城市当中,我们要想办法,让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让城市的利益回补乡村。”

    欧阳修眼前一亮,“王爷,计将安出?”

    “城市有庞大的消费力,而农村有物产。连结二者的正是一个字:吃!”

    “吃?”

    “没错!要让大家敞开肚皮,多吃多喝,吃出花样!”王宁安笑道:“吃货越多,购买的农产品就越多,乡村的百姓有收入,地方上也能征收税赋,甚至还能吸引一批年轻人,回到乡村,岂不美哉!”

    appapp

第818章 没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其实和王宁安凑在一起谈事情,是个很轻松的过程。

    有什么疑问直接说,有什么方法随便提,大家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相比王安石的强势倔强的作风,不亚于一股清流。

    渐渐的,大家都敞开了心扉,作为大宋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很快就商量出了一个思路。

    地方的财政困难,不能光靠着朝廷补贴,不能靠天吃饭,要自己动起来。有条件的地方,上工商,发展产业,条件稍差的,要整合当地的农林牧渔,各种副业。

    王宁安在每一个大城市的周围,按照两到三天的路程,划出了一个巨大的圈,这样一来,几乎九成以上,财政困难的州县都划进来了。

    距离城市最近的郊区,建立起蔬菜基地,专供城市消费。

    这个以往已经在做了,但都是农民自己干,形不成规模,而且好多士绅贵戚,他们的农庄自产自吃,连田赋都不用交,更遑论加入到整个循环之中。

    显然,这是行不通的。

    “户部,立刻拟定一份征地标准,凡是城市周围的土地,愿意纳入菜篮子的,可以合理分红,如果不愿意,就把土地征收上来,如果他们不愿意,不用我说,你们知道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王安石搞了那么长时间了,方田均税,就去查土地,查税收,追讨历年拖欠的田赋,实在不成,就去清查,看看有没有吞并百姓田产,巧取豪夺的问题……这年头的世家有几个是干净的,有几个经得起彻查,一旦查出问题,直接发配西域,一点不用客气。

    司马光还有户部尚书一起点头,表示一定执行。

    距离再远一些,就要发展畜牧业,养殖鸡鸭猪狗,挖鱼塘,种植粮食,让商人直接到老百姓那里征收,就地结算,把中间环节打掉,尽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整个过程,都要银行参与,征地,种植,养殖,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提供资本协助,减少风险,对老百姓,也要以利益引导为主。

    “每一个县城,都要确立几项比较有竞争力的拳头的产品,只有把东西卖出去,才能有税收,衙门的日子才能好过,要把这个意思告诉每一个地方官吏!”

    王宁安敲着桌子,大声道:“千百年来,我们都是怎么要求地方官的?完成朝廷田赋,为民做主,主持公道,主要的职责是处理地方案件,能精通刑律,明断是非,就是好官了。如果再建点水利工程,兴学,建祠堂,教化人心,在吏部的考评上,就是优等中的优等!可现在不成!我们要给官吏提出更高的标准,他们要做更多的事情!要会经营,要会发展,要知道自己治下的优势何在,劣势何在,要懂得怎么富国裕民!至少要让治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王宁安说着,看了一眼宋庠。

    宋庠立刻会意,“王爷,老夫以为地方官吏之中,有些新人颇有干劲,但是缺少经验,也缺少威望,还有一些老官吏,想法陈旧,为政怠惰,不愿意付出辛苦,更有甚者,整日吟诗作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