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6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上一次王宁泽以5千人马,打败李谅祚20万大军,火器之名,就天下皆知,人人垂涎不过为了保护技术,大宋的火器暂时还处在保密之中,只有核心的禁军才能装备,而狄青和他的部下,是唯一的例外!

    有了火器撑腰,狄青是一无所惧。

    他让手下的弟兄稍事休息,另外又派出人马,了解对方的情况。

    这一次契丹派来的骑兵差不多有一万人出头,其中夹杂着不少女真人显然,在多年的较量之中,契丹也学得聪明了,他们轻易不会把自己的宝贝拿出了拼。

    女真人是很好的勇士,但是对不起,他们却不是优秀的战士女真人缺少一种叫做纪律的东西!

    没有严格的纪律,注定了是一群乌合之众。

    狄青经过探查,立刻制定了作战方案,由他的人马担任突击任务,从正面强攻,折克行率领人马,等待敌兵乱了,立刻出击。

    “狄帅,还是让我打前锋吧!”折克行凑到了狄青的跟前,不好意思道:“不是末将贪财,实在是弟兄们都急着娶媳妇,末将也是没办法。”

    狄青哈哈一笑,“到了外面,不要讲那些了,大家都明白!”

    “哎,多谢狄帅体谅,放心吧,末将一定打得漂漂亮亮的!”

    狄青率领着人马,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摸向了对方的军营,这种事情他们早就轻车熟路,几个老兵打头阵。

    他们轻松将散落的几个哨兵干掉,全都无声无息。

    等到接近军营之后,有士兵将上百个火箭拿了出来,测好风向,对准敌营,一口气发射出去。

    这些火箭呼啸着,在帐篷中间炸开,飞溅的火花和火油引燃了生牛皮,霎时间火光冲天。里面的女真兵都吓傻了,连衣服也顾不上穿,就仓皇逃了出来。

    如果是训练有素的精兵,面对偷袭,也会临危不惧,有人灭火,有人组织抵抗可显然女真兵做不到,他们只知道仓皇逃窜,有些人更是身上占了火,趴在地上打滚儿,狼狈痛叫。

    看到对手的表现,狄青摇了摇头。

    他甚至没有多少波动了,只是淡淡下令,“火铳手,上前!”

    士兵立刻集结成整齐的队伍,迈步向前,他们排成三排,每一排中间相对宽松,而士兵之间,则是非常紧密,大家步伐一致,当接近敌营的时候,前排士兵立刻蹲下射击。

    开枪之后,也不管战果如何,立刻转身退到后排,装填铅弹,下一排的士兵继续射击。就这样,士兵层层推进,对方完全被大懵了。

    有一些女真兵还不服气,连盔甲都没有,赤膊上阵,举着兵器,哇哇暴叫,结果迎接他们的是一枚枚的铅丸。

    打在身体上,铅丸变形撞击,带走一块块的血肉,山一样的女真兵轰然倒塌。强壮的身躯,娴熟的武艺,全都没有了价值。

    在火器面前,个人是那样的渺小,不堪一击!

    偷袭行动,只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女真兵,还有一些契丹的铁林军,全都逃跑了,他们疯狂逃窜,宛如惊弓之鸟。

    而折克行的人马兜着屁股杀上来,马刀,长枪,只要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条。

    虽然折克行没有装备火铳,但是其他的好东西一样不少,他们杀得极为痛快,足足追出去五十里,才大胜而回。

    经过盘点,狄青的手下损失了15个人,折克行这边,损失了73个人,伤亡一点也不算大,可是他们全都肉痛不已。

    身在异域,还没有人员补充,死一个都受不了!

    狄青长叹一口气,让其他兄弟把尸体收殓了,然后说道:“派几个人回去,告诉这些兄弟的家人,想要钱,每家1000贯,如果想出来种田,每家3000亩,我们会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照顾!”

    “狄帅仁慈!”

    这帮士兵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早就看淡了生死,能拿到如此丰厚的抚恤,也都没什么怨言,相反,一个个还都跃跃欲试,恨不得多打几场仗,多赚点钱。

    可是作为统帅,狄青必须开动脑筋了。

    他把折克行找来,两个人商量。

    “第一,要有补充兵源,不能越打越少;第二,要弄到更好的武器,尤其是火铳,越多越好,我们才能减轻伤亡,最好不要死人!”

