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疼。

    而这一次拿下了契丹,却没有拿到应得的收益,从一块肥肉,变成了巨大的负担。此外还有大金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兵连祸结,继续打仗,就不知道要开销多少了。

    苏颂觉得脑袋都大了。

    至于没人,那就更明显了,他不过是循吏出身,区区工部侍郎,没有嫡系班底,也没有足够威望,完全是朝廷争夺激烈,才会脱颖而出,想要稳住朝局,让手下人听话,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再有就是权力,他眼下虽然继承了首相宝座,但是政事堂还有四位相公,还有六部尚书,都察院,御史台,这里面哪一个的资历都不比他低,功劳不比他差,各自负责一摊,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苏颂惴惴不安,仔细想了一天的时间,带着满腹的忧虑,到了王宁安的府邸。

    “王爷,下官是来求教的,还请王爷指点!”

    王宁安道:“子容兄,你我是新旧首相交接,谈不上指点,你有什么想法,我一定鼎力支持。”

    见王宁安如此好说话,苏颂松了口气,“王爷,我想过了,下面必须进行调整,只是……”

    “只是你怕他们不听话?”王宁安笑着问道。

    苏颂同样抱以苦笑,尽在不言中。

    “子容,我看你不必担心,只管放手去做,你放心,只要是为了朝局好,我会全力支持,陛下也会支持,天下百姓更站在你的背后,实在是没有必要担忧。”

    苏颂瞪大了眼睛,不无惊喜道:“王爷,下官真的可以放手调整!”

    “嗯!”王宁安点头,“子容兄,我相信你会秉公处置的!”

    “那好,有王爷支持,下官的心里就有底儿。”

    接下来,苏颂和王宁安谈了具体的人选,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有了腹案,毕竟这么多日子,他早就是首相的人选之一,要还是没有自己的想法,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只不过他不敢确定,王宁安会不会支持他。

    令苏颂感到惊讶的是,他的所有调整方案,王宁安从头到尾,都只是微笑听着,没有任何意见。

    最后,王宁安拍着苏颂的肩头,“尽快把京里的人选调整好,我就要动身去云州,接下来的大宋朝局,全靠你了!”

    苏颂深深一躬,“王爷如此大度,下官万分敬佩,请王爷放心,下官绝不会辜负王爷的厚爱栽培!”

    ……

    没去王府之前,苏颂是惴惴不安,七上八下,可从王府回来,他就变了一个人似的,立刻露出了实干家的果敢!

    首先因为王安石病重,无法理事,都察院就空了出来。

    谁都知道都察院权柄最重,谁要是能出任左都给事中,等于掌握了百官的生死,苏颂第一次主持政事堂会议,就讨论了掌院人选。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据说都拍了桌子,最后确定,由吏部尚书范纯仁出任左都给事中,执掌监察大权!

    这是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安排!

    吏部天官,负责人事,转而监察,岂不是什么权力都在他的手里了,范纯仁何德何能,也配执掌都察院?

    很多人愤愤不平,但是稍微分析一下,还真别说,除了范纯仁,谁也干不了。

    首先范纯仁在六艺的时候,也是讲师,虽然他的年纪大不了吕惠卿等人几岁,但是师生名分在,他和苏颂的关系很好,而且他是范相公的儿子,范相公又是王宁安的师父……有了这一层身份在,六艺的人没有办法反对,甚至还要摇旗呐喊,鼓掌喝彩。

    另外范纯仁处事公正,老成稳健,他执掌吏部,在全国推行秀才科,很是选拔了一批人才,大宋的行政效率提升很快,让人耳目一新。

    以他的性格,主持都察院,不会把这个衙门变成争夺的工具,反而能真正发挥效力,整顿吏治,这也是接下来一任首相的重中之重!

