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8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就没有谁了……

    “我不信!”

    杨时的目光充满了怀疑。

    陆佃呵呵一笑,他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字,写完之后,冲杨时一笑,“就是这位!”

    这回杨时更加吃惊了,眼珠子瞪圆,忍不住惊呼道:“当真?”

    “千真万确!”

    杨时心里头升起了一丝希望,可转眼一想,又摇头了,“这位也不足以撼动秦王,他还不够份量!”

    “没错!”陆佃坦然道:“眼下谁都不够份量,所以才需要我们联手,在天竺,在各地香气乱子,让王宁安无暇收拾,等他左支右绌,难以维持的时候,才能给他致命一击!”

    陆佃微微一笑,“杨公,这可是最后的胜算,你要是抓不住,那可就只能引颈受戮了!”

    杨时沉吟再三,终于点头了。

    ……

    “师父,近一个月,能完成了5家银行的整顿,还有32家陆续开动,预计半年之内,能够全部完成。”曾布兴匆匆报告。

    王宁安道:“我听说有不少银行的管理层都辞职了,银行拿到手里,能运行妥当吗?”

    曾布呵呵一笑,“请师父放心,虽说银行很复杂,但一来我们新政学会人才储备充足,他们辞职,正好换上我们的人,不至于银行停摆。而且这一次我们拿到了许多花哨的东西,各种复杂的金融产品,理财项目,衍生商品,全数砍掉。只保留最核心的存款放贷业务。而且放贷又是针对实业,针对新技术,新产品。所以业务的难度大大降低,我们的人完全能胜任,弟子巴不得他们都辞职呢!”

    王宁安依旧没有放松,“那货币呢?有没有通膨的风险?”

    “有!”

    曾布很老实道:“的确存在通膨风险,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物价上涨,不过弟子以为,货币终究是对应的商品,而不是对应金银……只要生产能跟得上,就不会有问题。”

    “那生产情况如何?”

    “我们把贷款撒下去,短期内会有一些通膨,但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产能必定会成倍增加……而且弟子要求,虽然朝廷掌握了银行,能无限发钞,但是每年发钞的数量,依旧要参考商品总量,只要拿着钱,能买到差不多的东西,物价就不会暴涨,货币就会值钱,民心就不会乱!”

    曾布充满着信心,他这些年,也总结了许多经验,货币是什么?严格说起来,货币就是一张收条。

    普通人劳动服务,换取钞票报酬,这个钞票就是社会给予个人的一张契约,拿着钞票,可以在任何时候,换取相对的商品和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全可以抛弃金银,只是采用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就是朝廷认可的一张契约!

    如此而已!

    过去推不动纸币,老百姓也不相信,更不接受,关键在于朝廷管理能力太弱,各种风险层出不穷,与其和朝廷“签约”,远不如拿着真金白银稳妥。

    眼下呢,经过了多年的变法,议政会议建立起来,政事堂真正掌握大权,又掌握金融体系,还有庞大的新政学会作为支撑。

    朝廷的信用,已经能堪比真金白银!

    “十年前,二十年前,朝廷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田,有多少丁,能产出多少粮食,多少布匹!”曾布自豪道:“可现在呢,我们不但清楚产量,还有强大的库存储备,不光是粮食,包括布匹,牛羊,猪狗,甚至鸡鸭鹅,水产鱼类,食盐,煤炭,木材,等等必须物资,每年能产多少,分布情况,需求情况,我们都能做到心里有数……有了这些数据作为基础,再发行货币,当然无往不利!”

    “师父,弟子估算过,即便会有些差错,也可以把负担转嫁给海外,用我们的纸,去采购他们的物资,填补缺口,绰绰有余!”

