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宁安笑呵呵说着,在他的面前,坐着几十个人,其中就有布政使蔡京,还有梁师成、童贯、高球等人,全都聚精会神,听王宁安讲课。

    要说起来,王宁安此刻远没有表面上那么轻松。

    他创立了新政学会,自然要发展成员,在京有一大帮高官,在地方上,也要有足够的人才支撑。

    他会接下辽东行省平章事,就是想培养后续的人才。

    前不久,他给张筠和陈希亮下令,让他们推荐一些清廉正直,有办事能力的官员……这两位照着办了,结果就把童贯、高球、梁师成推荐了上来!

    老子要的是清廉的官吏,不是要大奸臣啊!

    王宁安都怀疑张筠糊弄他,但是仔细一查,还真别说,和想象的不一样。

    就拿高球来说,他之前就是个运输队的司机,后来因为聪明好学,技术过硬,成了负责拖拉机队的小吏。

    在去年的时候,他带着其余的拖拉机手,在无定河两岸,开辟出30万亩耕地。

    因为政绩卓著,被推荐出任县尉,担任县尉之后,他又花了三个月时间,实地考察,提出无定河的治理方案,建议修河堤300里,可得良田百万亩,足以供养3万大军所需的粮食,他提出不但要种田,还要发展畜牧,发展渔业,把朔州一带,变成长城脚下的江南福地!

    高球的规划做得太漂亮了,他不但有规划,而且还落实了,干得有声有色。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推荐,成为新政学会的第一批——预备成员!

    没错,王宁安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源头上,就要管理好人员的选拔。

    这不,他亲自授课。

    当初在六艺学堂练就的本事还没有扔下,他中气十足,侃侃而谈。

    “方才说了过去,但是一切都改变了,而改变的奥秘就在于铁路!因为有了铁路,我们可以用更快速度,了解到各地的变化,及时作出应对……而且铁路不但有速度,还有可怕的运输能力,可以迅速将兵员和辎重投放到千里之外。有了这样的利器,我大宋才有向外开疆拓土的底气……我可以告诉大家,铁路所及,就是兵锋所至,也就是利益所至……铁路沿线的地方,必将臣服大宋,乖乖成为我们的藩属,他们根本跑不出大宋的掌心。”

    ……

    高球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一面听着,一面奋笔疾书,他的底子不算太好……比如那个打动上司的规划,骨干是他弄出来的,但是润色成文,则是靠着小彘帮忙……他没有蔡京的诡诈,还不知道那位“王工”的身份,但是高球听得出来,王工在规划的部分,颇有燕王的风格,没准王工也是出自六艺一系呢!

    自己真是好运气,不但能得到王工的帮忙,还能听到王爷讲课,真是获益匪浅!

    连续三天的课程讲下来,对于修路的重要性,他们全都听明白了。

    尤其是高球,他是开拖拉机出身的,都是蒸汽机驱动,所不同的仅是一个有轨道,一个没有而已,他的领会最深。

    “王爷,卑职有个建议!”

    王宁安看了一眼小黑胖子,笑道:“说吧,你有什么想法?”

    “王爷!卑职认为应当尽快将铁路向北延伸,从幽州修到原来的契丹中京,上京,还要修一条路,连结渤海,这样一来,整个辽东,全都在大宋的掌控之内,根本不用担心女真部落造反!”高球顿了顿,又道:“如果可以,还应该延伸一条路,通向高丽。”

    “想法很好!”

    王宁安赞道:“可你想过没有,要修这么多的道路,要用多少钱?”

    高球低下了头,思索一阵,“卑职估算应该不会低于1亿元……但是卑职认为,铁路沿线经过之地,并非蛮荒不毛……契丹人在这些地方也有农田牧场,向上追溯,汉唐之时,都曾在辽东屯田开垦……假如能把沿线周围的土地盘活,出售给商人和种田大户,许诺5年免税,必然能吸引一批资金,卑职预计,只需要一半的花费,就能把铁路修成……卑职愿意立刻请令,带着人去勘察路线,在3个月之内,向王爷提交完整的报告!”