    苏颂很大胆,也很聪明,找到了何人的人选。

    可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范纯仁虽然当过讲师,但是论起功劳和实力,都不足以压制吕惠卿,这两个人都留在都察院,只会天天打架,永无宁日。

    很快,苏颂就再度调整,公推吕惠卿进入政事堂,宣麻拜相,成为六艺之中,第一个进入政事堂的人选。

    紧随其后,则是空下来的吏部天官,苏颂决定推举兵部尚书章惇继任。

    这又是个很令人意外的安排。

    章惇名声不好,但能力不用怀疑,他不但文武全才,而且手够黑,心够狠,在兵部的时候,就无人敢惹,现在去了吏部,执掌人事大权,丝毫不用怀疑,他有本事和政事堂的诸公叫板!

    而且连续经营兵部和吏部,章惇的能量不可限量,等到下一轮角逐,他甚至可能直取首相之位。

    或许这也是苏颂和章惇的交易。

    总而言之,两个要害衙门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王韶继任兵部尚书,原来的参谋部留给了杨文广!

    这个安排也让人眼前一亮,杨文广是王宁安的岳父,老牌名将,无论是收复幽州,还是攻灭西夏,他都立了大功。

    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也不算太好,回到京城,接掌参谋部,理所当然。

    至于把王韶安排到兵部,显然是利用他的才干,锐意进取,接下来大宋要更加大刀阔斧,发动战争,扩充领土,实现赵曙的抱负,显然,这个安排应该是皇帝点头的。

    还剩下几个部,其中户部尚书韩宗武被调任都察院,给范纯仁做副手,而工部尚书曾布接了户部的缺,也算是人尽其才。

    至于工部,则是留给了苏颂的老搭档刘彝,这也是此次大调整当中,苏颂唯一提拔的自己人!

    至此,六部中,除了礼部尚书苏辙之外,其余全都调整了一遍。

    政事堂当中,以苏颂领衔,接下来还有五位宰执,依次是司马光、范师道、韩维、陈升之、吕惠卿,除了吕惠卿之外,其他都是以前留下的老牌宰执。

    经过权衡之后,司马光继续留任,依旧是次相,而韩维却被调到了殖民部……此前醉翁欧阳修和贾昌朝都已经上书,以老病为由请辞,赵曙慰留之后,也准许两个人辞官,空下来的殖民部,韩维接掌。

    很显然,这个安排等于是把韩维边缘化了。

    理由也很明显,这一次云州的案子,虽然还没水落石出,但是薛向曾经是韩家的人,而韩家被贬去西夏之后,俨然西夏第一大家族,从云州攫取财富的商人之中,韩家也有份。

    把韩维从政事堂调走,有利于整个案子的彻查……

    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苏颂就完成了全盘的人事调度,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但是调整之后,大家伙却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好一个苏相公,有些手段!

    ……

    “其实啊,最厉害的还是咱们师父!”

    吕惠卿和章惇凑到一起喝酒,两个人就谈了起来。

    “子厚,你还记得一年度之前不?处置了东南士绅,师父也调整了百官,那一次的安排就非常奇怪,把你塞到了兵部,把我弄到了都察院,还把曾布放到了工部……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现在我才懂,师父是为了今天布局!”吕惠卿充满了敬佩。

    章惇喝了一口气,十分感叹,“谁说不是,师父有威望,有手段,他把谁安排在什么位置上,都要老实干活,好好表现,争取人尽其才,拿到应得的位置……结果呢,师父把这个权力让给了苏颂,让他能快速收买人心,稳定朝局,真是深谋远虑,我们是愧不能及。”

    “你错了,师父最初未必想的是苏颂,只可惜那个王大国舅,把他爹坑了,要不然一定是王相公入主政事堂,反正对我们来说,倒没有太多的差别,子容先生比起拗相公,更好一些!”

    “是更好欺负吧?”章惇笑嘻嘻道。

    “别胡说!”吕惠卿立刻呵斥道:“子厚兄,我可提醒你,子容先生现在是首相,他的本事可不差,小心你的乌纱帽!”

    章惇连连摇头,“吉甫,我这不是为了你好吗!你甘心做一个末位宰执吗?你就不想再进一步?”

