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当头的老头此时跪在地上,微微抬头,说道:“老臣老迈无用,今日方才进京,得见太子,也是死而无憾了。”

    朱慈烺听着这个死字,就不太高兴,两年来他也接见了不少外臣,基本上都说话谨慎的很,一开始是帝都里留存的前明大臣,这些人既然没有殉国,自然是投靠了李自成,之后算是一路小跑进了长老们的控制下,后来,就是其余的各地名流啦什么的。

    后来渐渐的,就是来自南方的各处大臣,藩王派来的人,最后,不少藩王也大着胆子跑了过来,甚至朱慈烺的大婚婚礼几乎成了一场藩王的聚会。

    “哦,前朝的事情已经是往事,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老臣黄道周,前来拜见太子,太子身边就只有这么几个人扈从,实在是被虐待轻视,让人不得不恼火啊。”

    朱慈烺一笑,说道:“帝都几次严打,作奸犯科者基本上都去澳洲了,现在说不上夜不闭户,但路不拾遗是当得的,我就是自己走在街头也无人将我如何。”

    黄道周感觉气血上涌,说道:“那体面呢,您是堂堂太子,江南还有万千子民,这次老臣来帝都,就是为了商讨如何迎回太子,回南京去的!”

    朱慈烺摇摇头,说道:“江南的事情就不要说了,我在帝都很好。”

    黄道周脾气硬,曾经在崇祯面前怒怼跟女真人议和的大臣,此时却是站了起来,拉扯着准备下车的朱慈烺,说道:“难道太子纵情于奢靡,忘记了祖宗的基业了吗。”

    朱慈烺说道:“我在这帝都,乃是为了百姓!”

    黄道周说道:“现在天下无主,江南之地,时不时就有那居心叵测之徒起事作乱,唯有太子到了南京,才能安定人心啊。”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我倒是觉得,那乱子与我无关,倒是南方众臣的所为,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黄道周瞪大眼睛,说道:“太子何出此言,两年来大明皇帝宾天,但依然维持着皇统不倒,亿万子民期盼太子,何出此言!”他忽然看了看远处的吴梅村,吼道:“吴伟业,都是你教的太子,如此不顾大义不是!”

    吴梅村被扯到此处,本身就脸色不好。

    被忽悠来了北方,生活上倒也适宜,后来在帝都混日子,现在他也是堂堂正正的官员,甚至已经内定为下一次科举……哦不,是公务员考试的考官之一,当然与朱慈烺的交往依然保持着,不过,他对于帝都的各种新生事物感兴趣的很,事实上,此时是作为广电的属官进行学习,吴梅村着迷乃至于沉迷于电影的世界,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进行电影创作。

    我们的吴梅村同志不止是会写冲冠一怒为红颜,他的剧本和音乐都不错,事实上诗词本身就是与音乐挂钩的东西嘛。

    他作为江南人,被急火火跑来帝都的黄道周抓壮丁来了此处,本就觉得郁闷,说道:“老大人切莫如此说,太子是明白事理的人,不肯南下,也有他的道理。”

    朱慈烺倒也不生气,说道:“几位大人请进来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黄道周看了看给朱慈烺驾车的人,穿着作训服,明显是帝都官方的人。

    不过这人自己收拾车子,自去休息,在朱慈烺家门口虽然也有人,不过却不是站岗放哨,而纯粹是看门人而已。

    进了院子,有人殷勤接待,服饰却宛若旧时宫廷,让黄道周看得眼热,他是个守礼或者说装逼的人,既然朱慈烺不在,自然不敢上门去,在外面等了许久,此时见到这小别墅内来来往往都是大明衣冠,自然心情激动。

    一路南来,越是接近帝都,感觉越是不对劲,原来那个保守风气的帝都真不知道到了哪里了,尤其是在天津下船后,坐着那个可怕的铁路,被人搀扶着一路而行,但黄道周还顶得住,不过,满大街的大姑娘走街串巷做买卖的做事情的,他就受不了了。