    能侃侃而谈,不算了不起。

    可真正能去做,就很不简单。

    要知道眼下的辽东,还有那么多契丹残兵,还有女真部落,搞不好就有性命之忧,可高球一点不迟疑。

    光是这份勇敢,就值得肯定。

    看起来这世上也没有天生的奸佞,如果培养好了,没准也是栋梁之才!

    王宁安的看法悄然改变着,“既然如此,我就给你300人马,立刻去探查线路,要尽快拿出结果!”

    “遵命!”

    高球兴匆匆去准备,何止是巴蜀和辽东,东南早就嚷嚷着要修路,而且有几条路已经在动工之中,比如苏州和江宁。

    真正还没有动静的是岭南和湖广,他们是一点也等不及了……尤其是岭南,直接派出了请愿的人员,找到了京城。

    钱他们可以出,地他们也能出……只求朝廷提供人才,帮着他们,尽快把路修起来!

    这么多条路,都要开工,不但要花钱,还要用人……貌似几块殖民地跑不掉了!

第1050章 一场茶叶引发的战争() 
    如果翻开治平六年的报纸,上面最多的字眼就是“铁路”……相比之下,就连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开疆拓土都显得黯然失色。

    众所周知,隋炀帝的大运河贯通南北,是整个帝国连成一片,虽然隋炀帝成了亡国之君,但是紧随其后的大唐帝国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安史之乱中,大唐帝国靠着漕运供应,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岁月,又维持了一百多年……从此之后,大运河就主导中原的国运,唐之后的朝代,几乎都把河工漕运提高到了关乎生死的重要位置。

    铁路比起运河,优势更加巨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必须有铁路线贯通!

    要把铁路修到岭南,这是南方官吏一致的呼声,他们满心委屈……因为山高水长,岭南一直被视作烟瘴之乡,蛮荒之地,凡是犯罪的官员,都被发配岭南,岭南成了大宋的垃圾场!

    可事实上呢,这里气候炎热,物产丰富,从海运开通之后,供应了大宋三分之一的漕粮……我们要融入大宋的经济,我们要铁路,无论如何,一万年也要修出来!

    面对这一股强大的浪潮,哪怕政事堂的诸位宰执也挡不住。

    但是他们稍微盘算一下,就发现原来计划的15000万元,根本不够用。除了钱之外,最大的缺口就是劳动力。

    向岭南修路,要穿越山岭河流,工程危险而艰难,保守估计,为了修路,也要付出十万人的生命。

    显然,任何一个大宋的宰执也不敢随便拿老百姓的生命开玩笑。

    抓人!

    成为唯一的选择。

    首先的目标就是倭国……王宁安对天发誓,绝不是因为他讨厌倭国,就向倭国下手,而是倭国人实在是适合当奴隶。

    他们很勤劳,能一刻不停地劳动,这点和汉人不相上下。而且他们很顺从,只要打服之后,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没有反抗的念头。

    即便是承受不住压榨,他们也只会选择自杀,如此完美的劳动力,岂能错过?还有个更有趣的原因,自从大宋落实分田令,把女人地位提高之后,跑到各家当仆人的女子减少了九成,各地的青楼也难以找到姑娘,消失了大半。

    稍有些权势的人,或者那些富商,想要佣人侍女,就必须打外面的主意。

    而倭女又是众多女子当中的上上之选。

    正因为如此,抓捕倭人为奴仆,抓捕倭女为侍女,就成了最热门的生意……

    自从六月份开始,老文已经签出了120份劳务买卖执照……这么好赚的生意,文相公岂能错过。

    每份执照价值1万元,换句话说,这一项,文彦博已经弄到了120万元。不过可惜的是老文身边的账房书吏,会计税务,全都是王宁安的人,文相公只负责干活,却一分钱也揣不到口袋里。

    他很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当然了,为国敛财,老文的生活水平还是恢复很快,比如他每个月都有3000元经费,可以吃喝玩乐,干什么都行,只是一样不能中饱私囊,花光了不补,剩下了自动充公,连点私房钱也不给留。

    气得文彦博直骂娘,这不,又到了月末,他的账上还剩下800多元。老文索性请手下这帮人到了最大的酒楼,点最好的菜,喝最贵的酒。

    在席前,老文举起酒杯。

    “大家伙都辛苦了,从下个月开始,我们还要加一把劲儿,有五项新的税收要通过了,你们都有机会,出去充当征税官……老夫给你们人,给你们权,只要完成征税任务,剩余的都归你们自己支配!”