    吕惠卿气得拍桌子,“你还想坑我是吧?上一次就是你推着我去抢什么首相,告诉你,这一次我不会上当了,更何况我前面还有好几个人呢!”

    “什么好几个人!”章惇喝干了杯中的酒,冷笑道:“就一个司马君实而已!我也提醒你,别看他拿的票不多,但是他手下的那帮人可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你可要小心着。”

    吕惠卿当然知道章惇没安好心,是故意推着他和司马光拼,但是既然上了擂台,就躲不开。

    权力就像是杯中的酒,到死也戒不掉的……

    京中的朝局迅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而云州的案子,也波澜翻滚,出了大事情——王雱,疯了!

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没错的() 
王宁安还想等着朝局稳定,然后再去处理云州的事情,毕竟苏颂刚刚掌权,还有很多事情不熟悉,加上那么一帮能折腾的属下,也不省心。

    可偏偏王雱疯了!

    事情可大条了。

    不管怎么说,王雱都是当今的国舅,还没有定罪,人就给弄疯了,还有王安石奄奄一息……父兄同时倒下去,你让皇后王青情何以堪!

    哪怕是个木头人,也要发火啊!

    王宁安不得不担负起灭火队员的职责……“子容兄,看起来我要立刻动身去云州了,京城的事情你只管去做,拿出首相的威仪,这种时候,最怕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苏颂深以为然,“王爷,我准备主推两大政务,一个是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修铁路,第二就是整顿吏治,严打贪腐。”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这两项都是很关键的,兴利除弊,苏颂有两下子!

    “民间资本不能超过三成,这是底限,至于打击贪腐,让都察院动起来,不要客气!”

    苏颂早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也经过深思熟虑,他说道:“王爷,这个入股的问题我想好了,我会把股权和运营权分开,铁路一定会控制在朝廷手里,请王爷放心。只是接下来整顿吏治,难免要得罪一些人,下官担心,会搅动朝局……”

    说到底,苏颂的根基还是太浅了……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子容兄,有一件事,应该告诉你,我一直准备成立一个新政学会,广邀天下有识之士,一起来研究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辅佐新政,顺利推行,这是我给新政学会拟定的几条核心主张,你看看吧!”

    说着,王宁安送给了苏颂几页东西。

    在第一页,赫然写着“民本”两个字。

    苏颂也是学问大家,对两个字再熟悉不过了。

    孟老夫子早就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以说民本两个字,深深刻在历代儒家的骨子里,当然了,那些拿这两个字骗人的犬儒不算!

    再说历代帝王,唐太宗算是最推崇民本思想,他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敬畏百姓,遵道而行,才有了贞观之治,才有了大唐盛世!

    王宁安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个主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计代价,推行均田,可谓用心良苦。

    苏颂翻到了第二页,有六个字:忠君报国爱民!

    这是根据民本思想,推出来的三大主张。

    再往下翻,则是王宁安的阐释,苏颂看了一遍,露出迟疑之色,“王爷,你是打算?”

    王宁安叹口气,“组建新政学会,我和王相公谈过,和司马君实谈过,也和吕吉甫谈过……只是到了如今,能承担这个重任的,唯有你了!子容兄,你可以愿意担起来?”

    苏颂陷入了沉思,他其实从醉翁那里,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除了上面说的几位,欧阳修也清楚王宁安的打算。

    新政学会,说穿了,也是结党。

    只是和过去的朋党不同,不是为了私利结党。

    观察如今的朝局,苏颂也深感忧心。

    原本士农工商的结构已经瓦解,取而代之是实业集团,金融集团,农业集团,殖民,海商,贸易,纷繁复杂的利益团体。

    还有那么多辛苦的工人,以及悬殊的贫富差距,数之不尽的贫穷农村……政务之难,远超以往万倍,光是一个人,无论如何,也难以驾驭。

    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集合大家的智慧,才能顺利应付……可臣子们公然结党,必然会惹恼天子,而且他的威望又不足以统御各方,苏颂显得很为难。

    “下官能理解王爷的苦心,也愿意替王爷分忧,只是下官担心,靠着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