    折克行笑道:“现在这两样都要求助国内,就看狄帅的了。”

    狄青笑骂道:“别往我身上推,你们折家和王家是亲家,尤其是王二郎把你们推出来的,他不会不管的!”

    折克行摇头,“狄帅,王爷什么脾气你还不知道,亲兄弟明算账,肯定要我们出钱的。”

    “出就出,反正我们也有钱,没钱还有那么多的田,那么多的山,都能换钱!”

    折克行抚掌大笑,“狄帅,你没来,末将还不太清楚朝廷的想法,因此只要钱,不要别的东西,万一朝廷不管渤海了,契丹人再打进来,我们就带着钱逃跑现在狄帅来了,朝廷是断然不会放弃渤海,末将也就有胆子了!”

    折克行下令,将之前从大熊手里敲来的200万贯,一半拿来招募人手,购买武器,一半拿来圈地,看见什么好,就买什么。

    山林啊,土地啊,矿产啊,还有码头对了,折克行还和狄青一起,买下了一大片的赤松林,他们是认定了,朝廷大规模开发渤海,什么东西都会涨价的,先拿到手里,先占便宜!

    等人员涌入进来,什么都不用干,转手一卖,就是一笔赚头儿。

    好嘛,狄青是彻彻底底变成了商人,速度之快,简直令人咋舌。

    面对狄青的转变,王宁安当然是欣喜的,高兴的不只是他,还有负责财政的司马光。

    他兴匆匆找到了王宁安。

    “师父,渤海国下了100万贯的订单,高丽和倭国那边更多,加起来有300万贯,至于西域的赵王爷,也下了80万贯的单子只是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如一个人多,师父请猜,那个人是谁?”

    “呸!你当我白痴啊,除了这些人,不就是文彦博吗!”

    司马光笑嘻嘻道:“没错,文相公一共下了650万的单子,其中光是毛纺,采矿的设备,就有300万贯之多!”

    王宁安感叹点头,“出去这几位啊,加起来都不如文彦博的手黑心狠,自然榨不出油水,文宽夫这么干,也不知道要饿死累死多少人了反正跟咱们没关系!他再多要一倍,都没有问题!”

    把豪强迁移出来,另一个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豪强为了在当地立足,必须要组织人马,就需要购买武器,要开垦土地,养殖牛羊,就必须要农具,要开矿,需要机器设备,还有水泥等建材庞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带动了带动的大宋的经济。

    司马光预计,今年户部能把赵大叔任内的全部欠债,一起还清了。

    作为大宋的账房,司马光肩上的担子一直很重。

    “师父,迁居豪强,我们拿到了一笔低价的土地,现在又有一笔订单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

第901章 借债发展() 
伴随着老臣罢黜,大宋的政事堂,说了算的也就是王宁安和司马光两个人了,王宁安倒是几次上书,希望扩充政事堂,分担沉重的政务压力。

    但有很多问题卡着,比如增加的西夏,西域,渤海,这些地方怎么算?要不要安排专门的衙门,处理殖民事务?

    想想吧,出去的都是什么人物,随便找个阿猫阿狗,能压得住场面吗?

    甚至有人提议增加一个殖民部,位阶和枢密院,参谋部一样,位列政事堂之下,但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朝廷上下还在争论,另外地方的官吏也在调整,充实人员,从下到上,要不要进行改革,该怎么改,也是莫衷一是。

    司马光倒是觉得现在挺好,苦点,累点,至少大权在握,而且师父又是个惯会偷懒的人,很多事情都落到了他的头上。

    外面都说,司马君实才是真正的宰相,王宁安那叫玩票!

    当然了,司马光不敢那么想,但作为宰相,总要有点作为,能消除前朝留下的巨额债务,毫无疑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大叔这些年,究竟欠了多少钱呢?

    根据司马光的统计,不多,应该有8000万贯,按照百分之20的利息计算,一年光是还利息,就要1600万贯!

    听着晕吧?