    文彦博大笑,嚣张宣告:“人生世上,不可无权,不可无财!跟着老夫,你们放心,保证能吃香的喝辣的!几辈子都花不光!”

    老文说话之间,还冲着旁边的雅间努努嘴,睥睨地瞧着,充满了鄙夷和嘲讽。

    “这个老货,他准是知道王爷在这里了!”陈顺之恨恨道。

    王宁安满不在乎,“他现在也就是嘴上讨点便宜,3000万贯不是个小数目,接下来还有那么多工程,论起捞钱的本事,谁也比不上老文,想要用人家,就要忍受他,没法子啊!”

    陈顺之也笑了,“王爷,这才两个月的光景,各种税收,已经拿到了近千万,看样子接下来还要大干,半年弄到3000万贯,应该很轻松了……这些钱,加上捕获的奴隶,修筑辽东的铁路,应该没有问题……只是我担心一样事情。”

    他没有说下去,可王宁安却心知肚明,那就是会不会出乱子……毕竟如此压榨,哪怕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谁知道会不会揭竿而起……

    “老陈,倭国那边你用心盯着一点,我听说咱们的蒸汽船不是要研究成功了吗!在大宋和倭国之间,增开邮船,每半个月一班,要把最新的消息,及时传过来,有什么危险,立刻出手,消灭在萌芽之中!”

    “我明白!”

    陈顺之立刻去安排,文彦博那边的庆功宴会依旧在进行,一直喝到了深夜,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做着发财的大梦。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经过文彦博的调教,这帮人都成了十足十的敛财奴,个个凶悍无比,把他们撒出去,前往倭国,高丽,会有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只是王宁安没有想到,在这些地方之中,最先出问题的,居然是渤海……一个商船队,缓缓驶入了渤海国的最南端,也就是原来辽国的苏州。

    船队装着一万担茶叶,渤海除了大宋的移民之外,还有不少游牧部落,他们一顿也离不开茶。

    吃了油腻腻的牛羊肉,如果不喝几碗茶水,长时间下去,就会生病……而且茶叶还能提供宝贵的维生素,因此自古以来,茶叶就是中原和草原之间最重要的货物之一,中原王朝想要惩罚对手,往往会采用经济制裁,一般情况下,几个月得不到茶叶,一些中小部落就会低头,假如几年没有茶叶,强大的部落也撑不住,比如西夏就因为制裁,而愿意和大宋进行和谈。

    只是最近情况出现了变化,文相公下了命令,严禁东南的茶商和渤海贸易,转而由朝廷的商人负责。

    除此之外,朝廷还在码头设立了专门的税卡,针对茶叶,要征收百分之100的关税……这笔钱不会交给渤海,而是直接划入大宋的户部。

    另外过来买茶叶的百姓,必须额外再支付两成的茶捐,这两成其中一半也要归大宋所有,另外一半用来供养在渤海的驻军。

    因为这两道皮扒下来,茶叶的价格直接提高了两倍!

    这还不算完,光是价格高了,或许还能忍受,但是茶叶的质量却严重打折,运来的茶叶不再新鲜,全都是陈年的旧茶,有的已经腐烂生虫。

    还有茶叶之中,混入了很多树叶子和砂石泥土……这样的茶叶,在东南别说卖,就算白给,都没有人喝。

    弄到了渤海国,却能卖几倍高价!

    “狄帅,我说句不客气的,这要是换成我准要揭竿起义,不把文宽夫的脑袋揪下来不算完!”折克行一边喝着酒,一边抱怨。

    狄青明显老了很大,但是腰板笔直,他叹了口气,“也别怪文相公,他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但也是奉命行事,毕竟朝廷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咱们要体谅朝廷的难处。”

    折克行笑了笑,“我也不是不懂,只是这几个月,就增加了二十几项税收,茶叶放在一边,还有印花税……我亲眼看到,有人就冲进了百姓的家里,搜出来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