    蛮夷。

    这是黄道周对帝都的最新评价。

    他之所以敢于北上,是因为前些天的朱慈烺大婚婚礼上,宾客云集,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大明宗室跑来捧场,事后这些人也都拿到了一笔遣散银子,以示可以做太平百姓,无论如何总比被做掉强,事实上,这钱还是朱慈烺为亲戚们争取的,毕竟长老们一口气将人家的故宫拿下,里面的许多文物,理论上都是属于朱慈烺从父皇那继承的私人物品啊。

    而这些这个王那个王的,居然可以在如同狼穴的地方好生走出来,按照黄道周的说法:“贼子沽名钓誉,收买人心。”

    但是这也是个机会,如果可以的话,黄道周下定决心,北上来帝都,想的自然是将太子接走。

    两年来,江南的局势安稳下来,但是暗流不断,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皇帝,但官僚们继续接上,事实上也稳定了局势,税还是继续收。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政权合法性,法统,才是一群成熟的政治家追求的根本。

    正如我们所说,大明朝是一个小农经济为主题,官僚资本膨胀的社会,而官员的主要来源,科举制度,需要的是分级考试,确定核心,而现在,缺乏主心骨的他们,连个科举都难以举行。

    没有科举,你怎么聚拢人心?大家以前同样是一个省份,凭什么我们湖南汉子就要去你们南京考试啊,你们南京多了……好吧,比我们多了个皇宫,是陪都。

    黄道周想说自己的话,不过,朱慈烺却看着门口的一堆东西,说道:“这是什么?”

    那太监走过来,小声说了什么,他恍然大悟,回过头说道:“几位大人,就在客厅少歇,我有家事要去一下。”

    黄道周谦虚行礼,还有其余的老头子,目送朱慈烺回到了楼上。

    这一楼客厅的装饰倒也没有太离经叛道,新婚的痕迹依然存在,黄道周虽然焦急,却也是别无他法,只是左看看右看看,给其他人打气,一起想办法将太子带回南京去。

    好在自然有太监走过来服侍上茶,倒也没有太尴尬,不过十几个老头子,自然坐不满,有些人直接坐在地上,围着那茶几。

    过了许久,朱慈烺才慢慢下来,看了几位老大人依然神情淡定,站起来迎接自己,说道:“劳累几位了,今日如果不是有大事,也不会冷落几位,只是小妹的婚事也快了,我去说说话。”

    黄道周倒也没有太起什么反应,这本身就是太子的私事。

    虽然按照什么老规矩,死了父亲的官员必须丁忧三年,吃不得喝不得,更是玩不得,但是这个规矩肯定不能对着皇帝太子去使,皇帝家族讲究的是血脉继承,事实上,好几位皇帝都是在即位的元年就火急火燎的大婚,既是宣告已经成年的标志,也是赶紧剩下龙种,以保证皇室有了继承人,不必爆发内战,万里血泊只为了争夺一张破椅子的权力。

    还有这公主,人家小姑娘16了,如果守孝三年,变成了19的大龄剩女,你负责啊。

    黄道周马上说道:“只不知道驸马是……”

    他有些生怕听到一个帝女被霸占的故事。

    “还是父皇选定的人,太仆公公子周显,周显的年岁也不小了,今天终于派人送上吉礼,要找时间和我商议一下何时嫁妹,他们好准备一下,我也得准备一下,倒是李大哥说的,会替我出嫁妆。”

    黄道周有些警觉的问道:“李大哥是何人?”

    “是一位长老。”

    黄道周说道:“太子怎么能要贼寇的银钱呢!老朽此来没有带多少盘缠,不过愿意全数都交给太子,太子可不能为一点小恩小惠就中了贼子的毒计啊。”

    朱慈烺虽然有些惊异,不过也没什么,只是说道:“黄大人,不是你想的那样的,至于嫁妆,也算是朋友的赠予,倒也不妨事。”

    “太子难道就为这么一点锦衣玉食,就忘记了,南方还有你的亿兆子民,还有南京宫室吗。”

    朱慈烺摇摇头,说道:“我在帝都待着,正是为了他们好,现在南方那边,可以说几近失控,朝廷都没有了,可是辽饷依然在收取,甚至变本加厉,因为收到的钱,可以全数归贪官污吏所有,而百姓受了冤屈,更多的是求告无门,可以说,过去二年,江南的百姓的日子不是更好,而是更坏了。”