    显然,曾布是做了很深的功课,把什么情况都想好了。

    王宁安难得露出了笑容,自己的弟子当中,吕惠卿心机深沉,擅长调和笼络,章惇做事强悍,手段狠辣,堪称双杰。紧随他们之后,那就是曾布,尤其是理财的本事,仅次于开封的那个学生,非常难得。

    想到了开封的那位,王宁安突然心中一动,略微迟疑,随后又恢复了正常。

    “你们的方略是可以的,但是往海外转嫁,还是有风险的,你们要慎重行事,一定要足够隐蔽,另外你去知会兵部一声,我担心海外会出问题。”

    曾布不太明白,老师为什么担心海外,但他相信老师不会无的放矢,立刻就去通知了王韶。

    还真别说,果然出事了……经过几次调整之后,目前天竺的总督是柳羽,作为一名军方将领,柳羽采取了铁腕措施。

    天竺有太多的王公贵胄,诸侯封国,传承几百年不止,根深蒂固,宛如一个个坚固的堡垒,针扎不透,水泼不进。

    为了强化控制,柳羽希望能直接将触角伸到地方,打压诸侯豪强,就成了必然。

    恰巧这时候,有一个公国的国王死掉了,他没有儿子……按照天竺的规矩,女人也可以继承王位,所以王位就落到了死去国王长女的手里。

    但是,柳羽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下令剥夺长公主的继承权,并且严令各个诸侯公国,必须嫡长子继承,如果不符合宗法规矩,就要剥夺王位,国土直接归总督直辖。

    这道命令下去,立刻出现了有趣现象,很多人主动告密,指责一些藩国继承出现问题,不符大宋的要求。

    果然,柳羽一口气又废了十几个国王!

    他的举动触动了天竺最保守的力量,反击终于到来了。

    最初被罢黜王位的长公主名叫米依,她从小习武,会骑马,能打仗……她的祖上不是天竺人,而是从中亚过来的游牧大军,甚至能上溯到匈奴时代,几百年过去,在这个女人身上,居然出现了返祖的情况!

    米依失去王位之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带着自家的侍卫家臣,静静等待机会,厉兵秣马,没有片刻停歇。

    随着柳羽削藩的动作越来越大,反对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响亮。

    一切都在朝着无法挽回的方向发展。

    终于,一个机会出现了。

    柳羽派来接管王国土地的是一名老将,已经年过半百,听闻朝廷有退役的要求之后,他主动辞官,甚至谢绝了优待,直接坐船回国。

    叶落归根,老将只想着和家人团圆,回归故乡,含饴弄孙,也就心满意足了。

    就在他离开之后,新的人员没有到位,米依率领着500名骑兵,袭击了城池,经过一夜的激战,她成功袭取城池,并且取下了大宋的龙旗,换上了属于她的旗帜!

    女王陛下重新登基!

    这个消息是爆炸性的,不可战胜的宋军败了,尽管那1000名守军,只有100人来自大宋,而这100人中,又几乎都是老弱病残……但是对于天竺的土著王公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他们快速动员,集中兵力,驱逐宋军,宣布自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土王公的准备并不差,除了铠甲,长矛,弓箭之外,也出现了火绳枪,甚至在米依的军中,有专门用来攻城的火炮!

第1134章 军衔制() 
    天竺爆发叛乱,消息传到了大宋,已经是一个月以后,这还是大宋积极推进航运和铁路建设的结果,否则只怕一年半年,都未必掌握前线的情况。

    可即便如此,大宋的普通百姓,也缺少对天竺的认知,包括学界和舆论界,都是如此。他们只知道天竺是个庞大的国家,丝毫不比大宋小,而且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气候极其适合农作物生长,大宋很多的粮食就来自天竺。

    当叛乱消息传来,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粮价,很多地方出现了涨价。

    另外随着更多消息传来,人们更加恐慌起来。

    天竺的叛乱,单纯从规模来看,是前所未有的。

    以米依为首,多达几十个王公加入,他们之中,人马最多的能有10万,最少的也有3万,加上闻风归降的民兵,至少上百万人马,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别说是叛乱,哪怕排成队,让大宋去杀,也要好长时间。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尤其是对比了大宋在天竺的兵力,就更加担忧。

    目前在天竺的驻军,仅有18000名陆军,3000骑兵,以及300艘战船……兵力不算少,可是分散到庞大的天竺,就像是往大海里撒了一把花椒面,少得可怜,根本无力阻止。

    眼看着一座座城市重新落到天竺的手里,各地的叛乱力量,风起云涌,迅速集结,每天人马都在增加,每天都有新的情况。

    当初大宋用极快的速度征服天竺,而现在却以更快的速度,失去天竺,真是讽刺!