    那就让君实相公给你仔细算算。

    “为了光复幽州,前后发行了4000万贯的债券,后来修建西京,也有2000万贯,打横山,开通河西走廊,这些都加起来,也有5000万贯!加起来,一共负债110000万贯!”

    司马光继续说道:“拿下幽州之后,抄没各种财产土地,填补了3000万贯,户部的账面上,只亏了1000万贯,但是为了安置老兵,第一个十年,就要花费800万贯,其后每年还要递增!”

    王宁安听得脑袋都大了。

    他有点理解霉帝的糟心之处了,难怪打了两场仗就跪了,的确要命啊!

    拿幽州之战来说,动员几十万人马,伤损也超过十万,当时靠着收缴契丹贵族的财富,把窟窿填上了,看起来没有问题,花费代价不大,就拿到了一块土地。

    但是接下来呢由于大规模裁军,很多当年的老兵都必须解甲归田,人家为了朝廷流过血,光复故土,待遇自然要增加许多。

    尤其是现在差不多过了十年,当初30岁的老兵,现在已经40岁了,大宋的人均寿命还不到50,不惑之年已经不算小了,身体病痛一堆,吃药花销,还有家中的困难朝廷总要意思一下吧!

    林林总总,就不是一笔小钱,而且是长期的,几十年的开支!

    司马光叹道:“当年看起来,是把账平了,但实际上,后续的开支非常巨大,从幽州增加的税收,仅仅能偿还每年增加的利息这还不算完,拿下幽州之后,需要各种开发建设,尤其是修长城,道路,建码头,这些都是长期投资,当时也是靠着债券解决的往后,只能靠着税收,慢慢偿还。”

    幽州如此,横山之战也差不多,随着时间推移,老兵安置的成本,也会迅速飙升再有地方开发,也是个无底洞,吞金的怪兽!

    想想就头皮发麻。

    作为朝廷的大总管,司马光深知这些年,大宋是怎么过来的,要不是对外战争都答应了,有海量的外来收益支撑,大宋的经济体系早就崩溃了。

    好在,一切都因为迁豪强令,有了转机。

    把豪强迁走了,他们不得不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钱,转让田产,朝廷顺势接过来,再分给百姓,佃农为了赎买土地,每年要付给朝廷一笔钱。

    光是京东两路和河北两路,每年就有1000万贯!

    整个大宋都算起来,足够轻松解决历次战斗积累的债务了。

    这些不为人知的账目,就是迁居豪强真正的原因所在,对不起,不拿你们开刀,朝廷就维持不下去了。

    王宁安可不是崇祯那个傻蛋,放着有钱的士人集团不下手,反而从赤贫的老百姓手里扣钱,不闹得天下大乱才怪呢!

    “行了,过去的苦就不要诉了,咱们还是放眼未来吧!”

    司马光连连点头,“师父说得对,那,那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王宁安毫不犹豫吐出两个字,司马光当场就昏了。

    “发债!”

    “我的师父啊!”

    司马光哭了,“好不容易把债还了,你还要发债,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要不咱们商量一下,我去管军也好,管吏治也好,总而言之,财务这块,师父另请高明吧!”

    “不请,就是你了!”

    王宁安让司马光老老实实坐着,然后对他说道:“幽州西山的火车已经能用了。”

    司马光一愣,立刻道:“师父,就是用蒸汽机驱动的?”

    “没错,过去一年,他们铺好了轨道,又改进了几次,终于研究出了可以运转的火车!”

    司马光惊喜问道:“效果一定不错吧?”

    “嗯,能拉15节车厢,每节能装两万担煤炭。”

    “嚯,一共就是30万担啊!”

    王宁安含笑,“关键的是驱动火车,只要一个司机,两个产煤的就够了!”

    “啊!”

    这回可把司马光惊呆了,他差点坐在了地上!

    一担是120斤,一头毛驴,最多能运两担煤出山,还需要一个人牵着。

    要运走一节车厢的煤,就要1万头驴,一万个脚夫!

    一列火车,递得上15万头驴,15万个脚夫!

    司马光稍微想想,又立刻摇头了。

    账不能这么算。

    用那么多的驴,那么多的人,需要多少草料,多少粮食,而且狭窄的山路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