第662章 淡定的朱慈烺() 
    黄道周急了,说道:“江南各地地方官的事情,我也了然,那不是为了防备乱贼南下吗,江南久不经战阵,军武废弛,若无强兵,怎么能抵抗蛮夷呢。”

    朱慈烺顿了顿,说道:“这些天,我开始读一些,那些长老给我读的书,两相对照,颇有心得,说起这个,先生知道侯景吗。”

    黄道周虽然食古不化,在大明朝明明需要对女真人暂时表面和平,假装议和,议和后先灭掉内部的起义军,再一点点蚕食掉女真人的部众。

    对待女真人这种刚刚崛起,没多少腐败性质的军事掠夺团伙,一味蛮干,指望一次性搞定,那付出的就太艰难,事实上,这个军事掠夺团伙,在没有入关之前,就已经是毛病一堆,内部矛盾加剧,迷恋烟草这种东西。

    也就是说,原本一无所有,可以玩命拼命,如果后期,对待女真人,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后方的各种御史言官正如后世的大V,反正不用负责,就开始胡乱喷水,最终将大明朝活生生喷死。

    夫弱者与强者战,弱者利于乘捷,而强者利于角力,富者与贫者讼,贫者乐于速结,而富者乐于持久,大明虽然内部腐败,军队多而战意不足,但以庞大国力,只要肯不要脸,本身是可以活生生耗死女真人的啊。

    黄道周在大节上没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技能点全都点在了咬文嚼字,后世女真人南下,他并无军略能力,回到了家乡,找到了老乡、同学、学生,招来了一千多人,大部分人都是百姓。

    他的军队没有经验,从未上过战场,甚至没有武器,他们拥有的最大杀伤力武器,叫做锄头、扁担。所以这支军队在历史上的名字,叫做“扁担军”。

    黄道周的妻子随同出征,她召集了许多妇女,一同前往作战,这支部队连扁担都没有,史称“夫人军”。

    只要稍微读过几本书,就知道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有任何胜算的。

    事实上,战斗的时间很短。

    黄道周在事后拒绝了招降,最后被杀,死后衣中留有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这是个好人,这是个笨蛋。

    当然了,由于长老们计算许久之后,认为武力统一中国的成本费效比太傻了,因此长老们的直属部队,连黄河都懒得过,一直都是在缓慢接触而已。

    所以黄道周也逐渐发现,不需要他再召集什么扁担军了,他的命运自然也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黄道周对于侯景这样的人,自然是非常了解,叫道:“绝世逆贼,谁人不知呢。”

    朱慈烺苦笑一下,说道:“我原本也只是知道他反逆身死的事情,不过,和一位长老偶尔聊天,他却将此人比喻为陈胜吴广一般的人物,还说,这是人民战争。”

    黄道周轻蔑道:“还不是乱纲常,无礼制的烧杀劫掠。”

    朱慈烺说道:“侯景一个北人,在江南毫无根基,可以说是无根无萍,可以渡江时候,以八百人为数,到了灭亡大梁的时候,就有了十万之众,到了后来,更是人头涌涌,无人不投效,这就是民心啊。”

    黄道周说道:“不过是扇摇暴民,以乱天下而已。”

    两人说的这段历史在此时大大有名,侯景本来是北朝的将领,内斗失败,投奔南梁,如果你给点补给,结以恩义,把人用下来倒也不难,但是南梁不愧是四百八十寺,楼台烟雨中的时代,堪称历史上最烂王朝的时代,居然打算把人抓起来,送回北朝,以此作为交好北方的投名状。

    这已经不是说是愚蠢了,简直就是愚蠢!把人送回去,以后谁还会暗中投靠你?

    侯景可不是一般人,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数得上的才干之人,他很快发现,南梁实际上就是个纸老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旗一展,十万大军一朝灭之,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奇迹了。

    侯景还和萧衍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上又问:“初渡江有几人?”景曰:“千人。”

    “围台城几人?”曰:“十万。”

    “今有几人?”曰:“率土之内,莫非己有。”

    上俯首不言。

    大义就是这样:皇帝问,你过长江的时候有多少小弟啊,侯景说,小弟不到一千人,

    皇帝再问:你围住台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