    哪怕最乐观的评论人员,也认为大宋至少要派遣10万人,劳师远征,才能平定天竺的叛乱,要想掌控天竺,或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工程!

    放弃天竺!

    或者从天竺撤军,只要他们答应作为大宋的藩属,每年定期送点土特产,也就可以了。

    这种声音甚嚣尘上,显然,背后有人在推动。

    还有人逐步将天竺叛乱的事情,归罪给王宁安。

    第一,他过分压榨海外殖民地,自古以来,官逼民反,情理之中。

    第二,王宁安随便改革军制,让一批将领强行退役,结果造成了人才断层,指挥漏洞,才给了天竺人反叛的机会。

    有此两条大罪,王宁安就应该为天竺的事情负全责。

    越来越多的攻讦,直指王宁安。

    这一次理学的议政卿终于有了些心气,他们窥见了宝贵的机会。

    “针对天竺的叛乱,我们强烈要求,秦王需要到议政会议,接受我们的询问,他要把事情说清楚,要追究相关责任!”

    杨时在议政会议,大声疾呼,希望获得支持。

    作为新的领班,文及甫琢磨了半天,假如是老爹,肯定会利用这个机会,给政事堂难堪……可他却没那个本事,这才刚开始,千万别跟小命过不去。

    文及甫严格遵守老爹的要求,将杨时的提议搁置了。

    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放在一边,根本不表决!

    “姓文的,你无耻,你是个懦夫!”

    任凭理学这边怎么叫嚣,文及甫就是不搭理他们。

    其余的议政卿也对此兴趣缺缺,尤其是军方的议政卿,不就是天竺叛乱吗?有什么了不起,能征服天竺,就能再次征服他们,大宋铁骑所到,玉石俱焚!

    杨时在议政会议几次努力,都没有结果,他现在特别愤怒,又非常无奈。

    假如在政事堂有一个他们的人,哪怕是尚书一级,也足以逼着王宁安来议政会议接受询问,他们就可以趁机大做文章。

    但十分可疑,政事堂全都是王宁安的弟子,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杨时沉思了许久,还真别说,让他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杨时亲自找到了刚刚退休的相公张方平。

    这位做过殖民部尚书,又干过海外的总督,经验丰富,说出话是有影响力的。

    “晚生恳请相公能登高一呼,将王宁安的嘴脸,昭示天下!”

    张方平蹙着眉头,他的心情很不好。

    最初失去官职,张方平还安慰自己,宦海沉浮几十年,能叶落归根,也算是有福气了,不要强求。

    可是在家呆了一些日子之后,他就受不了了。

    过去哪怕在殖民部,那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一不二,随便批几个字,就值几万,几十万,下面还有一大帮书吏差役,按照他的命令行事。

    颐指气使,大权在握,那感觉多好啊!

    在回家的第二个月,张方平只能管自家人,每天买什么菜,一顿煮多少米……零零碎碎,他的家人也要被逼疯了,再不给这位老相公找点事情,他非要折腾死全家人不可。

    虽然张方平无聊到爆炸,但也不是傻瓜,混了这么多年,现在跳出去,给一个晚辈当枪使,实在是太侮辱老头子的智商了。

    “老夫已经辞官致仕,不过是闲散村夫,杨先生是找错人了!”

    “不!”

    杨时果断摇头,“张相公,方今天下,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寥寥可数,而相公就是为数不多的良心所在……秦王再度出山,倒行逆施,且不说别的事情,光是弄得天竺百万人造反,要想平定,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这一条他就应该辞官罢相,闭门思过。”

    张方平烦躁地摆手,话谁都能说,可问题是王宁安是轻易就扳倒的吗?

    “杨大人,老夫没有兴趣,你请自便。”

    “张相公!”杨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